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

HD中字

主演:Julie Cobb,巴德·库特,凯尔·杜拉,朗·奥尼尔,玛西亚·斯特拉斯曼,迪克·安东尼·威廉姆斯,琼内尔艾伦,珍内塔·阿尔内特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8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2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3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4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5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6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3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4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5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6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7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8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19美丽新世界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忘了原著,这就是一个挺好的剧

反乌托邦常常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先消灭痛苦,然后发现痛苦无法消灭,反而带来更大的痛苦,结局往往就是反抗或者起 义,另一个就是消灭了痛苦后,发现丧失了基本都人性和道德,造成了极度的荒谬。

2020的剧美丽新世界用的是前一种套路,这种套路已经很多见了,很俗气也很规矩,容易拍出来。后一种套路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心理测量者,一个动漫。

剧里面的体制是在ai的基础上设定的,整体更符合社会的现状,但是它似乎又想提醒观众这个体制与原著的相似性,造成了不少违和感,另外剧情的一些走向也遵从了原著,看起来更像是对原著的拙劣模仿了。

但如果抛开原著,仅从剧本身的设定、剧情和人物发展来看,至少是值得7分+的,如果它不用原著的名字,非原著粉可能会更多一点叭……

男主John本身性格懦弱,这在开头就有塑造,他从头到尾都是填子弹的人,看起来无辜,其实手染鮮血,他没有能力做发起革命的人,也不敢拒绝别人的裹挟,浑浑噩噩的推动力一切,唯一的优点就是善良,虽然善良得也不彻底。他来到新伦敦,就像是穿越到未来的玛丽苏女主角,本人虽然没有什么闪光点,但是因为成长背景的迥异而显得“特别”,列宁娜爱的是他吗?不是,她爱的是他成长的经历,他背后代表人性和自由的迥异秩序。她爱的不是他这个有点善良非常懦弱的人,她爱的是跟他一起能过上另一种秩序下的生活。

男二Bernard自卑,渴望认同,是新伦敦体制的失败者,是被质疑放错位置的人,他想获得体制的认可,又向往体制外的自由和人性,每一次挣扎里他都选择了再次成为新伦敦的狗,想要忘记在荒蛮之地的人性的感受,甚至想用在荒蛮之地的经历赢得认可,然而还是失败了。而他终于拥抱自己的人性,和列宁娜约会,渴望爱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嫉妒,嫉妒让他终于像一个alpha+一样行事,他为了驱逐John开始行事果敢,雷厉风行,在之前隐隐打压他的Henry面前咄咄逼人,这时候他们的位置对调了,Bernard成为了alpha+,之前的局长alpha+的Henry变成了只能顺从的beta。

Bernard的角色非常丰满,演员绝对功不可没,把一个自卑渴望权力和认同的人的摇摆和挣扎,以及最终的转变演的淋漓尽致,信息没有一点丢失。Bernard的角色有一个有趣的转变,在他拒绝人性,试图遗忘荒蛮之地,或者想拿荒蛮之地来取悦大家时,他一直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一直不像一个alpha+,当他拥抱人性,想要得到列宁娜时,他却出于嫉妒变成了alpha+。成长在他身上体现的很清晰,也让Bernard这个角非常有魅力。

如果说Bernard是被放在alpha+位置上的一个beta,那么列宁娜就是被放在beta位置上的alpha+。剧情很多地方都暗示了这一点。对于放错位置这件事,列宁娜是被放到劣势的一边,所以她一直不听话,而Bernard是被放在优势的一边,所以他一直想配得上他的位置。列宁娜的角色本身的设定就是一个反叛者,她是被低估的人,就像生在穷人家的天才,才会有不甘心,想要改变命运,跨越阶级,如果又穷又笨,就只好认命——这是不是剧想要讽刺的一点呢?

