金钱与我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金钱与我 剧照 NO.1金钱与我 剧照 NO.2金钱与我 剧照 NO.3金钱与我 剧照 NO.4金钱与我 剧照 NO.5金钱与我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金钱与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简介:你是否每个月都在为还款发愁?你是否想买一样东西却因为囊中羞涩迟迟不敢剁手?你是否背负着房贷、车贷、学生贷款,喘不过气?让我们跟着个人理财专家凯特琳娜·德弗里克斯和辛妮德·莱恩学习如何理财,了解做好预算的重要性。业内人士还会就买房买车度假给出内部的省钱小建议。行为学专家彼得·卢恩还会用实验说明很多消费者心理,助你更好地做出经济决定。要知道只要你愿意省,钱总是有的!终极胜利快乐乡村行尸传说第一季黑狗甜心萌探无极归来银行抢劫案阳光橱窗今夜在浪漫剧场(原声版)神的记事本刺客荣耀—荆轲妈妈!不要抛弃我小心“陷阱”揭秘:沙漠遗城佩特拉衰鬼逼人粤语漠上风云2023年五月天跨年演唱会假面骑士01外传 假面骑士巴尔坎 瓦尔基里7号房的礼物 (土耳其语)僵尸小子阿瓦提和阿凡提西班牙女佣看了又看2016变奏梦幻婚礼短剧虎啸龙吟瑞雪兆丰年青春岁月四根羽毛多米娜第一季狂人24小时:遗产第一季七个秘书 特别篇唐顿庄园第三季窃听风云2(国语版)奥斯曼帝国与基督教世界:欧洲之战漫天星辰都是你尘封的抗战记忆怪兽之瞳紫檀巷花艇小英雄粤语

 长篇影评

 1 ) 《my money & me》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消费习惯…

最近一直在看各种省钱、合理消费的帖子 这个纪录片通过对6个普通家庭的财务分析 算是比较全面地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多花钱的点给点了出来 像是: 1、每周三次以上点外卖、每天吃外带咖啡☕️; 2、一周三次以上约会都是出去吃饭; 3、买一堆用不上的日用品或者小物件或者囤一堆食品过期吃不完浪费; 4、家庭日从没考虑过去免费景点,也不提前准备好食物,在KFC上浪费钱; 5、每年十几次寄礼物给亲戚 人家可能根本用不上还花掉大笔邮费; 6、自己的旧车耗油税又高还不肯换等等 ; 7、从没花时间精力去研究过上网费、通讯费、医疗保险套餐和国家优惠退税政策等等。 如果想要解决问题 在不开源的前提下——片中大部分家庭收入都不错 并不是收入的问题 主要是心里有“预算”这根弦 然后再一些可以预见到的必须开支上做好提前规划、减少冲动消费 比较实用的小建议包括: 1、每次购物之前规定预算并且提前列清单 严格按照清单买 只买自己需要的; 2、普通日用品和食品可以选择名牌的平价替代品 比如超市的自有品牌; 3、弄清楚透支信用卡、小额借贷的真是税费 尽快还上这些利率或者手续费高的贷款 积累良好的信用并用银行相对低成本的贷款置换; 4、花时间研究国家税收、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合理运用; 5、尽量减少外卖和外带咖啡☕️频率 自己在家做; 6、减少打车频率 近距离可以骑车 如果附近共享单车方便的话更省; 7、退休之前尽早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金; 8、尤其在房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 房子或者车子很可能会成为负资产 如果自己买的房子闲置 租金无法cover掉贷款 自己还要额外付租金租房子住 那你买的房子相当于是负资产 得考虑怎么盘活减少开支… 每集20多分钟 还蛮贴近生活的 当然中国和爱尔兰国情不一样 很多具体的细节的东西无法通用 但是~不得不说每个国家的普通人都很相似 尤其在消费习惯上…在好几个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还是理性一点吧 毕竟如果不是真的热爱 工作到老还蛮可怕的 尤其是你“不得不”工作到老

