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捉弄

HD

主演:安德烈·米亚赫科夫,芭芭拉·布雷尔斯卡,尤里·雅科夫列夫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2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3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4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5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6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3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4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5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6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7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8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19命运的捉弄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命运的捉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卢卡申(安德列·米亚科夫 Andrey Myagkov 饰)是一名成功的外科医生,一次不合时宜的醉酒让本来要飞往莫斯科的他乘错了飞机,来到了列宁格勒。巧的是,在这里竟然存在着一条和卢卡申本来要去的地址完全相同的地点,在迷迷糊糊之中,卢卡申倒在了床上呼呼大睡。  面对躺在自己床上的“白雪公主”,房子的主人嘉娜(芭芭拉·布雷尔斯卡 Barbara Brylska 饰)深感震惊,朦朦胧胧醒来的卢卡申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好在两人之间的误会很快就消解了,但他们双方的伴侣却都因为这场误会而离开了他们。面临着同样悲惨的境遇,在两个孤独的人之间,爱情的火花被慢慢点燃。魔界契约妖怪都市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第二季半镜吞咽2019做我的超级巨星不朽的西罗马亚一家以下事件基于一堆谎言第一季花样排球 2终极硬汉太阳马戏团:人生之旅母仪天下卧虎藏龙2024慕月而来例外2016渡江侦察记流浪的神女格林白雪公主马警长的故事火线警探第四季道德的刑场牛油果的硬度神秘伊甸不一样的奇遇邪神的天秤警视厅公安分析班钻石诱惑我的女神女汉子谁偷了我的DNA忽悠世代灵蛇爱阴灵侦探人生 第三季神兽麻将馆志在出位(粤语)麻辣开锁王起诉老爸(国语版)黑白道2013非常婚事血腥风暴亡命娇娃幸存者的权利名侦探柯南生化危机3:灭绝正义使者1992为何已成过去天降爱情

 长篇影评

 1 ) 论苏联爱情喜剧的稀有价值

一、苏联喜剧是一杯绵长的热茶
我接触到的第一部苏联电影是初中时在电影频道佳片有约看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记得当时看到以卡佳抱着女儿出院为结尾的上半部结束后,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童年时对苏联电影第一个印象就是【巨长】,长得就像他们如火车般长的名字那样:原来一部完整的电影是可以分成上部和下部的,苏联人完全是在以超过普通电影两倍的长度,以及慢别人两倍的讲故事速度在拍电影,这种精雕细琢的精神可歌可泣,同时也让电影本身具有了一定的槽点。

真正开始对苏联喜剧产生兴趣是因为我的老毛子文化引导人熊猫学长对喜剧教父梁赞诺夫的推荐。爱情三部曲中已经完食了《办公室的故事》和《命运的捉弄》两部。当我开玩笑跟熊猫说:苏联人的性子真的不是一般的慢,当一部长度三小时的电影演到80分钟时,唯唯诺诺的男主角才问女主角你叫什么名字?这个点要是放到弹幕视频网站一定会被争相吐槽的吧?熊猫很冷静地高端黑了一回:哦,不会被吐槽的,因为根本不会有年轻人耐心看完这个电影吧=。=

玩笑归玩笑,近年来放眼世界,除了科幻灾难,战争史诗,装逼文艺类电影能花费大量时间谋杀观众脑细胞外,真的很少看到扎根于现实生活题材,真正引发社会人共鸣的超长剧情片。这不禁让人感叹,3小时的喜剧片兴许只能永远存在于七八十年代美好的苏联,存在于大家互称”同志“的社交环境,存在于人文关怀并不会显得酸溜溜的年代。不能否认的是,老一辈苏联电影工作者质朴的创作思路和直白、简单的表达方式非常可贵。

如果让小时候的我来总结《莫斯科》,几乎不动脑筋就能判定这是个社会悲情片:一个妙龄少女高考落榜成了工厂女工,被电视台花心摄像师勾引,怀孕后又被始乱终弃,最终成了独立抚养女儿长大的女强人。怎么想都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女性悲剧。小时候的烂木头是有点太过悲观,也太注重故事本身了。长大后的烂木头重新把这部鸿篇巨制翻出来看了一遍,着眼点从卡佳的不幸遭遇和柳德米拉的荒诞人生扩散到电影本身的表现手法上,方才品出苏联电影崇尚百折不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剧味儿。

二、苏联喜剧的独特治愈能力
对苏联电影的第二眼印象是【亲切】,这种感觉是看完《办公室的故事》后产生的。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刚好看完一部以苏联解体前的罗马尼亚为背景的堕胎题材电影《四月三周两天》,很少在一部洋电影里看见似曾相识的东西,感情上更偏亚洲。在80年代的前苏联有着钢板床、半导体、小鱼缸、热水瓶,单薄稀缺的物资,高档吃食唯有靠走私货;伴随着物质稀缺的还是压抑的两性关系、站在弱处的女性。虽然是一部题材沉重的电影,当影片开头女主角为了帮助好友堕胎而游走在各个倒卖进口食物、饮料、化妆品的寝室的一连串镜头后,烂木头不禁感叹:这不是以前的中国么?经历过同样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历史时期的我们其实对苏联电影以及苏联背景电影中展现的生活现象,是能够感同身受的,甚至能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与亲历感。如果说《四月三周两天》是以一个极小的切入口,一个小概率极品事件来折射社会弊病,略带消极了一些,那《办公室的故事》则是一部浓缩了70年代苏联工薪阶级社会百态,主色调积极向上却也不忘体恤社会人艰辛生活的艺术精品。