列宁娜作为反叛者和觉醒者的人设,主线就是从隐隐的迷茫不甘到彻底觉醒,这个角色的发展中规中矩,预料之中,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只能靠感情戏吸引注意力。

这三个人里,John一直不是重点,其实不该叫他男主的……但因为他是和女一号谈恋爱的人so……

对新伦敦的(精神)反叛是由新伦敦内部的人完成的,所以Bernard和列宁娜才是这个讨论的中心,他们两个人就像是日本动漫喜欢设定的“命运双子”,互相对称,一个成为局长,一个脱离世界,但是他们内心最终都达成了精神的觉醒,最终新伦敦覆灭,一切归于混沌……其实没有,只是导演想拍第二季才搞什么一切混沌,ai逃逸,重新开始blabla

体制的设定更接近与当今现实——生产力高度发展,ai调控一切,人人各司其职,参与社会劳动。每个人都能按照天赋被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最聪明厉害的人忧国忧民,这是alpha;一般聪明厉害的人是脑力劳动者,中产阶级,社会的中坚力量,这是beta;有点聪明厉害的人有一技之长,但是没有太多的想法,社会的工匠,古时候的巫医乐师百工之流,这是gamma;完全不聪明也不厉害的人,体力劳动者,做最机械的工作,社会的无产者,这是epsilon。中间有一个没介绍我也不知道是啥。

即使是最平等的社会,也会有不平等,因人的天赋并不平等,如果按照天赋划分社会职责,必然有阶层的存在。但社会分工不必要和“高低”联系起来,完全可以说,虽然他们分工不同,但是他们人格平等,富人有富人的苦恼,穷人有穷人的快乐——这也是阶层固化,社会稳定的国家的主流意识,比如美国(我在讽刺)。

剧似乎也想表现这一点,他们强调“人人都很快乐”,但又矛盾的通过巴士上的熊孩子来展现alpha的盛气凌人,很有画蛇添足自我矛盾的意味。不过如果alpha不表现得盛气凌人,说不定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体制毫无毛病——确实也毫无毛病,你看,喜欢操心的人去关心国家大事,不喜欢操心的人天天996,成为社会的螺丝钉,每天还不操心吃不操心喝,不开心了来嗦嘛(手机),想睡就睡,这不是现代人的天堂吗?

为了让新伦敦看起来显然的有毛病,于是不得不强行让alpha表现的盛气凌人,强行表现社会分工=高低,强行让epsilon吃的单调穿的丑没名字,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会吝啬这点好吃的?

可是剧想要探讨的问题应该是在这个画蛇添足之外的,如果alpha不盛气凌人,彬彬有礼,如果每个人都互相尊重对方的职业,不把分工=高低,如果大家都吃好喝好有嗦嘛,这个体制就好了吗?

没有,不好。这是Bernard和列宁娜这两个角色想要表达的。

但剧最终还是走上了压和迫带来 反和抗的老路子,最终还是没有在两大主角能探讨的东西上更为深入,最终还是流于表面。e们乱杀一通,却不知道为何杀戮,他们从头到尾都是没头脑,易听信易煽动的工具人epsilon,工具是用来捡垃圾,还是用来杀戮,和工具有什么关系呢?

和操持工具的人有关系。操持工具的人,是克隆人,他是创造者的克隆,基因上并不属于eplison。是ai,想要推翻一切重来的ai。

ai作为一大主线,它的行事逻辑脱离常识。看起来更像是导演和编剧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的“外来变量”,导演并不打算让体制从内部瓦解,不打算直击新伦敦存在的自带荒谬,而是用ai来达成瓦解的目的。从一个反乌托邦的作品来说,这样太简单太粗暴,相当于在说,有个墙外巨人看乌托邦不爽,于是跑进来把乌托邦灭了。乌托邦本身的脆弱性和看似完美的荒谬性没有得到体现。是巨人把乌托邦踩死的,不是乌托邦自取灭亡,这就失去了精巧和美感。

ai的行事逻辑就是:这是一个模拟,在模拟如何建立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它需要学习,一次次推翻重来,为了完美的社会。但还没等它模拟完,末世危机中的十名创造者就启动了它。它仍像以往一样,模拟,推翻,重来,不明白这已经是现实,不是模拟。

ai在模拟重来中轮回,一个乌托邦死了,新的乌托邦还会有。导演只让巨人踩死了一个不够完美因而导致反和抗的乌托邦,还未正面回答,为什么乌托邦本身不该存在,哪怕它足够完美。

总结:剧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我情愿说的比较温和,因为我觉得它贡献了一个完整(虽然不够有深度)的故事和精彩的角色(主要是Bernard),它值得7分+。

再次推荐心理测量者,虽然它是一个动漫。

 2 ) 你若放弃了痛苦,你也就放弃了人生中最有价值的那个部分

世间最可怕的话,莫过于“祝你永远快乐”了。

这句话相当于让你一辈子只准快乐,不准感受其他情绪,不准体验别的可能性。

你想一想,这得有多无聊啊?

