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玛莲

HD

主演:吉安卡罗·吉安尼尼,汉娜·许古拉,梅尔·费勒,乌多·基尔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8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莉莉玛莲 剧照 NO.1莉莉玛莲 剧照 NO.2莉莉玛莲 剧照 NO.3莉莉玛莲 剧照 NO.4莉莉玛莲 剧照 NO.5莉莉玛莲 剧照 NO.6莉莉玛莲 剧照 NO.13莉莉玛莲 剧照 NO.14莉莉玛莲 剧照 NO.15莉莉玛莲 剧照 NO.16莉莉玛莲 剧照 NO.17莉莉玛莲 剧照 NO.18莉莉玛莲 剧照 NO.19莉莉玛莲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莉莉玛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时期的瑞士苏黎世,德国歌女Willie(汉娜·许古拉 Hanna Schygulla饰)和犹太作曲家Robert Mendelsson (吉安卡罗·吉安尼尼 Giancarlo Giannini 饰)相恋,而Robert的父亲Mendelsson则是一个帮助犹太人逃离德国的地下组织领导,他反对儿子和Willie的恋情,于是设下圈套让Willie留在了德国无法回到苏黎世,想借此来拆散二人。滞留德国的Willie只能靠唱歌维生,受到了许多德国人,甚至德国军官的喜爱。更得到了去电台录制音乐的机会,她唱的一首歌《Lili Marleen》更是让她成为了全德国士兵的梦中情人。这首歌曲陪伴着在前线的士兵们。而回到瑞士的Robert也没有放弃两人的爱情,他潜回德国和Willie相聚,不想却被纳粹所抓。而对Robert一往情深的Willie,又该如何利用她在德国的声望去拯救她的爱人呢?两人的爱情又将面临怎样的考验?神秘博士第十一季哈拉十诫我们的样子像极了爱情达尔文奖星期五1995104号房间第一季明天我依然爱你坠入我们的太极旺角的天空3之终极边缘粤语处女的烦恼说唱梦工厂杀戮都市GANTZ侠僧探案传奇之大夜叉37岁成为医生的我秀雅十三岁作呕2022染血黑钱美国女孩的秘密异能的艾希斯魔术师和消失的女孩大人物2007赌侠1999粤语版狼与香辛料VR 狼と香辛料VR魔幻大联盟神探科莫兰 第一季守护解放西3异国迷宫的十字路口我们召唤黑暗斯特莱克探案集第五季尤伦卡惊!天降老公竟是首富单身男女(国语版)血脉之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4双胞回声心动1986粤语桂宝之爆笑闯宇宙穿书后我在后宫当宠妃萌娃替父相亲,拐个妈咪嫁豪门融尸荡魄意乱情迷真相1960

 长篇影评

 1 ) 法斯宾德作品《莉莉玛莲》观后座谈会纪要

法斯宾德作品《莉莉玛莲》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16:35—17:00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法斯宾德作品《莉莉玛莲》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陈蜜、汪琲林、方敏、金爱武、王淑金、韩美娣、黄方悦、刘海庆、陆忠佩(观影者:姬伯庆、王月芳、翁锡良、万邦炎、范大茵、姜天鸿、林正中、朱松法、朱剑云、马以乐、张征辉、姚筱凤、孙继军、庞健、倪云霞、郝玉霞、周洪泽、姜希珍、章毓苏、张慧、阎宇萍、张秉璇、张家青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刘海庆

恒庐艺术影吧法斯宾德《莉莉玛莲》观看现场2015.12.11

恒庐艺术影吧 法斯宾德《莉莉玛莲》观看现场:屏幕镜头一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图片8>

