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片

主演:艾莉森·珍妮,朱尼·斯莫利特,罗根·马歇尔-格林,格雷斯顿·霍尔特,马特·克拉文,托比·莱文斯,玛茜·T·豪斯,杰茜·多汀,罗曼·米蒂齐扬,Ridley,Asha,Bateman,Andres,Collantes,Grayson,Palumbo,Cheyenne,Rouleau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卢 剧照 NO.1卢 剧照 NO.2卢 剧照 NO.3卢 剧照 NO.4卢 剧照 NO.5卢 剧照 NO.6卢 剧照 NO.13卢 剧照 NO.14卢 剧照 NO.15卢 剧照 NO.16卢 剧照 NO.17卢 剧照 NO.18卢 剧照 NO.19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卢旺达屠杀的参考(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只是觉得有参考价值)

1994年4月,非洲内陆小国卢旺达发生了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在3个多月大约100天的时间里,大批无辜平民被杀。死亡人数至今难以最终确定,有的说50万,有的说80万,有的说100万。绝大多数被杀害的是图西族。当大屠杀发生时,曾经有美国政治人物这样问道:“谁是好人?”,意思是说两个相互敌对的族群,哪一个是“好人”。这个提问一方面显示出美国政治人物的无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站在美国的立场,如果是坏人杀好人,美国也许应该管一管,如果是好人杀坏人,美国有必要管吗?虽然这个问题提得很无知,却说明美国人的这种心态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几十万、上百万平民无辜死亡,用好人坏人来评价,有什么意义? 卢旺达大屠杀过去很多年后,对于这一大屠杀的反思并没有结束。西方媒体和舆论一般都将大屠杀认定为种族仇视的结果,并且自我责备地承认,西方国家,包括联合国,没有及时制止这一屠杀行为。也有人指责美国在卢旺达大屠杀发生后,自私自利,不愿承担自己对于国际社会的义务。而我认为,卢旺达大屠杀,是西方近代文明几百年来所有恶果的集中体现。有人说它是难以避免的,即便美国早早出面制止,也阻止不了大屠杀的发生,最多减缓一点屠杀的程度。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西方文明被植入到卢旺达后,卢旺达国内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种文明的危害程度,出现大屠杀的结局,是一味照搬西方文明的必然结果。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是继纳粹大屠杀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种族清洗,两者相距半个世纪。 卢旺达大屠杀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种族矛盾,而这个种族矛盾,完全是西方人一手人为制造的。早在欧洲人开始大航海后不久,16世纪的时候,卢旺达就有了自己的国家。那时候,虽然也有图西人、胡图人的称呼,但是,两者并不是不同的民族,他们使用同一种语言,具有共同的信仰。差别在于胡图人以种地为生,图西人以放牧为生。事实上,胡图人、图西人的称呼当时类似于“农民”和“牧民”称呼的差别,放牧的图西人如果改为种地了,就被称为胡图人,反之也一样。两者之间长期互相通婚,并没有不共戴天的矛盾。将胡图人、图西人严格地区分开,甚至订出高下等级的,正是后来进入的西方文明。 1890年,卢旺达成为德国的殖民地,德国人首先将图西人和胡图人明显区分开。德国殖民者将欧洲的种族主义理论引入卢旺达,生硬地解释卢旺达原先“农民”、“牧民”的差别。德国人说,作为农民的胡图人是从南边移民过来的,皮肤更黑、身材较矮等;作为牧民的图西族是从北边移民过来的,皮肤较白,身材较高等。而且,由于北边靠近尼罗河,文明程度更高,因此,图西人在人种等级上,与欧洲人更接近,属于等级较高的人种。 在卢旺达,所谓胡图人占人口总数约85%,所谓图西人约15%。殖民者这种划分的目的是,利用“等级”程度较高的少数图西人,帮助殖民者一起统治人数更多的胡图人。在欧洲殖民历史上,对于殖民地这种挑拨离间的方式从一开始就存在,在美洲印第安人那里,他们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制造殖民地百姓的矛盾,防止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殖民者。欧洲殖民者在挑起矛盾后,自己便高高在上,处于调解的地位,时不常地利用这一派,打压另一派。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现在的民族矛盾,都是欧洲国家人为制造的。 在东南亚他们也采取同样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如今,一些东南亚国家对于华人有着难以消除的敌意,这种敌意的来源,正是当年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统治时期埋下的祸根。