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热情

HD

主演:辛西娅·尼克松,詹妮弗·艾莉,邓肯·达夫,基思·卡拉丹,乔迪·梅,乔安娜·培根,凯瑟琳·贝利,艾玛·贝尔,本杰明·温赖特,安妮特·白兰特,罗斯·威廉姆斯,诺米·沙伦斯,米尔斯·理查森,埃里克·罗兰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2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3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4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5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6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3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4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5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6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7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8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19宁静的热情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值得反复观看与推敲的电影

我以前看电影,一直都是觉得大部分台词的意思基本能理解,即使因为我的年少和与世界交往的匮乏,里面包含着的深邃的哲学寓意我一时无法更深的去剖析,但我知道过很久之后,有一些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后,还是可以重新细细的慢慢的品味,但这部《宁静的热情》是第一部我看了第一遍之时,就有许多无法明白的剧中人物的语言表达,而每个人物性格行为方式的分析也模糊不清。我并不认为这是导演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的无知造成的。如果有事物或思想是你无法理解的,那一定不是这个事物本身逻辑有问题,而是你没有找到看清这个事物逻辑的方式。举个例子,即使是精神病人的行为方式,也是可以通过身体变化,以及人生经历,可以追溯出为什么他会这样。越是肤浅的,越浅显易懂,而越是优雅却需要平静心态仔细品味的,那一定包含着巨大丰富的想法。
        不知大家如何,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简介说“一个生活简单但内心自由的女诗人”,看到这些,我当时有一些小小的期待,会不会这是一部打动的我的电影呢?因为我一直相信,是有一种创作与社会无关,它只来源于一个人本身的复杂,这个人只靠对生命的思考,对时间空间的探索,对自我坚守的感知来记录想法,来创造作品。于是我遐想这会是怎样一部电影呢?一个没有太多经历的人如何拍她的传记电影。
        看完以后我觉得,不管真实的艾米莉是不是这样的,其实都不重要。电影本身就是导演和编剧把想表达的思想通过一个人物和剧情,以影像的方式传播。在这部影片中关于女性自我和思想独立的命题比传记真实性更值得研究。
        所以我在看完第一遍,就来写影评,不是为了剖析这部电影,而是看了评论,发现有一些两极化。有一些看完发现极其枯燥,台词难懂,而不太接受。而一些是被感动的。其实这部片子有更深刻想要表达的。所以对于热爱电影的,不管看过没看过的人们,想分享一些我的观点,希望你们能好好正视你这部电影,以及拍下这部电影的导演的心。

        对于一般的文艺电影,很多人们都已经接受与喜爱,那种无言中无尽蔓延的情绪,冷色调平静温暖的渲染,曲折反复却又顺水推舟的剧情和深入人心但不哗众取宠的思考,都是文艺电影的要素和观众被共鸣被吸引的条件。与之相比,这部《宁静的热情》似乎格调上有一些不同。如果用颜料表示,那它是几乎没有怎么稀释的干颜料,带着一种晦涩的浓烈。
        一般艺术类电影人物之间的对话会有情调,情绪。但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人物们一旦开始认真的对话,内容一般是对于男女平等,自我坚持等很严肃的话题,几乎语气都是用辩论式的,而且语言的修饰还带着18世纪的风格,又是被翻译的字幕,所以导致包括我,很多人在前半部分,艾米莉精力旺盛时与姐妹,朋友对话的内容,以及穿插的诗,很多人都没搞懂。
        其实诗本身,就是很玄乎的事物,一首与众不同的诗,首先它的主题不会是让你一眼就能明白的泛泛。其次描述这个主题的语言也是在诗人灵感迸发的一瞬间,当下浮现在她脑海里的,可以比拟的大自然的一切以及行为来表述,实际上都是带有诗人本身个人主义的,不会像演讲稿一样以大众化为目的。它的目的在于诗人想自己向自己倾诉、总结自己的想法,而读者的共鸣和理解并不是最重要的。诗人也算是哲学家,思想的诚实性、自由性才是最重要的。第二,我自己也读过一些外国作品,发现翻译很重要,越是带有思想性的作品,翻译就越重要,尤其是语言短小精悍的,翻译差之毫厘,就会使读者不明所以。
        所以如果一开始如我一样,没有很明白台词和穿插的诗,千万不要放弃继续,请继续观看下去,因为到了后半部分,就会好很多,台词不会过于难懂,艾米莉的人格,情绪也会更明显,尽量一口气看完,不要半途而废,或是分成好几次。