 2 ) 节流与固定存款

虽然我只看了前三集,但是我几乎可以在前三集所有的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做饭不好吃,所以经常点外卖或者去饭店吃饭,一顿饭的消费,如果是去饭店,基本上10元到30元不等,不算双人聚餐或者一个人吃火锅。点外卖因为凑单,或满减活动,基本没有低于20元的。所以一天两顿的话,加上零食,水果,每天消费基本不低于60元,有时候也会一百多。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我的月均消费光吃喝花了小两千。算上护肤品,日用品的消耗,基本上每个月都是2500元左右的开支。偶尔买一些电子产品之类的,可能就会超支。如果单看这些你可能并不会觉得高,但是在我们这个十八线小县城,人月均工资两千左右。虽然我的工资高一些,但是算上我的租房开支,我的情况,比月光族更可怕。

而房租,也正是金钱与我第二集里面提到的很重要的一项。可能我们这里的房租也不是很贵,但是为了上下班减少通勤时间,我在公司附近租了房,但实际上因为房子装修比较简单,舒适度上很打折扣,所以必要的时间,我需要回自己家里洗衣服,洗澡。所以,其实我也可以考虑增加自己的通勤时长来节省房租开支的(不过因为有夜班,晚上两点下班,所以出于安全角度考虑,并不现实)而且,当时公司也提供员工宿舍,不过我当时已经租了房子,另外考虑到我的副业不太想让公司知道,所以也没怎么了解过这方面的信息。不过综合考虑,我可能还是会继续租房。

第三集里面,给我最大震撼的,是对养老金的规划。一方面,像我这种自由职业的人,我的养老金可能没有很多,聊胜于无吧。我需要自己提前规划这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准备年底之前,抽时间去把我个人的社保公积金的事情弄明白。另外是我要考虑做固定存款的打算了。我从来没有定期存款和规划花钱的想法,甚至连量入为出都做不到,(因为信用卡支出很方便,就是刷一下,不疼不痒,所以花起钱来也没有约束感)这导致我的信用卡欠了很多钱。我对花钱没有规划,想买的东西就直接买了,但我很少参加双十一,双十二的抢购活动,这导致我对自己的消费情况个人感觉很良好。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自从我统计了近几个月的消费情况以后,我就不这么认为了。

给我带来改变的,是十月份的静默管理,我们整个县城都封控了,我跟弟弟和弟妹也是我的闺蜜因为工作的原因待在一起。近距离的一起生活,让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区别,闺蜜的花钱是按十元(也可以是一元)为单位的,而我的花钱,是按百元为单位的。我们对于东西贵不贵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另外因为静默管理,没有外卖,我们都是自己买菜做饭的真的很省钱。我曾经在省钱小组里贴过自己10月份的支出情况。整个十月,我的生活支出是926.94元,有两百是话费充值,有176.86是我静默管理前花的。

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我发现我做的饭除了偶尔会让自己拉肚子以外,有几道家常菜做出来的味道还可以。而且这样的话,我每个月的开支预算可以控制在一千元。顺便提一句,看这个纪录片,也是因为闺蜜提起的,她说可以一起看看,可能会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对我真的很有帮助,希望后面三集,可以让我有一些不一样的认知。

 3 ) 《My money and me》Summary

1.少叫外卖,自己做饭。

2.不要为了品牌购物。价格差距很大,但是味道其实差不多,自己可能根本品尝不出差别。

3.更换宽带套餐。

4.借钱的话要找利息更低的地方借。

(第一集里自己也有的问题就是总叫外卖➕喜欢买品牌)

1.多注意当地的减税政策。

2.不要用信用卡提现。每月底全额付清账单。

3.衣服的支出。

4.注意现有的资产。如果自己有房的情况下,收到的租金抵不过每月的还贷,还是不要再租房里,搬回来住。

(第二集这对夫妻感觉关系很好,妈妈也很爱孩子)