当年在东南亚的欧洲殖民者,需要文化水平较高的华人成为他们高质量的劳动力和管理帮手,为此,他们不惜偷运、拐卖沿海地区的中国人。另一方面,殖民者又不想太多得罪当地人,于是,他们便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华人与文化水平较低的当地人之间不断制造矛盾,自己左右平衡。等这些殖民者走了以后,他们制造的矛盾,便成为长期难以化解的社会问题。在斯里兰卡,尖锐的民族矛盾引发所谓“恐怖主义”,其根源也是殖民者挑拨离间种下的。在印度,殖民者这种挑拨离间、制造矛盾的手法,最终导致了三个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一个飞地(克什米尔)的出现,成为该地区长期动荡的不安定因素。西方这一手法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以色列,他们用强行植入以色列的方式,在中东制造了难以化解的长期仇恨。 说远了,还是回到卢旺达。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它的殖民地大片失去,被其他欧洲国家占据。这个局面对于德国来说,导致后来希特勒为了争取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而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此为题外话。德国退出卢旺达后,欧洲小国比利时成为卢旺达的宗主国。比利时在卢旺达推行的种族主义政策,使得卢旺达的民族矛盾更加激化。而激化这一矛盾的工具,就是比利时引入欧洲的“科学”。比利时根据欧洲人种学理论,对卢旺达的居民进行了大范围的“科学测量”。在欧洲科学的历史上,有一门学科叫做“颅相学”。“颅相学”诞生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最初它的理论认为,颅骨的结构、尺寸等,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心理和意识,这种理论的一个实际用途,被认为可以提前发现有犯罪倾向的人。这种理论后来与种族主义结合:既然颅骨尺寸能够决定心理和意识,同时心理和意识的差异,在种族进化的过程中也明显存在,那么,通过颅骨的测量,掌握不同种族颅骨的统计数据,就能判定一个种族的进化程度。虽然经过惨痛的二次大战后,“颅相学”已经成为垃圾,但是,在它没有被彻底否定之前,它确实是以科学真理的名义,为种族主义添砖加瓦。 比利时利用“科学”,将胡图人、图西人正式分为两个种族。与此同时,他们又运用了欧洲现代文明制度,将这一种族划分永远固定,这个制度便是身份证制度。每一个卢旺达人的身份证件上,都标明了种族,并且,这种标记也向后代延伸,只要身份制度存在一天,这一种族的划分就永远存在。与此同时,由于“科学”证实,图西族的进化等级要比胡图族高,因此,比利时殖民者与德国一样,在政策上向图西族倾斜较多。使得占人口15%的图西族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卢旺达殖民统治时期的政府及社会上层,主要被少数图西族占据,图西族也占据了较多的财富。对照来看,英国人当年在斯里兰卡的做法,造成的后果几乎一模一样。当年受宠于殖民者的“民族”,在殖民者走后,成为被迫害、报复的对象,如同在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华人。 我们看到,卢旺达种族矛盾的原因,一是欧洲人发明的种族主义,二是欧洲人引以为傲的科学。但是,它还没有完。欧洲人发明的阶级斗争理论、国家主权理论、民族主义、民主制度等等,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对卢旺达的种族屠杀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独立运动在全世界风起云涌,卢旺达也不例外。1962年,卢旺达独立,成立了共和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也引进了西方的普选制度,成为一个完全符合西方标准的民主制度国家。但是,卢旺达至今仍然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盲目崇拜西方民主制度的人,是否能从卢旺达的苦难里,看清一点民主的真相? 由于欧洲殖民者人为划分种族,激化社会矛盾,卢旺达的图西族和胡图族早就开始出现冲突。随着共和国的建立,随着民主制度的实行,这种冲突开始具有了国家政策的含义。 针对卢旺达要求提供经济援助,世界银行又给卢旺达开出了条件。前面说到,卢旺达的军人专制政府实行了民族和解的政策。但是,世界银行要求卢旺达放弃军人专制,实行民主。卢旺达不得不接受这一条件。1992年,卢旺达恢复西方认可的民主制度。它带来什么后果?卢旺达的经济并不发达,本国的广播电台由德国资助建立,本国的电视台由法国资助建立。这两个现代化的宣传广播工具,覆盖了卢旺达绝大部分国土。卢旺达实行民主政治后,广播与电视成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胡图族的宣传工具。