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律师禹英禑

完结

主演:朴恩斌,姜泰伍,孙贤周,姜其永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2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3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4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5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6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3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4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5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6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7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8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19非常律师禹英禑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禹英雨活出了我们梦想中的样子

不论禹英雨走到哪里,她似乎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论禹英雨做什么事情,她似乎都显得有些傻里傻气;不论禹英雨出现在哪个场合,她似乎都显得戏份太足。 陌生人都与她保持距离,碎言碎语,指指点点,而熟悉她的人,无不被她的魅力所感染,为她的能力所征服。 了解她,才会发现格格不入是因为天才往往都不拘一格;了解她,才会体会傻里傻气是因为智者时常都大智若愚;了解她,才会懂得戏份太足是因为英雄本身就散发着万丈光芒。 我们羡慕禹英雨,不仅仅是羡慕她的一目十行;我们喜欢禹英雨,不仅仅是喜欢她的楚楚可怜。我们羡慕和喜欢的更是禹英雨的率真,是她活出了我们梦想中的样子: 虽然胆子很小,每次坐电梯和走旋转门都要给自己加油打气,但是却能够勇敢地问出“你喜欢我是不是事实”;虽然需要照顾,却拉着行李箱决定离开爸爸开始自己作为成年人的生活;虽然心绪万千,却在生母问是否怨恨她时说那天两个人在树下聊天很开心,红着眼睛说自己一直想见妈妈...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很独立很懂人情世故,然后我们又总是用自以为精湛的表演包装自己的心思。我们活着很累,仿佛被看透了就是输了。 其实,像禹英雨这样,勇敢地接受自我,坚定地相信自我,真诚地展现自我,才是最纯粹而快乐的生活。

 2 ) 成也1988,败也1988,难得的高立意被拍成了披着治愈外衣的爽剧(长文预警)

(22.07.31,22.08.21在文末分别更新了「对评论区质疑的统一回复」和「对此剧社会意义的反思」)

【说在前面】

面对负面评价,不在少数的此剧剧粉们都有出奇一致的想法: “实际什么样重要吗?我们觉得可爱和赏心悦目就够了。我们更多关注了、努力做到不歧视了不就很好了?” 格格不入并不赏心悦目,它往往因为歧视而显得满目疮痍。

所以这句辩解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倘若我们所有表达的主语都是「我们」,倘若我们仅仅用「我们」自以为存在却压根不合理的标准(可爱)去衡量和理解自闭症,那「我们」表面上的关注,带来的只会是更加深刻的误解、更加困难的沟通。

那么,歧视又怎么可能不随之加重? 在少数群体试图沟通时,最让他们无助的莫过于,你一面以自以为懂为由张开了原本闭着的嘴巴,一面以你不关心为由捂上了原本打开的耳朵,并为这种全新的状态自我感动和满足。

-----

22.07.07初评:

我在上一篇剧评里提到,最近的韩剧不过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儿,客观来说,这部作品的水平只能达到7分上下。(考虑到它描绘的刻板印象带来的恶劣影响,我现在甚至觉得这个分数都太宽容,具体见22.08.21更新。)

其实,如果把这部剧的前两集做成电影,再稍加修饰,我倒觉得不失为一部佳作。不过电视剧的分量时长不同,用后面的14集稀释内容,反倒让这部剧的节奏变得拖沓,注水剧情也缺乏紧凑合理的逻辑,整体略显拉胯了。 剧情中最大的败笔在上一篇剧评里也稍有提及。其实从观众的反响中,也能够看出,男主和男二的设置也是一个很大的bug。

戏剧性,向来是确定人物在一个故事中重要性的核心因素。戏剧性何以体现?看的就是人物所背负的戏剧冲突的丰富性。而戏剧冲突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人物的心理成长曲线。

这部剧中,女主的成长自然十分重要,但是,周围人因为她的出现,逐渐消除偏见的过程,也同样是十分重要的看点和泪点。倘若两条线都兼顾到了,这剧的治愈指数肯定爆棚。

所以,这部剧的理想配置是,除了自闭症女主之外的另一个主角(无所谓男女),最好是冷血且自恋的天才型律师,或是不学无术的降落伞型人才(总之应该在律所里有相当的话语权),从完全不理解女主,阻碍女主的律师之路,到逐渐认可、钦佩她,消除偏见,不但用自己看似毒舌、但其实中肯的批评挖苦帮助女主逐渐融入真实的社会,也让自己也变得更加包容、更加谦逊。由此,两人的经历形成互文。

而主角三号,则承担起爹妈系宠溺任务,得益于过去的一些自身经历,可以设身处地理解女主的难处,随时呵护女主强大的内心,推动剧情,也保证人物类型多元化。但是由于这种人物,在电视剧所展示的故事主线上,是不存在成长空间的,除了回忆中可能有一些让ta懊悔的小故事,也就没别的太多亮点了,所以注定不能是核心主角。

其他配角自然可以分为两类,理解女主的和不理解的,且后者理应多于前者。这样才能照进现实,表达少数群体的不易,制造泪点,感化观众,增进大家对于少数们的理解。

然而此剧败就败在,不但人物设置完全跑偏(几乎全员大好人),而且主要的冲突都用前30分钟全部讲完了。。。

原本最具戏剧冲突的设置,也就是对少数群体的偏见,被主要安排在了男二身上,(这就解释了为啥大家反而狂舞女主男二cp,理由就是男二其实承担了此剧的主要戏剧冲突,更有看点,吸引眼球)。

可要命的是,男二从拒绝到妥协,只听了上司的几句话,前后用了不到2分钟。随后为了导入第一件案例,直接以试用的名义开始实操。普通律师进入律所以后,尚且还要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实习和打杂经历,一个沟通存在问题的女主,居然进来就直接上手接案子了?这真的是一个所谓的国内数一数二的律所的运作模式吗?