        说完了影响观众的语言,来说一说这部片子值得大家观摩的原因。
        在现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话题,例如女权,独立,道德标准等等,其实在这部片子里都有体现。
        先说女权。电影里的女性权利第一体现在她有权利选择独特的世界观,电影一开头就表现出来了,她不相信上苍能改变什么,在一个虔诚的国家里是十分格格不入的,她对宗教的很多不常规行为也在电影里多次体现,而她周围的人就因此教育她,说她会因此受到惩罚,父亲也和她为此吵了一架,但艾米莉忠于自己从未像其他人一样逼迫自己。其实我觉得这不仅是女权,更是人权。不管是女生还是男生,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尽管宗教,神话很多都是政治的产物,神明也是精神寄托,但任何人却没有权利逼迫别人的行为,尤其是你自己,更是要坚守自己的意志。值得学习的是艾米莉只是忠于自己,她不做自己不认同的事。但周围的人做她不认同的事,她却从不干涉。这就是所谓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在影片中,有一句话是艾米莉的姐妹问如果你反抗不了世界怎么办的呢?艾米莉回答道,那就无声的反抗。
         电影里女权的体现还表现在婚姻上。艾米莉和弟弟都有过喜欢上已经结婚了的人的经历,弟弟认为男人出轨可以,女人出轨就是不对。以及弟弟的妻子在刚嫁过来时与艾米莉的谈话,都让人觉得惋惜。而艾米莉自己孤老一生,宁愿单身也不愿违背自己讨取不幸福的婚姻。这些都是值得一看,认真思考的片段。
         有意思的一点是,电影中,在艾米莉青年时,有一个好友,这个女生也是作风大胆,但仍顺应社会,害怕出格的言行会让自己的父亲送她去军校,最后和人结婚。艾米莉在她结婚后就没再和她见面。但是,不能说是艾米莉生气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羡慕又知道自己是不会这样屈服世俗,不舍又明白这基本是友谊的分水岭了,不相信同样激进的朋友最后会顺服,既无奈又只好祝福,其实是很复杂的。
         还有一项值得分析的是艾米莉的家人。她的母亲似乎中庸但好像看透一切的隐秘的活了一辈子。她的父亲虽然遵循着那个世界的法则,但总是给艾米莉自由选择的权利,尊重着她。她的姐姐,一个非常懂艾米莉的人,在父母去世后,抚慰着艾米莉的心灵。还有她的弟弟和弟弟的妻子。每一个都是值得了解他们行为,思想,和为什么这样做的人物。我喜欢她的妈妈,一个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女妇人。我喜欢她的爸爸,用开放的胸襟包涵她。我喜欢她的姐姐,懂艾米莉,但也时时刻刻告诉她她的错误。还有她的弟弟,永远没有因为艾米莉的自我,而放弃对她的爱。所以艾米莉之所以能独自默默的为自己的女权抗争,与这些爱着她,给她支持的家人是有着巨大的关系。

        对于艾米莉的演员,年轻的扮演者很像蕾雅赛杜,那种独特的气质很养眼。中年的演员我一开始很好奇,演她姐姐的人看起来更像艺术氛围里的人,慈眉善目。后来我明白了,艾米莉的许多严苛,极端的思想使她看起来很严肃严谨,所以才会使面容比较瘦削。对于这个我的看法是,其实我更欣赏姐姐的思想,人不是圣人,道德从来没有清晰的标准,很多事不必过于纠结,艾米莉对待自己太严苛,太追求思想境界的高尚,反而有时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也错失了很多美好。就像弟弟的妻子说,还好你有诗歌,艾米莉说,可是你有生活。对呀,人生就是,你尽管想坚守很多,明白很多,但也一定会错过很多,遗憾很多,那样的人生是美的,也是虚妄的,而艾米莉的人生是坚实的自我的,也是遗憾重重的。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部电影,它属于每个想要活的明白的人。

 2 ) 史上最牛逼的相亲(诗全录!)

1

史上最牛逼的相亲,一个站在楼上,一个站在楼下,互相喊话,而且口气都不太好。这就是狄金森,一辈子也没结婚的老姑娘。

嘴臭的要死,而且坚决不信基督教,连家里人都受不了她。发现弟弟奥斯丁偷情,对人家实施了最猛烈的言语攻击。不饶恕,不放过。

第1次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很喜欢其独特的气氛,但是现在再看就觉得它特别文献化,就是以她的生平和诗歌互相证明。

以诗证史就是这么回事儿。

再想想你就会原谅导演戴维斯,人家就是拍纪录片出身,讲究个实在,电影中的气氛,服饰、装修都非常考究。

2

1886年5月狄金森因肾脏疾病去世,希金斯(狄金森的伯乐)在日记中说道,她的面容神奇的恢复了年轻时代,54岁看起来却像30岁,没有一根白发和皱纹,在美丽的眉尖上呈现出完美的和平和宁静,她那么纯洁谦逊,连一般人不可避免的虚荣心也不曾有过一点点。

在父亲允许的晚间创作,她在晚风中兴起对幻想中的恋人的爱情,在第51页我们听到:“野性的夜,野性的夜,只要我和你同在一起,野性的夜就是我们豪奢的喜悦。”

又,

1855年,狄金森和妹妹维尼到华盛顿旅行,遇见了牧师查尔斯·华兹沃斯,此后,他们彼此见面和通信,引导狄金森从幽暗的精神世界走向崇高的境界,在一条神圣的路上,他们彼此搀扶,互相支持,给予温暖。

