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

全29集

主演:张丰毅,赵文瑄,陈芷菁,何晴,姜宏波,李仁义,梅婷,田少军,张力维,郑爽,李鸣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家园 剧照 NO.1家园 剧照 NO.2家园 剧照 NO.3家园 剧照 NO.4家园 剧照 NO.5家园 剧照 NO.6家园 剧照 NO.13家园 剧照 NO.14家园 剧照 NO.15家园 剧照 NO.16家园 剧照 NO.17家园 剧照 NO.18家园 剧照 NO.19家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家园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70年代,东南亚某国华侨富商之子林怀中留学归来,但兵变的枪声粉碎了林怀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死里逃生只身来到了举目无亲的香港,开始了人生新的征途。林怀中凭着自己正直的性格、敏锐的商业触觉和杰出的口才获得了香港富商刘逸之的信任和垂青,而他的合作伙伴陈丹妮也对他萌发了爱意。事业的如日中天使林怀中遭人嫉恨,由此陷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圈套……娱乐天王从前有座灵剑山2019格罗姆少校:瘟疫医生求职保镖第七谎言国语格蕾丝的堕落怪怪守护神叶问外传:张天志国语儿孙福环太平洋:黑色禁区第二季飞龙在天续集玛利亚启航家国恩仇记大搜查之女校园外星人她的心动周末橙子与阳光少帅的心尖宠宝葫芦的秘密姐姐妹妹的武馆歌带你回家天鹰复仇记人形净琉璃踏天蛇鹤八步粤语修女艾达冻结的希望见面吧就现在幸福本源天鹅挽歌潜伏(2010)善意杀戮蝎子龙的新娘天生兔女郎蓝莓之夜艺妓男孩快乐大本营2010皇家女将我竟然是最终boss·动态漫塞莱斯特·巴伯:我很好,谢谢流浪女王

 长篇影评

 1 ) 看到人类的欲望好可怕。电影看到四分之三,看得好绝望。不过我们还有希望,因为希望还有我们。

让我们来行动,不管什么非政府组织,不管什么国家政策,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因为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悲观。

1、节约用水用电,水主宰着地球,而电消耗着地球。
2、少吃肉,因为它们的生产消耗更多的水和非再生能源。
3、不盲目消费:
一年也穿不几次的满柜子的衣服。
冰箱里过期的、坏掉的食品。
为了攀比、虚荣心、被所谓时尚绑架而购买的手机、MP4、电脑等等,常常没有坏就被换掉,只因为他们过时了。
看看你自己家里有多少用不着的东西,那是你的欲望,也是从地球上扒下来的血肉。
现在还有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他们饥饿、贫穷,也有很多人他们叫嚣着减肥,忍受着高血脂、高血压等富贵病的折磨,还有一些人穿皮草、购买不可思议的奢侈品。我们又是哪些人?又该是哪些人?
4、其实我们很渺小,飓风、海啸、干旱、洪涝我们无力抵抗。
   其实我们很庞大,我们点滴的行动,会产生力量,只要去做。

 2 ) 停下来别再装清高了,我们都是一样的丑陋需要救赎!

我想说点什么呢?

首先我没有被震撼。

其次也没有被感动。

我觉得这种置身度外的拍摄手法叙述方法很像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的感觉。空洞,乏味,甚至有些无聊,做个科普片给小学生看看估计都被这缓慢的节奏和来回反复的画面催眠了。

我们能不能做点细小的,有用的,简单却真诚的,深入生活的,能真正帮助我们自己的东西呢?

这个花了不少钱的片子应该消耗了不少资源吧?

停下来别再装清高了,我们都是一样的丑陋需要救赎!