1.新型的车更省油,保养费和保险费也低。

2.如果一年开不到五千公里,告诉你的保险公司,他可能会给你的低里程打个折。

(这几集的主角,钱基本都不是花在自己身上,都是花在家人小孩身上。)

1.少在外面吃饭。

2.近距离可以选择自行车,不打车。

3.把外面的咖啡换成速溶咖啡。

(这集的cp,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1.少囤货,少买没用的东西。不要买很久以后才会用的东西。只买此时此刻需要的。

2.严格控制预算。

(这集的女主人一看就是行动力很强的人,而且夫妻感情好好)

1.购物时列好清单。注意家里还剩下什么,有的东西不需要再买。

2.办一张半年不需要利息的新的信用卡还之前的所有欠债,停掉除这张卡之外的所有信用卡,利用这半年还款。

3.降低家庭日支出。

(这几个家庭基本都有爱乱买杂物的习惯🤣想想看自己好像也有这个毛病,喜欢买一些小东西,这一点那一点,其实也不少钱了)

Tips:

Top tips for travel:

1.Book early. 大多数航空公司会提前10到11个月放出座位,越早订票越好。

2.Travel midweek. 周二周三的机票往往最便宜。还有在淡季,孩子们还在上学的时候。

3.Avoid being over insured. 如果一年旅游两次以上,可以选择多次旅行保险。

4.Book last minute. 如果临时想出去玩,还不挑地方,最多能省30%。如果在一月到四月,九月到十一月出行,可以去葡萄牙阿尔加维和马耳他,能省下60%。

5.Pool your luggage. 集中行李,还能带一些随身行李。

6.Honeymooners. 如果是去度蜜月,有些酒店会给新人提供优惠,航空公司还会给你升舱。

Top tips for wedding:

1.Marry for peak. 避开高峰期办婚礼,很多场馆都会给打折。如果在周中结婚,可能还能再拿到额外的折扣。

2.Fake cake tier. 装一层假的婚礼蛋糕。

3.Sell wedding dress.

4.Use venue's wine. 使用场地提供的酒。

5.Pay with your gifts.

Top tips for buyying car:

1.Time your purchase. 买车最好的时间是月底,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季度的月底。分销商为了刺激销量,拿到奖金,会给出额外的折扣。

2.Pre -eg/zero km. 预先登记或者零里程的车,是由于特殊原因被登记的,可能已经有了名字,可能没上牌照,可能是复合的,可能放在展厅里,如果你想买,谈价的余地都会更大些。

3.Middle spec. 选择中等的配置。因为基本配置的车,再去转手的时候没这么受欢迎,价格会更低。最高配置的车比中等配置的贵不了多少,所以你在配置上多花的钱,在买新车时,都会浪费。

4.Consider dealer finance. 别忘了看经销商信贷,有些经销商的信贷可能为零,是由经销商来承担的,这样买车更便宜。适合的保险也一样,可以分期,也可以以旧换新。....

Top tips for buyying house:

1.Take photographs. 你在找房子的时候,记得拍照,特别是房子的问题,这样你回家看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会让你花钱。不要一眼就看中房子,你会付太多。

2.Bid to buy. 出价是为了买,我会从要价的80%开始竞拍。

3.Never reveal a figure. 记住跟房产经纪谈价钱的时候,不要说出具体数字,除非你准备出那个价。他们会以此作为目标。

4.Well built,badly presented. 建得很好,但展示的不怎么样。如果你能忽略杂物,潮湿和泥土,那你就能钱尽其用。

5.Remember VAT. 记住收到房子报价时,可能没有算上增值税。

6.Best deals. 在爱尔兰是夏天和快到圣诞节。

Top tips for tax:

1.退税政策。(医疗、小孩老人、房屋支出)

2.官网的税收奖励。

Top tips for holidaying in Ireland:

1.Book early. 尽早预定.