但十分可惜,她们没有留下通信,所以导致了很多很多猜测。在戴维斯的电影当中,查尔斯夫妇的来访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狄金森是在美国第一所女子学院受到的教育。这就是戴维斯电影的第1个镜头,玛丽·莱恩(1797年到1849年)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不满20岁就从事教职,为了女子教育她以极大的热忱四处筹款,在美国当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于1837年创办了曼荷莲女子学院,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东部,并且亲任院长,培养了许多人才,1987年美国政府还发行了她的纪念邮票。在电影中,莱恩女士变成了一个雄霸天下的人物,要逼狄金森加入基督教,并洞吓之(bully)。狄金森说她青云之志愈坚(puts iron in the soul)

下面要花一些力气来介绍一下狄金森的家人:

父亲爱德华从1835年起,任安莫斯顿学院财政负责人,直至1972年辞职,1838年被选为马省最高法庭代表,1853年到55年成为美国33届国会代表,1874年再次当选麻省最高法庭代表在政治上很成功。

他的三个孩子中最大的奥斯丁,也就是狄金森的哥哥,在安默斯特从事法律,并接替父亲负责阿姆斯特学院的财务总管,他为当地教会和市政园林规划做出显著的贡献,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与狄金森从小关系就非常亲密,但是因为经历了苏珊的婚姻危机,关系逐渐疏远,还曾一度考虑搬到外州。他的这个外遇也是影片中描写的。

妹妹Vinnie在狄金森的一生当中是非常关键的,两个人系志同道合,同时又相伴相成,形影不离。他与艾米丽一样终身未嫁,一直住在父亲家里,她性格外向的很,经常调侃和开导姐姐,虽然自己不写诗,却对姐姐的才华极为崇拜,其实也正是因为她的不懈努力,狄金森在死后才能够出版自己的诗歌。

3

A cute case of evangelism

( Are you in the Ark of Safety? You are alone in your rebellion. Miss dickinson. I fear you are a no hoper.)

1. 补偿

为每一个狂喜的瞬间

我们必须偿以痛苦至极,

刺痛和震颤

正比于狂喜。

为每一个可爱的时刻

必偿以多年的微薄薪饷,

辛酸争夺来的半分八厘

和浸满泪水的钱箱。

Compensation

For each ecstatic instant

We must an anguish pay

In keen and quivering ratio

To the ecstasy.

For each beloved hour

Sharp pittances of years,

Bitter contested farthings

And coffers heaped with tears.

紧接着唱的就是贝里尼,舒伯特……的歌曲,他们去阿姆赫斯特看伊丽莎白姨妈。 Docility is too much like slavery. Charlotte Corday, perhaps. Vinnie: I'm like Pilgrim trying to improve.

2. 心先要求愉快

再要求免除疼痛;

其后,要那些小止痛片

来减轻苦痛;

然后,要求睡觉;

如它法官的愿望

而后应当是

要求去死的自由。

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

And then, excuse from pain;

And then, those little anodynes

That deaden suffering;

And then, to go to sleep;

And then, if it should be

The will of its Inquisitor,

The liberty to die.

3. I went to thank Her —

But she slept.

Her bed a funnelled stone,

With nosegays at the head and foot

.The travellers had thrown.

Who went to thank her.

But she slept.

'Twas short to cross the sea

To look upon her like, alive.

But turning back 'twas slow.

(Vryling Buffam来了: Going to church is like going to Boston. You only enjoy it after you've gotten home....... Don't enjoy playing too much. It might become habit-forming. )

4. 我看世界——诗人

当列第一,第二,太阳——

之后,是夏季,接着,上帝的天堂 ——

所有名列世界的名单——

但检查一遍,诗人

已领悟全部——

剩下,无需再现——

所以我写,诗人包含一切——

包含——

诗人的夏季,四季不变——

所写之太阳,完美东升——

如果还有,那遥远的天堂——

真如上帝为它子民

精心而备——所以

这是不可思议的神迹——

诗人创造梦想之证明——

I Reckon -- When I Count It All

First — Poets — Then the Sun –

Then Summer — Then the Heaven of God –

And then — the List is done –

But, looking back — the First so seems

To Comprehend the Whole –

The Others look a needless Show –

So I write — Poets — All –

Their Summer — lasts a Solid Year –

They can afford a Sun

The East — would deem extravagant –

And if the Further Heaven –

Be Beautiful as they prepare

For Those who worship Them –

It is too difficult a Grace –

To justify the Dream –

(嫂子Susan Gilbert 要来了。commencement ball)

Bees in the lavender.

Then the lazy owl.

(得了面包奖,五美元。小侄出生。内战开始)

5. 我是无名之辈! 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吗?

那么我们为一对!

别说! 他们会传开去-- 你知道!

多无聊-- 是-- 某某名人!

多招摇-- 象个青蛙--

告诉你的名字 -- 漫长的六月--

给一片赞赏的沼泽!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Nobody--too?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Dont tell! they’d advertise--you know!

How dreary--to be--Somebody!

How public--like a Frog--

To tell your name--the livelong June--

To an admiring Bog!

6.

To fight aloud, is very brave --

But gallanter, I know

Who charge within the bosom

The Cavalry of Woe --

Who win, and nations do not see --

Who fall -- and none observe --

Whose dying eyes, no Country

Regards with patriot love --

We trust, in plumed procession

For such, the Angels go --

Rank after Rank, with even feet --

And Uniforms of Snow.

