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

全48集

主演:文章,李雪健,宋佳,张歆怡,刘韦伯,矢野浩二,汤晶媚,柳岩,余皑磊,李林,王仁君,达伦·格罗夫纳,白宇,常方源,杨新鸣,黄品沅,吴彦姝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少帅 剧照 NO.1少帅 剧照 NO.2少帅 剧照 NO.3少帅 剧照 NO.4少帅 剧照 NO.5少帅 剧照 NO.6少帅 剧照 NO.13少帅 剧照 NO.14少帅 剧照 NO.15少帅 剧照 NO.16少帅 剧照 NO.17少帅 剧照 NO.18少帅 剧照 NO.19少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少帅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大雪纷飞的严冬,一辆马车载着张学良及姐弟首芳、学铭从老家来到奉天。他们一身縗絰,而父亲张作霖(李雪健 饰)则踌躇满志,正准备做一番大事业。少年时代的小六子耿直鲁莽,他敢于顶撞父亲宠爱的姨太太,也不服管教,而那位婀娜的表嫂则在他心中种下一粒情种。长大后,张学良(文章 饰)有着一般纨绔子弟的豪夸,同时也具备将门虎子的特性。在风起云涌的年代,张作霖作为一方霸主周旋在冯德麟、汤玉麟、中央军阀乃至日本人之间,他从草莽登坛拜相,荣耀至极时灰飞烟灭。而被冠以少帅名头的张学良,他的一生有于凤至(宋佳 饰)、赵四(张歆怡 饰)等红颜美人装点,亦有家国仇恨的重任跟随毕生。  一代传奇人物的人生,伴随着时代的怒涛起伏不定……回归2006警犬赤龙恐怖故事3:火星来的少女烤摊老爸,竟是世界首富孤岛惊魂2008让梦飞翔人骨麻将国语天降神犬2云襄传媳妇的眼泪树大招风无脸的男人1993最后一搏结婚计念日乐天小酒窝之小酒窝的尬像蒲公英的灰尘星际大探险私人女教练续集无毒不女人一千零一夜第一季唐山大兄刺杀据点(粤语版)蝙蝠2009澎堤池慷慨之心心理测量者第一季拳击手的救赎鸿门宴传奇法医秦明2清道夫浪淘沙神犬小七第一季老小阿凡提回到古代当老板玉门我的要命女友哈吉布基的森林冒险境界之轮回凡人修仙传重制版战神的美女老婆有关欧柏特万花迎春海星2016我死后,暴君哭着求我别死

 长篇影评

 1 ) 于凤至 一场错爱到白头

于凤至在那个时代 有思想有文化有美貌 但是 她还是没能逃脱包办婚姻的命运 与小她三岁的张学良定了婚

婚后 张学良不管于凤至叫夫人而叫大姐 她家世好 美貌 有思想 又具备女子美德 心地善良 帅府上上下下都很敬重她 可是张学良却在婚后不久就开始在外面风月场中流连 于凤至却幻想用自己的方式 赢回张学良的心

然而 张学良却在舞场认识了赵四小姐 两个人一见钟情 神魂颠倒 一对有情人 演绎有情事 沈阳城传遍了他们的爱情 于凤至无奈的接受了他们的爱情 过起了三人行的日子 于凤至不仅答应了赵四留下来做秘书 还告诉会计工资从优
这个剧的剧情止于西安事变 之后的故事就没有叙述了 也就在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平静的关系发生了变故 于凤至由于心情郁结患上了乳癌 面对当时的形势她焦灼 痛苦 又无能为力 最终病倒了 不得已离开被软禁的张学良到美国治疗 于凤至带着疾病来到异国他乡治疗 幻想着与丈夫重聚那一天 可是却等来了一纸离婚协议 之后她们永生都没有再见一面

后来在于凤至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出 她真的后悔了 她根本没想到 有一天这个女秘书会取代她 与张学良结婚 她想用端庄大度打败对手 骨子里 她不屑于小情小爱 却输了 输得彻底

她并不是真的大度 将自己的爱人拱手相让 她只是在博弈 哪怕付出自己的一生 多么令人心酸的一份自重 然而 她从一出发就是错的 于是越走越远 输尽了人生

 2 ) 《巨流河》中的“少帅”