在这部大众路线的纯正喜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官僚的事业单位、爱捕风捉影的小社员、老大难的女长官、上班磨洋工的女秘书、爱偷窥漂亮姑娘的咸湿公务员大叔、道貌岸然翻脸不认人的势力鬼、想升官必须拉拢局长的马屁意识、有人生孩子必须人人凑份子钱的制度,以及小人物主人公对以上各类牛鬼蛇神的神吐槽。可以说这是一面反映苏联办公室文化的七色棱镜,放到烂木头眼里居然又成了:这不也正是中国么?同样的素材和人物叠加在一起,拍出一部如泣如诉的主旋律电影也是有可能的吧?可即便有那些”如果真的存在在我身边还真的蛮讨厌“的角色以及国家机关是社会大染缸的背景构架,却也并不能掩盖导演赋予电影的豁达基调。这也正是我佩服梁赞诺夫的地方:以社会环境来做坚实的创作土壤,真实还原生活中小人物略带悲剧的命运,却能通过滑稽机智的对话,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让原本针尖对麦芒的一对主人公化敌为友,甚至谱成恋曲,从而用幽默元素淡化了电影中彰显的种种人际关系矛盾,也从唯唯诺诺的小人物身上挖掘到了性格上的珍贵之处。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艺术就是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存在。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喜剧电影是不能单纯与搞笑画上等号的,脱离生活,最后没能给予观众正向引导的喜剧只能算是段子的合成体。

三、小人物的电影世界
就好像宝莱坞歌舞有宝莱坞的”1个故事,2个主角,3段歌舞“的固定模式一样。苏联喜剧也有着它的讨喜路线,那就是用【小人物】的视角来讲故事。在《办公室》中扮演最终征服女局长的小公务员的安德烈米亚科夫活脱脱就是一个苏联版的葛优,在梁赞诺夫的另一部喜剧片《命运的捉弄》里同样扮演了一个性格呆头呆脑的老实人,外科医生热尼亚。在整体观感上,我本人实际上会更偏爱《办公室》一些,多人物之间的嬉笑怒骂让影片富有乐趣也更有热闹,而《命运》则多了一丝苦涩之味:一次不合时宜的醉酒让本来要飞往莫斯科的他乘错了飞机,来到了列宁格勒。巧的是,在这里竟然存在着一条和卢卡申本来要去的地址完全相同的地点,在迷迷糊糊之中,他展开了陌生女郎娜佳上错花轿嫁对郎的神奇姻缘。

在看到故事梗概的时候我理所当然的把它想象成了一部纯喜剧,又是阴差阳错的男女关系,又是因为种种误会而展开的欢喜冤家故事,这显然会是梁赞诺夫的拿手好戏,可以说闭着眼睛拍也能拍出花儿来。我几乎就能想象出在具备了喜剧矛盾的前提下,影片所展现出的鸡飞狗跳的欢乐效果。实际上这部电影的成熟度相当高,是一部不能从表面就判断为喜剧的喜剧。与《办公室》那种108将,将将都是可爱奇葩的人海战术比,《办公室》的主要人物只有大年夜意外共处一室的热尼亚与娜佳,以及他们原本分别的恋人,主要场景也仅仅在室内;缺乏支线以及其他彩蛋,单单依靠两位主演在有限空间中耍嘴皮子是十分考验导演功力和编剧剧本的,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难道是密室推理剧么?

进错房,上错床的创意放在今天看可能一点都不稀奇,我们甚至连男女灵魂上错身的老梗都看过好多遍了,而《命运的捉弄》里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场浪漫的闹剧完全和当时前苏联的城市规划有关,几乎每一个苏联城市都有着相同的路段名称以及标准的公寓外形,过去当一个外乡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会感到寂寞,失落,因为他身边一切的东西都不相同:建筑,街道,以及生命本身;但后来这种情况改变了,当你外出办公时,相似的城市规划能让你找到家的感觉。国家的建设者把苏联人民的生活套进了具有标准尺度的框框里,就好像电影开头的彩色动画一样,房子都是相同的房子。在标准苏联公寓中遭遇“不标准”的爱情是整部电影的泉眼。

这部完成于1975年的电影是梁赞诺夫爱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虽然在受欢迎程度上似乎没有其他两部来得高,或许是因为不够娱乐不够讨喜的原因,却是我个人认为梁赞诺夫十分走心的一部电影。大凡喜剧电影,你总能从开场10分钟内就看到谁和谁在片尾能喜结连理,并为他们的结合感到顺理成章。但《命运的捉弄》恰恰不是这样,男女主人公没有电光火石地一见钟情,而自认为是各自生活的失败者。男主人公热尼亚善良,热爱弹吉他唱歌,有着一个比他机灵好多的女朋友戈雅,他把戈雅奉为找寻了好多年的女神,并在前一个小时的电影中不停唠叨着她的重要性;女主角娜佳不急不慢地登场,这位知性优雅的女王范姐姐芳龄35岁,有过一次不和谐的婚姻,目前正和一只身材高大的壮硕男子伊波利特约会。两个人从机关枪论战一直到互相体恤,在电影的大版篇幅里展现的都是发乎情止于礼的成年人操守,而直到双方都被小心眼的恋人误会后,才逐渐敞开心扉,彼此吸引,最后吻到了一起。

