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唱着的歌

HD

主演:巫启贤,林俊杰,孙燕姿

类型:电影地区:新加坡语言:国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2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3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4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5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6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3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4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5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6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7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8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19我们唱着的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致华语落寞的一个短评,请给我们好的歌曲和好的歌手,好的作词人。请看看新加坡人对于音乐的严谨个认真

2000年~2004年是华语乐坛的巅峰时期,多少港台出道歌手一出道就是巅峰,相比于内地的华语唱作人还是太少的,代表的歌手又是少之又少。现在又有多少人是在认真的做音乐的,港台,新加坡人真的是很认真的在做音乐的,某音上面的什么学猫叫,什么生僻字的歌也能红遍大江南北,不说你歌词有没有营养,就说你这作词也能拿出来,是现在的人对音乐的要求变低了,还是我已经老了?我也有下某音,但是我只刷各大演唱会现场,不是说某音不好,而是说某音上面所谓很红歌曲的作词人真的给2000年~2008年这里面的歌手创作人提鞋都不配!

 2 ) 关于这部纪录片的一些补充

看完了纪录片,对该片有些疑问,于是跑去FB咨询了一下他们的官方主页。

问:为什么国际版是110分钟,而国内版是128分钟呢?
答:110分钟国际版是重新剪过更适合海外观众观赏,主要把一些重复性的细节剪得更紧凑,内容精神与128分钟国内版无异。国内版有交代新谣在国内主办成新谣节,国际版则焦聚在我们面对语言变化的问题。

问:早年巫启贤的搭档黄譓祯小姐,在新谣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在片中没有交代现状如何?
答:黄譓祯早已远离这圈子,不愿受访。我们因此只能从过去的电台录音中找到她的访谈放进去。新谣圈中人也很久没看到她。

 3 ) 他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唱着的是同一种歌

看了这部片,就会理解为什么广东和香港会有“保卫粤语运动”。我想问那些支持“消灭”粤语的人,你们对日本当年在东三省和台湾推行殖民,使用日语教学有什么想法?对李光耀在70年代强行让新加坡实行英文教学将华语边缘化有何感想?对那些长着同样的面孔却只会说英文的被所在国家同化的华人后裔又有何想法?如果他们失去了本来的语言和文化,那与中国就再没有任何勾联了,反之,他们至少在文化、语言上还有一定的认同感,还能唤起骨肉里流通的相同的血脉。海外华人的根,本来有一点就是靠语言来维系的,如果生活方式改变,连母语也完全丧失,很容易就把根也丢掉。就正如80年代很多海外华人爱看《春晚》,今天还有多少年轻一代的海外华人在看?李光耀的英文运动正是要斩断华人的根。为了一份文化的认同感,请不要扼杀别人的根本!

电影里面有一处很深刻的情节,有一首《麻雀衔竹枝》的歌曲,因为有几句粤语方言而被禁播几十年(可见新加坡多年的英文化是何等强横,为了消灭华语,方言歌曲都不许唱!普通话的可以,大概是怕连这个都禁止的话会激起难以收拾的反响,当局可能想一步步来,幸亏近年新加坡华人觉醒,保卫华语,不然今天也许就没有什么新加坡华语歌手华文出版物电台电影电视剧了!)。

年老一代提着灯笼在台上合唱,下面多是上了年纪的华人,让人泫然不禁。

颜黎明年轻时和当下的形象对比,让人感叹岁月的流逝。

骄傲与自卑是一体的。你英文的自卑,(却)使中文成了骄傲。

新谣富蕴华夏文化,隐然有一种延续了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风韵的味道。虽然它的影响力也许不如台湾、内地校园民谣,但在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我认为它并不失色,甚至更在前两者之上。

如果不是这些新加坡华人的坚持,新加坡今天或许就没有华语歌手,而正是共同的声音,才让孙燕姿、巫启贤、林俊杰他们成为我们共同的偶像,也是他们让我们在心理认同的距离接近了。这跟听韩文歌日文歌英文歌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你说是不是?

请宽容一点,保留我们最初的声音吧,何必要通过毁灭一种文化来让另一种文化独大?一个基本点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很好吗?

最后,补充一下,正如片中人说的新谣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而主旋律歌曲是从上而下主题先行的定制作品,当然也有共同处,两者相辅相成,并不是非此不彼不能兼容。

“我坚持要保留广东的一个乡音,因为里头有亲情,有我们很珍贵的本土回忆。”

 4 ) 乐风

新谣的歌曲造就了很多明星,曲调简单却能带给人无穷的回忆,那是可以称得上影响全世界的新加坡音乐,对我们来说,其中最出名的可能是片中开头就提到的孙燕姿《天黑黑》和林俊杰《江南》吧。
而在早前,新加坡的歌曲多是舶来品,直到潘正镭、张径的《故事》出现,新加坡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1978年两把吉他、一把口琴,加上几个会唱歌的学生和一些简单的布置,就是当时南洋大学诗社的诗乐,简单、纯粹。南大与新加坡大学的合并,甚至成为了他们专心创作音乐的契机。
除了造就后来的新加坡音乐,他们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在广泛推进英文教育的时候,能够用音乐推广华文教育,使即使从小接受英文教学的人也能通过他们的音乐了解华语。