主要人物性格与相互关系之纠结,是本片独特性的重要表现
范达明:《莉莉玛莲》1990年由中影公司正式排片在全国范围公映,是一部译制配音片,我曾在影院里看过。片中《莉莉玛莲》这首主题曲,很多人看罢影片也都学会哼唱了。出身瑞士富豪家族的犹太作曲家罗伯特爱上了从德国来瑞士苏黎世发展的歌星薇莉,在常规情况下,这不会让人觉得奇怪,因为两人都属青春年华,又都跟音乐打交道,况且两国的边境往来也方便,如果不是发生在纳粹德国崛起并发动对犹太人的围剿、对整个欧洲之闪电战的情况下,他俩跨民族跨国家的爱情故事也许就会普通与平淡得多。影片的矛盾设置,首先是由罗伯特潜往苏黎世与薇莉幽会造成他在家失踪而引起与其父亲的冲突起始的;为此影片精心塑造了罗伯特父亲门特森作为这一爱情坚决反对者的形象。女主角薇莉仍由法斯宾德心目中的女神汉娜•许古拉扮演;罗伯特的扮演者则略显矮小了些。从视觉元素上讲,影片有美女、鲜花、歌唱,有爱情、婚姻,又有地下组织的抵抗活动,还有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等,摄影用光与拍摄角度讲究,画面绚烂多彩,是一部很有可看性的影片。从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关系上讲,双方的相爱频遭家庭抵制,父亲门特森设计将薇莉安排回德国,栽赃其在瑞士有巨额财务问题,致使瑞士领事馆拒绝她再进入该国;门特森还借罗伯特母亲生日宴之机给儿子安排了他所满意的未来儿媳,最终让薇莉成了门氏豪门外多余的第三者。本片主要人物性格与相互关系之纠结在于:反对男女主人公婚事的父亲门特森(作为婚姻的反面角色)恰恰是抵抗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作为反纳粹的正面人物,另一领导人金科•维森保尔由法斯宾德本人扮演);而女主人公薇莉,则更是个处于边缘的人物:她既为纳粹服务,参加德军一方的演唱会与劳军慰问活动,演唱《莉莉玛莲》那首流行歌曲;又传递胶卷,做揭露纳粹在波兰罪行的情报工作。也可以说她是一名间谍式人物,但不是那种刻意而为的间谍,或者说不是那种职业间谍(这让她与那名疤脸的间谍有所区别),而是出于常人的道德与良知,愿意在她为德国军人的服务中承担起抵抗运动组织所交付的某项地下活动而已。由于她的才艺在德国受到纳粹文化头目亨克尔的赏识,她的歌声唱遍漫长战线的德军军旅,其立场又被抵抗运动方面所怀疑,门特森事实上在利用其为抵抗运动服务的同时也利用了这一点,最终成功地离间了她与罗伯特的爱情关系——当经受了战争浩劫的薇莉来寻找罗伯特时,后者此前却早与另一女子结了婚,眼下正专注于指挥音乐演奏,沉浸于演出成功的喜悦与荣誉之中。那么,始终信守着爱情誓言的薇莉,又何去何从?我觉得,主要人物性格与相互关系之纠结,是本片独特性的重要表现。当然,这些人物性格之纠结的错综关系也表明,影片显然并非从纯粹的政治立场出发,也不是刻意从罗伯特角度来写整个影片。而导演法斯宾德肯定自有其思想用意所在。暂说到此,下面请大家谈谈看法。

影片充满了爱和无奈。《莉莉玛莲》这首歌唤起了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爱
陈蜜:女主人公薇莉为纳粹服务,是为了生存。但做地下工作完全是为了爱一个人,做出了很多牺牲。她是个歌唱天才,偶然的机会下被发现,而她唱的这个歌,正好能调动士兵们的情绪,她本人也一下红了起来。德国,现在能正视纳粹这个历史问题,确实是很不简单的民族。他们出了很多伟大的哲学家、音乐家、诗人,他们自己也感到自豪。希特勒本身也很懂艺术,就是有些神经质。德国的影片,常常是前线打仗,后方歌舞。也难怪,确实是他们民族的艺术素养底子很好。这部影片充满了爱和无奈。《莉莉玛莲》这首歌唤起了人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爱。所以,后来它又被禁了,但士兵们还是自发地唱。罗伯特的父亲很无情,他完全从犹太人和法西斯的关系出发,来反对薇莉。她最终很不幸。应该说,她算是冒着生命危险,单纯为了她爱的人来做她这一切的,为此,她甚至做什么都可以。但是结果,她还是没得到她真正想要的。
范达明:最终,让人觉得她有点被利用的感觉,被罗伯特父亲所利用来完成他们的任务。当然,这个任务本身是正义的,这一点,她自己并不糊涂。
陈蜜:由于德国和瑞士有交换俘虏的传统,所以罗伯特父亲能够让被俘的儿子被换回国去,获得了自由。