2.Book off peak. 避开高峰期。八月底或者九月初,价格会便宜三分之一。

3.Check hotel website for deals. 打电话给酒店或者看酒店的官网,会有一些在网上看不到的额外的优惠套餐和早午餐等。

4.Book Sundays. 周日晚上能捡到便宜,询问第二天能不能晚点退房。

5.Alternative accommodation. 比如爱彼迎。

6.Hostel. 旅社。

7.Camping.

Experiments:

1.Endowment effect 赋予效应

人们对现有的东西会更抗拒放弃,就算它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

2.Anchoring effect 锚定效应

如果销售人员在你脑海里放了一个数字,它会影响你,我们需要记住我们最初的想法。

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3.Compound effect 复利

人们会低估金钱收益,降低长期储蓄和投资的可能性。

4.

如果你站在比你矮的人旁边,你会觉得自己高一些;如果你站在比你高的人旁边,你会觉得自己矮小。感知是相对的。我们对大数目没有对小数目一样敏感,这就让销售公司有了可乘之机。

5.Decoy effect 诱饵效应

你不想要的东西,会改变你对你想要的东西的看法。高档商品的存在更可能会让人们选择中档商品,而不是选择预算内的商品。C选项的存在,改变了人们对AB的选择。

6.Ultimatum game 最后通牒游戏

当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时,消费者都会拒绝。在真实的市场里,关系到真的钱,消费者就不会跟对他们不公平的人做生意,就算他们对此感兴趣。

 4 ) 提高财商,生活更好

分集总结:

6⃣️:主角是一家五口(三个小女儿),两夫妻为几年后女儿们陆续要上大学建立大学基金,但目前月底没有闲钱可以存下来。消费现状:日常买食物等没有计划和预算,食品买回来太多但不咋做最后丢掉,零食买太多;有信用卡借款且利率较高,日常应该还在使用,每月都在利滚利;每周家庭出行日花费多。

对症下药:对账纸质账单,发现不必要的花费;购物前列清单,每周定好预算、列清单后再购物,自然就控制购买量,减少了食物支出;把分散的收支卡转移到一张信用卡上,新卡有六个月免手续费期,这期间尽力还账,后续手续费减少,还清债务指日可待;周末出行提前做计划,可选择免费开放的公园等,花费减少很多;平时就在小便利店买东西,周末才去好点的购物;大支出才用信用卡,及时还清账单。

5⃣️:主角是一家三口(现在娃很小,还有一个马上出生的小baby),想买个房子,为即将出世的宝宝考虑,要改变当前入不敷出的问题。消费现状:老婆太爱买了,各种杂货和提前给孩子买了很多现在用不上的东西,堆满了仓库;老公也在商店零零碎碎买很多不必要的东西,过度囤货;当前夫妻医疗保险金太高了,完全可以更换为性价比更高的医疗保险套餐。

对症下药:每周做好预算,收了卡,用信封现金消费,列好购物清单,日常乱七八糟的东西不咋买了,冲动消费减少,杂货消费减少;联系保险公司换了保险套餐,省了很多保险金;把以前买来堆在仓库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卖的卖留的留,正视这么多囤货,消费观总是会有冲击的。

4⃣️:主角是一对甜甜的帅哥(嗑到了🌝🆘)两个人收入都还行但喜欢花钱,目标是想买套房子,每月贷款是现在租房房租的1/3,但当下没有两万的首付。消费现状:两个人外出吃饭频率很高(恩格尔系数应该贼高),每顿饭消费也高;一人每天外带咖啡,试酒买酒花费多,出行都是打的🚖花钱多;两个人加起来生活成本很高。

对症下药:减少外出吃饭频率为一周一次,另一次约会在家中吃;午餐在家里做好带饭;外带咖啡换成自己冲咖啡、出行换成骑自行车;日常食物做好预算,降低开销。(两人都很喜欢的旅行没有取消)