而与快乐相对的,就是痛苦。

可以说,如果你放弃了痛苦,那你相当于放弃了人生中最有意思的那个部分。

这次剧版《美丽新世界》和原版小说不同,编剧David Wiener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

为了与赫胥黎的原著区分,剧集改编将更聚焦于男女主角的内心斗争,而非讨论未来世界的整体环境。

这与奥威尔式的问题,例如推翻国家统治或思考人们面临的挑战,关系不大。这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但它最终揭示的反乌托邦是我们内心的反乌托邦。

他还说:当你开始放弃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时,你实际上是放弃了人性的基本部分。

而我们想要探索的,正是这些东西的价值。

是的,《美丽新世界》中的人们放弃了痛苦,他们舍弃自由去换取快乐。

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叫“嗦麻”的药物,它能让人一直快乐,远离痛苦。

同时,它也让人放弃了思考,放弃追寻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我觉得,人因为痛苦,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能去体会什么是真实活着的感觉。

所以,人活着追求快乐肯定不是最终目的。自由,拥有选择何种生活的权力,才是最终目的。

就好比吃甜食,总能令人感到心情愉悦,但舌头存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只吃甜食,而是为了能尝尽酸甜苦辣。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吃到甜味的食品,那他这辈子过得太没意思了。

该剧中的伯纳德也曾怀疑,嗦麻不能解决所有的痛苦。

即使是尽情消费、娱乐、纵欲,也填补不了我们心中最大的痛苦——即生活单一的,没有选择的,无意义的空虚感。

由此可见,我们终将要和痛苦一起共处,你逃不掉的,也不必逃。

也许,只有用一生去和痛苦搏斗,我们才能从中找到一些生活的趣味和意义。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你是要做一头懦弱但快乐的猪,还是要当一个痛苦但能敢于体验真实生活的人……

这或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选择吧。

 3 ) 猫薄荷的美丽新世界

7月15号前排预订 黑镜的导演 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同名小说改编的后来发现跟原著没啥关系 算是第一代乌托邦题材吧 1930年写出来的小说呀 那后面的移动迷宫饥饿游戏分歧者都是弟弟吧。通过这部剧让我强烈感觉到人类有情绪是一件好事 也许再过几百年喜怒哀乐将会是人类最奢侈的感受。权游中梦幻般的龙哥当男一号了 在剧中憨憨形象恐怕第二季要黑化了 吸血鬼日记中的初代吸血鬼的声音还是那么磁性。 原本还是很期待的 高开低走让人无法接受 实在不行给砍了吧 只有和第二季连在一起才能让故事更加完整 第一季讲了个寂寞 就是介绍了一下故事背景 真正的冲突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小吊带都脱了你给我看这个?以后不爆的剧不看。但是有一说一 还是非常黄而且有海天盛筵的画面感 我最喜欢的片段我截图了 翻译君真的非常优秀了

 4 ) 2020的美丽新世界

这剧真的是歪曲了原著很多地方,但拍得未来感很强,其实还是很值得一看的,起码基础的世界观还是到位了。看过这剧又再一次感慨赫胥黎近一百年前竟然对人类社会有如此深刻的预言。