正是因为剧情过于悬浮,所以其中的很多真正打动人的细节,比如,女主怎样在成长路上被人无端取笑,怎样经历了无数次的面试失利,怎样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沟通不便造成误解,怎样在最初的几次案件中(因为既无经验又太特别)被委托人嫌弃拒绝,全都被略去不表。偶尔穿插的一丢丢回忆,完全是杯水车薪,整部剧的泪点仍旧大打折扣。

比如我泪点这么低的人,看到现在只有第一集的旋转门有一丝感动,但都没有掉泪。其实这个旋转门情节,我也觉得编剧把它放错了位置。

我倒觉得这个情节放在最后一集的结尾不错。在此之前女主始终只会走侧门,甚至可能会因为拒绝走正门而耽误工作(戏剧冲突就又有了)。而当两位主角真正消除了隔阂、真正彼此认可后,也在两个人都变成更好的自己之后,用共同跨过正门这样一个委婉的方式,暗示她们未来也合着彼此的节拍,共同进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过为什么编剧要把这个放在第一集呢?很明显,他在偷懒。电视剧虽然是艺术品,但也同样是商品。编剧自然希望开局有利,所以把卖相最好的情节赶紧全都祭出来了。(换句话说,他能想出来的高光情节也就那么几个。)

编剧的偷懒,也可以从男二这个真·男主快速妥协里看出来。男二很快就同意给女主安排案件,可以用他在律所的话语权不高来解释。但是从剧情设置来说,这本身就消解的戏剧冲突,冲淡了剧情的浓度。

倘若他话语权多一些,就可以让女主经历更多的委屈,也能更好地体验骨感的真实社会。毕竟现实有多残酷,是不是全员皆善人,看剧的社畜们心里明白得很。

但是,如果剧情要这样编,就需要有更加严密的前后逻辑和人物关系网,难度自然变大。这显然不如十几分钟交代剧情,随后写十几个松散的、彼此没什么关系的、每次一小时都绰绰有余的法律小故事来得轻松。

因为编剧的偷懒,这本来很好的立意,就被编成了四不像。既没有深刻写实性的感染和教化意义,也所讲的案件也完全达不到真正的政律水准,案情同质化严重,全都以温情为导向。三个案件下来,我都是在案情讲述阶段就已经猜到结局,毫无悬念可言。一方面,观众看到第三集已经略显审美疲劳了,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顶级律所的律师能力就这?难道还赶不上观众这些外行?

比如,第三集,男二需要和自闭症被告沟通,竟然主要依靠新手律师的知识。我一个法律小白都知道,律师都分不同领域,而他作为一名相关领域的身经百战的老手律师,既没接触过类似的被告、原告和涉案人员,也并未通过自主学习,对这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做到基本认识和了解,甚至在手下招到这样一个员工之后都不知道搜搜百度百科,居然连名字都说不全(男二第三集里的原话),这样的学习能力,是怎么在顶级律所生存到30多岁没被辞退的?

最后,为什么要提1988呢?因为1988是申氏爽剧模式的鼻祖,是韩剧量产肤浅的温情的开始。申氏爽剧的一大特点是用“人间有真情”包装高度同质化的内容。

其实申导演的特点,我一开始并未发现,甚至一度十分享受这份感动。这把温情牌逐渐把申导演推向成功,让韩式温情彻底火了一把。

不过因为他几部作品拍下来毫无进步,所以在不断他炒冷饭的过程中,短板便逐渐暴露了出来。

申的作品,概括起来无外乎是“有一个地方(无所谓胡同,监狱或者医院),有很多好人,偶尔还有一两个坏人,但是这些坏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好人都相互帮助,也不会变坏,而是越来越好,大家皆大欢喜”。

这一点,在申元浩的机智系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也正是这一点,让他的机医二扑了,第三季直接流产。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冲突,没有缺点,也就自然被剥夺了成长的空间,以及自我成长的独特性。

在胡同中的人,医院里的职员,还有监狱中的罪犯,他们的心路几乎并无二致。让几个医生变成几名其他公司的职员、或者医学生、普通大学生,我相信他们想要组乐队还是要忙里偷闲。让一群罪犯变成一群员高中生、住集体宿舍的公司职员,来一个机智校园/公司生活,似乎也毫不违和。

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程度,甚至超过了一般的偶像剧。校园偶像剧里都还有个能搞出事来的恶毒配角来推动剧情,申剧中的恶人甚至完全成了衬托一众出厂即顶配的主角们的背景板。结果就是一整部剧下来,从头到尾都如老太太的裹脚布一般,没完没了毫无意义地来回重复:“好人们真好,心也好,命也好,实力也好,好人们好就是真的好”。

就算心地再善良,实力再优秀,在社会上的经历也是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才是真是的人生。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没有人出生即顶配,任何进步都是用痛苦换来的。像这种出场自带光环、不需要自我成长就能走到最后的电视剧,只能是主角开了金手指的二流爽剧。

新手律师英宇,借助编剧的金手指,在前二十分钟之内成功收服律所所有相关职员,在日后的剧情中作为团宠左右拼杀,依靠同行衬托,头顶光环解开一个个毫无悬念的案件,成为所谓的顶级律所的中流砥柱。这样的设定,恕我有些吃不动。

在这种强行温情的语境下,再耐心的细节堆砌,再细致的演员演技,也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毕竟,缺乏真正个性化的世界观和自恰的人物成长路线做基础,所谓的拍摄细节和演员演技基本不体现导演和编剧的创作功力,那充其量只能算与创作无关的匠人精神。

申元浩和1988的成功,让韩剧尝到了这种廉价的、没有高潮、缺乏冲突的温情爽剧模式的甜头。

不过,温情让观众入坑,没有厚度的温情也很难不让人快速下头。往后的韩剧想要突破这层创作舒适圈,在之前已有的创作高度上更上一层楼,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