3⃣️:主角是一位六十出头的阿姨,没存款没退休金,计划永远工作(现实是超过65岁的爱尔兰人里不到10%还在工作),对未来毫无计划。消费现状:有一台老款马自达跑车,租金(不懂…)很高、费油、税费、保养费也高;爱给家人买各种礼物且不便宜,给自己买穿不了的衣服;给远在美国的亲戚邮寄礼物,频次高有时邮费远贵于礼物本身价格。

对症下药:换一台新的高效轻便、省油的代步车,卖掉老款车,长远看是更省钱的(视频里说比每年车贷要低,这没看懂…);每周做好预算,买各种东西时自然更谨慎了,开销减少;降低邮寄频率,且寄轻便的礼物;提前做好礼物计划,要花多少钱。这样可以为未来存下钱了。

2⃣️:主角是一家四口,以前在高位买了一套房子,后面老公工作变动举家搬家租房,保留旧房子同时想在新工作地买一套房子(想存一笔首付),但房租和房贷、一家四口生活、只有一份收入,月底透支状态。消费现状:老婆给孩子买了很多都没拆标签的服装鞋子之类;自己的房子租金不够支付贷款,现在估值原来一半左右,卖了很亏;从信用卡里取现金用,多次手续费也不少;零零散散花钱如流水,但不知花哪里去了;丈夫每周都有医疗费用。

对症下药:削减给孩子的服装费用;咨询了目前房子估值,最终决定搬回原来的家,不用买新房不付房租,老公通勤时间久点,但算下来省钱一大笔;老婆管钱,把卡收了,现金消费;日常消费记账后发现,日常在外晚饭和咖啡消费很多,就减少了在外吃饭;医疗费用有减税政策,退税后省下一笔。

1⃣️:主角是一位阿姨,月光族,没存款,想攒一笔钱作为女儿的海岛婚礼预算,消费现状:有一笔钱庄的借款,利率极高(算高利贷了);和四个孩子(13-23岁)住一起,平时点外卖很多,花费多;有些食物选择特定贵的名牌;选用的碳也是价格比较高的;用的老套餐,座机给手机打电话话费不少。

对症下药:放弃外卖,换成自己做饭;把钱庄的借款换成信用合作社借款,通过在饮食上省下的钱,先在信用合作社存一笔钱再借款,利率很低;因为有些食物普通牌子和名牌吃起来没啥区别,换成了普通牌子;购物前列好清单,不会乱买;更换运营商套餐,节省一笔费用(还没换)。

总结几点共性:

1.做预算、列购物清单,提前做计划,遵照预算消费,可有效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买买买;

2.减少在外就餐和点外卖,改成自己做,既健康又省很多钱;

3.日常消费如咖啡、打车都可以换成更经济的方式(自己冲咖啡、自行车、地铁等公共交通);

4.少囤货,避免食物浪费、减少杂货囤货;

5.提倡现金消费(确实不现实…),若信用卡消费要及时还款,借款时选择低利率借款方式;

6.先做到无负债,然后要开始存钱;

7.一些日常消费品和各种套餐都可以随时检查,换成更划得来的,消费有时候降级了也没啥不好的。

🌝给目前的自己几点启示:平时外面吃饭可以再减少点;囤货(食物+日常杂货)减少点;尽量不打车;服装和护肤品支出可以降级一点;提前做好年月预算并每月遵守;日常小额支出都用借记卡、大额才用信用卡。健身私教、游泳作为人生能量主要来源,这部分虽然花费很多、还是选择继续保持。

片中人群算是不同经济状态都有了,虽说要“开源节流”,基本可以在“节流”方面学到很多了,常学常新。

 5 ) 理财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第三集

自己创业,没有养老金的61岁女性,一有钱就想给别人买礼物寄包裹

问题:

1. 寄东西给远房亲戚高额包裹,寄送包裹的邮费比包谷本身多很多很多很多-->可以选择轻的,以及根据日历选择重要的日子来寄送重要的东西,用一个经常看到的日历来提醒自己一定高压根据日历来寄礼物

2. 买穿不下的衣服-->限制每周的钱,然后去超市就不会买不需要的东西

3. 租一辆费用很高的车车,扯的年级,扯的保险,养护的费用-->如果每年开不到5公立,应该告诉保险公司,如果伴侣有保险,可以问贡献公司,能不能共享

4. 保险金,人们会低估定期存款带来的钱,特别是看到利率的时候,而且低估很多,甚至没有估算到一半

买车tips

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买车的耗时间

选择中间配置的扯

适当的保险,以旧换新

对未来没有的计划,需要把收入的一般放入养老金计划

新型车或许不需要二氧化碳费用

需要强制储存

反思

看完马上重新看了我自己的收入的目标

然后把工行卡划定为生活卡,以后每周用总卡给工行卡打生活费

第四集 要赚的多没存钱要买房的高收入情侣

问题

1. 开餐馆赚很多,但是总是用试酒或者约会的理由花很多钱

2. 经常外出吃饭,买咖啡

3. 喜欢出去旅游

4. 在出租车上花很多时间

5. 不喜欢货比三家

买房

1. 圣诞前和新年前交易最好

2. 贷款时候,需要好看的流水

改变

1. 家里约会-->他们感觉特别不好-->减少约会次数然后依然省下很多钱

2. 每周30欧预算-->在超市不得不退掉很多东西

3. 骑单车上班而不是打车-->非常好

4. 从外带咖啡到速溶咖啡-->省下了和打车一样的钱

5. 自己带饭上班

实验

1. 15美元的光盘到另一个店10美元,开10分钟车程

2. 195美元到另一个店190美元,开10分钟车程

更多人愿意做第一个,不愿意第二个。参考系不同,但是实际上数额是一样的。

-->当我们花大钱的时候,就对省5美元不敏感

第五集

爱冲动消费,每个月overdraft,为了二胎要理财的夫妻

问题

1. 看到超市里可爱的东西就买,即使没有需求,比如买了一辆很贵的单车,只骑一次就闲置了,用了三个储藏室来放闲置的东西

2. 在超市里无节制无预算没有购物清单随意购物,没事就想去超市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买

3. 买了很高额的保险

解决

1. 用信封和现金规定好每周的预算,购物从以前每周220变成每周100欧元的现金-->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克制住了买一些很便宜很好看但是实际上不需要的东西,一年节省了一万欧元

2. 卖掉了闲置小屋的东西-->赚了1000欧元

3. 换了一个和原来一样的保险,但是少了百分之四十的保险费-->节省了四千欧元

加上其它的一年可以节省两万欧元,也就是14万人民币,ohlalala

反思

1. 我最近实践了单独一张卡是生活卡,然后用另外一张总卡每周转固定的预算到生活卡里,我确切地感受到这个预算卡起作用是在有一次我去超市看到另外一个东西好像很好吃也想买,但是结账的时候意识到我卡里的钱只够付必需品,然后我就马上推掉了那个临时加进来的东西。还有就是我特别想买零食,但是意识到我的卡因为提前买必需品余额为零了,我就忍住了,哈哈哈,而且这对我减肥也是有益的,我很开心。最近因为确认每周预算,确实我在买吃的上也会提前想好,不仅控制了我的花费,而且对于控制身材不乱吃东西有帮助,而且因为自己对于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感觉到非常开心。