<图片9>
法斯宾德作品《莉莉玛莲》观后座谈会:汪琲林发言


影片表达了爱与战争的主题。通过切换镜头构成对比的场面,给人的震撼很强烈
汪琲林:这片子看完震撼很大。它表达了爱与战争的主题。任何时候,人性都有善的、亮的一面。意大利有篇小说也表达了类似的主题。影片的分镜头也很出色,一边是歌舞升平,一边是战火纷飞。
范达明:这个就是通常所说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另外,还有所谓音画对位手法等。
方敏:确实,影片通过切换镜头,构成对比的场面,给人的震撼很强烈。
王淑金:影片是一部大片,拍摄这样一部影片要费很大功夫。导演确实很不简单。

<图片11>
<图片12>
<图片13>

薇莉和为她伴奏的钢琴家相依为命,她把他送入战场时分手这段戏很感人
金爱武:应该说,女主人公薇莉是不干涉政治也不懂政治的,这很正常。她只是个单纯的为了爱的女人。到德国后,她唱的歌很动人,而艺术是不分国界、有共性的。就像最近我看的木心的书,他说,世界上最好的童话故事是安徒生的。如果一个做了很多坏事的人也喜欢看安徒生,那他也还算个完整的人,因为他还是有善良的心性。薇莉和为她伴奏的钢琴家曾相依为命,她把他送入战场时分手这段戏很感人,表现出她与他的那种不离不舍。相反,男主人公罗伯特的父亲就很无情,把他们两个硬邦邦地拆开了。
陈蜜:他就是利用薇莉。他最后让他儿子娶了另一个女人。而薇莉历尽千辛万苦,做了这么多事回到瑞士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得到。

影片为作为间谍这样特殊身份人物在未来的处境留下了悬念
金爱武:人格的完整最重要,结不结婚不重要。弹钢琴的很勇敢地保护她,还有个希特勒身边的高官也很喜欢她,帮她回到瑞士。导演全片讲的一层层的故事,很厉害。
范达明:这位在希特勒身边连接着元首与亨克尔之间联系的高官,左半边疤脸的,就是名职业间谍,亨克尔曾叫他斯特勒诺夫。战争年代做特工与间谍的,到恢复和平时要回到自己人那边,还很麻烦,因为是秘密身份,许多人不清楚底细,弄不好还会被自己人处决。影片中我们看到他送薇莉到德国与瑞士边境时,就他们俩的处境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被起诉,其他人也会给我们做证明的。这一表白,也为他们作为间谍这样特殊身份人物在未来的处境留下了悬念。

关于影片的结局:导演没有明说,就是让观众自己联想吧
陈蜜:薇莉她可能自杀了,也可能罗伯特追出来,他们又在一起了。结局导演没有明说,就是让观众自己联想吧。
范达明:片中也说到薇莉在一度演唱遭封杀后曾自杀过。你想到她会自杀,或许是因为看到片子最后那个画面出现了一个水面的镜头吧?
陈蜜:对啊,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而已。
黄方悦:要我说的话,最后的结局,如果是罗伯特离婚,又跟薇莉在一起了就好了。

<图片14>
<图片15>
<图片16>
<图片17>

法斯宾德用他的影片批判了一切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是影片包含的一个重要思想
范达明:尽管影片中出现有硝烟弥漫的壕沟与战火,而影片实际上是把二战双方的直接战斗交锋退居背景,推到前台的则是男女主人公之间所发生的患难之交的爱情与波折。但是,纯粹雅利安人种的女歌星薇莉跟犹太人作曲家罗伯特之间的婚姻最终却没有成功。作为一部80年代初拍摄的德国影片,导演有一个重要思想,是通过罗伯特的口批判他父亲时所说的:他父亲不相信也不认同薇莉,仅仅就因为她薇莉是一个德国人,而罗伯特则认为这只是一种偏见。我们必须把纳粹德国统治者,跟普通的德国人乃至整个德国民族严格区别开来,混为一谈绝对是个错误。法斯宾德在本片中塑造的薇莉形象——这个纯粹雅利安人种的德国人,就是一个德国好人。以此类推,应该还有意大利好人,有日本好人,以及其他等等。法斯宾德用他的影片无疑批判了一切狭隘的民族主义。这是影片包含的一个重要思想,对于世界政治来说,至今并将长久有其现实意义。