 3 ) 《家园》:人类的未来在这里

   同样还是经过朋友的推荐,我在第一时间看了今年的纪录片大作《家园》(有译《地球很美有赖你》6月5日全球上映,提醒下,这天是世界环境日),看过之后我在校内签名档留言曰:最近很少有令我激动的纪录片了,《家园》除外。

      是的,这就是《家园》带给我的第一感受。最近我又看了几遍,终于可以动笔写下我的感受。除去我对纪录片本身的热爱之外,《家园》带给我们的画面冲击和深度思考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按照官方的说法,这是一部以上帝的视角俯瞰整个地球的片子,因为里面所有的镜头都是航拍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为了这部100分钟的纪录片所花费的精力和投入吧:导演扬恩•亚瑟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本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从澳洲海底的大堡礁到非洲肯亚高原的乞力马扎罗山;从亚玛逊热带雨林到戈壁沙漠;从美国德萨斯州连绵不断的棉花田到中国上海、深圳的工业城镇。

       从片尾的国别风景赏析里也能体会到导演的艰辛与执着,估计很多国家很少会有电影拍摄剧组光临,而那里的人们也很少见到航拍的飞机,因为他们都在争先恐后的仰头观看,那个神奇的大鸟。比如布基纳法索,比如莱索托,比如海地等等,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球。

      影片总体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地球的历史,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等;第二部分介绍人类出现之后带给地球的巨大变化,人类的伟大文明等;第三部分是高潮部分,介绍上世纪特别是后半叶以来的工业文明带给地球家园的巨大摧残和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气候环境的紊乱,人类无节制发展带来的沉重后果等;最后一部分导演有意加快了解说进度,以比较急促的口吻向我们介绍我们近10年来已经采取的措施和达成的共识,向我们展示面对过去的罪过我们人类所能采取的补救措施,并暗示人类的未来仍在我们的手中。

    要是从欣赏地球美景的角度来看,只需看前两部分,由于是航拍,视角和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大有不同,再加上很多我们平时根本无法看到的景色也一并收入眼底,比如南北极,比如高山大漠,比如森林大洋,等等,原来我们的家园真的很美丽,美丽得让我们觉得有点不真实:这是我们的家园吗?

       就在这时,一串串的数字和场景把我们拉回到了现实,我们消耗的石油,我们砍伐的森林,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等,这一切在告诉我们,过去的50年我们对于地球环境的破坏超过了人类20万年历史所带来的破坏,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前年,美国副总统戈尔下台之后投身环保事业,拍了一部自己现身说法的纪录片《不愿面对的真相》,那是一部评价很高并且影响深远的片子,但画面的精美相比《家园》差的很远,更多的是人们记住了饱受蹂躏的地球的样子和戈尔富于感情的演讲,也许这正是人们对于《家园》的评价:华而不实。人人都喜欢,但不是人人都会领教片子的真实意图。

       大部分人只会记得前半部分地球美丽的镜头,而被后面的镜头震撼之后就是忘却,甚至连最后的“加入我们——美好星球基金会”(join us www.goodplanet.org)的呼吁根本没有看到,在加上历史15年的准备,88,000员工的参与,50个国家的航拍所耗费的燃油,这些都是真正环保人士所批评的地方。

       但即便这样,人们还是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在IMDB里,共有2422为观众投票,总体评分为8.5,相比国外的观众,来自豆瓣6192个投票里,总体评价为9.3分,并且有71.3%的观众给出了5星的评价(包括我在内),国内外的分数相差是个很有趣的现象,也许值得研究,但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难道是因为影片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成就?(影片着重讲到了深圳20年的变迁和上海正在建设的高楼大厦)

       现在让我们来重温下里面展示的部分数字:

世界20%的人口消耗80%的资源;

全球花在军事上的资金是援助发展中国家资金的12倍;

全球每天有5000人死于饮用受污染的水;

全球有十亿人没有安全饮用水;

近十亿人口在饥饿边缘挣扎;

超过一半的谷物用来喂牲口或者用作生物燃料;

全球四成的耕地质量下降,段时间内难以恢复;

每年有一千三百万公顷的森林消失;

每4只哺乳动物、每8只鸟类动物、每4只两栖动物里都有一只濒临灭绝;

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是自然速度的1000倍;

四分之三的鱼类生存场所面临消失或正处在危险的边缘;

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

40年来冰冠的厚度减少四成;