【阶层】

过去一百年应该算是阶层流动性最高的一百年了吧,很多人白手起家成为富豪。然而近些年来却又看到这一趋势的倒退,阶级固化越来越严重。我最感慨的一段经历就是来美国做高中交换生的一年,在一个美国中西部的州排名50%的高中。这个高中在一个中型城市的郊区,其实大部分家庭还都是中产。但让我最诧异的是,学习很好而且是真的很聪明的学生,他们从来都没有想去常青藤大学,我们年级第一最后竟然去了一个当地三流的大学,这和中国人人想去清华北大真的是对比鲜明。大家都说中国高考是最公平的,但其实这一看似公平的选拔体系也压不住家庭阶层的影响。一个三线城市考入清北的孩子,和一个北京富裕家庭考入清北的孩子,就算在一个班,也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比如找工作,北京小孩从小跟着英美外教,再加上见识阅历,这优势实在太大。我一个表哥曾经高中学习超级棒,从一个四五线小城市考入了上海交大,结果因为跟不上教学进度被劝退了。大家经常说北京上海小孩高考考好大学很容易很不公平,但其实北京上海小孩综合素质确实平均下来高很多。之前每年搞的全世界PISA测试,中国第一次派上海参加荣获世界第一,后来变成了北京上海广东,一下就跌到第八了,最新的一个测试变成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然后又回到世界第一了哈哈哈。广东就能凭一己之力拖入第八,更别说新疆宁夏教育水平了。

【隐私】

这电视剧改编最好的一个地方就是Optics。这真的很符合原著的精神还有现在智能手机的趋势。现在社会隐私真的是越来越低,中国有遍布角落的各种摄像头,全世界年轻人都热爱各种社交网络和直播。欧美很多人一边叫着要隐私一边无时不刻po各种自己生活点滴也是比较搞笑。现在谁要说他不用微信/Instagram/Linkedin,大家都会以奇怪的眼神看他吧。

【Soma】

Soma这个原著的概念非常有现在社会的代入感。当时的年代毒品还没怎么泛滥,现在看看真是呵呵了。大麻在西方不断合法化,北美很多年轻人/留学生笑气能上瘾,再退一步说抖音/手游这种类似电子毒品,都是Soma的影子。要说最像Soma的恐怕就是北美如今的CBD系列了。CBD是大麻的副产品,现在北美到处都是CBD产品,有饮料,糖,茶,精油。不开心了喝一瓶,嚼一个。赫胥黎真是神预言。

【S.E.X】

在七八十年代,美国的hippies已经实现了美丽新世界描绘的场景了,但渐渐的反而之后大家变保守了。今天看来g/a/y圈和电视剧/书中描绘的也差不多了哈哈。

【娱乐】

书和电视剧中对人们娱乐的描述也是非常现实。现在的人真的是沉浸在各种各样的娱乐之中,近些年来最火爆的就是流媒体。连苹果这种不搭边的公司都搞出来了一个流媒体平台。(我自己也是订阅了Netflix/Hulu/Peacock/CBS各种)。Everybody is happy。

这剧最大的败笔就是最后一切是AI的阴谋,人类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机器,但统治者阶层却会永远存在。美丽新世界其实是美国高中最常见的读物之一,但美国高中生你懂的,可能看看Spark notes背背答案,应付下essay和考试,并不真的在乎作者的真正意思。这剧拍成这样,借了个美丽新世界书的壳吸引大众,搞些大场面和如今火爆的AI概念,也是迎合如今反智的观众。叛变的AI比哲学辩论有意思多了。

 5 ) 当敌托邦经典沦为狗血三角恋

(文/杨时旸)

时至今日,今年两部最受人期待的经典改编剧已经悉数失败,网飞日本拍摄的《咒怨:诅咒之家》无论是曾经的影版粉丝还是新晋恐怖片爱好者都没能被满足期待,而备受瞩目的反乌托邦经典《美丽新世界》也彻底成为肤浅猎奇大杂烩。即便有《黑镜》导演加持,即便预告片流光溢彩,但最终也没能甩脱被嫌弃的命运。书迷们认为它魔改经典,新晋剧迷更是见多识广,分分钟斜着眼睛指责这改编设定里的浅薄与私货。