2015年12月13-14日整理

整理者注:本纪要为杭州恒庐艺术影吧开创以来座谈成文的第108篇纪要。

 2 ) 这不是一曲绝世悲歌

至少电影没让我们这么想。 镜头很美,维莉妆很精致,有一会我直盯着她琢磨吃饭时唇上的红线怎么能不化开;但这人台风奇差,站不直加外八字,昂着头只会一曲莉莉玛莲,三分钟便下台。这样的她见过大场面,穿着镶钻的裙子闪闪地站在大型会场的舞台上,散场后又和纳粹高官绕脖子情意绵绵。但她根本不属于光华,最需要她的是在战壕抱着枪靠着泥土,听此靡音眸望星空各自陷入沉思的士兵。 维莉也不聪明,胖胖的,被爱牵着做了一些事,最后也没讨着好收场。莉莉玛莲将被铭记,但维莉呢?剧场看门人从椅子上站起来敲着玻璃:维莉,你要去哪里? 士兵听着莉莉玛莲,和热泪一起相信这是跨国界的和平序曲,一起做着结束战争回家拥抱亲人之梦。可当伴奏师和部下躺在血泊里的时候,必然是心泛苦涩的啊——大家明明都为此曲泪盈眶,却彼此还在屠杀,为什么还当彼此是敌人? 能怪同盟军么?能怪罗伯特么?怪横刀夺爱的米氏么?怪谁呢? 一个时代下的惨剧就这么不痛不痒地投影在黑白的质地模糊的电影里,随着维莉的脚步声渐渐离去。

 3 ) 德意志的程蝶衣

说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Italian neo-realism),说过法国“新浪潮”运动(The French New Wave),也要说说“新德国电影运动”(The new German Cinema)。我一直很困惑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名字是如何而来,因为作为倡导革新的文化运动,这些名字实在是没什么新意。

还是英国人与众不同,他们的电影运动叫“厨房水槽现实主义”(kitchen-sink realism),用小学语文老师的话来说,生动、具体、形象并不失幽默又兼具诗意,给英国人点个赞。相比之下,中国人似乎一直比较擅长起名,毕竟在中国给人起名也可以当做职业来谋生了。

莉莉·玛莲这个名字由来非常有意思,一战时候的一名汉堡的教师被征召入伍,随军征战的途中因为相思成疾所以想写一首诗送给自己的爱人。然而,除了自己的女朋友,他还想念另一个女人,号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他把自己女友的名字和女好友的名字结合在一起,写了一首诗,就是《莉莉·玛莲》。

唱红这首歌的歌手有两个,一个是Lale Anderson,一个是Marlene Dietrich。前者属于活在艺术当中,不闻不问身外事的人。后者立场鲜明,作为德国人,二战一开打就立场坚定地远走美利坚,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土地。

历史上,Lale Anderson先录制了这首名曲,一开始并没有收到广泛关注。有一次,在当时已经是德占区的前南斯拉夫,因为德国宣传部门对太多歌曲下了封杀令,每天都有唱片、词曲作品或者音乐人被列入封杀名单。

战争年代,基本物资运输都成问题,何况文化娱乐的传播储备呢。广播员实在没有唱片可以播放,于是从一堆旧唱片中翻出了《莉莉·玛莲》,这一举动改变了这首歌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