这个让国内导演也许1个半小时就能讲完的故事,梁赞诺夫活活拍了3个小时。当他们好不容易有了好感,我们以为电影要结束时,又让他们突然起了冲突;当热尼亚好不容易强吻了娜佳时,又让元男友伊波利特几次过来插足,看得观众好不着急;当我们熬过好几个白雪皑皑的街景和火车站镜头拼凑的MV后,娜佳才终于从列宁格勒飞到了莫斯科另一个第三区25号12号公寓,和热尼亚拥抱在一起,上演了《论荒谬异地恋的可能性》和《每一位高龄女王都需要一枚弱气小受》。

实际上我不禁会问,一次歪打正着的旅行真的可以促成一对知心爱人么?那不小心就在大年夜被放了鸽子的元女神戈雅,和一次次被气得脸色发绿最后甚至神志不清穿着毛大衣在浴室里冲凉的伊波利特又算怎么回事?命运捉弄的不仅仅是热尼亚和娜佳这对重获幸福的小伉俪,实际上也捉弄了从舞台中央不知怎地就转成路人了的戈雅和伊波利特。很少有大团圆的爱情喜剧在我眼里显得那么尴尬,梁赞诺夫或许是预见到了观众的不买账,于是让温存过后的娜佳对热尼亚母亲说:您是否会觉得我太过轻浮?热尼亚母亲站在小情侣的对面说: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的。一个滴水不漏的喜剧导演就是给我们编故事的同时,不把尾巴织得太过花哨。

的确是这样,梁赞诺夫并没有许诺我们一个HAPPY ENDING,连《办公室》里长相厮守打磨了那么多年的局长大人和小社员都是在打打闹闹中一路扬长而去,生活就不是一本好念的经,又何况迷糊一夜中结缘的这一对呢?缘分的天空之下,有好命的主人公运的男女在因缘际会之下走出标准化的门锁牵手成功,谁知道下一年的冬天谁又能中到彩券,品尝命运跟你开的玩笑。

 2 ) Шедевр советского кино

На уроке мы смотрели фильм «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ёгкимпаром» на две недели. Это известный фильм. В России Каждый год 31 декабря люди смотрят этот фильм по телевизору. Говорят,если бы на телевидении не транслировался фильм «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люди бы думали,что случилось? Это не настоящий новый год! Эта традиция очень интересно. Как в Китае накануне праздника Весны люди смотрели вечер CCTV. Эта традицияпоказывает, что этот фильм очень великий и народу России очень нравится. Какойфильм люди смотрят на лет 30 и не надоест им? Фильм рассказывает историю о любви. У героя Женя Лукашинесть невеста Галя, а у героини Надя Шевелёва есть жених Ипполит. Женя живёт вМоскве, Надя живёт в Ленинграде. Они не знакомы и трудно знакомы. Но наконуненового года по ошибке друзей они случайно встречаются в квартире Нади ивлюбятся друг в друга. Это 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но счастливой судьбы. В толпе людейони нашли свою настоящую любовь. В конце фильма они одолели препятствия мненияи горячо обнимаются . История романтическая и вымышленная. Много случайных инеобычных. Это элемент комедии. Ребята обсуждают сюжет горячо. Кто-то считает,что Ипполит слишком ревнивый, Галя слишком серьёзная, между Женей и Надей настоящаялюбовь, это прекрасное чуство, надо желать им счастья. А кто-то считает, чтоЖеня и Галя уже встречаются два года, Ипполит тоже хочет сделать предложениеНаде, это две пара на базе эмоции, не надо легко расстаться. Я согласна с двумя точек зрения. Легко покинуть спутника(-цы), это не правильно. Легко поверить в незнакомых, это опаснее. Если Женяобманщик или Надя плохая женщина, какой конец будет? Может быть, фильм по жанрустановится детективным. Но если бы вы влюбились с первого взгляда, как бы поступали?Я узнала, что некоторый учёный первый раз встречался с будущей женой на улице,только через час они зарегистрировали брак. Он сказал: с первого взгляда я вижу её, я знал, чтоэта девушка будет жить с собой на всю жизнь, а девушка тоже так считала. Это реальнаяитстория, они любят друг друга до конца жизни. Такая любовь как легенда, онакрасивая, редкая, но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 существует. В фильме Женя и Надя тоже встречают такую же любовь. Оченьвезёт, они встречают доброго человека, а не злого. В новогоднюю ночь они ужезнали об этом. Встречаются с других без любви, только с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Счастье стоит перед глазами, разве отказываешься? В Китае известные слова песни--идёт за чувством. Внекоторых случаях не нужно разум, только мужественно делаешь то ,что хочешьделать. А то счастье уходит от тебя. «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 снял режиссёр ЭльдарРязанов в 1975-ом году. В 2007-ом году другой режиссёр снял продолжение. Ясмотрела его. Сравнивайте, можно знаешь, как замечательно артисты в фильме в1975-ом году. Настоящий пьяный, настоящая ссора, как наблюдаешь за реальнойжизнью реальных людей. Песни и стихи тоже прекрасные. Я думаю, это причина, покоторому Россияны любят смотреть его. Этот фильм настоящее искусство. В этом фильме мне больше всего нравится артистка ВалентинаТалызина .Она сыграла роль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ой силы, но очень живой. Талызина тоже озвучилаглавную героиню. Актрисе настолько хорошо удалось передать интонации двухразных персонажей, что зрители даже не подозревали о том, что слышат голосодного и того же человека. Валентина Талызина талантливая. В фильме я тоже люблю песню «Если у вас нет тёти», и стихиАлександра Кочеткова «С любимыми не расставайтесь». Они самая сильная, самаяглубокомысленая сцена всего фильма. «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егким паром» — безусловно шедеврсоветской кино. Верю, что на протяжении еще многих лет будет неотъемлемой составляющей Нового года.