22.07.31更新

我不是经常上豆瓣,今天上来发现居然有挺多人关注这篇影评,在下深感荣幸🙏

所以顺便更新,回复几个我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的质疑~

1. 对于商业剧不必构建冲突的质疑:

怎么说呢,我觉得作品商业价值的高低,完全掩盖不了它艺术价值有限的事实。更何况,商业剧也不是没有更加厚重的作品,单看之前更加成功的韩剧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说实话,因为自己不感兴趣,就说人物逻辑和艺术价值不重要,把是否解压当作评价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而用“没有必要”也“没人关心”来否定我这种视角的讨论,我觉得这样说挺没道理也挺霸道的。

有人看剧就是为了解压,而我更偏向于边看边想,这完全是个人需求偏好。所以我尝试从我关注的视角去评价这部剧的bug,和你不关心它艺术价值高低,貌似并不矛盾吧?

不同人关心的视角本来就是不同的。看评论区就能发现,也有人是喜欢借助影视作品代入思考的,虽然可能大多数都和我一样,不是从业人员,不完全专业,但也愿意去讨论艺术手法。所以以偏概全地说大多数人看剧都不思考背后逻辑,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所以说,我比较抵触所谓的「普通观众焦点」的说法。我觉得大家都一样是普通观众吧?我也好像也并不算什么特殊观众啊😂打着「尊重」之名行不尊重之实的各位,实在让我有些看不懂了。我虽然不喜欢对线式的一一反驳,不等于我看不懂阴阳怪气啊。

如果仅仅看法和你不同,而就要在潜台词里被打上【太挑剔】的【异类】标签,受到各种奇怪的侮辱和攻击,那这部剧仅剩的一些意义--告诉我们尊重不同--岂不是也被抹杀了?

2. 对于所谓的好故事不应该有冲突,有冲突就会狗血的问题:

热知识,真正的好故事,就是从戏剧冲突中来的。没有冲突就没所谓好故事。没冲突就像是流水账,平铺直叙缺乏戏剧张力。可以说本剧有的就是这种流水账特质。 必须要澄清的是,狗血是说塑造的冲突低劣、不合逻辑,我觉得这和没有戏剧冲突完全是两回事。冲突设置不高明不算成功的好故事,戏剧性不足也同样不能算,两者并不矛盾。 换句话说,狗血的确不能与高质有效的戏剧冲突相提并论,但也同样不能用狗血给平铺直叙的流水账作挡箭牌。

看到不少评论指责我的设想很土,我觉得咱既然都是观剧达人,大可不必睁着眼睛说瞎话吧。且不说古早的、非韩国的,就说前不久的Move to heaven,里面不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降落伞空降遗物整理公司引发的故事吗?只不过他空降的资本不在于有真金白银钱,而在于和小男主之间曲折但独一无二的血缘关系--他是唯一在世的亲人。这其实也不过是降落伞类型某种变体而已。只要编剧功力了得,把人物设定得巧妙合理,观众自然吃得下。怎么会土嘛~

毕竟艺术的本质,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由于各种偏见产生误解冲突,之后在双方努力下逐渐化解、共同成长的过程呈现。我还真想不出来哪一部优质作品不是这样展开的。如果一定要说我设想的冲突是套用了哪部剧的情节,那我大概套用了所有好剧共同的情节吧。

3. 对于剧情设定的理解:

说女主是全方位第一,这我可就要笑了。。咱评价的时候可别双标哦。

评论有说到,旋转门情节是为她后来进门数数做铺垫的。如果说她因为进了几次旋转门,就开始害怕公司内部所有的门,那我很难不怀疑她的智商有问题。可是,稍微关注一下自闭症谱系中的分类就能知道,女主患的是沟通能力低、但智商高的自闭症类型。可剧中的她连旋转门和双开门都分不清,莫名降智,和高智商人设相冲,这难道不是剧情bug吗?符合她全方位第一的设定吗?

(根据最新评论更正:女主数数是因为上学时候被80过。不过个人觉得这也不影响结论。我觉得高智商的人,初中经历过80,她也许一辈子会都对「人」有戒心,但是不至于经历了高中大学,到了上班的时候怕「门」。连这么简单的因果关系都搞不懂,好像还是有点太降智了。)

而在工作能力方面,剧情设定她就是沟通存在障碍的。沟通能力又是律师的必备能力之一,就算不存在歧视,她在这方面也理应接受比普通律师更多的磨炼,才能达到差不多的水平。走马上任怎么也说不过去。 换个角度说,如果女主连沟通方面都比常人优秀了,那请问设定为自闭症的意义何在呢?是为了告诉大家,自闭症的沟通能力也可以比普通人还好?这科学吗?

4. 对于人性:

有人说,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时候,人总是适当善意的。这点我十分认同。但是问题是,如果认为剧中女主没有危害到其他人的利益,这个想法本身就太天真了。

精英阶层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保有一种莫名的社会优越感。接触过法律圈就会知道,这个圈子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英圈。他们那种中产阶级的布尔乔亚式思维,决定了他们十分热衷于在心中自主规定社会强弱秩序。而他们对于弱者的关怀,只有在弱者处于劣势的时候才会呈现出来。这份关怀其中暗含的,就是他们对于本阶层的优越感。

在剧中,这样一大群精英之中,突然进来了一个行为古怪思维跳脱的异类,成为了他们同阶层的一份子。那么,这个进入的行为本身,就已经足够被看做一种对他们的社会边界的侵犯。因为这严重破坏了他们自认为强的心理边界。

换句话说,他们一看到这位非常律师,会马上在心中响起警报:怎么回事?我们是精英的群体,为什么会有这种看起来如此不同的人混进来?这样的人在我们的圈子里,岂不是拉低了我们这个圈子高大上的精英形象?