曲风悠扬,歌词动人,《莉莉·玛莲》迅速红遍二战的各个战场,从亚欧大陆到非洲草原,从轴心国到盟军阵地,战士们都争相传唱,成为二战最出名的曲目之一。

这时候就看得一个民主的阵营和独裁的阵营之间的区别。因为歌词的内容是怀念爱人,思念家乡,所以迅速地触动了士兵们的厌战情绪。但纳粹的高官坐不住了,希特勒的喉舌,纳粹的宣传部长,一手缔造了希特勒的戈培尔非常不喜欢《莉莉玛莲》所带来的消极情绪,彻底禁止了这首歌在轴心国的传播。

戈培尔对这首歌有多么厌恶,他甚至把歌手和这首歌所有的录制人员投入了集中营,而这些人全部是德国血统的日耳曼人。

法斯宾德这部同名电影是根据Lale为原型创作的。法斯宾德是“德国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与施隆多夫、赫尔佐格、维姆·文德斯被称为“德国四杰”。但四人除了生活在同一年代之外,艺术主张和风格流派几乎全无相同。

法斯宾德无疑是四人当中最特立独行的,双性恋者、施虐狂、无节制吸食毒品,他短短仅36年的人生,几乎没有什么是不曾尝试过的。如同他的电影一样,爱得肆虐张狂,态度嚣张跋扈。

同样的态度适用于这部《莉莉玛莲》,之所以说这是一部西方的《霸王别姬》,是因为二者的价值观完全相同,程蝶衣可以唱歌给封建大太监听,给资本家听,给日本人听,但不可以给共产党听,原因不是他思想反动,而是在他的世界里,戏要唱给懂戏的人听才有价值。

Willie也是如此,唱歌是她的生命,在瑞士唱,在德国唱,给平民唱,给纳粹唱,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可以将歌声流传世界。这也是她和爱人最大的分歧所在,艺术是否应该有政治颜色。

在那个年代,《莉莉·玛莲》只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在他的背后,黑暗的星空无边无际。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著名的女导演里芬斯塔尔,作为电影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她的一生饱受诟病,原因是她帮第三帝国拍摄的《意志的胜利》三部曲。

里芬斯塔尔本人声称,她是没有任何政治立场的人,但三部曲的巨大成功以及给当时人的震撼,还是让她身败名裂。二战之后,几次被调查拘禁,也几次被囚禁入狱,甚至还有逃狱的经历。

尽管如此,她依然被法国庇护,后半生依然从事电影工作,但身心的巨大创伤让她在没有企及自己原有的高度。生命是顽强的,战后的里芬斯塔尔曾经在水下拍摄和空中拍摄时候都经历过心脏骤停,却顽强地活了下来,终年在101岁。

电影史上对她的评价一直没有改变过,也再没有人关注她的作品,作为一个艺术家,这大概是对她最大的惩罚。我们看《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因为哥哥的关系从不会对他的行为有任何偏见和贬低,我们看《莉莉·玛莲》中的Willie,因为她塑造的美好形象,也不会对她品头论足。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从不会理性地评价这些有叛国或助纣行为的人,也没有人会设身处地地思考他们的行为动机。做英雄很威风,但绝大多数的我们不是英雄,于他们而言,对艺术的坚持该是他们做的最英雄的事情。

在《莉莉·玛莲》中,男主角最终没有坚守和Willie的爱情,当Willie满身疮痍甚至经历了生死逃出德国,看到的是男主角在演出后台抱着另外一个女人。那一刻她所有的信仰和执着都瞬间崩塌。

Willie最终一个人离开了,带着对艺术的执着和爱情的绝对,那背影是千千万凡人的勇气都不可比肩的。

以此文献给勇气卓著的人们。

个人影评公众号

 4 ) 劳军的N种方式

当初看〈现代启示录〉,其实看得很生气。以对现代性的反思取代对侵略的反思,用脉脉温情填平了正义与罪恶的鸿沟,我看来多少有些不爽。不过今天看同样是战争题材的《莉莉玛莲》时,却想起了别的问题。
 
《现代启示录》里,美军用飞机装着兔女郎,拖到越南去大跳草裙舞,以资劳军,充分暴露了那个没文化没底蕴没内涵没情趣没历史更没未来的破地方的滚滚肉欲红尘。
 
到了《莉莉玛莲》,全部600万德军通过电台聆听《莉莉玛莲》,战地情歌高扬,歌手成为全军女神——到底是出过贝多芬的民族啊,音乐的力量非同小可。
 
于是我顺便就诧异了:抗日也好,内战也好,好歹也打了那么多年仗,我军官兵靠的是啥咧?
 