第六集

收入不错,但是月底没有闲钱,每个月贷款六百欧元,但是想给三个女儿大学基金的夫妻

问题

1. 上班一天要是欧元,买的菜总是在冰箱里放到坏掉因为不想做,总是忘记买的东西的日期,每周花二十欧买零食,有很多书

2. 七年后,再两年后,再三年后三个孩子相继去上学,好像穷爸爸富爸爸的穷爸爸

建议

1. 如果要使用信用卡,用在大额支付上,在收息之前还清

2. 把纸质账单拿来,想象每次用信用卡,都是去找经理要钱

3. 有些生活必需品我们会买,鸡蛋牛奶一类,但是还有一些东西我们是因为不记得家里有没有而买的,每周花220欧元买食物,比别人高出90欧元。比如本来他们只需要1个饼干,但是拿了3个,

行为实验

1. 大家是只在乎outcome还是公平,这个实验非常有趣。

解决

1. 使用现金,用预算,用shopping list,meal plan-->每周减少67欧元,一年减少3500欧元,而且,事物并没有被浪费,即放到过期被扔掉

2. 信用卡还款率18.99,转移到另外一张六个月内零利率的卡,一年节省四千欧元

3. 周末家庭日去免费的公园,一年节省五千欧元,规划出行

看完啦,发现用钱奖励自己好像是大家都会做得事情,以前overdraft,为了理财,生活需要很多预算,规划。

 6 ) 购物前请反思

1.赋予效应

当你没有拥有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可能并不是很想得到它;当你得到了之后,又很不想放弃,但这时你往往意识不到;在你最终要放弃时或放弃以后,你的珍惜感会达到最强。一旦给你一件东西,一旦你产生依赖,你就没那么愿意换成其他东西了。——学会扔,积极改变

2.锚定效应

如果有人在你的脑海里放了一个数字,它会影响你。你需要记住的是你最初的想法,这对你来说很重要。——学会在购买前计划好自己的花费和服务。

3.复利

人们会低估金钱收益,降低长期储蓄和投资的可能性。——学会储蓄,学会长期储蓄

4.框架效应

感知是相对的,金钱也是。人们对高价商品的溢价更不敏感,对小数目没有对大笔的钱那样敏感比如10元vs15元,更多人会愿意走更远省5元;但190和195元相比,大家就不愿意花时间省5元。——学会关注相对价格,做出理性判断。

5.诱饵效应

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是,因为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就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被诱饵帮助的旧选项被称“目标”,而另一选项被称为“竞争者”。(相对因素做决策)——坚持计划、坚持预算

例:

*订购全年度网络版杂志 $59 竞争者

*订购全年纸质版杂志$125 诱饵

*订购全年纸质版+网络版杂志 $125 目标

饭店内最高价和最低价的菜往往不会是大多数顾客的选择,多数人更容易点选的是中间价位的菜品。推出少部分高价的菜品(诱饵)同时把高价的菜品与其他菜品的菜单放在一起,并且要将较高的价格列在菜单的顶端,列在顾客一眼就看得到的地方。这样,中等价位(目标)的菜肴就会在高价诱饵的促进下,变得让人更容易接受

6.最后通牒游戏

人们不仅仅在意利益/价格,而且在意是否被公平对待/过程是否公平。

 短评

3.8星。很喜欢分析和最后统计的部分。提出的建议都比较实用。关键是建立原则和意识,然后正确的方法,行动。商家无孔不入地促使你尽可能多地消费,但自己要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学会辨别,保持清醒和自律。

5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推荐

只讲了节流,节约用钱。。节奏快得要命,画面一个劲儿切,音乐蹦次蹦次,感觉有一个焦虑的人不停在旁边抖腿。。

9分钟前
  • Xingxing ZHANG
  • 还行

看了之后反思,我貌似没什么能省钱的地方了,不过月光,但是随地铺张的日子真的很滋润

12分钟前
  • 钟磬音
  • 推荐

一开始觉得挺基础的入门财务,为啥需要专人辅助,后来发现这6个故事的财务陋习,我居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警示一下自己:1、不要总点外卖,不要对品牌盲目崇拜,不要总想着贵的都是好的。2、不要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想换房想各种有的没的。过好每一天。3、不要不积累,或过于纵容自己的恋物癖,要尽早开始做养老基金规划。4、不要放纵自己的享乐主义,少打车!!!5、没事别买有的没的,没事别囤货,少用信用卡。6、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保障和社会信贷。那些经济学小实验,看似简单,但都是消费主义陷阱,要警惕。