面对这样的侵犯,这个群体一定会排斥异类以保障自己的心理防线。而他们在和女主的交往中逐渐“破防”的过程,本来也应该是本剧的一大看点。剧中这种集体无动于衷,毫无波澜的温情职场剧走向,至少我个人看来,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5. 最后,我之所以写这个影评,是因为这部剧从立意来讲多少有些可取之处。我的初衷,是希望未来的作品能够更深入、更真实地让大家理解少数群体,进而思考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加实际可行的帮助。

所以,我的很多评价,都是在尝试探讨如何通过戏剧的方式,呈现消除隔阂、相互理解的某种可能。要问我的很多设想是不是最优解?我觉得这肯定不用说啦。我一个外行,怎么能赶上专业编剧呢?我吐槽的原因,是因为觉得现在的逻辑水平都赶不上我这个外行的想法。

我相信这类作品的设定初衷绝不是为了说明,自闭症不需要任何社会的耐心帮助和理解,就能做到比普通人更好。但是反观这部剧,呈现出来的却除了开挂还是开挂。女主的工作过程中没有真正深刻的误解也没有真正棘手的困难,有的都是三两句话可以化解的纸老虎。 可是,如果自闭症们真的有这么优秀的生存条件,那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关怀什么呢?

-----

22.08.21

实在是服了某些所谓的剧粉了,我甚至搞不清你们到底是剧粉还是剧黑。这部剧有没有社会意义?我觉得激起讨论就算是有。但是它能够吸引到的粉丝真的是和剧本身一样让我大跌眼镜。评论区骂猪的,讽刺我自以为是井底之蛙的,以及抱团喝倒彩的,你们确定不是在给这剧招黑吗?

试问这部剧的积极意义是什么?难道不是在试图告诉你们要尊重异类吗?怎么写一个和你们意见不同的剧评,就开始人身攻击了?剧里面因为你们女儿和别人不一样而欺负她的反派,你们是怎么评价的来着?

真是不好意思,需要提醒你们一下,你们现在就在做和剧中反派一样的事。

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明白一点:异类之所以为异类,并不是真有什么不一样。他们之所以「显得」不同,是因为我们已经在拿着「大多数」作为参照系和他们比照了。没有对比,就没什么所谓的同与不同。所谓异类,不过是每个人心中自己规定了「自己」的边界,进而规定了边界外的「异己」。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没什么真正的感同身受,也就没有人心中没有「异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加宽容,努力去正视每个人背后的心酸,尽可能去消除自我边界,消除心中的「异己」误区。所以真诚奉劝恶评们,不用总是高高在上地自认为看得最懂。我们看法不同,不过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同一部剧的一体两面而已。不存在谁的说法更对,没必要阴阳怪气,好不好?

另外,说实话我自己的性格有点类似于好多人提到的谢耳朵。所以,作为一个某种程度上的异类,我的确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个编剧对社会异类(非贬义)的浪漫化有多么让人不舒服。

社会异类也有对生存的渴望。他们和任何一个人普通人一样,也都一样渴望得到周遭的认可。所以那些被你们称为可爱的动作,对于一个真正的异类来说,可能是他想做又不想做的纠结、想改又改不掉的痛苦。你的一个不经意的笑容,你一个随随便便的不耐烦的表情,在对于努力融入他人的异类眼里,都是一把刀子,狠狠地割在他们存有无限不安的心上。

把他人的痛苦浪漫化,就好像你闺蜜把你刚刚失恋的痛彻心扉(注意:并不是你已经满血复活云淡风轻了之后,而是在你还刻骨铭心伤心欲绝的时候),轻描淡写地当做谈资讲给别人听。亲眼目睹那一刻,看到朋友把你想要忘记爱人却无能,想要追回旧爱却无法的苦楚,像一个浪漫故事一样若无其事声情并茂地讲出来,你会觉得温馨吗?

当然不会。轮到你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种所谓的浪漫化处理方式,只会让你觉得你的感受从根本上被忽视了,你被别人当成了一个笑话!因为你希望得到的呼应是,哪怕一句话不说,却对你的感受给予发自内心的正视。什么叫「正视」?正视是说,虽然我可能不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你的想法,但我知道,你也是一个合理存在的人,你的想法基于你的生活,它一定有迹可循;它对你而言,就和我的想法对我而言一样,也具有合理性。

用不明所以且不容置疑的“可爱”来定义对方的行为,并不是一句夸赞,而是对对方的痛苦做出的最恶毒的亵渎。因为它看起来充满善意,却全然不基于对你痛苦的理解之上。这话对于说话人而言,也许是自认为充满善意的,可对于听话人而言,却是毫无真情实感到令人可怕。它甚至比一句虚伪的客套话更加令人感到无力。因为它建立在一种自以为是的共情之上,进而让你的试图辩驳,都变成了对所谓的善意的曲解。

它用看起来最充满善意的方式,彻底抹杀掉了你试图沟通的所有努力。用自以为是的态度,让你感受到无尽的恶意与凉薄,让彼此相互理解的最后一点可能性,都消耗殆尽。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真正接触过、经历着自闭的人,往往会说这部剧完全没有促进沟通,反而加深了彼此理解的鸿沟。

所以看到这部剧后来的走向,我觉得说它消费少数群体一点不过分。且不说编剧对自闭症的理解连皮毛都算不上,刻画出的女主表征在重度和轻型自闭之间反复横跳。就说少数群体受歧视的问题本身吧,距离解决还有十万八千里呢,这边就先安排上这种隔靴搔痒的电视剧了?