(下配盖茨堡照片)

7. There Is A Word

Which bears a sword

can pierce an armed man.

It hurls its barbed syllables, --

At once is mute again.

But where it fell

The saved will tell

On patriotic day,

Some epauletted brother

Gave his breath away.

Wherever runs the breathless sun,

Wherever roams the day,

There is its victory!

Behold the keenest marksman!

Time's sublimest target

Is a soul "forgot"!

(讲到自己的嫂子,对于自己的丈夫非常性冷淡。虽然奥斯丁很温柔,但是却得不到排遣。)

华兹沃斯的讲道: Oh, what a call is this? The dear ones, whose names are written in the Lamb's Book of Life. Cry "come, come!"

And the church below, Christ's witness unto the world and the church above, With the rustling of the white robes, And the sweeping of the golden harps, Cry "come, come!"

And the angels of heaven, lo! Rank above rank. Immortal principlities, As they circle the eternal throne. They have caught up the sound and Cry "come, come!"

8.

胜利来得太迟了,

它被低低地送向冰冷的唇

那覆满寒霜的唇

已无法把它品尝。

那会是多么甜蜜,

哪怕只尝上一滴!

难道上帝如此吝啬?

把他餐桌上的食物摆得太高

我们只有踮起脚尖才能够到。

碎屑适合这样的小嘴,

樱桃适合知更鸟;

雄鹰金色的早餐

只会把它们噎住。

上帝向麻雀信守着诺言,

那些没人抚爱的麻雀

懂得如何挨过饥饿!

VICTORY comes late,

And is held low to freezing lips

Too rapt with frost

To take it.

How sweet it would have tasted,

Just a drop!

Was God so economical?

His table’s spread too high for us

Unless we dine on tip-toe.

Crumbs fit such little mouths,

Cherries suit robins;

The eagle’s golden breakfast

Strangles them.

God keeps his oath to sparrows,

Who of little love

Know how to starve!

(向男神献诗之后)

9. 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

如果你在秋天到来,

我将轻拂夏日而过

半带微笑,半带弃绝,

如家庭主妇把苍蝇扑捉。

如果能在一年之中将你盼来,

我将把月份缠绕成一个个纱球—

把它们分开,各自放进抽屉,

以免这些数字熔合,不在分开—

如果只是延至数个世纪,

我愿搬弄手指度日数数,

逐日递减,直到手指全部掉入

塔斯马尼亚岛屿的土地。

如果确定无疑,当今生度完—

它应属于你和我,

我愿把它,像果壳,扔向遥远,

去到来生把你赢得—

而目前,日期遥遥,

等待无期,天各一方,

像妖蜂,使我伤痛不已—

无法诉说—如刺如燎。

If you were coming in the Fall,

I’d brush the summer by

With half a smile, and half a spurn,

As Housewives do, a Fly.

If I could see you in a year,

I’d wind the months in balls—

And put them each in separate Drawers,

For fear the numbers fuse—

If only Centuries, delayed,

I’d count them on my hand,

Subtracting, till my fingers dropped

Into Van Dieman’s Land.

If certain, When this life was out—

That your’s and mine, should be

I’d toss it yonder, like a Rind,

And take Eternity—

But, now, uncertain of the length

Of this, that is between,

It goads me, like the Goblin Bee—

That will not state-it’s sting.

8分亩要结婚了,嫁给数学教授。而华兹沃斯牧师去了三藩市,她痛哭欲绝。

10. We outgrow love, like other things

爱情就像其他东西一样

穿不下时放进抽屉,

直到它变成过时的古装

像老祖宗穿的衣裳。

WE outgrow love like other things

And put it in the drawer,

Till it an antique fashion shows

Like costumes grandsires wore.

11. The Dying need but little, Dear,

A glass of water's all,

A flowers on obtrusive face

To punctuate the wall,

A fan, perhaps, a friend's regret.

And certainly that one

No color in the rainbow

Perceives when you are gone.

Look back on time with kindly eyes.

He doubtless did his best.

How softly thinks his trembling sun

In human nature's west!

(父亲去世,放门德尔松的幻想曲,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12. Of so divine a Loss

We enter at the gain,

Indemnity for loneliness

That such a bliss has been.

(If we reach into the silence, then we cannot be afraid, For where there is nothing. There is god.) 三天绝食,穿白衣。Bowles大叔来了,狄金森还指责他修改了她的标点符号,hyphen here or a semi-colon there?

艾蒙斯Emmons先生来了,来求婚的。

Look back on Time, with kindly eyes —

13. He will mount the stairs at midnight.

The looming man in the night.

No ordinary bridegroom he.

But I will wait all my days.

And he will come before the afterlife.

Oh, please, let him come.

Let him not forget me.

( 歌:Since first I saw your face, I resolved

To honour and renown you.

If now I am disdained, I wish.

My heart had never known you.

What! I that loved and you that liked

Shall we begin to wrangle?

No, no, no, my heart is fast

And cannot disentangle)这一段拍得比较造作,有点像爱你9周半的感觉。

14. We never know we go,- when we are going

We jest and shut the door.

Fate following behind us bolts it

And we accost no more.