民主政治导致卢旺达的广播和电视大肆宣传种族思想,鼓励种族仇视,激化种族矛盾。曾经有人能建议,应该制止卢旺达广播和电视的这种宣传,但是,西方国家和卢旺达都说,这是言论自由。 在国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候,宣传种族仇视的目的之一,就是转化国内经济矛盾,较为富裕的图西族成为所有危机的罪魁祸首。这种方式恰如纳粹对待犹太人的理由。一些政党利用这一宣传,为自己在民主制度中争取选票。而图西族在邻国的得势,又加剧了这种矛盾,种族仇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地位。1994年4月6日,卢旺达胡图族总统的飞机失事,被两颗飞弹击中,至今没有查明到底是谁干的。总统意外死亡后,军人立即接手政府,他们认为是图西族谋害了总统。4月7日,他们杀害了图西族女总理,种族大屠杀正式登场。有人说,种族大屠杀的原因是国内资源严重紧缺,屠杀的目的是减少人口,让土地资源重新分配。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从前文的介绍应该看到,卢旺达走到种族大屠杀的地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问题在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一切成果,不合实际地引入到卢旺达。 美国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的表现值得一说。美国从大屠杀一开始就了解真相,但是,它没有采取行动,只是关心在那里的本国公民。1993年,美国刚刚在索马里遭遇重大损失,卢旺达种族大屠杀发生前1个月,美国刚从索马里撤军,美国不介入卢旺达国内冲突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介入,能够制止吗?如果要制止,美国军人是否要大开杀戒?虽然美国在其他国家大开杀戒的举动很常见,但是,为了卢旺达,值得吗?曾经有国际组织警告卢旺达的军人统治者,如果不制止屠杀,美国会派军队来。卢旺达的军人统治者说:卢旺达没有石油,没有钻石,美国回来吗?言外之意是说,美国真的会只为道义、人权而来?不幸的是,他真的说对了。美国虽然有“人权高于主权”的说法,但是,什么时候将这个口号付诸行动,还真的要看是否符合自身利益。卢旺达大屠杀之前,美国撤出了索马里。美国不介入卢旺达似乎很有理由。但是,就在卢旺达大屠杀发生2个多月后,2万多名美国军人到达了海地,帮助海地恢复了民主秩序。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和变化?因为海地与美国的利益有关,“人权高于主权”就有用,卢旺达与美国的利益无关,“人权高于主权”就不发挥作用。 其他西方国家呢?联合国在派驻国际维和部队方面,有一条规定,对于原殖民地国家,原殖民地宗主国不得担任维和任务。但是,对于卢旺达,国际维和部队偏偏就是比利时的军队。由于殖民地的关系,曾经饱受压迫的胡图族人,对比利时军队没有好感。在几名比利时军人被杀后,比利时也害怕民众的对立情绪,维和部队龟缩在狭小的军营里,对外面发生的大屠杀不管不顾。此时的美国,在国际上更加关心欧洲的科索沃,因为科索沃与美国利益有关;在国内更加关系辛普森杀妻案,像是一个现实的娱乐大片。对于遥远的卢旺达没有多少兴趣。事后,美国一家著名媒体的著名记者说:好像看到过中非发生大屠杀的报道。 在卢旺达国内,大屠杀是政府行为,由于卢旺达是穷国,平均每天约杀1万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子弹也很费钱。一些站在政府一边的有钱人,便出钱从国外购买了几十万把长刀,很便宜,几美分一把;一些民众还自制了狼牙棒之类的工具;一些***堂为了自身的安全,把逃到教堂躲避的图西族民众交给胡图族;……。于是,100多天里,近百万卢旺达平民成为了冤魂。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图西族,还有一些是图西族与胡图族的混血,还有一些是胡图族自己的残杀,似乎证实了为抢夺土地而屠杀的说法。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悲剧,是100年来,西方文明在卢旺达慢慢培植、生长、繁衍的后果。即使西方社会事后有所自责,但也只在是否及时制止的问题上。实际上,是否及时制止,也是西方文明自身原因造成的必然的结果。人们说,如果卢旺达有西方需要的石油,也许就不会这样。人们说,如果卢旺达有很多白人定居者,结局也可能不一样。人们说,在西方社会看来,非洲人的生命从来都是不值钱的。 虽然大屠杀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是,它依然值得人们认真总结。盲目采用西方的文明,不顾自己的现实,往往会造成极为惨重的悲剧。即便有了《宪法》,有了宪政,有了三权分立,有了民主,有了普选,也不等于有了繁荣和前途。卢旺达的悲剧再次告诉人们,民主制度不是万能的,不是绝对的“普世价值”。如今的卢旺达政治局势依然不稳,但是,种族屠杀的悲剧应该不会再发生。因为,卢旺达原先有8个政党,现在,除了执政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外,其他政党都已停止了政党活动。这是一个符合卢旺达现实的选择。