所以至少在我个人看来,它所谓的积极意义,有是有,但我还真看不到太多。因为它虽然能引发讨论,却并没有能力将讨论引导上合理的方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你能在这部电视剧下看到如此两极分化的评论。其实这种分化和割裂很难不让人思考,为什么一部旨在促进理解的电视剧,却把「自闭相关群体」和「无关群体」完全隔绝在了两个阵营,让后者无视前者的真实经历,反而拒绝倾听前者的真心倾诉,对不认可所谓「可爱」的言论加以讨伐辱骂?

比如我这里就有最生动的例子。请看我这篇剧评下的评论。这算得上与本剧最直接相关了吧?各位恶评剧粉,你们电视也看过了,还自认为比谁都看得明白了,认为自己心中充满善意了,所以,受到感化了吗?如果真被感化了还会对我这个异类的剧评毫无尊重恶意满满吗?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大恶意呢?

我可以给各位提供两个思路:第一,你们根本没看懂剧里所谓的包容;第二,这剧压根就没告诉你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包容。

哦,当然,也有可能你们明明啥都懂,但调皮的你们偏偏要玩高级黑。

面对负面评价,这部剧的剧粉的话术出奇地一致:

“实际什么样重要吗?我们觉得可爱和赏心悦目就够了。我们更多关注了、努力做到不歧视了不就很好了?”

格格不入并不赏心悦目,它往往因为歧视而显得满目疮痍。

所以这话本身就是悖论。

倘若我们所有的表达,出发点都是「我们」,倘若我们仅仅用「我们」自以为存在却压根不合理的标准(可爱)去衡量和理解自闭症,那我们关注带来的只会是更加深刻的误解、更加困难的沟通。

那么,歧视怎么可能不随之加重?

当「我们」自以为是的理解,让他们原本就铺满荆棘的生活,迎来更多猎奇的侧目的时候,当「我们」自以为是的呵护,给他们原本就无处安放的内心带来更多压力的时候,

由这部剧错误的描绘和歪曲的导向引来的,我们的关注,积极意义又何在?

在少数群体试图沟通时,最让他们无助的莫过于,你开始一面以自以为懂为由张开了原本闭着的嘴巴,一面以你不关心为由捂上了原本打开的耳朵,并为这种全新的状态自我感动和满足。

所以,我还想再问你一次,这部剧到底是促进了理解,还是在加深了隔阂?

 3 ) 我们希望建立的,是一个弱者也可以生存的世界

被同事安利来看这部剧,一开始并没有很认真。因为之前有段时间沉迷于心理和精神类相关的知识,了解阿斯伯格的基础,也接触过自闭症儿童。在我的认知里,律师这种需要大量沟通的工作并不适合阿斯。(可以在其他平台搜索“深圳爱特乐团”,关注自闭症少年)

今天偶然点开以后,虽然觉得女主有一部分主角光环,但是更多的让人感觉到了人文关怀。在东亚文化背景下,每一个让我觉得“不太对”的地方,都有一一驳斥,让人觉得团队一定做了很多的调研。

这当中我不想探讨剧情,只想聊聊东亚的一些文化共性。女性主义希望建立的,不是一个女尊男卑的社会,而是一个各种群体都可以存在的社会,是一个尊重弱者的社会。这是我写这篇影评的初衷。标题也取自东京大学荣誉教授女性学家上野千鹤子老师在2019年入学典礼的讲话。

第一集里面的老阿公其实并没有把妻子作为一个人,而是当成自己的财产看待,随便一个进入房子的人都是觊觎自己财产的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年老了以后依然对着年轻男性有敌意。因为每一个对自己财产友善的人都可能偷窃或者抢走自己的财产,时隔多年还记得起曾经惦记过自己财产的人。这里的人仅仅指男人,因为妻子是男权文化下的财产。

第二集里的大财阀同样将女儿作为自己的资产,希望出售以获得稳定的合作与钱财,因为女儿只是物品,所以没有感受,事件发生后他只关心自己的面子,所谓诉讼其实只是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推卸责任而已,女儿只是提线木偶,这里女儿很痛苦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只能消极反抗,做一些隐秘的表达,比如纹身,比如上网。直到最后她才悟出来“自我”,才终于表达了自己。其实这与是否成年无关,而是与对方是否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有关。孩子也是“男权”文化下的财产。所以禹英雨才会说讨厌婚礼上的财产交接步骤,即父亲将女儿的手交给丈夫。

这个观念在第三集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人到中年的委托人说“到我们这个年龄,孩子就是人生的成绩单。”恐怕引起了国内很多人的共鸣。因为东亚可怕的卷,每代人为了不阶级坠落,都从小卷起,好像人生是不能踏错一步的钢丝路。能考到首尔大的,已经是全国的精英,但是精英当中每次考试也会有排名。从小一路赢到大的人,没有学会如何应对挫败,甚至家里身体力行的告诉他,情感是不需要关注的,让别人看到挫败是可耻的。在这样的文化下,如果小孩天生有缺陷,会被整个社会视为累赘,这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每个人都真心实意的想往上爬并且鄙视能力不足的人,忽略了他们也有感情,也可以生活。

如果说,之前几集无法让普通男性感到共鸣,因为他们既没有被当成财产,也没有自闭,更没有这么大的挫败,那也有可能收到强者的压榨,这就是第四集的故事。故事的边界在不断的拓宽,我们都可能是弱者。第四集当中,强者的霸凌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不论是女主在学校里遇到的霸凌,还是大叔被光鲜的哥哥们欺负,都是因为处于弱势地位而已。在强权社会下,弱者只能挥刀砍向更弱者,被哥哥们骗了的老三不敢向哥哥们追索,却把气撒在妻女身上。哥哥们仗着强权可以动手,可以收买,只有在自己处于弱势时才低头。老三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就是因为他不想和强权的哥哥们一样接受弱肉强食的规则,而想要一个弱者也能生活的世界。