15. He fumbles at your spirit

As players at the keys.

Before they drop full music on.

He stuns you by degrees.

Prepares your brittle substance.

For the ethereal blow,

By fainter hammers, Further heard

then nearer, then so slow.

Your breath has time to straighten,

your brain to bubble cool

Deals one imperial Thunderbolt

that scalps your naked soul.

16. This World is not conclusion

A sequel stands beyond.

Invisible, as music.

But positive, as sound.

It beckons. And it bubbles.

Philosophies don't know.

And through a riddle at the last.

Sagacity must go.

To guess it puzzles scholars.

To gain it, men have shown

Contempt of generations

And crucifixion Known.

( Mother had her stroke.)

 3 ) 诗歌是我对包围我们所有人永恒的致敬!

作者:方汉君

1

我一直说,传记片是很难拍的,百多年光影史,好的传记片并不多。传记片对于文学性的要求,一般来说要高于其它类型片。它既要突破编年史的概念,又要打破时空的固化,还要赋予角色灵动的生趣感。要让真实角色真正具有“第七艺术”的特殊印记和光彩,并非易事,这就有点像赌徒在赌场稳赚不赔的概率,要想赚得盆满钵满,真是微乎其微。

身为剧作家兼导演的特伦斯·戴维斯执导的《宁静的热情》(2017),在表现其文学性一面的同时,夹杂着狄金森与家人、友人之间的亲情与友情,以及那停留于口头上模糊的“爱情”,都让影片始终弥漫着一种无尽伤感的基调。这其中有对自身的哀怜,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父母亲的相继离世,使得影片从暖色调迅即切换到冷色调,这种时光的跳跃,给人一种可怖感,那种对于亲人渐渐远去的深度隐痛。

这位在世界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女诗人,给我们留下很多人生之谜。艾米莉·狄金森(1830、12、10—1886、5、15)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镇,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作大都遗失。1858年后闭门不出,70年代后几乎不出房门,在孤独中埋头写作,留下诗稿1775首,生前只有7首诗发表,由此,她被称为“阿默斯特的女尼”。

她的诗在形式上富于独创性,大多使用17世纪英国宗教圣歌作者艾萨克·沃茨的传统格律形式,但又创造了诸多变化,使正常的抑扬格节奏产生突兀的起伏跳动。直到她去世后,随着美国现代诗兴起,她的诗才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被誉为美国现代诗的先驱者。1955年狄金森全集出版,共有3卷诗歌和3卷书信。

2

相对照,影片《宁静的热情》的瑕疵显而易见,饰演狄金森的二位演员,给人多少有一种错愕感,形象相距过大。前20分钟的饰演者,尽显青春时期的微胖与明朗,在萨姆特堡的赫里约克山神学院(即现在的曼荷莲学院)毕业时,狄金森拒绝了里昂小姐要求对于神顶礼膜拜的指令,回家又与伊丽莎白姑妈有关诗歌论见的“顶嘴”,以及向父亲请求半夜三点起来写诗,直至一家人轮流照相,遂进行了狄金森的形象大转换。

后100多分钟的饰演者辛西娅·尼克松,演技不凡,借助以往舞台剧表演经验,对于女诗人一生的境况有极为丰富又独到的演绎,但她的扮相过于老迈、瘦弱和憔悴,这种疲惫感,让125分钟的电影过早的进入了衰微期,似乎这样的狄金森是无法嫁出去的,任何前来求爱的人都会被吓跑。形象的落差过大,给电影只会带来负面印象,而不能带来狄金森作为一个女诗人的附加值。

另外,狄金森对于宗教形式的抗拒感,在片中表现显得过多,整部影片都在表现这位女诗人对于宗教和现实的反叛和抗拒,这反而给我们造成一个印象,似乎她的隐匿写作,只是一种迫不得已,而非自我的主动选择,这显然有失公允也有违事实。写诗,乃出于她的天性,也是她从神学院返家后,深思熟虑的必然,唯有诗歌值得去倾心一生。因而,我更希望影片表达狄金森的写作心境,那种内心的宁静和有限的热情,而非一味的对抗。

但我们却感觉不到影片中的热情,只有她的愤怒。比如她对于宗教的愤怒,置身事外不说,还在父亲面前摔碎盘子,她对于弟弟奥斯汀与其好友巴夫曼小姐(托德夫人)的劈腿,深感恼火,对于交往的男性及主动示好男人们的冷嘲热讽等等,都彻底颠覆了我们对于这位诗人静若幽兰一生的想象。

也就是说,导演还停留于对于诗人狄金森现实表象上的描述,这种刻画显然是浅显的。对于狄金森这样一位终其一生隐逸的女诗人,从电影角度来说,一定要有一种空灵、静谧和微风轻拂之感,而非世俗的喧嚣。正如片中她的诗句“真相的美丽,理解的诗意。”