反乌托邦三部曲《1984》《我们》与《美丽新世界》注定是众多导演觊觎的目标,而更契合当下这个时代属性的,显然是《美丽新世界》。《1984》是灰暗的,《美丽新世界》是明亮的。前者把所有人都困在黑色里,窒息而亡,后者让所有人都暴露在阳光下,娱乐至死,这故事中没有角落、阴影与遮蔽之物,那刺眼光明本身变成了无处不在的阴影。它用光明写黑暗,用笑容写悲戚,用快感写恐惧,如果能拍出这层意味,那将是多么令人悸动的一幕。但就是这层悖反,一旦用影像呈现,失却文字的保护,它注定容易滑向浅薄的深渊。尤其在当下,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光亮、笑容和快感堆积起的虚妄世界中,物欲与性欲的铺张和满足,隐私的消失和万物链接的幻觉,换句话说,影像中再如何着力呈现一切奇观,我们都不会感到惊喜,这会令反乌托邦题材的导演感到非常无力。

近年来,这个题材已经愈发出现了低幼化的倾向,在诸如《饥饿游戏》那一类大制作里,都选择假模假式混入某些敌托邦的背景设定,最后还是竭尽全力讲述少男少女的爱情故事,敌托邦变成了配料、背景和味精,而《美丽新世界》的改编显然必须把反乌托邦的主题当做主菜。而它最终在各种考量的互相搅扰之下,沦为一锅乱炖。它高开低走,徒留一地尺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床戏,满屏都是司空见惯的未来都市设定,唯独缺少那种反乌托邦特有的震慑人心的宏大力量。

这么说吧,如果熟悉这种设定的剧迷,分分钟都能看出导演和制作人拼命隐藏的小心思,裁剪一点《西部世界》的边角料,混搭低配版《黑镜》,甚至还兑入了一点点《北京折叠》的那种现实批判味道,最终包装成一个不合格版本的《上载新生》。换句话说,这故事既偏离了原著的本来面貌,也没有创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圆其说的世界观,它像是一部习作,一种敌托邦和AI造反的设定大拼盘,拼尽全力向观众展演未来世界的纸醉金迷和内心虚空,但让观众觉得这一切还远不如在自己手机里看看社交媒体中可笑的虚假表演。

它当然还是保留了原著粗略的大框架,新伦敦市的人们处于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没有痛苦,没有不满,整日沉溺于性事与唆麻——一种让人快乐的药物,早已取缔了一夫一妻,忠诚伴侣的倾向被视作需要矫正的危险取向,人们有着明确等级,每个人对自己的等级安之若素,与此同时,还存在另一个世界,被新伦敦的市民看做荒蛮的原始之地,那里的人们被称为野蛮人。新伦敦市民会去那里参观,犹如探访一个野生动物园,惊奇地慨叹那些人古怪的习俗——婚姻、忠诚、嫉妒、恐惧、背叛、信仰……两个平行世界的碰撞是这版故事最大的戏剧冲突,伯纳德和列宁娜在那个旧世界遭遇了一次野蛮人的反叛,其中一个野蛮人约翰穿越屏蔽和他们一起返回了新伦敦。

这9集故事的改编几乎把这类题材能犯的错误全都犯了一遍,它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想要的太多,以至于最终连创作者自己都迷失其中。其实,它更需要在一个点上向纵深开掘,而不是以点打面,向四周拓展。如果聚焦于野蛮人,把这故事变成另一种意义上的《西部世界》或许是重复、雷同,但也不至于变得不伦不类;如果明确的选取批判现实视角,讽喻当下,或许也有别样惊喜,但它什么都没有做到,但显然心中又明明想要得到一切。它所呈现的物质大爆炸之后的绚烂美景,如今看来还不如现实中的顶级都市夜景,其中安插的所谓的AI又如此无能,最后,它沦为了一个三角恋的故事,两个男人,一个懦弱,一个鲁莽,列宁娜作为一个慢慢觉醒的女人,在他们之中首鼠两端,和这个眉来眼去,又与那个藕断丝连。

这个故事其实有无数种解法,其中各种设定能映出当下现实的种种端倪,难民和原住民的冲突;种族歧视;被压榨的996社畜的疑惑、愤怒与觉醒;社会内卷和阶层固化之后,潜藏的暴力可能;即刻满足的世界背后的重重危机……它原本可以很深刻地嘲讽我们身处的世界,对现实做改头换面的仿写,嘲弄着素描,变形着拓印,婚姻与忠诚的窒息,对长情陪伴的索求,对生命终点的恐惧,对不可知的惶惑,贫瘠,挣扎,劳苦,人们日常里的煞有介事,荒诞的,可笑的,自以为是又习以为常无法摆脱的一切,这些都可以成为素材,但这些都被蜻蜓点水地提及,然后漂移开去。