织猪侠同学如此解答我的疑问道:我们是传统国家。靠春宫图。
 

 5 ) 光影

大师法斯宾德的经典作品 女性主义 反战 歌声在夜空久久回荡 轻柔曼妙 感动 伤怀 想起了罗拉 西线无战事 为了和平 当年打动了在战壕里作战的士兵 今天仍然打动在城市中迷惘的一代人

 6 ) 这道光影世界的奇异光芒,必会恒久闪耀

《莉莉玛莲》(1981),法斯宾德溘然离世前一年拍摄的电影。

拍摄之前,法斯宾德只知道这首歌,看到曼弗雷德・普尔策所写的剧本。他对制片路基・华特莱特纳说这个不行,若让我亲自动笔的话,我就拍,事情就是这么演变的。但我所要说的是,《莉莉玛莲》的演唱者拉蕾・安德森,并不等于片中汉娜・许古拉饰演的莉薇,意大利演员吉安卡罗・吉安尼尼出演的犹太钢琴家罗伯特也几乎是杜撰的。吉安卡罗更适合出演《咪咪的诱惑》这样的喜感或滑稽角色,在这担纲正角委实点儿让人不适,但足见法斯宾德的独到眼力和开阔视野,反差极大的角色往往能吸引观众的好奇心。

显然,《莉莉玛莲》不是一般的电影,无论是场面还是剧情等,对于导演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真有点霸王硬上弓。影片整体,凸现了法斯宾德的大手笔,场面宏大,气势如虹。与其说导演把布莱希特的戏剧疏离与好莱坞形式美学融合的无懈可击,不如说法斯宾德创建了一种新的电影叙事方式,尤其是镜语对于叙事的把控和节奏上,都堪称完美。

法斯宾德的厉害在于,一旦静下来写剧本,容不得任何人的打扰,可谓泉思奔涌,这也让他给人有点儿不近人情的感觉,实际上,他15年(1967—1982)的拍片生涯竟创作了43部电影,还不包括其它舞台剧广播剧,这的确是一个浩大的创作工程。这不但花时间,且需要倾心浸透其中,所以,拉开距离再审视,法斯宾德也许冷落了很多人和事,但成就了一部部精彩的电影。或有人嫌他拍片速率快,而缺乏细致的打磨和精良的后期制作,但谁又能否认,正是包罗了粗糙的质感,才使得这些电影深深打上法斯宾德的符号和烙印,且无法复制,继而多少年后,人们依然沉醉于其非同凡响的光影世界之中。不得不说,这在百年光影史上也是一个稀有的奇观,一个永远不可替代的风景。

再看《莉莉玛莲》,整部电影就像是给汉娜量身定制,尽情妩媚,又光彩动人,这与其出演的《爱比死更冷》《寂寞芳心》《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等片完全是两种色调。《莉莉玛莲》可谓全方位的发挥了其演技,过山车般的人生,狼窟虎穴中的伸展自如,《莉莉玛莲》不仅成了德军喜欢的伤心恋曲,亦如旋转的命运赌盘,听着歌分分钟就倒毙于绞肉机的战场,亦如对她一直倾心的糊涂蛋塔什那命丧炮火连天的壕沟,这注定了德军必败的末路。

最后,莉薇从德国返回瑞士苏黎世,罗伯特指挥着交响乐队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但她只能悄然离开,因为他已有了玛丽亚,父亲指派的妻子,以维护犹太家族的荣誉。当初,从德国而来的莉薇,原本在苏黎世唱歌,与罗伯特谈着浓情蜜意的恋爱,没想到风云突变,罗伯特父亲设下圈套,让她滞留于德国而无法回返。阻止这场恋情,只是因为犹太人不想跟德国人有任何瓜葛,何况他们暗中还在帮助犹太人离开已阴云密布的德国。