到2050年,全球将有二亿五千万气候难民;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正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我们正在饱尝我们的行为带来的恶果,比如我现在正处在室内温度高达35度的温度下写这篇文章,而此时已是夜晚十点,这十分反常且罕见,今年上海的高温日已经达到12个,并且还会持续,往年的平均值只有9天。要知道大暑尚未来临,紊乱的气候,糟糕的天气,我们必将承受自己行为的惩罚,而能否承受得了,现在不得而知。

       我们能做什么?《家园》利用最后的20分钟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过去十年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各国人们达成的共识,但是这些相比之前的破坏,实在微不足道,杯水车薪。but it's too late to be pessimistic. 我们不能抱怨,没有退路,必须面对现实,去遏制这个疯狂的地球,控制自己贪婪的欲望。

      提高教育程度,特别是贫穷国家的人们;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因为太阳60分钟发散的能量足够人类消耗一年,而关于风能,《家园》这么说到,丹麦利用风能发电提供了其20%的电力,而试问地球的哪个角落不刮风?我很喜欢编剧的这个反问,虽然不能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但毕竟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和美好的愿望,影片里说,只要我们能像植物那样高效率的吸收太阳的能量,一切就不是问题。可是问题是如何做到像植物那样呢?

       “ 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的,而是我们拥有的”,是的,充分珍惜和保护我们所拥有的,科学合理的加以应用,这才是我们应该做出的决定。关于人类的未来,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虽然“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度超过了最为悲观的估计”,但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仍要做出正确的决定。

        It's up to us to write what happens next together(未来将由我们一起书写)——这是影片末尾的一句话,语虽简单,但意义深远,并且包含多重含义,未来无论是好是坏,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人类一手写就。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但愿是好的结果。

       这句话还给我们一个暗示,就是无论如何,我们人类必须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这,才是人类的未来之所在。

【说明】文中IMDB和豆瓣评分结果为截至本文发表时的统计数据。

 4 ) 复活的托罗密罗树

        1722年的一个星期天,荷兰人雅可布·洛加文在南太平洋上发现了一个小岛。小岛上几乎没有树,却有着无数神秘的石像。恰巧这一天是基督教的复活节,洛加文在航海图上这个岛的位置旁记下了“复活节岛”几个字,从此“复活节岛”为人所知。复活节岛上神秘的石像成为了世纪之谜,而复活节岛的原住民拉帕努伊人是如何兴起并衰落的,也一直是一个人类学上的疑问,直到不久前,这个疑问由环境学家做出了回答:随着岛上的人口持续增加,拉帕努伊人开始掠夺性地使用岛上自然积累了数百万年才沉淀下来的资源,他们砍掉几乎所有岛上特有的托罗密罗树,捕杀依靠树木为生的海鸟为食,失去了木材的供应,赖以为生的捕鱼业也被迫停顿了下来,食物缺乏引发了社会巨变,后来演变为战争,最终这个曾经在南太平洋繁荣一时的文明随风而逝,只留下了无数破败的石像。纪录片《家园》的导演扬恩·亚瑟在片中借旁白而感慨: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不再是个无法解决的谜,岛上的居民面对环境的改变为什么不做出必须的努力,这才是一个最大的疑问。
        《阿凡达》之后,大家都向往着潘多拉般的世外桃源,想象着离开自己天天蜗居的石屎森林,去过天神般的自然生活。实际上我们往往是眼睛看得太远,却忘了关注自己脚下的这个世界。在潘多拉,万事万物都互有联系,实际在我们的家园地球上又何尝不是这样?40亿年前,所有的动物、植物的起源,都是海洋中的藻类。数亿代生物的躯体,才形成了现在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水的温度变化产生风,你能和空气、水、植物隔绝吗?不能,甚至一刻都不能,万事万物都互有联系。
        我小时有时生病,身上红肿,家中的老人便去找来某种植物,捣碎将汁液涂在患处,不多时,红肿便消除了。我们的皮肤和细胞能够识别植物中的基因,万事万物都互有联系。但现在,这种植物无从寻觅,我甚至都叫不出它的名字。甚至再过几年,它也会像复活节岛上的托罗密罗树一样,全部消失不见。
        这是件不幸的事,但我们却没有抱怨的借口,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不节制自己的欲望。是我们自己将金钱和物质看得那么重,造出一个又一个浮华的偶像,却忽略了古代智者告诉我们的“克已,顺天”的真理。是我们自己,把地球这艘巨大而坚固的方舟,驶到了悬崖的边缘。我们没有抱怨的借口。
        而我们更没有悲天悯人的时间。当看到《难以忽视的真相》和《家园》里那些令人触目惊心事实时,悲天悯人已经太晚,而成天去关注破坏和污染本身更只会创造出更大的破坏和污染。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不参加反战示威,但如果你们举办和平游行时,请通知我。”
        问题的解决只在内,而不在外。我们不能企望找到一颗“潘多拉”,来替代我们美丽的地球,因为只要稍微了解一些地理和天文知识,都会知道哪怕是在浩翰无比的宇宙中,要找到一个天然形成的像地球这样有着精致却脆弱的生态系统的星球,都近乎是像捡到一张一亿元大奖的彩票那样幸运。而且如果不改变我们自己,哪怕再有十个“潘多拉”,一样无法逃脱地球现在的命运。我们同样不能企望别人都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实际上无论你是穷是富,住在哪里,你总能为了我们的地球,做上点儿什么。了解了真相,却心灰意冷,维持原状,这同样也是恶。事情再难,再不可为,但若有信念而为之者众,也许亦能扭转现状。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应该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不停地四处宣讲自己的发现,经过他的不断努力,通过《难以忽视的真相》,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环境仍持续恶化,但也不是没有一丝曙光。
        洛加文登上复活节岛时,全岛只有一棵仅存的托罗密罗树,而最终就像拉帕努伊文明一样,这颗树还是死掉了。但它的种子被带到了瑞典培育,最终人工培育的托罗密罗树重返复活节岛。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就像这座岛的名字一样,哪怕是再恶劣的情况,希望的树种也还是会有的。至于能否让希望之种延续,完全在于我们现在的内心和行动。