当我还沉浸在新开挖的深坑英剧《反击》中时,同事向我安利了正在热播的《少帅》。对于此剧,一开始我是抗拒的。原因有二:一是对文章无感;二是对张学良无爱。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艺术作品的内涵,需要“品”出来,让人有回味的余地。而文章的戏,口才甚于演技,所有内容都通过台词讲出来,过于快餐化。少帅张学良,我更加不喜。其能有今日之地位,或许只因做对了两件事,一是东北易帜,二是西安事变。不论细节,东北易帜体现其民族大义,西安事变实则帮了中共的大忙。但这两件事并不足以说明其能力与人品。唐德刚就认为,张学良是一个性格冲动的人,这两件事大多是其一时冲动的后果。个人揣测,张学良能有今日之地位,很大可能是因为西安事变的缘故。
但我最终还是跳入了这个坑,开始追新剧《少帅》,并且慢慢被其情节所吸引,觉得这又是一部“良心之作”。但当我看到郭松龄率军进攻沈阳,并直呼辽河为“巨流河”时,我残存的记忆开始慢慢浮出脑海。这一幕幕情节似曾相识,它让我想起台湾齐邦媛先生的同名作《巨流河》。我立刻找来(下载)此书,并且迅速翻阅,果不其然。
《少帅》中郭松龄被刻画成一个充满新思想、有着理想主义气质的新派军人。反对军阀混战,不赞同奉军入关;认同民主和革命,对张作霖的“家天下”思想深恶痛绝。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得胜之后,张作霖任命所辖各省长官时,临终加一句玩笑“你们也是一省的土皇帝”,引起在座之人哈哈大笑。但是坐在厅外的郭松龄对此话却愤怒异常,并最终拒绝了张作霖作为笼络手段的晚餐邀请。在《巨流河》中,齐邦媛认为郭松龄“有学识、有见解,讲课时督促青年成为有民主思想的爱国军人”。在孙传芳大败奉军,杨宇霆等人仓皇逃回关外之后,张作霖不得已重新启用郭松龄,命其率兵入关,同孙传芳部作战,讨回失地。“郭军是常胜军,但是他早已厌倦这种穷兵黩武的政策,官兵伤亡惨重,不知为何而战。”此中是否因为其父与郭松龄交好并参与随从郭松龄叛乱的缘故,而对郭松龄评价甚高,已不可知晓。但二者对郭松龄的刻画与评价却非常相似。
除此之外,在一些具体的情节上,《少帅》与《巨流河》也有着诸多重合之处。
一:剧中郭松龄在起兵之前,曾召集团长以上军官签字,不愿签字者五人,包括四个“张家人”及与张学良同为奉天讲武堂一期五班的“老储”,最终郭松龄命令将他们礼送至天津。《巨流河》中记载:“进驻天津后,他即邀集核心干部,团长以上军官开会,愿随他回师者,在和平开发东北方案上签字,不愿者,留在天津李景林部队。除了几位追随张作霖多年,不便参与‘造反’的将领外,大家都签了名。”
二:郭松龄在召集部下训话时曾说“此事成功固好,若失败则大家皆须亡命”。《巨流河》中记载:“大家对郭军回师沈阳,不去参加军阀内战的革新理想很有信心。回师前夕,郭将军对大家说,‘此事成功固好,若失败则大家皆须亡命’。”
三:剧中张作霖开始作最后的打算,让人提取现银,收拾家当,准备“细软跑”。张作霖甚至让侍卫喜顺准备好汽油,若郭松龄军攻入大帅府,则付之一炬。坚决不让自己的大帅府落入郭鬼子的手中。《巨流河》中记载,郭军碰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海面结冰可以行人。郭军从秦皇岛渡过冰面,夺下葫芦岛,并迅速进军锦州。“消息传到沈阳,全城震动,张大师紧急动员数十辆大卡车满载元师府聚敛的财物,运往满洲铁路的日本事务所仓库存放,往返十多次才运完。大师府四周堆满木柴和大汽油桶准备逃离时将帅府烧掉”。
四:郭军在进攻沈阳时,面临着巨流河对岸张学良军队的阻击。张学良用飞机撒传单,展开心理战。并让已经投靠过来的士兵在阵前大喊口号“吃张家饭,不打张家人”。《巨流河》中记载,郭松龄的叛乱碰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事前军需准备不足,导致此时冬衣不够用。军队只能到锦州休养数日,没能及时进攻巨流河和沈阳。“此一延迟也给了对方许多渗透分化的机会,困难增加,军心复杂。骁勇善战的郭军,在对方喊话:‘吃张家饭,不打张家人!’时士气动摇。最终没能渡过巨流河,军败身亡。
《少帅》剧中情节也有若干与书中相异之处。最大的不同在于少帅张学良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可能因为对张学良评价甚低,所以对于少帅在此一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没有一丝着墨。此外剧中郭松龄生病住在日本人的医院中,由日本医生随军医治。《巨流河》中则记载“到天津后数日,郭将军住进意大利租界的义国医院”。意大利租界的义国医院为谁人经营不得而知,但是日本在天津有着自己的租界,日本人的医院想必不大会建在意大利租借内。
《巨流河》中描写郭军出关作战,有这么个情节。“出了山海关,由秦皇岛北上,沿海岸线打到连山,遇到百年不遇的大风雪,温降到摄氏零下二十度,海面封冻,人马可行。当夜郭军前锋第二军,由海面穿过突袭张作霖守军,夺下葫芦岛,三天后进驻锦州。”此一段大风雪与海面结冰可供行人,与当下所面临的“酷寒”天气可谓相互映照。如若剧组料得先机,拍摄这一段画面,恐怕不火也难。
PS: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也参与了郭松龄的叛乱,并最终客死异乡,剧中也没给个出场。
PSS:推荐齐邦媛《巨流河》,个人觉得见识远高于《大江大海》。