德军军官汉斯・亨德尔在片中就成了一个关键人物,可以说是他成就了莉薇的歌手生涯。德国军官入伍前很多都是各专业的行家里手,梅尔维尔的《海之沉默》中的军官早前就是大学教授,对法兰西文化了如指掌,内心抗拒战争,却无法掌控命运只得随着法西斯的战车滑入深渊的泥潭。亨德尔也不例外,他精通音乐,知晓如何让亮嗓的莉薇出名,在他的运作下,莉薇终通过《莉莉玛莲》的流行曲出名。

如同这首歌风行、遭禁再解禁的命运,莉薇的命运的也是跌宕起伏。她爱着的只有罗伯特。罗伯特也深爱着她,曾冒险去德国看望并遭羁押,幸而后来其父以交换“情报”之名营救了他,这情节有点儿想当然。如果说是瑕疵也未尝不可,即便瑞士是中立国,当时也不敢激惹德国,更遑论炸桥一说。当然,这不影响电影整体的表现。

《莉莉玛莲》的伤情歌声,能与战场上那些思乡士兵的内心产生了最为贴切的碰撞,这样的歌声必是哀曲无疑。想必导演拍完此片也心力交瘁,次年他的离世好像也就不可避免了。没人承受得了如此高强度的长期劳累,所以,造成其心脏猝停才是致命的,说是吃药致死或只是一方面,主因还是身心疲惫所致,生命本身已无法承受。生前,法斯宾德总是说自己身体壮如牛,就是有一颗原子弹来袭,他身边的人也会安然无恙。但人不是机器,身体的沉久磨损,迟早总会有脱落的可能。

法斯宾德去世前一年,喜欢布莱松的《很可能是魔鬼》,看过三十遍。他喜欢戈达尔,可他们走着迥异的路径,创造了各自非同寻常的卓越。但他最欣赏的,永远是他的同乡道格拉斯・瑟克,他对瑟克的每部电影都了如指掌,并作过详细的笔记分析。他说瑟克的电影总是那么充满温情。

看起来,《莉莉玛莲》产生于严酷毫无人性的战争,却弥漫着无尽的温情。相爱的一对最终不能相伴,这不仅仅是战争,还有种族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如此来说,法斯宾德又是彻底的,远比一般拍摄战争题材的导演站得高。人类之间有太多的鸿沟需要跨越,有太多的篱笆阻碍着人们前行的步履。的确,一切陋习终当一扫而净。唯有星光指引着人类,亦如法斯宾德这道光影世界的奇异光芒,必会在我们的头顶恒久闪耀。

2019.12.4

(首发于公微“经典光影手册”2022年7月6日)

 短评

法斯宾德的《莉莉玛莲》其实可以算成他西德三部曲的第四部,这些晚期作品都在通过一个女性角色,创造性地重写民族历史。原型人物自传里极有可能存在真相与谎言或自我塑造的杂糅,而这正好符合情节剧一贯的自讽性。现代社会对于文化产品的消费在本片中与法西斯主义联系在一起,颇为勇敢的是,就连犹太人一边亦存在这种父权主义的操作。女主角的歌在这样的语境下愈发沦为文化符号,被滥用为宣传口径中的功能性存在,时而获吹捧时而获棒杀,而女主角自己则愈发消隐成镜中的虚假存在。此时,自然没有爱情的可能。法斯宾德的电影亦是在通过这种对情节剧的解构来点破电影媒介本身的商品和法西斯性。

6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特别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 不知道有没有原声

8分钟前
  • ivorldn
  • 力荐

"我想問問她,她站哪個陣營。" "我想知道,你是站在哪邊的。" 愛情不是被戰爭丶種族丶階層丶政治殆害,也并非死於時代與命運。當羅伯特一遍遍問站隊題時,整部愛情電影已經結束了。剩下的,是一個干干淨淨的真人,一個人活著的故事,是一首所有活人的歌。《莉莉.瑪蓮》