第五集里面我更想讨论的是同事权明宇,他耍心机让女主跟不上节奏,自己出风头的样子感觉很幼稚。但是他给出的理由无懈可击,因为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环境里,同伴都是竞争对手。想到自己在学校和工作当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人。这其实很可怕,因为年轻人没有“合作”的概念,只想着怎么让对方不好过,显得自己比较厉害,其实社会当中,比起竞争,更多的还是合作双赢更重要。这里用崔秀妍做了对比,虽然有竞争关系,也并不妨碍互相帮助。其实剧情也在揭示,在现实中正义与否不重要,胜利与否不重要,强大才重要,这并不是一个弱者适合生存的世界。(题外话,权明宇长的好像最近很火的蜜蜂狗🐶)

有人一直在说男女主没有cp感,更喜欢女主和上司。其实上司只是做到了上司的本分,另外给女主一些自己发挥的空间而已,因为上司不能理解女主对于鲸鱼的执念,并不是能完全接纳她,只是作为得力的下属看待。如果觉得他们有cp感的都是单纯慕强吧,因为上司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是一般爱情剧里面男女主恋爱的模板,小可怜终于找到了强大的靠山。这其实是一种歧视,觉得女主必须是庇护下的幼鸟,笼里的金丝雀。如果是只看条件,为什么这里面的男主或者上司没有喜欢崔秀妍?家世好漂亮又聪明?男主在这里反而印证了剧组的理念,即弱者也能得到尊重,女主可以在他面前做自己,可以谈论鲸鱼,可以被尊重。上司也好,同事姐姐也好,他们都对女主很好,但是这个“好”是帮助她融入社会的,就是规定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让女主带着枷锁舞蹈。只有男主是可以完全听她说话,不用枷锁的。男主的职业并不是律师而是辅助的讼务组,让很多人看不上,因为觉得还不如女主。但是在这段关系中,两个人是平等的,不因为工作职位的高低,不因为社交能力的高低而彼此嫌恶。这才是爱情本来的样子,我爱你,是因为你是你。如果因为地位爱上一个人,那地位坍塌是否就会不在?如果因为事业爱上一个人,失业了是否就会离你而去?女主也会有困惑,为什么男主不喜欢漂亮家世好的同事而喜欢自己,我想这就是答案吧,爱情不是条件的排列而已。

第六集更像是几个弱势群体互相踩踏的案子,也是充满歧视的案子。但是这里没有再深入挖掘,比如家暴,比如社会对脱北者的歧视,对于家世的歧视等。

第七八集讲的是同一个案子,关于征地。这个可能话题有点敏感,因为大拆大建的不止韩国。弱势的民众和强势的政府规划,补偿费不到位的情况下,民众要怎么办?以卵击石而已,大家理想化的想站在鸡蛋一边。这集有个细节,好朋友说让女主制造肢体接触看自己是否喜欢男主,但是大家反应是“未经他人允许不可以触碰他人。”这条律令不止保护妇女儿童,同样也保护着所有人,也同样约束所有人。崔秀妍问权明宇为什么针对禹英雨,是因为她不是强者么?权说禹英雨是强者。权明宇其实不是坏人,他是一部分普通人的代表,在对自己有利时追求绝对公平,比如觉得禹英雨走后门,在对自己不利时认为对方的弱理所当然的限制对方的发展,是对方能力不行,比如质疑禹英雨的自闭。其实禹英雨之所以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来,正式因为这些人高高在上的歧视,后来她也证明了自己,能让竞争方老大亲自挖角。评论区可以看到很多这种逻辑的人都在破防,因为男性的歧视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反过来又指责女性弱小。有兴趣的可以读一下毛主席1919年发表的《女子自立问题》,他才是最伟大的女权主义者。这里跑题聊一下“丁真”这个现象,男人们讨厌丁真因为觉得他靠脸吃饭,什么都不会就靠着脸火起来不公平。但是这件事情长久以来都发生在女性身上,男人们的反应当时则是:“你们女人真容易,不会念书没关系,长的好看就行了。”在现在男人也被凝视的时候,才会明白这条路不是所有人都能走的。忽略丁真受限于教育条件的事实,忽略人家为当地旅游业做出的宣传和贡献,开始在意起了“绝对公平”。

此外,这集禹英雨也提出,自己是独立的人,不希望别人打着“为她好”的名义来过滤挫折。这其实很有启发性。我们一直以来对待社会上的残疾人都是名为保护,实则“圈养”。我们总是以健全人的主观意识认为他们不方便,剥夺他们参与正常生活的权利。我们很难看见学校里公司里甚至大街上有独自坐轮椅的人,很难看到盲人聋哑人哪怕是小儿麻痹都很少,因为他们都被“圈养”在家里。但实际上他们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比如在国外念书的时候时常看到独自坐电动轮椅上学的学生,b站有轮椅小姐姐分享在杭州互联网大厂工作的日常,我在盲人按摩那里发现他们的人生和我们并无不同,也渴望爱与被爱,也要承担起独立的责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看到“白象”这种能为残疾人提供岗位的厂家,才会觉得感动。其实中国残疾人比例并不低,能看到他们行走在社会上才应该常态,当我们看到大街上出现残疾人可以坦然不侧目的时候,就是社会进步的时候。这一段里面真的好感谢“春日暖阳崔秀妍”的帮忙发声,总有人在问,这有什么用,其实发声就有用,让更多人看到并思考,就很有用。

我相信创作的初衷是为弱者发声,反对强权文化。希望所有的女性都可以被当成“人”来尊重,而不是作为“父权”和“夫权”的财产。希望所有的弱者都可以得到自己应有的尊重,而不是为了保全强者被莫名其妙的牺牲。借用上野千鹤子的经典发言。“所谓强者的特权,就是可以无须对弱者展开想象力。由于权力关系不平衡,弱者会直接受到压迫,因此不得不思考。弱者必须考虑强者,对强者展开想象力,但强者不需要对弱者展开想象力。所以,他们遇到一些事情,会表现得十分呆滞。”