 3 ) 我的心儿不能平静

   在电影的选择上,有时我有一些很固执的想法,我总是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个时代过去了,或者说一种制度改变了,那么曾经这个时代所赋予她的电影的某种特质就会丧失,而如果这种特质恰恰是我所喜欢的,那么随着这种特质的丧失,我对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的热爱也就丧失了。这种情况发生过两次,一次是香港,一次是苏联。

    当然香港和苏联的情况刚好相反,香港是不能再随心所欲地拍片了,起码三级片、鬼片、赌片、黑帮片都没法拍了。当然这也不仅仅是因为广电总局的“关照”,毕竟在香港当地这些电影还是可以上映的,问题在于哪部电影不想利益最大化,想要内地的市场你就必须按照内地的游戏规则来,你就必须有所妥协,你有杜琪峰那样的勇气舍弃内地市场吗?好莱坞也不敢啊。

    与香港不一样的是,俄罗斯电影随着苏联的解体(一定程度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拍片了,然而问题也来了,最有俄罗斯独特魅力的电影,恰恰是苏联主旋律电影,你拍商业片,干得过美国吗?你拍文艺片,除了塔可夫斯基,你干得过西欧吗?尤其对于中国观众而言,苏联电影才是真正无可替代的。苏联电影本身是苏联政府的喉舌,是为苏联政策服务的。而苏联的最大政策就是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美好,而这也是苏联电影的核心内容。我非常喜欢苏联电影。在这种喜爱里,观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问什么人最能被苏联电影打动,那一定是中国人,同样的意识形态带给我们一种共鸣。

    到最后,苏联也没能建成社会主义。然而想象中的社会主义,却出现在了苏联的电影中,在电影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此的美好,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幸福,真的会让你沉湎其中,不愿自拔。这个十一的假期,我有幸再一次通过电影梦回苏联,观看了一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命运的捉弄》。这部影片是俄国著名导演两赞诺夫的“悲喜三部曲”之一,可能有人不知道这个导演,说说这三部曲的其他两部,估计大家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另外两部电影是《两个人的车站》以及大名鼎鼎的《办公室的故事》。除此之外,《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也出自他的手笔。在俄罗斯,他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梁赞诺夫的电影都有着那种传统的戏剧结构,精湛的台词,以及好听的让人为难的配乐。《办公室》的故事不用说了,那首《我的心儿不能平静》家喻户晓,没听说过名字不要紧,你一听就知道了。而这部《命运的捉弄》更是把音乐运用到了极致。

    我个人觉得,梁赞诺夫,绝对称得上是苏联小清新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里,从来不强调社会主义艰苦朴素的美德,相反,他更向往生活的品质。这些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里所描述的衣食住行如果拿到中国来,那绝对是资本主义大毒草。而在精神层面,主人公们向往爱情、谈论诗歌、演奏轻音乐,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腐化堕落。《命运的捉弄》里的每首插曲,都跟邓丽君歌曲不遑多让,主人公们对爱情的开放程度,绝对甩出《庐山恋》几条街加俩胡同。至于渗透着俄罗斯文学血脉的台词,更是清新的不得了。《办公室的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细节,安里多勒·耶里姆多维奇·诺瓦谢利采夫同志给洛德尼拉·伯洛哥菲耶夫娜·卡卢金娜同志即兴念了一首他年轻时“写”的诗歌。洛德尼拉·伯洛哥菲耶夫娜·卡卢金娜同志对此这样评价道:亲爱的安里多勒·耶里姆多维奇·诺瓦谢利采夫同志,这首诗简直棒极了,尤其让我惊讶的是,我居然不知道你年轻时的笔名是帕斯捷尔纳克。

    有时候我在想,是当时的环境支持这样的作品,还是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他竭尽全力带着镣铐舞蹈?也许两者皆而有之。就我看过的这几部而言,不谈政治,是梁赞诺夫的电影中的一个特点,但他的价值观,他所热爱的东西,却隐隐的和社会主义精神相抵,他的电影更开放,更国际化,而这样的视角和社会主义苏联的背景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美妙的影像特征。也许这就像我们这些年疯狂回忆的八十年代,既保留了以前平等的东西,又注入了后来自由的元素,于是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奇妙氛围,让人们感觉不要再前进了,也不要再后退了,就留在这里吧。尽管这一切很可能就是个误会。

    也许我对梁赞诺夫的印象也只是一个误会,但我并不在乎这些,在一个宁静的夜里,沉浸在一个长达三个小时的悲喜故事中,目睹那个曾经全人类都向往的乌托邦,最后幸福的泪流满面,这就够了,生活的意义,不就是这样吗?