 短评

感动,一个时代的真诚歌声,我们的歌声在哪里

5分钟前
  • 迷狐
  • 推荐

想把我唱给你听

9分钟前
  • Nemooo
  • 力荐

追忆新谣年华。华文的衰落,反而促使华语新谣的兴起;到了新世纪,幕后写歌的都是华校生,幕前唱歌的都是英校生(笑)。

1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第一次看新加坡的纪录片,被惊艳到。

16分钟前
  • 马里扬泊列的树
  • 力荐

真的非常好听的一部纪录片。诞生于不安中的新谣,一步步的发展历程,一首首似诗似词的曲,看完后找来歌单反复听了很久。隔着的几十年时光,多增一分隽永与缱绻,映着《邂逅》的歌词“邂逅你炯莹的眼眸,颤动我翩翩入梦”也正如听歌的感受。@广州纪录片电影节 20161213各种意义上难忘的一天。

21分钟前
  • 云吞老丸子
  • 推荐

关于曾经新加坡民谣的纪录片,虽然对那段历史比较陌生,但却意外蛮好看。一群有理想有热情的年轻人,大多是音乐门外汉,却因为热爱与表达,写出他们的歌,成为专业音乐人,所以还是挺励志的。另外,创作者还有意透露些文化背景,理出新谣与新加坡华文文化的关系,这就更有趣了。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夏天的电影节 第五场 上海影城(美罗店)买票的时候是冲着孙燕姿的海报的,最后发现孙燕姿只在片头出现了1分钟;预期说是讲新谣的发展史,还不如说是新加坡华人的奋斗史,还不错!

26分钟前
  • Itsuki
  • 推荐

新谣文化的纪录片,意外的影响了新加坡华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和如今的新加坡流行音乐,那样的时代,那样一群人年轻人的故事,还挺燃的,不过拍的和那些电视台的电视专题纪录片差不多,胜在那种朴素的感觉吧。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新遥之缘起 愿刹那化永恒典雅

29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台湾是民歌运动,新加坡是新谣运动。都好,都好听。

33分钟前
  • Pam
  • 推荐

“风雨来了又去,三年时光化一声鸟啼。我要从那画中下来,把树树山山留在云里。”

36分钟前
  • 秭隽
  • 力荐

既是新加坡歌谣也是新浪潮歌谣,诗与歌的结合成为重要契机,将国文在面临着与英文竞争后失利后推向一种「民族化」高潮中,同时作为华府顶柱的南洋大学被合并直接刺激着国文学生对文化记忆和符号的认同和推广,新谣的演变与新加坡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逐一映照着,并成为新一代的国文启蒙。

37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华人讲华语,合情又合理

41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比较详细的纪录了新谣的形成,但更多的是依赖于叙述者,当然其中也有对音乐的动情之处,这个时代背景太强悍,含苞三年,竟不是花,真的是很厉害的一笔。但对于新谣的特色和脉络,片子似乎都浅尝辄止,他们很快的扎入到不全面的痛苦之中去了,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问题,好像只有无解。

45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都联系起来了。南洋大学的历史,李光耀代表的那代殖民地教育下的香蕉人精英心理,老毛朝鲜战争后在南洋华人中的巨大影响和东南亚随后的全面去中国化,最后仅存大马一枝独秀的私塾式中文教育。新加坡不像香港背靠母国,走得更远。受访的当事人感觉很像憋屈的文科生们,被时代的潮水冲刷却又难以连根拔起。当年文理分科背后的自矜自卑难道不也是一样文化认同的纠结么?赌赢了,再来念念不忘人情。过去已成过去,是时候走出自己的路。

48分钟前
  • lp_8
  • 还行

新加坡歌手在华语乐坛异军突起背后的一段完整的新谣发展史 平铺直叙 却也有动人的部分

51分钟前
  • 饭桶羊233号
  • 推荐

使用着华文的人自卑又骄傲,因阵痛催生出了新谣。独立的新加坡经历多元文化的身份认同,南洋大学关闭,诗乐成为表达心中情愫,诉诸内心苦闷的载体,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找到心中的真诚。当孙燕姿林俊杰风靡华语乐坛,孕育他们的是彳亍的文字,午夜的电台,和煦的音符,以及一种文化在异乡的落寞与坚守。

5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纪录片的好,就在于能让人见识到不同的文化,看完这一部,就对新加坡的音乐史有一点了解。真的会觉得,那一代人的生活比我们激情得多了。(2016.12.10 星期六 广州华影青宫电影城)

56分钟前
  • 清晨剑辉
  • 推荐

感动,《我们唱着的歌》有一种说不清的朴素魅力,情真,意切,言语动人,对有怀旧情绪,想了解南洋华人文化史,以及华语流行音乐的人,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作用。那个年代的人纯真、简单、执着、热情,做事情没有太多考虑,真正是为热爱去做,为内心去歌唱,无论是写歌的人,还是推歌的人……

6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因為林俊傑,五分!

1小时前
  • miqu。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