 3 ) 就是因为看了这部剧,才因为文章给这么低的评分

我只是客观得评论了这部剧,我已经看过了,所以这绝对不是随意得乱喷!
  不得不承认这部剧的题材十分的新颖,剧情也是很不错的,还有对于一些配角的选取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这部剧的主角文章的表演我实在不敢恭维,不是因为他的出轨事件,也不是因为他的外形有多么的不相似,只是单单从他的演技而言确实是不怎么样,不管演什么都可以感觉到身上那股流里流气的味道。虽然我可能不太了解这段历史,对张学良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但是从剧情来看,张作霖给他儿子张学良请过不少名师,他可以说是饱读诗书,骨子里最起码透露出一丝丝文人气息,从文章饰演的张学良出现到现在我没有观察到这点,就像是一个地痞流氓混进了上流社会的既视感!
   我在说说李雪健老师,我看豆瓣上有很多评论说李雪健老师在外形上与张作霖不相似,但是我从没有看到说他演技不好,演不了张作霖,只能说好的演员不管在外形上多么不相似,但是你只要进入了那个角色,你还是可以演的惟妙惟肖。这就更加凸显了文章的演技!
  我记得刘德华曾在一部电影中扮演张学良一角,虽然只出现了那么短短那一幕,但是我直到现在还记得,这一点更加说明了,导演对主角文章的选取方面还是不到位的,真正适合的角色,就算出现了仅仅一个镜头,也是能让观众记忆犹新的!
  说了那么多,就是想客观得喷文章,外形上不像张学良,演技上更演不了张学良!文章的戏路还是只适合为他量身定做的角色,类似于小爸爸,他只适合演他自己,他用不了别人!

 4 ) 《少帅》里的张学良和他的时代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石岩

三年前,导演张黎身陷一个宏大项目的泥沼:以100集的篇幅拍摄二战时的亚洲战区。“找了很多人,网络写手、军迷、二战发烧友都试过”,但到了2013年,剧本还没写出来,那意味着肯定赶不上两年后的“七十周年”了。这时,资深文化官员、影视界的“金牌策划”张和平建议他拍张学良。张和平和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很熟,而张闾蘅掌握着“少帅”题材的家属授权。

最初,张黎并不看好“少帅”这个题材:“他带着一种败相。”

剧本是江奇涛写的。此前两人合作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曾获庙堂和民间的一片喝彩。“读完本子,我发现这个人还是可做的。他符合创作规律:始终处于困境,最后一困就是50年。”张黎要把《少帅》拍成一个另类生命的生长史。

在唐德刚版《张学良口述历史》中,少帅自己说:“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仅以这15年计算,张学良亲历的历史事件已构成一条急剧压缩的时空隧道:第一次直奉大战、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入关、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1928年6月3日,张学良生日当天,其父张作霖去世。27岁的少帅成为国中实权人物争夺的对象。最终蒋介石更胜一筹。台湾历史学者张德瑞在著作《山河动》中记述,张群、吴铁城作为蒋介石的代表赴东北与少帅谈判时携有巨款,如不够可随时从中国银行提款。为拉拢张学良,蒋的心腹张群曾花21个通宵陪张学良打麻将,并在麻将桌上有意“放水”,博其欢颜。28岁,张学良出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晚年,张学良告诉历史学家唐德刚,那时到“中央”开会,自己尽做打油诗:“少活三十年,座位下三排;没前我不怕,屁味实难闻!”按照蒋介石的规矩,座次根据年龄安排,六十几岁的坐头一排,张学良坐最后。

“你想想现在二十多岁的男孩,还撒娇吃奶呢。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跟张学良没法比。不是钱没法比,是位置和担当的责任没法比。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授上将衔。蒋介石是上将,他也是上将。他二十岁在东北剿匪,见过了生死。现在的‘官二代’开开汽车行,能开飞机吗?他当时开飞机可不是玩,他是送航邮。”张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张学良是孙中山《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的推崇者。张友坤、钱进、李学群编著的《张学良年谱》曾统计过张学良治下东北现代化建设的10个中国第一,“张学良驾驶飞机从沈阳到营口送邮件,开中国民航之始”是其中之一。