 4 ) 剩男剩女的希望史

跟朋友摆龙门阵,说到苏俄的厚重,真是无人能敌。用居家比喻,它肯定是那最沉的实木家具,还得是橡木的,结实耐用。苏俄的文化就是沼泽地,不没顶是不过瘾的。被俘虏,被吸血,被伐毛洗髓脱胎换骨,只有被粉碎了被占有了才算淋漓酣畅。所以,真的好的文化一定是让人匍匐让人仰视的。总觉得苏俄的文化未免太沉重了些,到底还是跟他们的地理环境气候水土有关,常年住在冰雪里的人跟赤道的人看到太阳是两种感觉。但奇怪的是,跟他们在相同纬度的北欧却是冷冽但又轻灵。苏俄的沉重也可能是出于对那黑色土地的执着。比较起来,德国人没有俄罗斯人的那种热情,他们是自己和自己思辨纠缠的产物,所以德国人的文化比苏俄的更冷。苏俄只是沉重而已,但是感情很丰富。

那片冻土带上繁殖起来的人都比较绝对。喝酒便要喝极烈的,伏特加,辣如火,一线喉,不醉不休,再踉踉跄跄地从雪地上抓一把抹在脸上。宣泄情感也如此,而且,就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定要钻牛角尖,像安娜那样把对沃伦斯基的婚外之恋昭示得全莫斯科都知道,丝毫不顾及资产阶级审慎的妇德。是不是,只有钻牛角尖才能无限接近天堂的底部呢?

当然了,我们北边的邻居可不光会沉重忧郁,搞起喜剧来绝对有撒野的天赋。梁赞诺夫就是个中好手。甚至可以说,我们都是看着他的《意大利人在俄罗斯奇遇》长大的,他的名字在一票七〇后及七〇前的记忆沟回里就是快乐的标签。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号称“不纯粹的喜剧”,把音乐、抒情、惊险、侦探等等能为之所用的元素统统揉进去。看了之后既叫人抚额大笑,却发现早已泪湿两条手绢。

就比如你,娜佳,已经不复年轻,外表矜持却还梦想能抓住青春浪漫的尾巴。在新年之夜,你打开房门,发现自己床上躺着一个烂醉如泥的陌生人,而你厮磨多年的男朋友伊波利特正赶来向你求婚。你手足无措,拿茶壶浇了不速之客一身冷水……那陌生人醉醺醺地嚷嚷他和朋友们有个传统洗了桑拿喝了啤的又喝白的于是喝高了他坐上出租车报了家门回到家准备睡个囫囵好养精蓄锐在除夕夜向女友求婚所以你最好不要出现在他的家里……他的家?你头疼了。果然,未婚夫驾临,你却越解释越糟糕。那个陌生人胡搅蛮缠,彻底搅黄了你憧憬的后半辈子的婚姻生活……你把怨气都发泄到这个倒霉鬼身上,他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他本来住在莫斯科却阴差阳错被送上列宁格勒的飞机,他说他也是牺牲品,不住地道歉还谴责你未婚夫的小心眼。你的同事两个叽叽喳喳的老姑娘闯进来,你本来是向她们炫耀你的还没见光的那个他的,于是你将错就错把胳膊搭在那个陌生人哦对了他叫热尼亚的肩膀上……她们走了,而你们,发现彼此都是音乐爱好者,三十六岁的外科医生和三十四岁的文学教师可以坐下来享受新年晚餐畅谈不如意的人生。你觉得,这是个疯狂的夜晚,一切都被打乱,上帝砰地一下把你关在门外,但是却打开了另一道大门……

这就是《命运的捉弄》的前半部分。当中国的白骨精考虑着怎么和经济适用男凑合到一个户口本上的时候,再来看看上个世纪苏联的剩男剩女是怎么走近婚姻,或者说,怎么一丝不苟地遭遇爱情,别有一番滋味。

《命运的捉弄》是梁赞诺夫执导的“爱情•音乐•喜剧三部曲”的第一部。导演放松了自己所有的节奏感,决定悠闲到底。比如开篇又是动画又是旁白,给出造成这样蹉跎巧合的现实合理性——机械式工业化大生产使人们生活在单调的流水线上。影片还完整地表现了好几首歌曲,温柔的男声女声吟唱着中年人的酸楚;而每每男女主人公要渐入佳境,命运一定会安排一个人或几个人来摁门铃。几个主角之间你来我往的对话似乎没完没了,却饱含幽默风趣,即使愤怒狂躁的时候,也能够让我们为之一笑。这样会心一笑的背后,还隐藏着对那个时代的追忆,那些似曾相识的无奈和心境。