 2 ) 民族的斗争

民族的斗争 ——《卢旺达饭店》观后

一夜之间,你的同学,老师,邻居,朋友,甚至是偶遇的路人,突然向你举起了屠刀。他们砍死了你的家人,强暴了你的姐妹,掠夺了你的财物,最后烧了你的房子,连你自己也难逃幸免。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该是怎样的人间惨剧!但是,如果这一切不单只发生在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身上,而是数十,数百,甚至数万的家庭身上,那已经不能被称为人间的惨剧,那是也许只有在地狱才会发生的事情。1994年的4月,卢旺达就变成了这座人间的炼狱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84%的胡图族人向占15%的图西族人举起了灭族的砍刀。在紧接着的100天内,超过80-100万的无辜平民遭到屠杀,20万以上的妇女遭到强暴,整个卢旺达失去了八分之一的人口。整个世界在那时仿佛丢掉了魂魄,只能任由恶魔之火在人世间燃烧。

《卢旺达饭店》就是以这次大屠杀为背景拍摄的一部电影。保罗.路斯沙巴吉纳,米科林饭店的经理,在这次屠杀中拯救了1268名图西族难民。影片中对于屠杀的描写是无比震撼的,狂热的胡图族人对人类生命肆意的践踏和遍布的尸体让人不忍卒睹。但实际上,保罗在一次演讲中却仍然说,影片所表现的屠杀仍是轻微和侧面的。他说:你不能(残酷的)邀请人们去看那些真实(所发生的)事情(屠杀)。

无疑,保罗是勇敢的。他的勇敢在于,他敢于用物质来衡量生命的价值,用他所有的可获得的金钱,美酒和雪茄来收买掌握他人性命的屠杀首领。他也敢于在可以选择逃离的时候放弃生的希望,将自己对生命的渴望放诸于他所庇护的所有难民身上。对于保罗的人性之美,是怎样赞誉也不过分的。可是,这种人性之美却更是因为有着人性之最丑恶的对比才显得如此宝贵。这让人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卢旺达胡图族人对图西族人抱有这样的深仇大恨?

一切都归于殖民主义的罪恶。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从而拉开了长达100天的人类灾难的帷幕。屠杀开始后,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择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己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形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为什么殖民政府选择了图西族作为统治的阶级?又为什么在卢旺达发生了灾难时置诸不理?殖民国在其殖民地“以夷制夷”,是为了:统治的便利;政治上的节约:以及经验的总结。塔尔科特.帕森斯在《社会发展的普遍特征》中写到: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分层。社会分层将社会的利益更多的分配给统治阶层,而领导责任也随之被承担起来;而亲族之间的联系让这种社会分层有了内在的持续性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而18世纪南北美洲之所以迅速的独立,华盛顿、又或者是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这些土生土长的白人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毫无疑问的,如果此种社会分层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内循环从而与外部进行正常的交往,在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向中的确可以带来进步,但作为附庸国,或者沃勒斯坦笔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依附国”,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这种依附国不断地向核心资本主义国家输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再输回产品,这种不平等的交换只会不断地加剧依附国的贫富分化,而真正的利润则大部分都流入了核心资本主义国家。也正是因为这种经济上的不独立和困境,让卢旺达的动乱有了现实的基础。实际上,几乎任何的现代革命和暴乱,例如一战后的德国,又或者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苏联,都是起源于经济上的强烈的衰败。而在卢旺达大屠杀爆发之后,众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选择了沉默和视而不见。这种让人愤怒的冷漠被片中的西方记者一语道破了天机:这些屠杀的镜头会让西方人说,真是可怕,然后继续吃他们的晚饭。一切都与他们的生活无关。而政客们更是不会关心根本不影响他们选举的“闲事”。