 4 ) Tender Is the New Sexy

可能因为主角都是阿斯伯格症的天才,总是感觉这部剧与Big bang theory 有某种历史纵向可比性。遥想当年big bang横空出世,全世界都为刻薄嘴毒不近人情不通世故、又研究不带烟火气的弦论的谢耳朵着迷,smart is the new sexy也成为新流行语。如今又有一个阿斯伯格天才问世,而在Sheldon那里锋芒毕露的自闭症症状,在禹英禑这里却成了外在弱小可爱、内在强大自立、同情弱者关怀社会的样子。 当年人们乐于看到最敏锐的头脑用在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上,Sheldon生活中笨拙的一面只是增添趣味,并不构成困扰;如今这种对最强脑力的兴趣转向现实生活社会议题,而女主的个人日常生活,却处处充满障碍。

容我就这两个稀疏样本做一个武断的判断,在约十年前big bang的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势头正盛,信心正足,人们的兴趣在于如何在知识与技术的边界上开疆扩土,并不担心日常生活。而如今尝到苦头,每况愈下,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就更为重要。

与地球上另一高智商物种——鲸鱼的处处对照,也表露出一种反身自省的谦逊态度。

Tender is the new sexy. 我忽然想到这样一句口号。温柔永远臣服。凛冬将至,人类由进攻转为防守,治愈性的温情、关怀、安全感,比攻击性的探索、进取、发展,更能触动普通人的内心。单就文艺作品来说,这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演变方向。

 5 ) 看不懂算不算律政剧

只怪我实在不喜欢看职场剧谈恋爱。男女主那个慢镜雷到我脑内瞬间至少回想起了三部国产烂片的强行插入慢镜……题材滤镜让我强忍关闭欲望坚持了下来。

职场部分跟good doctor也差了挺多,案件本身过于简单甚至说有些……弱智,医生草率到这地步得滋养多少刑事冤案,没有太多让人能看得进去的展开,所有的转折又单纯又好猜。 取快递那里就已经猜到了所有剧情,再煎熬着看他们弱智而慢节奏地推进……如果不是女主可爱就要大喊折磨了。案件不行+慢节奏对律政剧简直是灾难。

对女主和男主朋友同事之间互动的着笔倒是不少,好在也不难看,就是拖了整个节奏。

可爱加一星。 另,自闭症分很多,只是被拍那么多剧的天才型(阿斯伯格综合征/学者综合征)少之又少,但也不过是跟其他所有类型片一样主角天赋异禀罢了有什么可讨伐的。海洋天堂这类公益片和良医非典型非常律师这类逆袭爽片并行又何妨呢?

作为一个短暂照顾过孤独症患儿的人,希望所有迫不及待想为孤独症群体发声的人,可以从自己先了解孤独症有各种类型各种程度开始。以及先明白电视剧不是纪录片。这类爽片其实也都会有其他没那么幸运的孤独儿作为插曲,告诉大家不是所有患者都像主角那么幸运。

 6 ) 差口气

看到十四集,基本能观此剧全貌了。

剧本朝治愈系和政治正确方面的努力肉眼可见。但剧中所有案件都显得过于单调甚至乏味。男主更是苍白无力(脸谱化人物供演员发挥的余地很小)。编剧对自闭症似乎缺乏深入了解,只写出了一些刻板印象,而演员则是用简单的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固化了这些刻板印象。

智障女孩恋爱那集,女主和女孩对话时,两个人提线木偶似的肢体动作和双双不知所措的瞪眼表演让人哑然失笑。生活里见过自闭症患者,他们不看人不是眼珠要掉一地的样子,而是焦点在不可知的远方。另外,那个女孩也是自闭吗?即使也是,也不一定会有和女主一样程度因运动障碍而产生的不协调动作。何况有些自闭人士的运动协调力很优秀的。

女同那集,在听说女孩不愿意做原告时,最遵守规矩的自闭女孩的反应应该是不假思索地说“你撤销就行了”,而不是沉吟,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教对方一个法子。太老练了。而本集结束时,二位女同携手离去,女主意味深长地眼神应当来自一位高情商的人士,而不是26、7岁才第一次傻乎乎地给父亲带饭团回家的女主。这些情节都影响了女主人设的可信度。

记得某集里女主说她是阿斯伯格。阿斯伯格们看起来和常人无异,除非对他们进行仔细甄别。名校高材生里面阿斯伯格不少,看起来就是正常人。女主表现出来的很多东西显示她是比较重的自闭症患者,但她在正常人的世界里基本穿梭自如,那些自闭特征只是点缀,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如果剧想显得有力度,就要认真表现出女主实操时的痛点:无法理解微妙的人类情感;无法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这种障碍不是善良时心直口快就行了,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来实施善良。

同时,他们也是需要关怀的弱者。因为在诡谲多变的世界,即使象女主那样记忆力超群的学霸也会象婴儿一样无辜懵懂且步履艰难。本剧对这方面的表现相当蜻蜓点水。

男主不应该是在第一时间出现时就做好了当女主未来丈夫准备的样子。如果男主能够有引导女主懂得爱的设定就好了。他对女主的感情由懂得、理解(他做过相关义工)到渐渐产生保护欲和感情。他对女主的引导也会让女主增进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恩。这样剧情会更有说服力,男主也可避免成为工具人和背景板。