我们可以想象,狄金森之所以能坚持三十多年的宁静写作状态,一定是她从一开始就选择避让现实的结果,而非与现实对抗。如果她总是沉浸于愤世嫉俗之中,那她写诗肯定坚持不了太久,也不符合当时她的处境,何况她的家庭是一个富裕之家,保姆都有好几个。她对于自己写作状态的要求,是近乎修女般的虔诚,而非如片中她过多的介入家人、友人等世俗事务,这并非说她不管不问,而是说大多情形下,她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倾听者。心静不了的人,怎会写诗,即便写诗,也不会是好诗。

3

我一直以为,虽然诗歌被称为文学上的皇冠,但就其体力消耗上来说,写诗却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活儿,相比小说及其它写作,可以说轻松极了,因此,诗人更容易成功。至少就其接近成功的路径,诗,相对要比写小说的要容易的多,这也就造成了诗人多于小说家。写作100首诗的体力消耗,肯定不及码10多万字长篇小说的容量。

颈椎病是给小说家及编剧的大大奖赏。虽然写诗的体力消耗有限,但这恰恰说明诗是要耗竭心力的。诗人往往都是完美型人格,这就使得写好一首诗,抓住灵感乍现之余,必会反复“苦吟”。历史上“郊寒岛瘦”的“清新奇僻”,乃是中国诗人的普遍追求。因苦其心志,这也造成诗人多偏执和古怪的印象。

所以,我对于当代诗人的成功,始终保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不会任意贬低,也不会过于拔高,一切还待时间澄清。不妨这样说,如果一部电影,过了10年仍有人津津乐道,那就有了经典电影的潜质,一部长篇小说过了30年,仍有人时常提及,也就有了经典的可能,而一首诗,须经过百年后,还能被后来者再三品味,我想这就是好诗。因为诗的星空浩瀚无际,多如恒河的沙粒,最终能被人记住的,寥寥无几。即便唐宋诗词,上千个诗人、词人,但好的诗、词总共也就上千首,大多是一种情感的浅显表露,以及意象的堆砌和重复。

正因此,作为125分钟的电影,在其浓缩其女诗人人生精华的取舍上,也就要更加突出她作为诗人的一部分,而非着力表现她抗拒世俗的冲击,这就落入了俗套。想想,塔可夫斯基的《镜子》那种诗意影像,应该对于表现狄金森生涯影片有某种示范的作用。触及现实,而不过多拖泥带水,着重角色内心的阐释,即便挣扎和挤压,也是一种举重若轻的轻拂带过。

当然,在时间跨度上,不同时期渗入了狄金森的诗,无疑给影片注入了一种活水,或者让影片弥漫着一种生动的诗意。如同片头,她在神学院所说的“我还没有觉醒,我要怎么忏悔,我对我的原罪没有感觉。”伊丽莎白姑妈也对她说过“只有你如此叛逆,狄金森小姐,恐怕是一个没有什么希望的人。”这种微弱的低语和戏谑,给影片带来一种冷倔的质感,只可惜渐渐被现实的棱角磨蚀了。

我想,大多数情况下,狄金森是平静的,有一种一眼望穿世事浮云的冰静心境。如同她在诗中所说的:“心首先要求享乐,再从疼痛中抽离,那些小小的止痛片,减轻了痛楚,然后,进入梦乡,如它法官的愿望,而后应当是赴死的自由。”当然,片尾的忧伤令人动容,正暗含着这样的诗句: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4

“内心先要愉悦,然后从痛苦中脱身,应该是出于审问者的意志,确有死亡的自由。”

煤油灯下闪烁的诗句,温暖炉火的闪耀,父亲爱德华的愤怒,母亲抑郁症的困扰,薇妮妹妹的关爱,对于弟媳苏珊的同情,女友巴夫曼的插科打诨等等,都让女诗人态度诚恳,始终充盈于白雪般的明净之中。

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女诗人的恬淡寡欲。她写下了最为倾心的诗篇“我想死前得到认可”,并有了深刻的反醒:“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我会用掸子把夏季掸掉,一半轻蔑,一半含笑,像管家妇把苍蝇赶跑,如果一年后能够见你,我将把岁月缠绕成团,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抽屉,免得混淆日期,如果只耽搁几个世纪,我会用我的手算计,把手指逐一屈起直到全部倒伏,在亡人国里,如果确知聚会在你和我的生命结束时,我愿意把生命抛弃,如同我抛弃一片果皮,但是现在唯以确知相隔还有多长的时日,这种状况刺痛我,有如妖蜂秘而不宣,是那毒刺。”

显然,女诗人一直觉得“我不是神眷顾的人”。在她不幸罹患癫痫后,电击般的痉挛就像她痛苦而不断颤动的诗篇。她在作最后的抗争。诗人的怒火,总会构筑一个防御的世界。牧师沃兹沃斯的成婚,似乎给女诗人都带来极大的冲击,这让她歇斯底里。弟弟奥斯汀愚蠢地报复方式,便是念着曾经的友人鲍尔斯的评论“我们为何要写作”,那充斥着对于女诗人诗作不切实际的评价及人身攻击。

慢慢,狄金森沮丧至极,她沉默了。只有妹妹薇妮的劝说“我们只是凡人,别再嘲笑我们。”但女诗人不再理会这个不可一世的世界,她在一阵长时间的痉挛后,安详地走了。她双手合握在胸前,就像保护着她神圣的名誉,也好像在说我跟这个迷雾的现实,本就不在一个平行的世界。