 5 ) 《家园》,唤醒你心中对地球的爱(转载三联生活周刊李东然)

6月5日,今年的环境日,全世界五大洲超过100个国家同步首映了纪录片《家园》。影片总长118分钟,拍摄周期18个月,穿越54个国家,共120个拍摄地点,全片采用空中高清摄影,画面纯美而震撼。影片由Elzévir Films 与 EuropaCorp 以及吕克贝松工作室联合制作,耗资1.2亿美元,制作人是有“法兰西金牌制作人”之称的吕克贝松,导演是法国一流的摄影师,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国家农业攻击军官勋位以及国家军官勋位的获得者扬 阿尔蒂斯-贝朗特。

一份积累了15年的心情
    首映典礼上,吕克贝松先生致辞到:“从《碧海蓝天》、《Atlantis》到《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我努力在电影里向人们展示地球最美的方面,我因此自然而然的和扬合作,加入这一伟大项目的制作中来。”而导演扬 阿尔蒂斯-贝朗特则坦言,《家园》是一份积累了15年,等待与观众分享的沉甸甸的心情。
此片的叙事和它的题目一样庞大,幸好贝特朗兼有生态学家的身份,能将如此繁复的叙事,完整地安放进两个小时,并保持了严谨而清晰的结构。起点选为“生命从何而来”,从古细菌的诞生,蓝绿藻对大气的改造、生物存在的开始,到植物如何进一步分离了水中氧气,适于生命体生存的大气环境如何稳定下来。这些人类出现前的场景,不仅被镜头想方设法地捕捉下来,它们的重要性更被着意强调着:创造“树木”这种自然界最完美的雕塑,地球总共花了近40亿年,而弹指间的20万年,竟是人类全部的历史。接着才是我们自己的故事,1万年前的第一次农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和文明,人类开始学会塑造土地,于是,看似柔弱的物种,以最快的速度征服了这个星球上几乎所有的地方。近50年来,化石燃料在人类文明进程上的大放异彩,1升油等于100双手一整天劳作的奇迹,让整个人类为之疯狂。可怕的是,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也正因此而改变。
    贝特朗曾以高空航拍图集《鸟瞰地球》一举成名,该书销量300万册,图集免费开放式展览的参观者已超过1亿人。实际上,这个生于1946年、自称是“用图像记录世界的人”的经历,远不止这一本图集所能概括。作为世界一流的媒体摄影记者,全球领先的高空摄影机构Altitude,正是由他在1991年一首创办,至今,这个机构不仅催生了《野生动物》、《马》、《365天》等这一系列的精品图集,也使这位摄影师成为一名环保活动家。2007年,他将《鸟瞰地球》搬上法国荧幕,每集1小时,至今仍是法国二台黄金时段极具影响力的电视纪录片。贝特朗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本刊记者说,从静态摄影师到纪录片工作者,他自己的转变正来自20年在地球上空工作的那些亲身经历。
“近20年里,我在地球的上空拍摄,是那些亲眼看到的一切改变了我。使我越发明显的感觉到,每当自己面对那些愈发紧要的环境危机,身体内的行动力也在不断的强大。我想把这样的感受分享给别人,不论是气候的改变、物种的消亡,还是贫穷、自然资源的枯竭等等,这些是每个现代人或多或少都会了解的常识,但事实是,它们从没有得到真正的正视。数以百万计的人看了我的展览,或者看了我的书,是人们面对真相的那一瞬间的态度,让我找到了转机,也越发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不可否认的是,2006年,Al Gore的那部《An Inconvenient Truth》也深深影响了我。我当时参与了这部纪录片的推广,由此我认识到,电影是非常有力量的媒介,我就希望借运动的图片传递更有力的信息。”
    从静止的图片到运动的图片,也许正是20多年的摄影师身份的潜移默化,使作为纪录片导演的贝特朗有着与大多数纪录片导演不同的工作方式。比如问他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主题,如何选择叙事的起止,如何确立起作品结合之外的话题,他的回答就让本刊记者颇感意外。