此外的“第一”还包括:东北农业公司和东北军兴安屯垦区,开中国使用农业机械之先河;东北自建自营铁路历程居全国之冠;东北无线电总台首开中国与欧美各国国际通信网络;张学良兴办现代教育的私人捐款居全国首位;张学良支持刘长春参加第十届奥运会;奉天体育场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

麻将桌旁分权力,“这比京戏好看”

按照《张学良年谱》的记载,19岁前,张学良的“信史”只有寥寥几件:母亲赵春桂临盆时,响马张作霖正跟对手海沙子以同时拔枪互射的方式决斗。张作霖获胜后,听到长子出生的消息,所以张学良最初的小名叫“双喜”。算命先生说双喜与父亲是“今生父子,前世冤家”,张学良和姐姐张首芳、弟弟张学铭一直与其父隔离开,与其母赵桂芳生活在一起。8岁,张学良经父亲做主与于凤至结下娃娃亲。12岁,赵桂芳去世,张学良回到父亲身边,16岁与于凤至完婚,随后进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19岁从讲武堂毕业。

在这一系列“信史”开始前,《少帅》演了足足两集。开场是母亲过世,姐弟三人投奔父亲。夹风带雪,三个少年偷偷打量张家大院的一切,极像林黛玉进贾府。学铭带了一只狗,五妈妈的狗欺生,把学铭的狗咬死了。学良指使堂弟把五妈妈的狗毒死,扒下狗皮放到皮货店里去卖。那一年,张作霖当上了北洋陆军二十七师中将师长。新官上任,张作霖杀了违反军纪的小舅子立威。少年张学良看着父亲在麻将桌旁分配权力。老奉系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被江奇涛和张黎简化为张作霖和他身边的“八大金刚”——兽医出身的张作霖、泥瓦匠出身的张作相、“扛小活”出身的汤玉麟、衙役出身的冯德麟、马贩子出身的孙烈臣……这些人在清末起于草莽,民初进入庙堂。身份转换中,权力的分配是重中之重,“张小个子”游刃有余,窗外偷窥的儿子兴奋地告诉发小:这比京戏好看!

窗内,张作霖企图通过权力分配完成人生的升级换代,他出身草莽,却想在东北建立起文官统治,为此他力排众议,起用东三省的大才子王永江出任高级顾问和警察厅厅长。王永江查封汤玉麟开办的赌场时,与张作霖的把兄弟汤玉麟发生冲突,张作霖站在王永江一边。当然,即便文官的架子搭起来,掌握实权的仍然是军人,直至张作霖死后,这种状况并无太大改变。学者卲建国在《北伐时期的中日关系研究》一书中写道:“东三省政府自张作霖时代以来,就是‘军绅政府’,即政府的基础是军人和绅士的联合,但实际上东三省的‘行政机构从上到下全部是军人领导绅士’,这使在省议会、商会、农会等部门里集结的‘绅士’阶层对军人的专横极为不满。”

对于转型期的复杂,编剧江奇涛有深刻的洞察,剧中有句台词:“多年之后,少帅才明白,世界之新旧也不完全在一道坎上。”但在当年,少帅显然认为,新旧之间应该判若黑白。他不满父亲在他8岁时为他定下的婚事,不想子承父业,企图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干事的帮助下去美国学医。

“他对父权是有一点点反抗的,他逃不脱所有男孩青春期的叛逆,但是他的青春期非常短暂,还没有过完就要直面人生了。”张黎说。

电视剧《少帅》这样表现张学良的成人礼:在表嫂对他完成性启蒙的那个清晨,张学良从梦中惊醒,想起来那天是姐姐首芳的大婚。赶去参加婚礼的路上,爆炸声传来,关东军策动宗社党,在那天暗杀张作霖。躲过一劫的张作霖准时出现在婚礼现场,气定神闲。几集之后,张学良的婚礼,各方道贺。关东军的代表邀请张学良完婚后去日本上军校,段祺瑞的代表邀请张学良去读保定军校——其用意大约与苏联人邀请蒋经国到苏联学习类似,张作霖一概回绝,让儿子进了东北讲武堂。

剧中,少帅一再引用1924年孙中山与张氏父子会面时说过的话:“东北不容易,身处红白两大帝国之间。”张作霖对红色帝国有更多的警惕。他与日本人互动颇多,但对苏俄采取决不让步的姿态。据《张学良年谱》,1925年5月7日,俄大使喀拉罕借口洮昂路侵害中东路权,拒绝与中国谈判。张作霖答复:“吾在领土内筑路屯垦,殊无外人置喙余地。俄人素以平等鸣于世,今乃出此有悖国际公法之行为,吾人自不无遗憾。吾头可断,对俄此等要求,必不让步。”