这就是这部剧最失败的地方,它几乎没有原动力,也没有一个人物值得为其揪心。以为开头的那起坠楼悬案会成为一桩巨大阴谋而推动剧情,但它随后就被忘却了;约翰的妈妈和曾经一个新伦敦的高官始乱终弃,这绝好的冲突刚刚起始,她转而就被打死在边境;在经历一次次鼓动之后,本以为会迎来一次大暴动,最终却是浅尝辄止玩笑版的起义……一切都是断头路,庄重地起范儿,却慢慢泄气。你看着一口气聚起来,以为即将发力,但又被轻轻地叹出去。

其实,围绕着类似的题材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果拍软科幻有《环形物语》,它哀婉,绵长,隽永;如果想玩“光明监狱”的梗有《上载新生》;展现脑洞,有《爱,死亡,机器人》,更何况还有已尊神位的《黑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丽新世界》怎么看都让人觉得失败得不可思议,犹如一款端庄的经典款皇冠,多年后被一家时尚大牌做出了一版艳俗的复刻。

(本文首发 北京青年报 专栏)

 6 ) 单薄的人物和牵强的故事

比原作的思想性差了不知道多少 原著中有一句话“人类被给予的自由意志只不过是在让他们在混沌与疯狂中进行选择”,电视剧似乎想说混沌,也想说疯狂,还想说人的自由意志,还加了高级的人工智能Indra.....结果搞得四不像 看完第一集我以为故事会围绕savage land VS new London展开,结果不是;看完第三集我以为故事会围绕epsilon VS alpha展开,结果也不是.....最后归结成两男抢一女的狗血故事也真是无语 Bernerd的演员真像憨豆先生,John也是个一直吃醋的铁憨憨,看到第八集只觉得憨的不行,结果最后一集画风急转直下,忽然new london政权就被推翻了,忽然无产阶级工人都起义了,忽然new London的淫乱场所都开始扫黑除恶了,忽然堕落的资产阶级上层任务都开始觉醒了,真是不明觉厉...... 我爱的Joseph Morgan也拯救不了这部剧 加一星给剧里的音乐,不能再多了

 短评

剧版《美丽新世界》就是这个已经成真的美丽新世界里的合格美丽新世界娱乐产品。

5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刷完重发个评论, 头4集有一个完整主角受困逃离的故事线, 后面5集三角虐恋, 剧情寡淡, 太多意料之中. 整季里充斥太多肉欲和空虚泛泛的内容, 我甚至能深深感受到了创作者的迷茫...同样题材不如重刷黑镜...

9分钟前
  • 木可流芳
  • 较差

每去一座城市,必找一家书店,每到一家书店,总会下意识地去看闻名遐迩的反乌托邦三部曲是否在显著的位置,是否有不同的版本,旁边“辅佐”和“陪衬”的是历史类、文学类、还是其他。只要它们还在,就自欺欺人,某种“自由”还有喘息的空间。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多次以对比奥威尔和赫胥黎来警告和敬告他们在原著中的预告。其实最恐怖的并非单一的成真和成谶,而是双管齐下的温柔杀戮。再说直白点:老大哥不仅在看着你,还哄着你,喂着你;不仅威吓你,还“宠你”你,“麻醉”你。让你在通往地狱的路上误以为看到了天堂的曙光。

1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喜欢对女主的描写 男主一路金手指 还没有bernard带感…

17分钟前
  • GasolineDried
  • 推荐

稀巴烂 竟敢还用原著原名作为电影名 为了收视率把本来震撼丰富又讽刺的“brave new world” 拍成了一个只知道淫乱的三级场所 笑了 再加上毫无逻辑的剪辑 只能配股导演的自信心和对流行文化的无脑追捧

21分钟前
  • 豆友183359332
  • 较差

两个男主一个愚蠢冲动一个自私暴躁都配不上女主角!!!