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也并不足以完整的审判殖民主义的罪恶。胡图族与图西族并非是天生的仇人。16世纪,卢旺达的图西族建立了封建王朝,直至殖民主义之前,图西族与胡图族始终保持着最大程度上的相安无事,他们混居于一起,讲同样的语言,信仰同样的宗教,两族之间通婚频繁。而资本主义帝国在打破了卢旺达的封建统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民族问题。

事实上,在建立殖民统治之前,胡图和图西甚至不能够被称为现代意义上的民族。那么,什么是民族,民族是否与生俱来,民族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是如何而来便成了值得讨论的问题。现代民族主义核心理论家盖尔纳认为:民族主义创造了民族,而不是相反。而民族主义起源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他认为在工业时代以前的农业社会不存在形成民族的可能,因为民族是一个需要若干共同特征的群体,而由于农业社会中个体的独立教育使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足以形成共通;并且因为识字率的普遍低下,以及缺乏统一的语言使个体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充满了困难。所以完整的族群概念难以形成。而另一位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本迪克.安德森在他最出名的专著《想象的共同体》中也写到:民族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利益的追逐,印刷术的广泛发展和语言的巩固之间偶然的相撞而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在内心中想象而来的共同体。英国新左派思想家霍布斯鲍姆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民族与民族主义,排除了通过语言,文化,宗教,地域来划分民族,并且将工业化之前的族群定义为“民族主义的原型”(proto-nationalism)。归根结底,当代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与前现代族群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便是:它是一个被建构的,要求具有自决权的政治单位,并且在诞生以后就孜孜不倦的追逐着自己的政治屋顶。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民族问题在殖民主义者将现代化,工业化,以及现代的组织形式带入卢旺达以后会变的陡然严峻和充满对立起来。事实上,由于几百年的互相的通婚,图西和胡图族人已经难以被清晰的分辨出来。而殖民者采用的方式便是根据长相加以区别,相对来说更高,肤色更淡,甚至如电影中所说,鼻子更大的卢旺达人便被定义为图西族,从而享有各种统治的权力,而其他的卢旺达人则被确定为胡图族人。并且将族裔的区分以户籍的形式确定下来。这种政治上的划分最终造成了整个人类史上最大的灾难。

如今距离这场灾难已经过去十数年,但是对卢旺达造成的伤害却至今仍难以弥补。事实上,资本主义的演进如同其他制度一样,伴随着无数的流血和牺牲。不过我却无意责难资本主义。尽管资本主义的每一个铜钱上都沾满着鲜血,但又有哪一个“主义”不是呢?资本主义始终仍然是最不坏的制度。对这样的一场人道灾难,就如同雅斯贝尔斯在谈论世人对纳粹行为的责任时说的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都至少背负着形而上的罪恶。我们的沉默,漠不关心就是罪恶;我们所消费的产品上莫不沾染着在卢旺达大屠杀中丧生者的鲜血。我们要做的不是谴责,而是忏悔,忏悔为什么这种罪恶会发生在人世间,认清这种罪的来由从而避免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过就如同雅斯贝尔斯的世界主义终究是乌托邦的幻想一样,期望人类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又何尝不是?








 3 ) Million Voices的歌词(片尾插曲)

Wyclef Jean - Million Voices

African Chorus throughout song:
-----------------------------------
Ni dyar'izuba, Rizagaruka, Hejuru yacu,
Ni nduzaricyeza ricyeza.

[When will the sun return above us?]
[Who will reveal it once again to us?]
-----------------------------------

Rwanda, Rwanda,
Yeah Rwanda, Rwanda.

They said: "Many are called and few are chosen,"
But I wish some wasn’t chosen
for the blood spilling of Rwanda.