三部曲的第二部就是曾经风靡中国的《办公室的故事》,第三部是含泪的微笑《两个人的车站》。办公室里那位谨小慎微的小科员纳瓦谢里采夫同志,斗胆追求了女上司,“您会把一个党的好干部打成残废的”已经经典得不能再经典,而《命运的捉弄》里的热尼亚可以看成是纳瓦谢里采夫同志的前传。真的,连演员都是同一个人。窝囊时他的所有光彩都掩藏在一副傻气的瓶盖底镜片之后,遇到生命不可承受之Mrs right时又全能得过了火,又是吟诗又是吉他弹唱说起俏皮话来一箩接一箩,让女士们觉得他真是“亲切极了”。他甚至在新年之夜的几小时内便坚定了自己的内心,追求娜佳,毅然决然地把娜佳男朋友伊波利特的小照顺窗扔到雪地上。他爷们儿起来的确很爷们儿。

这对儿剩男剩女最终有个大团圆的结局,完成了喜剧的使命。但导演还稍事探讨,这种幸福道德吗?梁赞诺夫借进退踯躅的伊波利特之口,揶揄了娜佳和热尼亚的慌不择路。酒醉也好搭错飞机也好那该死的一成不变的大城市的呆板的楼房街道也好,都是可信的,娜佳和热尼亚的激情燃烧也是真实的,但伊波利特的醋意和多年的牵绊难道就不真实可信就打了水漂?难道原来等待热尼亚求婚的另一个剩女就不无辜么?

我们乐见有情人终成眷属,可笑起来一点儿也不轻松。

梁氏喜剧保持着最首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但这种爱不应该是盲目的,越是爱得深就越要看到祖国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的缺点,搞讽刺艺术的人,就是要看到不好的地方。”他的主角都不是俊男靓女,而是被岁月侵蚀过的中年人,丰富的细节铺陈举重若轻地还原了生活,既写实又相当浪漫,不落俗套,让在夹缝里挣扎的爱情令人信服。

所以,即使命运捉弄了每一个人,我们也由衷地祝福热尼亚和娜佳。而卡卢金娜局长和纳瓦谢里采夫同志两个对生活十分笨拙的人,受到人生至大的伤害和愚弄,但是她和他并没有放弃真诚的态度,我们支持他们在狭小的办公室里碰撞出火花。至于在两个人的车站上,假释犯普拉东让铁路饭馆小招待薇拉给他安排住处,他下巴轻轻靠在皮包上坐在一边等她下班,眼神平和,却有情感悄然流露……我们羡慕那种相互依靠的人才有的默契。

梁氏爱情并不是仅仅要表现爱情,而是给爱情后面提供了背景,两个中年男女背上的生活担子,这些背景让爱情更充实。

这样的爱情也秉承苏俄文化一贯的传统,哪怕一小片蜻蜓翅膀也要往丰腴里整——那些异彩斑斓的反光、细密错综的经脉、透明稀薄的肌肉,一股脑儿勾兑出来。就如《命运的捉弄》里女主角的名字,娜佳——娜杰日达,希望。无论生活给了怎样的平庸,无论命运怎样坏心眼地捉弄,我们总还是拥有希望。





《看电影》用稿

 5 ) 遇见你是此生最美的意外

就像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会把《真爱至上》作为圣诞节的保留节目,神奇的大俄会在每年的新年夜在电视上和广场上的跨年晚会前放这部电影,年复一年从未间断。【每年看同一部电影真的不会腻么?】前年我在彼得堡的冬宫广场跨年,零下二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大俄人民手持啤酒咖啡小面包一起看这个看了不知多少遍的电影,还嗨到飞起,我想这样纯粹的快乐难道不也值得羡慕么?所以,羡慕别人出双入对的单身狗们有了跨年新去向,厌倦人山人海堵到死不想出门秀恩爱的小情侣们也有了跨年新选择,沉迷于各电台跨年演唱会的少年妹子们也有了新方案——看《命运的捉弄》HIA HIA~~

   说到这部电影,就要说到梁赞诺夫爱情喜剧三部曲《办公室的故事》《两个人的车站》, 此部相较于其余两部在国内知名度较低,但是不乏另两部的梁赞诺夫式幽默。戏谑轻松的影片氛围,荒诞滑稽的情节,些许矫揉刻意厚带来的暗讽,这一切都不只是如今的国产喜剧抖包袱耍段子那么简单。电影里的场景是北国厚厚冰雪的寒冷,但同时也是室内安逸舒适的温暖,全剧轻松幽默皆大欢喜,但你又会在观影过程和结束后不免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这样的矛盾与融合,对立和统一,便是俄罗斯民族性格渗透在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

   俄罗斯人自己告诉我,他们就是这样的极端与激烈,因为这样才算鲜明的活着。他们是坚定地命运论者,可是这从不妨碍他们热切的爱,勇敢的追求,正因如此,他们更加活在当下,有一戈比花一戈比,今天何须担忧明日的烦扰?