“当时很多东北人不恨小鼻子,恨大鼻子,祖祖辈辈被大鼻子杀怕了。长春为什么叫新京?甚至到1944年、1945年,日本人在东南亚节节失败时,在它本土有个说法:宁愿放弃东京,也不放弃满洲。”张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大鼻子和小鼻子的环伺之下,张作霖知道自己的活不好干。电视剧以诙谐的手法表现了乱世之中权力的脆弱根基:出任奉天督军和出任北洋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时,张作霖两次照相,每次按下快门,总有前来议事的人打断。常服、军服、礼服一身身地换,“大帅”神色仓皇,甚至有些沐猴而冠。但一旦执掌帅印,这位前兽医、前响马确实做到了大节无亏。

“‘重大办’审查的时候,大部分学者也做出了非常客观的评价:在张作霖手里,东北没有出卖过一寸土地。”张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1925年,奉军高级将领郭松龄兵变,关东军曾以承认“二十一条”为出兵的条件援助张作霖,张作霖口头与日本缔结密约。兵变平定,关东军找他“结账”,他“一直推脱到死”。这段戏最后删了”。

1928年,二次北伐的兵锋所指,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无力招架。学者邵建国考证,日本急于在张作霖败退出北京前,与其签下由“满铁”在东北兴建满铁支线的合同,不惜在济南制造“五三事件”和济南惨案,以阻挡蒋介石北上。张作霖在“五路合同”上仍和日本人耍“拖”“缓”之计。皇姑屯一声炮响,“五路合同”成泡影,日本人拿到的最后一份合约上,张作霖盖的是私章。这个情节在剧中保留,只不过“私章”被“阅”字取代。

《少帅》里的张学良和他的时代

电视剧《少帅》表现张学良的成人礼:在表嫂(图中,柳岩饰)对他完成性启蒙的那个清晨,他从梦中惊醒,赶去参加姐姐首芳的婚礼。那天刚躲过暗杀的张作霖准时出现在婚礼现场,气定神闲。 (图源网络)

“战争的胜负,只能说是上帝的眷顾”

血流成河的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在《少帅》里各占一集。张黎知道,按照正统史学,军阀混战是不义之战,不便过多展开。

第二次直奉大战,奉军大获全胜,张学良手下的团长告诉他:我逮到的俘虏,不要说拿枪,光拿嘴巴子就能把我的兵吃掉!在山海关,张学良和张作相坐着士兵手摇的小火车看大战之后的战场,死尸枕藉。他捂起少帅的眼睛:你不要看!21岁的张学良从此知道,“战争的胜负,只能说是上帝的眷顾”,而内战几乎毫无意义。几年后,北伐军打到河南,张学良退走时给敌军指挥官留信:我们剩下好多粮食,我知道粮食不能让敌人得去,要放把火烧的,但是老百姓没粮食吃,你们拿去赈济老百姓;黄河铁桥按说我应该炸,我毁了你们一时修不上的,但我没炸,那桥梁是国家的。

不管义与不义,内战确是张学良作为军人最初和最重要的历练。

通过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新一代奉军崛起,一派大多出身于日本陆军学校,代表人物是杨宇霆;另一派出身于本土的保定陆军大学校,代表人物是郭松龄。

“杨宇霆那一派,掌握了新的国际政治、地缘政治的观念和一些新的战法。‘陆大派’能跟士兵同吃同住,郭松龄整军有一套,打仗就靠这个。”与士兵的亲密关系,是郭松龄带给张学良的印记。

剧中,郭松龄有一个戏剧化的出场。张作霖极重视长子的教育,希望他可以当文官,为此延请了一位又一位先生。但张学良是一匹野马,私塾先生罩不住。先生布置的题目是《民主国之害甚于君主》,张学良写:说这话的人是坐井观天。先生被气走。张作霖只得把张学良带到司令部,哪位下属闲着,就充任儿子的临时老师。“陆大研究生”毕业的郭松龄到奉天谋职,张作霖委派给他的一个任务就是给张学良当半天的临时老师。这是小说家言。张学良和郭松龄的真正交往始自东三省讲武学堂。郭松龄是讲武堂的战术教官,而张学良则是次次考试名列第一的学生。