They said: "Meshach Eshach and Abednego,
Thrown in the fire but you never get burned,"
but I wish that I didn't get burned in Rwanda.

They said: "The man is judged according to his works,"
so tell me Africa, what’s your worth?

There’s no money, no diamonds, no fortunes
on this planet that can replace Rwanda…

Rwanda Rwanda

Yeah, Rwanda Rwanda

These are the cry of the children

Rwanda Rwanda

Anybody hear my cry?

If America, i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n why can’t Africa,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frica?

And if England, is the United Kingdom,
Then why can’t Africa unite all the kingdoms
and become United Kingdom of Africa?

Rwanda Rwanda, Rwanda Rwanda
Yeah, yeah.

These are the cries of the children, yeah.

Can anybody out there hear our cries?

Yeah, heavens cry ... Jesus cry.

Lord, did you hear us calling you?
Yeah, Rwanda Rwanda,

Lord, did you hear us calling?
Can you do something in Rwanda?

Rwanda Rwanda, Rwanda Rwanda

I’m talkin' 'bout Jesus; talkin' 'bout
Rwanda Rwanda Rwanda

Talkin' 'bout … talk'n 'bout ...
Talkin' 'bout … talk'n 'bout ...

I wanna play my guitar for Rwanda....

 4 ) There's always room.

电影是心情的产物,也是心情的消费品。

昨晚风雨交加的,完全没有心思继续备课,200多部电影,突然就想起了卢旺达。有时候心会很需要什么东西安慰一下,哪怕是如此悲壮的电影。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许久不碰会麻木,责任感和上进心也一样。一直讨厌成功学的课程,却抗拒不了好的电影带给灵魂的震撼。仿佛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就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救赎。

还是流泪了。终究不够坚强。躺在床上反复问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怎么做。答案有些模糊,似乎没有处在那样的境地想什么都是多余。片中一记者说,你以为他们看了报道会怎样,他们会说太残忍了,然后继续低头吃饭。我想起自己坐在家里看四川地震时,就是这个样子。无地自容。

Paul和辛德勒的故事一样真实而有力。因为这些人身上的善良都流露于无意间,没有丝毫的做作。就像事先准备好的善良,自己强迫自己去做的善良,都不是真正的善良。

真实的故事总是带给人更多的震撼,非洲是要去的。有时,绝望旁边站着的就是希望。

片尾曲至今不知道歌名,显然是黑人风格,歌词写得让人心疼至极。还有last lines的两句:

Pat Archer: They said that there wasn't any room.
Paul: There's always room.

————————————————————————————————
这是一年前写下的,今天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非要找出这首片尾曲,因为总是想起,因为总是觉得心里难以平静。良知是看不见的东西,但当它渐渐消失的时候,心里会觉得被掏空的感觉,很痛。

They said: "The man is judged according to his works
so tell me Africa, what is your worth?  
There is no money, no diamonds, no fortunes
on this planet that can replace Rwanda?

2009 11 14

 5 ) 隔岸观火的我们

很多人说非洲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
镜头已经拼命为我们粉饰了杀戮的镜头 可是那些眼神 弯刀 尘土 还是足以敲击心灵
没有辛德勒名单那样宏伟的配乐和黑白中一点红的画面处理 卢旺达旅店更像是个纪录片 在照顾了观众接受程度的同时 尽量朴实 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事件的真实发生

我们看完影片 大多不能平息
我们为之动容 我们流下眼泪 也许我们会跟朋友推荐推荐 在豆瓣评个5星 搜查一下Don演的其它影片发现这演员还挺多元 或在评论里感叹一下战争的无谓人性的卑微政治的丑恶等等等等

可是我们什么也不能改变
难道我们不是片中电台记者口中看完电视新闻感叹一句Oh thats horrible然后继续吃饭的观众么
想到这里总觉得很悲哀 片中的白人记者离开旅店被撑伞的时候感叹自己Shameful 可待下去就有死的危险 自己又无力救那个非洲女孩 换作是你 你会留下来拼命保护她么?
Madam Archerl很伟大 但常人都无法做到舍弃家人朋友和一切奔赴战火弥漫的非洲无偿救援