   电影的男主米亚克夫是极具表演天赋的一位演员,他可以用眼神代替台词,用表情传达心境,这样善于情绪感染的人,全世界也难找第二个了。而他的身上,正是典型的俄罗斯男人的可爱与偏执,天真与孩子气。

   而说到电影的艺术价值,这部片子多为室内剧,小景的把控更能见导演功力吧,虽然梁赞诺夫的穿帮剪切被各种诟病,但瑕不掩瑜,场景的切换和全剧的氛围总是契合的刚刚好,就像我爹饭后的那支烟~而典型俄式气息的场景色彩又能深切的感知到温暖与冰冷的碰撞。

    关于电影,说的是因为各种阴差阳错而让原本天各一方的两人相遇相知继而产生一段奇缘的故事,在此不剧透。只是想起特别俗套的一句话,缘分真是妙不可言,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这样的电影,很能给人燃起希望,就像女主的名字,娜佳(大名为娜杰日达,俄语意义为希望)(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找不到对象啦~),因为男女主角的爱与奇妙就像无线电波,渗透在三个小时的电影里将你biubiubiu全线击溃,在零下二十度的北国老城里氤氲着满满暖意,使我在北方的大雪里四季如春,也让没有暖气南方的你屏蔽周围的一切湿冷。

    忽然觉得,或许下一秒奇遇会穿越三千公里20摄氏度来拥抱你,只要你不放弃。然而更重要的是,当幸福来敲门要勇敢迎上,不然你如何知道他有多爱你笑时的眉眼。

    俄罗斯人的爱情便是这样,笑着沉默,哭着看见远方,不只是沉重的信仰,更是轻快地希望。

    可能这便是此片年年贺岁的缘由,愿有缘人千里相会,愿长存希望。

    豆瓣短评里我只写了一句话:遇见你是此生最美的意外。

    对啊,我们都是活在红尘里的小小人儿,若是能有一场倾心的遇见,被命运捉弄又何妨?

 6 ) 窥视那个曾经的世界劳动人民希望之所在

前苏联曾经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心目中希望所在,曾经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心中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即使在左翼的观点看来,七十年代的苏联其实已经进入了修正主义,但终究仍然还能被视为一个工人国家。七十年代的苏联,远没有到八十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消费品稀缺的年代。那时代的人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他们的住房,由国家免费分配,虽然是一连串样式单一、建筑结构单一,甚至于按照某些小资产阶级的观点,缺乏所谓美感的建筑。

但作为一个整日只能依赖于出卖自身劳动力,无止境的流连于各种学习提升考证,只是为了在向资本家展现自己的价格以出卖自己时,彰显自己之所以值资本家付出这笔价格而已的无产阶级而言。当我们面对着需要以未来三十年时间偿还房贷的房子时,即使那免费的住房样式单一、建筑结构单一,外表缺乏美感,但却是环境卫生的,治安良好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拥有个人独立空间的房子时,又如何?

是我们免费获得的那一套房子重要,还是那一套需要背负三十年的房贷,不敢有哪怕一天的失业,具备了所谓狗屁美感的房子重要?

在片中的生活,其实无一不在透露着他们的生活,与如今闲逛着豆瓣的诸公的生活,还要好。比如:相对完善与低廉的公共运输。片中自我吐槽着收入较低的人,却在选择火车还是飞机时,形成决定的因素却是时间问题。

开头“热尼亚”因为没带有钱买飞机票,而重返“雅佳”的住宅寻求借钱时,借的是十五卢布。后面当“雅佳”的母亲误以为“热尼亚”是小偷,男主拿出十五卢布时,女主母亲一句“不算多”其实在表明着,这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人民,坐飞机只需十五卢布。

从影片看,乃至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他们确实是普通人,但他们是他们所处的国家的主人。

他们不需要在寻找伴侣时纠结彩礼、在哪里买房、双方父母买房各自出资多少。他们只需要在乎,我是否爱她或他。

现如今那些准备结婚的人们,在讨论到买房问题时你来我往的:你出资多少,我出资多少,乍听起来,好似是在讨论成立什么有限责任公司,一样,结果却是在讨论婚姻。当我们在结婚而考虑了太多的经济因素时,可曾有人联想过,我们可是工人国家?

回到剧情,那里面的爱情,仿佛是超越了现实社会道德的,但事实上,在社会主义已经将经济因素在私人情感中所占比重降到最低时,我们如此纠结于道德,而忽视了人类内心本身无法压抑的情感,是为了什么呢?

更何况社会主义本身所追求的,并不是那些虚伪而又无耻的小资产阶级们侮辱的压抑人性,恰恰是要解放人性。

 短评

梁赞诺夫的片子确实厉害,一方面制作是更开放的,场景和调度是更现实主义的。同时,故事在一开始的嬉闹之后,最后总会带着一丝丝伤感。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老梁爱情三部曲里,最不喜欢的就是这部了。故事上,爱情阴差阳错的巧合,妙则妙,但一个半小时的故事愣是演绎了三个小时,节奏缓慢、过于冗长。在我看来,爱情三部曲里,《办公室的故事》最好,《两个人的车站》其次,最后是这部《命运的捉弄》。

11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一颗星给开头关于苏联建筑的那段念白文字。一颗星给所有里面的音乐和歌曲。这么一部政治十分不正确又天真的片子。导演在取!悦!观!众!还不真诚。。。

14分钟前
  • P橙在烘焙
  • 较差

8/10。恋爱的人缺乏教养、口是心非劝走对方,爱情游戏讽刺力堪比侯麦,钥匙门锁都一致的楼房标准化使矛盾发生,未婚夫和两位陌生人吃醋、耍混和蛮横等隐藏缺点昭然若揭,先倒盖后抛出窗外的照片、醉酒洗澡、吉他弹唱和前来祝福的女主角同事面前扮恩爱,虽然室内剧枯燥、高潮含蓄不过瘾但幽默设计俱佳。