17分钟前
  • 坡下棉花糖
  • 推荐

道理我都懂,但西式理财似乎对我来说没多大借鉴意义。这纪录片里主角的夸张消费主义,本身就不会发生在大多数国人身上……只能感慨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可真滋润,对比之下日常抠抠搜搜的本人大约是贫民窟出生。

22分钟前
  • 也是很
  • 还行

简直太棒了,为啥不。继续拍,我还想看。

27分钟前
  • 力荐

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汲取个人日常所需

30分钟前
  • YiQiao
  • 较差

感觉那对小哥要分手的节奏

32分钟前
  • 蓬蓬
  • 力荐

这个纪录片主要都是通过分析人们目前的消费现状、消费习惯,以上帝视角分析人们的消费占比,从而控制不合理的部分来控制消费。可见复盘和日常记账习惯的的重要性。

33分钟前
  • 杨三月_
  • 力荐

纪录片主要教你怎样“节流”以及通过实验揭露消费主义的一些套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然后立下省钱的目标,发现哪些钱其实没必要花就尽量少花。从片中看到,虽然爱尔兰人民的生活水平略高于我国,但是克服挥霍金钱的消费习惯、省钱这件事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34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第一集:摒弃对品牌的盲目执着,并且放弃外卖。第二集:记录自己的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支出。第三集:控制不必要的消费,为未来存钱。第四集:少出去吃饭,控制一周一次,少喝饮料。第五集:按购物清单买东西,避免冲动消费,也是为了严守预算。警惕导购“诱饵效应”。第六集:全家共同参与,为未来做打算。

39分钟前
  • 此方程无解
  • 力荐

实用的改善计划,其实就是对金钱的觉知力

42分钟前
  • secret
  • 推荐

非常好,需要省钱,需要攒钱

47分钟前
  • 奥利维亚
  • 推荐

省钱第一步:把所有的账单打印出来分析。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认清现实。

52分钟前
  • Dako
  • 还行

1.列购物清单--只买需要的2.不为品牌买单--便宜物品一样用3.别为他人买太多--存钱养老4.不办信用卡--控制消费

56分钟前
  • 咕噜噜
  • 推荐

非常棒,但是我除了他们错误的消费习惯啥也没记住😂

1小时前
  • Chelsea
  • 力荐

每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最后加起来都还挺严重的,挺有启发的内容,但是能否坚持还是挺难说吧

1小时前
  • 村里种树
  • 推荐

金钱的价值,在于你打算用来做什么,量入为出,用金钱赚取金钱,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从现在开始存钱的话,10年,20年,30年,会看到巨大的变化。系列中的讲座效应感觉都很实在,更高的配置会比之前选择更高,同样的金额在不同的比例下容易被忽略等;统计了解自己的所有消费情况很有必要,会发现很多自己不知不觉花掉的钱;最后好想有3个女儿。

1小时前
  • AShua
  • 力荐

1.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了;2.了解问题,明确目标(想要存钱干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3.可以和人均消费做对比,了解自己消费的问题;4.是否有”无意识“消费(在不知不觉中花出的钱),”沉迷名牌“(认准一个牌子,不接受低价同质商品),”习惯消费(比如电信等有更低价套餐);5.制定计划、设定小的挑战目标,改变消费习惯,开始储蓄;

1小时前
  • Miss Curiosity
  • 力荐

21-10-02 重看,每集三个部分,家庭实例+行内人建议+经济学实验,最后一个部分收获很大

1小时前
  • Lumo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