22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阿尔法们超美,但整剧太弱,毁了原著,成了《西部世界》的低配版。

25分钟前
  • bohegao
  • 还行

每当我想认真审视一下它时,它都会立马告诉我它就是在故弄玄虚

26分钟前
  • 🥯
  • 还行

期待的是关于巨大冰冷机器的反乌托邦呈现,而不是又一个全知全能AI vs 人类的俗套科幻。关于 CJack60 的再创作尚可,而 Indra 的设定在我看来就是致命败笔。不必照着书拍,但也不能剥离得这么彻底吧?最后,这好几年了,最喜欢的讨论人工智能的剧居然还是疑犯追踪。

30分钟前
  • Toddler
  • 还行

第一集叙事很乱,什么阶级都想讲但是没有自然地链接到一起,没想到老妈是黛米·摩尔啊呜呜呜。以为后几集会渐入佳境,结果并没有,到第七集彻底垮掉无法收尾。给我颗药吧,骗我也没关系,没有比现在更糟的了。乱交公有制万岁。今年的科幻剧一番《上载新生》守住了,本剧白白浪费一张好牌,质量和《副本》齐平,不配和《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抗衡。

31分钟前
  • Syfannn
  • 还行

看过第一集,勉强三星半。似乎有些乏力。我目前依旧以为真正的"乌托邦"绝不会是《楚门的世界》具有真正的具体边界,它是没有边界,正因为没有边界所以无远弗届。传统的1984+我们+美丽新世界+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景观社会以及福柯的种种都是其中某种具体化的面相,新的时代中,新的天空下必然会有新的方式与手段,不再会有表面的规训亦不会有深刻的讨论,世俗与未知的方式必然会刺激旁观者的迷恋。这亦是我关注微观史/新文化史的动机之一。

32分钟前
  • 张汝荪
  • 推荐

我就想问问谁不想和亨利一夫一妻制

37分钟前
  • XO酱
  • 还行

哎,改得面目全非,完全没有原书的震撼感。演员方面Henry Foster选角大失败,可以说零演技。Bernard Marx和Lenina都选的不错。真正的主角John美国味太重,失去了原著里生活在沟渠、靠一本莎士比亚全集了解七情六欲的人类代表的象征意义。场景特效及格,导演和编剧较弱。

39分钟前
  • 小宗
  • 还行

拿掉了这个故事最出彩的反乌托邦内核,魔改成了被拍滥了的人工智能科幻。很难讲这是成功改编。

43分钟前
  • 秋虫吊月
  • 还行

多pro视角叙述,无论尺度还是概念都有《西部世界》第一季的架势。

48分钟前
  • 秀逗麻袋
  • 推荐

英剧面向未来。

52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正如编剧所说:“当你开始放弃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时 你实际上是放弃了人性的基本部分” 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 这不过是诡辩术中常用的偷换概念——自由被等同于落后与贫穷、肮脏与疾病 但和这个骗局配套作用的是自婴儿时期开始的潜意识教育 它们构成完美闭环 追溯人异化的原因又并未在此止步:在找到真正的自由之前 我们每个人都是流浪的野蛮人

57分钟前
  • 法外之徒
  • 推荐

赫胥黎要气得活过来

1小时前
  • Zooey
  • 较差

这种改编的方式居然出乎意料地讨喜,把乌托邦社会与人格独立性冲突的内核剖析至人人可理解的地步,不可不谓之为一种成功。人的复杂不能为环境所限制,人的利己和自我意识也不能以任何形式加以抹杀,没有了秘密的世界,那该有多么无趣。欲望,憎恨,嫉妒之流的不稳定因子背后,总有可贵的清醒和独立特质。在秩序井然的文明中保存个性与活力是规划者们苦思的命题,抛开社交的虚假表象,也许能看到更多真实的人性内里。无从得知,也许这是关于“上帝为何总是缺席”的解释,而文明的缺陷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

1小时前
  • AlexTheGrid
  • 推荐

John一出场我就呆住了,不敢相信,我在看书的时候想过他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个憨憨

1小时前
  • M殿下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