17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这长度可还行 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么冗长 故事还是可以的 苏联大妞美

18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推荐

前苏联版浪漫满屋,毛病是和韩剧一样冗长。

23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妙趣横生,类似美国40年代的神经喜剧,共产主义时代苏维埃的量产公寓是一模一样的,以此来做文章。人物关系也是神经喜剧里最爱用的冤家喜剧模式,而且演绎的很可爱。

2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央视国语版重看,庆祝一下戈地图归西,就当是过年了。有意思的是片中拿勃列日涅夫楼开玩笑,结果又过了这么多年毛子普通百姓的居住状况没比那会强多少,而那种结构简单、便于批量生产的住宅至今仍在修建。

27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力荐

第一次看的时候太小了,什么也没看懂,只记得串门了。现在才发现爱情,看到深深的孤独,看到外面冰天雪地,屋里抱团取暖。

31分钟前
  • alan3396815
  • 力荐

虽然三个小时就是在讲“偶遇+抛弃EX”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但是为什么看下来一点都不闷,而且我居然不觉得这剧情狗血,经典果然是好看嘛。男主越看越像谢耳朵,特别是犯2的时候!

32分钟前
  • 我是草莓奥利奥
  • 力荐

影片很长,像是一出遵从三一律的多幕舞台剧。喝酒误事啰嗦又墨迹,疑心重嫉妒心强情绪易失控,两个初登场就让人极其厌恶的男人典型,后来也逐渐地产生了喜剧效果。既是命运捉弄,故事的荒诞离奇不再重要,但匪夷所思的一夜遭遇,却胜过多年的感情积累,还是让人感慨爱情之魔力。俄语吉他弹唱添色不少

36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где моя любимая ?苏联电影某种程度上真的是无法超越的高峰啊,真诚动人的爱情就是这样。超级喜欢

38分钟前
  • E
  • 力荐

缓慢的节奏有点不适合今天晚上坐在冰冷的460腰酸背痛地看3个小时,但是真的非常喜欢!虽然和前苏联人民的笑点有点不一致,可是男女主角都很对我胃口挖~歌都好听极了!想挖来里面所有的原声~另外其实我也希望念完诗,Женя同学回莫斯科影片就结束吧...

39分钟前
  • Белка
  • 推荐

8.0如果跨年夜他没有去公共澡堂,他就不会喝酒如果他没有喝酒,就不会醉到不省人事从莫斯科飞往列宁格勒如果他没有去列宁格勒,就不会进入和自己同一街区同一层楼房的房间如果他没有进错房间,就不会见到自己的真爱天女如果他不是遇见了真爱天女,就不会知道自己为爱有多发狂如果不是为爱发狂,他就不会知道那一夜有多漫长如果不是经历了那一夜,他就不会对失而复得的爱欣喜若狂如果不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情感,他就不会知道命运的捉弄是爱神的垂青如果你不看这部电影,你就不会知道有比人挤人庆祝和看流量明星晚会更有情趣的跨年方式

44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2011年的圣诞,有个人给我讲了梁赞诺夫的这个故事,2011-2012的新年夜,我们一起度过。我却用了半年时间,才鼓起勇气看完了这个故事。希望2012-2013的新年夜,可以再和这个人一起过,重温这个关于“命运”的故事...

45分钟前
  • Doreen孟小仙儿
  • 力荐

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的第1部,比起后两部“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在国内知名度要小很多。影片以喜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喝醉酒回错家的男人在一系列阴差阳错的搞笑事件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俄语吉他弹唱为影片增色不少。

49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有趣的设置,将主要内容集中在一个晚上却又拖了很长时间,从效果看的有好有坏。着重还是男女的爱恨无奈及那份小市民的悲喜,而非彻底的颠覆的喜剧。机场醉酒对话那段印象深刻。

52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中,《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家喻户晓,这部却鲜为人知。由于《命运的捉弄》太过圆满和欢乐,成为苏联常年除夕必播贺岁影片,估计和我们的家和万事兴差不多。3个钟头的时长,不知不觉,就像主人公那句“一个晚上像过了一生”,既短暂,又漫长。明明就是一场命运的安排,精彩好看,十分过瘾。男主安德列·米亚科夫两年后出演著名的纳瓦谢里采夫同志,人物外形虽雷同,但在个性塑造,在动人心弦情感递进的把握上,影帝级别的温情演绎,精准细腻,荡漾迷人,真的是让人惊掉下巴。女主太美,歌曲动听。虽然迟来几十年,好过错过一辈子。

54分钟前
  • Eigagann🇨🇳
  • 力荐

夜短情长,为爱跳窗。梁氏喜剧,如痴如狂。

5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央配版,跨了个年才看完这片,正好影片也是新年夜发生的事,更凑巧的是影片中几乎和现实中同步敲响了12点的大钟,片中阴差阳错、欢喜冤家的桥段也是相当经典,至此梁赞诺夫的爱情三部曲重温完毕,感谢电影陪我走进魔幻2012

1小时前
  • 茉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