郭松龄善于治军。“民初奉系军队教育败坏,至于极点,因此战斗力低落,经过郭松龄的整军,凡是训练成绩不良,或是不懂教育的军官,无论其阶级是团长或旅长,一律撤职,东北军自此便逐渐强大。”学者张德瑞在研究国民政府军队战斗力的著作《山河动》中写道。对于张作霖,郭松龄是可用之才;对于张学良,郭茂宸是老师也是兄长。《张学良口述历史》记述,张作霖曾骂儿子:“你除了老婆不跟郭茂宸去睡之外,吃一个水果,你都要给他一块。”

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师生二人组在第一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屡建奇功,却得不到与之相匹配的分封。郭松龄心怀不满。在奉军应入关打仗还是退守关外建设东北的问题上,郭松龄跟张作霖亦有分歧。1925年11月,郭松龄与冯玉祥暗地结盟,举兵反奉,并发表通电请张作霖下野,张学良接任。张学良旋即接到奉天发来的电报,起首是“汉卿先生阁下”:军队公举你做东三省总司令和奉天省长,请速来接事。落款张作霖、王永江。

这是张学良人生中最艰难的选择题之一,他选择了父亲。但郭松龄的兵锋所向,张氏父子一度毫无招架之力。张作霖做了下野的准备,在给东三省法团负责人开会时,他说:政治好像演戏,郭鬼子嫌我唱得不好听,让他们上台唱几出,我们到台下去听听,左右是一家人,何苦兵戎相见——这样的手段,在马帮老炮中间尚可转圜,在新与旧的主义之争中,却再无施展可能。最终,奉军在关东军的帮助下,打溃郭松龄。郭松龄和妻子韩淑秀曝尸三日。

晚年在唐德刚做口述史时,张学良说,父亲的死和郭松龄反奉是他一生最难过的两件事。

兵谏相当于“擦灯泡”

张氏父子在五卅运动中曾有出彩一笔。正史多强调,运动初期,张氏父子曾人云亦云发爱国通电、捐款;在民众抗议危及天津秩序时,奉系军阀李景林毫不手软地镇压;奉系以维持秩序之名,进军沪上。

带兵进入沪上的正是“玉面少帅”张学良。1925年6月,东北陆军教导队进入上海。“教导队”是奉系中坚,全队队员都是东三省著名军官的子弟且本人也是军中长官。4700人全通英语,臂上黄色方章写“为国保民,和平处事”。剧中,张学良与英美领事侃侃而谈。但英国巡捕曾向抗议的中国人开枪,和英国领事交谈时,张学良坚持用中文。

在五卅运动中,张学良捐款2000元,张作霖捐款2万元,李景林也曾捐款3000元,接济上海工人。张氏父子,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在一场席卷全国的民众运动中,收放自如。此前,张作霖早已有意栽培“前世是冤家”的长子。《张学良年谱》记载,张学良自军校毕业后,父亲逐渐对他委以重任,剿匪、与北京政府之间的上传下达、迎来送往。而五卅运动,带兵进入上海,是少帅在国际社会的首次正式亮相。

两年后,张氏父子再次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是张作霖杀了李大钊。李大钊之死,《少帅》一剧并未实写,仅以张学良对父亲的谴责一笔带过。一笔带过的还有中东路事件,电视剧突出的重点是蒋介石的出尔反尔。蒋鼓动张学良出兵反苏,事后不援助、不善后。《少帅》似乎在暗示中东路事件和“九一八”的某种顺承关系。

“现在还在争,‘不抵抗’应该怪蒋介石还是张学良,其实谁也不怪,只怪当时国力太弱。”张黎说。《张学良口述历史》和《张学良年谱》则强调,九一八之后,张学良并非无所作为:辽吉失陷后,他改组了锦县、通化、宾县、依兰、龙江、黑河等地的抗日政权,与日军和汉奸策动的傀儡政权对峙1年零47天。1931年到1933年,张学良领导东北军进行了12次重要战役。其间,张学良处决了担任伪职的堂弟张学成。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曾提议,由日本人出面清理张学良的家产,用火车运到北京正阳门外,张学良大怒:你这是在羞辱我,我是地方长官,我决不拿自己的东西,要还,你把东三省还给中国。

热河失守后,张学良一度放下军权。“宋子文、蒋先生和我三个人在一起说话,蒋先生说:这个船不能载三个人,总得有一个先跳下去。我说,要跳下去,那我先跳。”晚年,张学良在他的口述中讲道。那时,东北军是张学良的包袱,背着是羞愧,放下又不忍。在张黎看来,真正把张学良和东北军割裂开来的是西安事变。

张学良自谓一生只有两个长官:张作霖、蒋介石。张作霖去世8年后,35岁的张学良对自己唯一的长官蒋介石实行兵谏,后又亲自把蒋送回南京。别人问他:为什么你要自己来送,张学良说:所谓首领,就是个泥菩萨,我把那泥菩萨扳倒了,那我至少得把泥菩萨扶起来。

晚年与唐德刚“口述历史”,张学良把兵谏之举比做“擦灯泡”:“好像灯泡,我暂时把它关一下,我给它擦一擦,我再给它开开,让它更亮。”这自然不是枭雄的思维。张学良其实更像一个历史的顽童,但历史确因这个顽童而改变。

 5 ) 文章演技就这些了?