12分钟前
  • 格雷斯
  • 力荐

听见小白哼这首歌,才想起添加。

14分钟前
  • 37°2
  • 还行

爱让我们活下来并受煎熬~生命本来就充满讽刺,木有什么大不了滴~全片唱了N遍莉莉玛莲,连老妈都进屋询问咋滴老重复放一首歌呢,受刺激啦···

17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7.4;Hanna Schygulla

21分钟前
  • 冰山李
  • 推荐

看的版本不太好,翻译太烂。这部片里作为编剧法斯宾德可以打五星,但是导演恐怕不能了。我不喜欢那么多的背景音乐,特别是观众情绪还没调动起,音乐就开始激荡了。。。

22分钟前
  • 走走看看
  • 推荐

其實完全可以找更有氣質的女演員來演繹這個納粹的戰爭歌姬的.而且這女人沒長相聲音也不是最好的.當告别了那段交织着复杂情感的岁月后,莉莉还要继续新生活,唯独留下《莉莉玛莲》的歌声久久传唱......

24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若问我还记得什么,我不想记得战火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创伤,我不想记得失败者被刻在了历史的墓志铭上,只想梦回歌姬飞扬的裙摆、易碎的岁月。她的身影与炮火连天交叉剪辑,纸醉金迷与幻灭交替铺陈她是所有战壕男人的rosebud,而他才是她的Deborah,他是最后十分钟她偷窥的高处的遥不可及的凝望,当她的一切被夺走之后,她也将隐匿在历史的尘埃中,也可能消逝在某个不经意的夜幕下。迷人的德国电影,骨子里的严肃和浪漫可以共生共存

26分钟前
  • Elanor
  • 推荐

听那首歌曲时,我汗毛竖起,也许真的是灌注进了感情,我会觉得曲子如此动听。

28分钟前
  • 三沢与女乙
  • 力荐

#重看#SIFF@环艺;佳人无辜,芳心暗恨难消;佳曲何德,笙歌鲜血交叉剪辑;当年看这部给了五星,现在看来略粗糙,法胖也很喜欢推拉镜头;结尾挺虐的;字幕渣哭,未修复版一片昏黄火红。

3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TAG-Hanna Schygulla。来看这个女人经历了多少吧:爱情、战争、分离、斗殴、成名、待补、卧底、偷送、关押、自由、寻找、黯然、破碎……法斯宾德,直到你死,你才把状态抛开,执迷于叙事。

3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多么动人啊,和你一起,莉莉·玛莲……

38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上次看的时候 电视机直接爆炸了 可见又多牛逼

42分钟前
  • ztlpoppy
  • 推荐

严谨和浪漫并存的法斯宾德啊,去tm的什么反思吧,大师不玩这个,大师只想告诉你,“我爱你,我会为你付出一切!”莉莉玛莲,无数个合唱版本中最爱的是玛琳黛德丽

47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力荐

结尾让我打了五星 戴了一辈子“非主流”帽子的法斯宾德当时也许在想“咱也煽情一把。。。” 于是成就了一部被历史蹂躏的悲催爱情故事 只是无论如何也不像法氏作品

52分钟前
  • 绿山林的Vian
  • 力荐

没找到效果稍微好点的视频,胡乱看了一下。

53分钟前
  • 小野潇潇
  • 还行

百听不厌的魔音。结尾不错。歌是真的,故事是杜撰的,如果硬要靠的话,Loosely Based on Lale Andersen's Life Story. F镜头下的歌舞女主甜美的圆脸,鲜艳的红唇,周身散发着一层明亮柔和的光芒……

56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法胖打着爱国主义的招牌,却始终将焦点放在了Willie天真而坚毅的爱情,在她夺目的生命热情之前,无论纳粹的阴谋残暴还是地下党的自私傲慢都显得异常可笑。只有唱着莉莉玛莲的她始终是无往不胜、忠贞纯洁的女战神。

59分钟前
  • 一根曲木
  • 推荐

纳粹歌姬,电影每次出现lili marleen调都略有不同,在《地下》听一次歌就喜欢上。镜头画面匠气十足,会见元首走进了一道白光,参观房子的长镜头,战场集中营和宴会穿插剪辑,明暗对比,音乐结束炮火声尖叫声和欢呼声对比,多年后的形同陌路,此情可待成追忆,令人唏嘘【法胖主流之作,字幕太糟糕了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