    “开始拍摄实在2007年的年初,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只有一个罗列简单的清单,上边写着我想要前往的拍摄地,和在当地需要寻找的大致内容。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内容是被写下来的,甚至整部纪录片的机构都是我们在拍摄的半路才寻找到的。当然,在这之后,为了这样一个机构,我们又不得不放弃一部分拍摄段落,但是直到最后一刻,我都没有停止拍摄,比如希腊大火的段落,或者澳大利亚面临的周期性干旱,都是我在拍摄过程中才偶遇到,完全是预想之外的。所以《家园》算是开发的创作,我努力把它们梳理得严谨、有条理,因为我们想把事实呈现的丰富的同时,尽量给观众一些感性之外的思考,希望大家对这个危机中的行星多一点点反思。”
    关于爱和分享
    问及把拍摄对象列上清单的标准,贝特朗直言不讳。他说,作为纪录电影,这部电影记录下的一切,谈不上“新、异”,甚至通篇不过都是那些我们总在重复的,已经演变为常识的概念。他告诉记者:“这部纪录片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新鲜,没有任何事情不是已知的,不是被人类了解的。但问题就在于,我们知道一切,但我们不去正视一切,不去相信一切,而现在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问题就是行动,我们仅有10年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转瞬即逝,并且我们也不知道最后是不是能成功,但我们必须这么做,也必须在这一切之前让大家明白,我们抗争的究竟是什么。”
    但也不要那么轻易地把这部电影想象为乏味枯燥的老生常谈,除非亲身在电影院观看影片,否则,你很难切身感受到它所能承载的感动与震撼。虽然是环保主题,镜头里却极少出现污秽和不堪,反而有更多的画面都在讲述自然的壮阔、生命的丰饶。这个星球的时时处处都被贝特朗书写得美丽而充满诗意:“河网终于形成,就像是人体的血管,树木的枝丫,树液的导管……蓝绿藻和贝壳结婚生下珊瑚,大堡礁35万平方公里的珊瑚丛中,又孕育了1500种海洋鱼类……”
    18个月,贝特朗在地球上空搜集了这120分钟的美丽、伤痛、忧愁与希冀,其中的爱意与珍惜不言自明。“《家园》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部完全在空中拍摄的电影。我愿它能成为地球上每个人对地球的一次凝望,我希望这是一部有警示意味的电影,不是恐吓人们失去了那50%森林有多么可怕,而是要人们明白我们该如何对待剩下的一半。同时,我更希望《家园》能唤起我们心底的爱,有情感存在的地方肯定就有诗意,我也绝不拒绝那些感性的表达。”
    贝特朗也告诉本刊记者,如今,最大的期待就是《家园》能被更多人看到,能有所影响。“所以家园就是一部用来分享的电影,必须完全地公益,你或我作为个体的存在,我们都拿不出一个关于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但这唯一的解决之道恰恰就存在于68亿人群之中。”
    贝特朗最后补充给本刊记者这样的信息:在全球选择同一天,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平台,电影院,电视台,互联网等等,同步公益放映这样一部的电影,就是为能让尽可能多的人看到它。这是一部公益到底的电影,不仅会完全与商业院线绝缘,并且所有关于电影的收益都将会捐赠给Goodplanet.org(美丽星球协会)/“更重要的是,整个拍摄计划与一个碳补偿计划紧密相连,我们空中旅行以及直升机的航拍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我们也将通过以所得收益支持清洁发展项目——印度Hassan地区的沼气生产项目,来补偿拍摄中碳排放对地球所造成的危害。”