演的是真差,前面看小孩子演的觉得很不错开始追,结果被文章演的没了兴趣,看他演的直起鸡皮疙瘩,笑也是长大了嘴硬笑,演的太浮夸,虽然不会说东北话最起码别老把北京口头禅一直挂嘴上吧,看老李演的多逼真,感觉文章就是个来客串的,完全没感觉到他的入戏,本来对他抱有希望,这么长时间没出来应该会演的很好,结果还没有个小童星演的到位,可惜了一部好剧本,也该提升自己的演技了吧,几部戏都是一个样子!

 6 ) 还原度高有演技 | 看剧心态几度起伏更迭

我看此剧的几次态度转变:吸引——吐槽——打算弃剧——力荐

1.吸引•看了前三集
小演员演的少帅,很熊,很搞笑,演技不输老演员。李雪健本人身形和张作霖挺像的,神似,声音有点嘶,应该是本人患(喉?)癌的缘故,不影响飙演技。虽然几个把兄弟有些情节演得很不自然,但没妨碍我追剧。

2.吐槽•看了十几集
①文章、小宋佳的年纪都略大,怎么看怎么不像十八九岁的少帅和二十出头的妹子。频繁换演员可能会跳戏,比如《芈月传》在孙俪出场前的那个小姑娘就有点跳。所以这点忍了。
②可能是剪辑问题,有些剧情衔接不太自然,都换场景了我还在想刚才咋回事?
③少帅和家人之间的互动太逗比了,明明是历史剧怎么像在看乡村爱情?
④不喜欢本剧塑造的几个人物,看着看着就想快进。分别是谷瑞玉、郭松龄、韩淑秀。谷瑞玉在剧中论姿色不如柳岩表嫂,论谈吐不如凤至,在历史中和赵四小姐同样都是如夫人,赵四小姐是真端庄,谷瑞玉就像小婊砸……剧中的郭松龄韩淑秀夫妇都是白莲花别的不多说。

3.打算弃剧•看到27集
①少帅常常对身边人大吼大叫摔桌子拍板凳的,不知道事实如此呢还是文章演绎得不行。
②赵四小姐出现了,这小丫头虽然年纪符合人物设定,但是外形不够精致。
③日本人的剧情还是动不动就要“八格牙路”的,真实的日本军真的那么容易动怒吗?
④看得没兴致了。

4.力荐•看过相关史实材料
我每每在文学作品中看到感兴趣的人物时,都有一种翻遍和他相关的正史野史的冲动,虽然很少做到,顶多在网上查查资料,最后也没有形成什么东西。不知道这是什么毛病……
对张学良一直抱着一种不知好坏的疑惑,总而言之是历史上的神秘人物。
看此剧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些史料性的纪录片、回忆性的文稿,才发现此剧还原度如此之高啊!少帅本人真的就是很逗比的,老帅就真的是张口闭口妈了个巴子的,老帅真的给少帅写信称之为“汉卿先生阁下”等等。虽然电视剧也有不少编剧发挥的成分,但毕竟不是纪录片,可以理解。
尤其是28集,老帅遇害后文章演得可圈可点,少帅得知噩耗却要秘不发丧的隐忍被文章演绎得很感人,一个人在地上捂嘴翻滚,哭还怕外面听到。而且李雪健干瘦的样子总让会让我想起自己的爷爷,晚年也是那么干瘦,走得也是那么痛苦,泪如雨下。好吧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共鸣。
决定把剧追完,虽然还是会跳过不喜欢的剧情。

我看的相关材料列出来,感兴趣的可以戳:
①纪录片《世纪行过:张学良传》,共4集
豆瓣条目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279588/
观看地址http://www.iqiyi.com/w_19rsbxwe6l.html#vfrm=2-3-0-1
②网上的新闻报道杂七杂八,列几个印象深的
张闾蘅回忆大伯张学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e7e9c010006s9.html
侄女张闾蘅:“是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 http://gb.cri.cn/27824/2010/06/28/541s2901745.htm
张学良九一八为什么不抵抗日军,这个问题看了很多解读
③历史学家唐德刚老师整理出版的《张学良口述历史》,这本书正在看,还没看完。

以上是关于本剧的评论,还特别想写点关于少帅本人的东西,题目都想好了——“悲喜人生”,来自张闾蘅对大伯张学良的评论:一个喜剧的人物,却生在了悲剧的年代。等看完了那本书再动手。

 短评

我觉得会是个好剧!!对文章的演技还是比较肯定的!!!追起来!!!还有,豆瓣什么时候变成微博了,这么苦大仇深??