还有个不解的地方:她父亲为何会怨恨太守美?按回忆里面的情节,他不应该有这个情绪。

总之,这剧立意是好的,但它没有达到它希望达到的深度。

 短评

妈呀,女主太可爱啦🥳其实姜其永也可以演男主的呀🤓他俩都很可爱

5分钟前
  • Q
  • 力荐

女主台词发音很好 演技大发 法庭戏热血 节奏很快 恩斌真的是剧抛演技 搞笑又温情的治愈轻喜剧 很适合打工人下班看~希望后续剧情稳住

8分钟前
  • 三分甜加冰
  • 力荐

看到鲸鱼在车厢外飞的画面,就觉得韩剧真的好厉害,总是能给我新的悸动。

10分钟前
  • 郭小月
  • 推荐

片头便是取向狙击!时不时冒出的🐳😇朴恩斌饰演记忆力超群的自闭症律师,台词功底很棒!自我介绍那段好可爱哈哈!被普及好多🐳知识🥰谁能拒绝🐳控的可爱少女呢---自从男主被分手起人设在我心里开始崩盘…编剧想将男主神化(比如深思熟虑才开始交往),可是被分手时的“无能咆哮”让人觉得这前期的思考有些肤浅,以及后期的冷战多少给这个人设拉低分…再加之男主的演技越看越拉胯…后几集真的把前期积攒的好感拉没…不过最后还是有圆回来,猫咪和猫奴的说法用来形容男女主间的关系再合适不过。猫奴愿意无条件对亲爱的小猫咪好,只因为喜欢;而猫咪在这无条件包容的爱护下学会了喜欢,亦是希望能让对方幸福,不感到孤单!再加之与第一集的呼应,我又开始期待第二季了!不过希望第二季里男主能精进演技或编剧扎实研究事业线🙏🏻

11分钟前
  • Yohol.
  • 推荐

看之前:这么高分?看之后:祖国的恋爱片编剧跪下来向中国观众道歉吧!

12分钟前
  • 11是只拉布拉多
  • 力荐

每次过旋转门都是和你跳的一支舞,天哪好喜欢这种细微的浪漫。

13分钟前
  • 韩春花
  • 力荐

好暖啊!自闭症天才女律师的故事,比以往的暗黑系律政剧好看多了!

15分钟前
  • 肥界
  • 推荐

好可爱好可爱好可爱呀!我已经爱死了朴恩斌这个娃娃头,企鹅步和2倍速噼里啪啦说话的调调!感觉跟李帝勋那部遗物整理师的男主人设好像哦。超高的智商,小孩子的行为举止。又可爱又暖心又治愈。/恩斌的演技再再再一次把我狠狠地惊艳到了!怎么会把一个患有先天性自闭症的律师演绎得如此惟妙惟肖!以至于我都忘了她叫朴恩斌了!她就是禹英雨本人啊!!超可爱的禹英雨!超可爱的朴恩斌!超可爱的电视剧!!

17分钟前
  • 🦊👀
  • 力荐

不愧是你啊,必须五颗星的朴恩斌!全员演技在线,收视率屡创新高。cp线说实话接受无能 ——不能说烂尾吧,只能说后劲不足了。不过这才是正常韩剧效应。话说,希望导演编剧们能给朴恩斌一次正常的恋爱,别无所求。

21分钟前
  • 马丁路人金
  • 力荐

黑吃黑、多伦多、石榴石、文言文、盐酸盐、王中王、大哥大、奥利奥、卡夫卡、花非花、乔琪乔、高乐高、盖中盖、美廉美、人上人、天外天、黄记煌、北海北、圆明园、碟中谍…

22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我想大声对我们的导演和编剧说,不要什么火拍什么,仙侠剧,大女主戏,拍的都是千篇一律。就不能拍点不一样,十几亿发生的故事还不如人家几千万故事多。

23分钟前
  • 随风吧
  • 力荐

律政剧最重要的是:案子吸引人或者发人深思!第一集还可以,女主和谁都可以组CP的节奏……同僚关系要比隔壁吴秀才幸运的多……

26分钟前
  • Justina
  • 推荐

让我看看 磕耿直🐳小可爱和怨种上司朴轻率的还有谁?( ・ิω・)ノ

30分钟前
  • 陶阡陌
  • 力荐

过于浪漫化自闭症,也是一种暴力和反向歧视。和机智医生系列相似,近年来这种抽离现实的、去政治化又极度政治正确的温情作品总受到过分的追捧。追捧背后两国相似的心理机制反倒更让人感兴趣。

34分钟前
  • lejson
  • 还行

一个连什么是死都不懂的傻瓜,却生怕我会死,这竟成为了我的安慰。

39分钟前
  • 当当当当
  • 推荐

唯一有点bug的是案件太简单好猜了 每次刚陈述完案件观众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了还要看一群“顶级律师检察官们傻乎乎的看不到盲点最后被天才女主一点即破”,感觉在侮辱观众智商。当成无脑剧看的话演员的演技在线,有搞笑有爱情蛮好看的

44分钟前
  • 全成就奶黄包
  • 推荐

暖心治愈+证律小案件 目前为止都好喜欢 女主的演技一点也不突兀 (自闭症让我想起了海洋天堂…眼泪哗啦哗啦)律师领队因为刑法民法那点对女主改观的时候 bgm一响直接泪奔…氛围塑造的太好了 没有赘言 想要表达的尽出 节奏恰到好处!我们自立自强可爱善良 简单纯真的喜欢鲸鱼的女主 偶尔还很好笑kkk(女主竟然是죄송하…完全没认出来!!剧抛脸

48分钟前
  • 头脑机灵
  • 力荐

感觉8分合理,9分也太高了……女主演技好、人设好,也就这两个优点了。其他角色过于脸谱化,为了突出女主,同事、上司、检方,都显得业务能力不足。

49分钟前
  • 330
  • 推荐

喜欢豆瓣这个译名《非常律师禹英雨》,看了好多平台上的译名都是“奇怪律师禹英雨”。自闭症不是“奇怪”。

51分钟前
  • 🐨
  • 还行

朴恩斌进步最大的一部戏,要得奖。

56分钟前
  • JuliaJuli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