如同画外音她的诗篇“逝者因此看到了天堂,生者因此看到了地狱,永别了,我曾生活和了解过的世界,再次为我亲吻那些山丘,我已准备好离去,因为我们无法阻碍死亡,灵车带走的只是我们的死亡,还有不朽……”

这一句“我曾生活和了解过的世界”,足以说明她对于世事烟云的看淡和安然的生活,影片聚焦于女诗人对于世俗的对抗状态,的确有失公平,真是有点捡芝麻丢西瓜。实际上,她的对抗性,是有限的,也是局部的,这注定没有触及到女诗人内心的本质,也是让人颇为遗憾的地方。但影片在整体上,仍不失为一部倾心用情之作。我只是就片中的瑕疵说说。

女诗人的人生,乃是宁静与热情下,一曲抑郁、幽邃又沉缓的生命哀歌。我宁愿相信,作为一生都献给诗歌的狄金森来说,她是有史以来最为纯净的女诗人之一,她乐享安然状态下的纯粹,应包含着她心性的博大和沉静,如同她说过的“诗歌是我对包围我们所有人永恒的致敬!”这也正是她的诗作恒久于世的秘密所在。

2017、8、11

 4 ) 诗人,照我算计,该列第一

“我的灵魂是我自己的!”影片前半部,是艾米莉•狄金森与宗教的抗争。在曼荷莲女子学院,她选择孤独地站在中央,不肯往右,也不愿往左,因为她没有也无法感受到自己的罪,面对教师严厉的批评与指责,她坦承自己将是个“毫无出息的人”。当新来的牧师要求全家跪下听他布道,连父亲都服从了,她却庄严地坐着,绝不肯违背自己的内心。当父亲对她大发雷霆,她嘴上顺从,却在父亲嫌餐盘脏时将盘子用力摔碎,然后平静地告诉他这样就不脏了……一个自尊,独立,智慧,顽强的女性形象已经树立。

“我看世界——诗人 当列第一,第二,太阳——”

影片后半部,是艾米莉诗与爱的世界,也有病与痛的折磨。

每天半夜三点至凌晨,是她独自享受宁静与诗歌的时刻,她喃喃自语,她若有所思,她呕心沥血,哪怕只发表了几首,她依然孜孜不倦地写作,因为那是她最自在也最富有的时刻。

她爱过神父沃兹沃斯,那是难得的能欣赏她诗作的人;她珍惜过与魏若琳的友情,那是个风趣与智慧并存的女友;她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哪怕他们都不是完人;她欣喜地看到哥哥奥斯汀的新婚妻子竟是自己的儿时好友,向往着大家成为勃朗特那样的姐妹……然而,神父后来离开了,好友也嫁作他人妇,父亲病逝,母亲去世,连哥哥都被肤浅的美貌所吸引背叛自己的妻子……幻灭太多,痛苦太多,而真正的爱情,却从未到来。她变得更加激烈,尖刻,锐利,而病痛也在变本加厉地折磨着她。

留下一千七百多首诗作,她终于离开了人世。那半夜就着油灯写诗的时刻,那与好友在花园中散步闲谈的时刻,那和姐姐温妮开心大笑或抱头痛哭的时刻,那一家人闲闲坐着各干各事的时刻,那些所有或含笑或带泪的时刻,留在了她的诗作里,留在后世所有读者心里,留在被这部舒缓,优美,宁静的电影感动的观众心里。

我啜饮过生活的芳醇 付出了什么,告诉你吧 不多不少,整整一生 他们说,这是市价。 他们称了我的分量 锱铢比计,毫厘不爽, 然后给了我我的生命所值 一滴,幸福的琼浆!

我一直期待着这首诗在影片中恰到好处的出现,可惜,直至最后,导演也未曾安排它的露面。就让我再次引用这首至爱的小诗吧,某种程度上,我也是那个孤独终老的女子,“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使我飞翔的是一本书。”还有一部可以静静沉醉的电影。

 5 ) 独立人格的魅力

不知道影片呈现出来的内容是否百分百符合艾米莉•狄金斯本人,但片里女主角那些反抗压迫,反对不公平,追求和平,追求自我,从容的面对生老病死,无论女主据理力争时平静的样子或激昂的样子或暂时的妥协时,抑扬顿挫虽晦涩但拍得很细致很好。 女主始终都在坚持自己的内心世界,她的追求与她当下的社会是有相当大的矛盾的,周围的很多人在时间的侵蚀下妥协,变质变坏,这些人的变化对她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她的挽留与质问仿佛变得可笑,但是她会慢慢的跟过去告别过好新的每一天,每首诗配合当时的场景意境特别美。 其实她的生活态度就很诗意,一边生活一边在夜深人静时写诗,这种生活是美的又是安静的,她歌颂世界赞美生活也抨击世道,她的思想是那么的前卫、真实、善良、和平而激荡,女主角的精神世界强大而满足,从容而淡定。