10分钟前
  • ZENGSHUN
  • 力荐

其实不算看过,只看了冯庸的cut。被最老90后的演技惊到了,“白叔”的可塑性确实强,完全不会跳戏到曹光、谢楠翔或是韩沉,跟老戏骨对戏也不怯场,希望以后多一些男主的机会。对文章的演技我是服气的,但是他不适合张学良这个角色,而且剧本太过于为了洗白而洗白。

13分钟前
  • 从前有朵小花花
  • 推荐

考究的台词就可以看出来剧组的态度,可以不喜欢演员,但不能因为不喜欢而贬低人家的演技,又一部优秀的国产电视剧

18分钟前
  • Endless
  • 力荐

看了这剧才发现文章演技多烂,演戏都一个模子,演的张学良一点民国公子气质都没有,完全都市小痞男,身段范儿还不如那个演冯庸的年轻演员白宇,口音也让人出戏。。李雪健的演技倒是老练,口音也不错,变色龙活灵活现

21分钟前
  • 咆哮李
  • 推荐

这年代还有张黎的剧能看,知足吧

23分钟前
  • X33
  • 力荐

刚看到热河会战。应该不算洗白的剧吧。张的无能、毒瘾、私生活混乱,东北军的乱斗都有展现。

28分钟前
  • 東山鹿溪
  • 推荐

张黎作品本有期待。雪健老师和小学良的对手戏很有意思。但是,文章出现后,整剧画风都变了。满口儿化音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出轨是品德问题,本剧展现的演技也堪忧。

32分钟前
  • 随风幻城
  • 还行

张学良真正做到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败家败国不败己,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屈指可数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璀璨篇章。张黎这次顾左右而言他,国家大事上天秤歪斜,风花雪月上倒是下足功夫,国产历史电视剧的头把交椅毁于一旦哪。

35分钟前
  • 梁仲雨
  • 很差

文章没出来前蛮好看的。姚迪演赵四吗?张黎为什么要这样浪费自己的才华。题材零分,选角零分。张黎一百分。

38分钟前
  • 知道了
  • 很差

很好看的一部电视剧!文章和宋佳还有李雪健老师演得很好!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良心之作!

40分钟前
  • 世间万物
  • 还行

李雪健老师和文章等演员的表现值得称赞

41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自老帅死以后,《少帅》在我心里基本终结。赵四不像赵四,但宋佳很凤至;饰冯庸的演员才应该演张学良啊,那才叫倜傥潇洒啊,文章从头到脚都只有痞气,不是贵气

44分钟前
  • stella
  • 推荐

本以为翻拍自张爱玲小说,望了两眼发现不是,还是饶有兴趣地看了下来,不迁怒于主演选角,我们需要更严肃的艺术,更客观的评价。制作不错,主演用心,尚在观望追播中,播完改评。// 是好看的,推荐。

48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首集张作霖说了:祖宗八辈子的阴德都让你败光了。

53分钟前
  • eyein
  • 还行

张黎导演果然部部精品,电影般的画面语言,有趣的戏剧冲突,过硬的演员表演,喜欢雪健老师和小演员的表演碰撞,蛮惊艳的,但历史方面不敢期待更多;老帅被炸死后,完全看不下去了...

56分钟前
  • jade
  • 推荐

李雪健主撑着,小演员异常出彩,故事是好故事。剪辑和背景音乐较粗糙,冯德麟中景讲话的时候突然跳出一帧嘴巴特写,诡异得不行。没必要的慢镜头体现略频繁。几处背景音乐不仅音量大而且完全和表现情绪不相符。

57分钟前
  • Adonis
  • 还行

被前几集的张作霖迷住了,草莽劲儿与政治智慧、传统道义还有父爱的柔软之处混在一起,被病后的李雪健表现得太有魅力了!声音完全没bug!前几年就听说这剧本是一流电视剧导演都想得之,但同时也很敏感。黎叔拍也是妥当,前几集的小演员都太赞。张学良口述史说,表嫂原是暗娼害他做了坏人.

1小时前
  • FC
  • 力荐

只看了冯庸cut

1小时前
  • 就是要快乐
  • 还行

文章演谁都痞里痞气的那是他骨子里的恶习,实在不适合演张学良。和好大只的小宋佳在一起cp实在违和。3分给李雪健老师,也觉得不适合演乱世枭雄。

1小时前
  • 【糖】
  • 还行

这个平行宇宙的故事,很不错,谁说中国没有好的科幻片

1小时前
  • rune1121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