 6 ) 《家园》

一部耗时十五时间,走访五十个国家进行拍摄,只为将地球呈于世人的匠心之作,《家园》是一部美到每一帧都无可挑剔的记录片佳作,而其对我们们所生活的这颗蔚蓝之星的审视又是如此的真挚而又客观,于此中电影以宛若上帝般的视角为切入,在叹为观止与触目惊心共存的自然画面中,对人类过度现代化和温室效应的隐忧形成了其最为有力的内在纵深,于此方才那对环保的着点是如此的荡气回肠,动人心扉。

 短评

如果我是中学教师,这部片子实用性也太强了点吧!清晰舒缓的女声解说,用于英语听力练习再好不过;我要是教地理,第一堂课也先用这片子引起娃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啊,哪个旅游公司提供坐直升机把这些个景色全看一遍的服务,收费几多啊??

3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力荐

虽然看过不少这样的电影 但还需要时时警醒自己。画面和色彩非常漂亮

7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就像看着自己心爱的姑娘被狗日了……

10分钟前
  • Lan~die
  • 推荐

纪录片也可以感人

12分钟前
  • jiyun
  • 力荐

唯美画面

17分钟前
  • 蕾蕾
  • 力荐

逊色于行星地球很多

22分钟前
  • 豆友1576610
  • 推荐

我覺得這部電影是BBC的Earth-The Power of the Planet以及Planet Earth的結合。自然之美令人顫抖,但是背後隱藏的訊息卻令人心寒。

23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最美的画面,最沉重的心情

28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力荐

爱地球啊!

33分钟前
  • 薇拉
  • 力荐

悲观已经太迟了。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如果真有心,不如把航拍的钱省下来捐给环保组织。这个片子真不亏为一次昂贵的“谴责”

42分钟前
  • YY
  • 很差

非常震撼我的2009年好片

45分钟前
  • 左翼
  • 力荐

人类就是地球上的一个大毒瘤

46分钟前
  • 把渣害
  • 力荐

研究地球的外星人必看

47分钟前
  • zing
  • 推荐

需要有这样的人,记下这样的瞬间。

5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压抑感、沉重感、无力感。影片最后给了我们“希望”,但不是我没有信心,只是绝望太过强大。对于地球这个家园,人类只是在通往毁灭的路上。

53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你一定要看!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俯瞰这地球的伤痕。We all have a date with the planet! “导演走访50个国家,俯瞰生态光影,美不胜收。” 镜头太美了,不过缺乏说服力和“号召”的力度,更多的仅是展示地球“伤痕”。还可以,但触动不多。只能算是环保纪录片里的一张空皮。

55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主打宏大气场,看着不是很亲切,虽然那些鸟瞰镜头非常美。ps,在imdb观察半天才发现Luc的名字,“又名”怎么翻的啊!

5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破坏环境只是为了让空气和水更加稀有 以便用来交易 获取利益 当然大众是买单的那位

1小时前
  • 刘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