 6 ) 宁静的热情

狄金森像一团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静地燃烧在整部片肃穆沉郁的气氛之中。时间不是流动的,而是被几近残忍地切割,诗句不以为意随时跳出,格格不入又仿佛本该如此。她反叛的心在岁月中疯狂跳动过,被伤害过,最终渐渐止息、遁入虚无。两段魔幻现实的戏极好,戴维斯剧本还是那么棒。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看,但也还不错。

 短评

这不是艾米丽·迪金森,是特伦斯·戴维斯的“艾米丽·迪金森”。

3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分了几天多次才看完,过程都在熬,努力抑制拉快进度条的念头。人物塑造又空、又作、冲突来得又莫名,立不起来,大概真素材太少,单凭精致画面+两小时诗朗诵,是无法撑起一部丰满传记片的。特伦斯.戴维斯《蔚蓝深海》中是用“诗的方式”讲故事,而这部,是试图直接用诗讲人物。絮絮叨叨闷坏我。

8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镜头很棒,拍照换演员和两次环拍印象深刻。剧本用心,整部片诗化完成度很高,每一场对话都精彩至极!更不用说完美穿插其间的诗句了!

9分钟前
  • Ecane
  • 力荐

拍得不像好莱坞,这太值得尊敬了。狄金森对华兹华斯牧师的单相思,冷若冰霜的独居生涯,拒绝自己有原罪的说法,当过议员的律师父亲带来的影响,肾炎的痛苦,内战的岁月。我看五遍都不觉得厌烦

11分钟前
  • 昊子
  • 力荐

3.5;镜头轻移宛如滑过无波无痕的时间长河,拍照的推进镜头中她遽然老去,逝去的时光多么平淡而珍贵,她至死都守住了心灵的净土和原则;特伦斯·戴维斯常见的父权主题依然有带到,但已非重点;“直到青苔爬上了唇际将我们的名字遮掩。”结尾的诗句正是狄金森独有的生死观。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balmes 狄金森像一团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的熊熊烈火,寂静地燃烧在整部片肃穆沉郁的气氛之中。时间不是流动的,而是被几近残忍地切割,诗句不以为意随时跳出,格格不入又仿佛本该如此。她反叛的心在岁月中疯狂跳动过,被伤害过,最终渐渐止息、遁入虚无。两段魔幻现实的戏极好,戴维斯剧本还是那么棒。

19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狄金森小姐,你之後的世界更醜陋啊,我也不明白,我也想哭。終於,看到一部電影。

21分钟前
  • 667DJP
  • 还行

作品依旧深赋导演一贯的影像风格,对称的构图,细致的打光,舒缓的平移镜头。灵性的诗句穿插在剧情的角落,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人形象深入人心,尖锐、自我却又充满独特魅力。

2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为何片里那么多人眼中常含泪水,可能是因为对生活的失望又对人生充满热情吧。

30分钟前
  • 狗富贵
  • 推荐

#TIFF# 不是我的菜……太直白了中心思想全靠吼……

34分钟前
  • 何何
  • 还行

如果能做到人物隐后,诗作里的音节与风景来串起一生就够了。片尾真是败笔,她喘的像只风箱,以及对他人的咆哮情绪化,谁要看这种写实,她是最该写意的一个。

36分钟前
  • 珍妮的肖像🦄
  • 还行

看十分钟就需要站起来喘口气干点别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基本就没什么正常的沟通,不是在打机锋就是在斗聪明要不然就是在直抒主题思想。所有冲突都跟山区暴雨似的,说来就来,一来就猛。我中途吃不消了。全程诗朗诵得再好也吃不消。

37分钟前
  • 小斑
  • 较差

比【日暮之歌】好些,台词极富文学性,影像还是不及【蔚蓝深海】诗意,平实的叙事也使得拍出来的感觉还是淡了点。女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对己越来越具有毁灭性,除了坚持自己那套价值信仰之外,跟内心的渴望也脱不了干系,毕竟即使接近圣人却也终究只是凡人。

42分钟前
  • 奥利
  • 还行

放心了,诗人电影里没有可以超过bright star的。

45分钟前
  • 黄小米
  • 较差

被女主角病情发作时的演技折服。

48分钟前
  • 慕詩
  • 还行

照相馆里老去

5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又美又做的女性传记电影。像艾米莉·狄金森这样一位生前波澜不惊、死后被推上神坛的诗人,如何拍出戏剧性非常考人。导演巧妙的把诗歌和女主生活中的细小相结合,让人感受到这位从未谈过恋爱、甚至房门都懒得出一步的“老姑娘”内心隐藏着一片燃烧的平原,很契合片名。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很平稳的一部传记片,但也仅限于此,除了表现出色的女主几无能称道的地方。

57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宁静是Emily在人生大部分时期的深居简出更是对生死独特的领悟,也是她清晨做诗时周遭的安静。热情却是她对自由,女性,道德和信仰有着自己独到而又诚挚的理解。穿插着的诗篇搭配着细致的处理,让人对Emily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五颗星全部送给生涯以来最佳发挥的Cynthia。

59分钟前
  • 基瑞尔
  • 力荐

妳有我 ——是妳让我的灵魂如妳的一般成为我的骄傲。而我有妳 ——此后还有什么孤独和恐惧能让我觉得难熬?

60分钟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