非洲大陆的硝烟从未消散
佛教界德高望重的净空法师曾感叹 联合国开了这么多年的会 我没有看到人类有被解救的迹象
津巴布韦 苏丹......这些国家发生着可怕的事情 可是它们对于我们可能也就是个国名 一生都不记得有什么交集 于是没有人为了充当胸口画着S的某男拯救世界和平冲向非洲做志愿者去 大家都变成了看客

我突然想到一个有点傻缺的假设 比如有一天上帝问你 非洲某个你从没去过的国家里上千万个你根本不认识的无辜百姓将死于即将爆发的战争 但只要是你现在让我砍掉你的左手小拇指(处理成意外事故) 我就可以避免战争的爆发那些人都可以保命 但没有人会知道你做出的牺牲。那么你会如何抉择?

答案只有自己知道

孟子说 人如果没有恻隐之心 与禽兽无异 然而所有动物共有一个本性:趋利避害 当与切身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人总会自顾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所有的慈善都是养尊处优的人闲暇时的娱乐

悲夫。

 6 ) 今天的世界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如果不是因为有卢旺达饭店这部电影,我不会想起关注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如果不是卢旺达饭店的这些人用他们的声音打动了那些他们认识的西方人,他们或者不会获救。
但是,我也不能忘记一名记者的话:我们拍了这些又怎么样?那些人看到了会说:“噢,真可怕”,然后继续吃自己的饭,过自己的生活。

我为自己不能做些什么而羞愧。就象那些在屠杀开始前离开的外国人一样。
最近我一直想,其实,我可以做点什么。或者,我应该做点什么。既然,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些。我希望在2010年底写总结的时候会有一笔,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捐助,给那些需要的人。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很奇妙,科技日新月异,苹果又发布了新的ipad,阿凡达也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而在另一面,甚至不过十多年前,仍然有种族屠杀,没有法治,不讲道理,没有人性,拿着原始的砍刀随便的撂倒那些无辜的人。甚至今天,海盗猖獗。有时候,真不敢相信。

如果你注意到了那些杀人工具,不是原子弹,不是核动力,不是变形金刚里的先进武器,只不过是些打磨了的铁片,在一端用布或者别的什么简易材料缠了一个刀柄出来,它们就要八十万人的生命。所以,到最后,也许不是外星人灭了地球,而是人性中的恶魔从潘多拉的盒子跑出来,人类自己消灭了自己。

 短评

当这个世界闭上双眼,他却敞开了怀抱。

7分钟前
  • 蓓蕾
  • 推荐

记者和保罗对话,对于外国观众看到图西族遭受的惨象后所可能的反应作出的揣测,令我想起《关于他人的痛苦》,苏珊·桑塔格在书中提到,我们看多了反映苦难的照片,就会在某种层面上以为自己真的帮助了那些身陷囫囵的人。当然这是一句题外话,但与我们切身相关。

10分钟前
  • redlunch
  • 推荐

最荒唐的是,胡图族与图西族是比利时殖民者人为划分出的种族。

14分钟前
  • 沸海鲸歌
  • 推荐

“他们来这不是来帮助我们的。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卢旺达无法为他们赢得一张选票。”

18分钟前
  • 不全
  • 力荐

我们看了那些屠杀的镜头 然后继续吃大餐

23分钟前
  • 米米无
  • 力荐

人祸最惨。可我们看完新闻,还是会安心的吃完晚餐。

26分钟前
  • Vamei
  • 力荐

看到一些评论突然想说:如果看到他人的这些苦难,我们的反应是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国家,应该对当下的生活感到知足。这种思维难道正常?这种教育的产物难道不该反思?事实上这种庆幸就是在以民族、种族、国家等为分界线,把自己放在隔岸观火的立场上,为灾难没有降临在自己身上而窃喜。这种对他人灾难极度缺乏共情的逻辑,理所应当得令人毛骨悚然。而这也正是所有仇恨和杀戮的根源。

28分钟前
  • 巫岚
  • 力荐

电影没有什么花哨精巧的剪辑,有的只是质朴之中最撼动人心的真实。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正的人间炼狱。当世界遗忘他们,国家陷入疯狂的时候,一个比辛德勒更加艰辛的男人在一个人人力求自保的环境下敞开了他的双臂。记住他的名字——保罗·卢斯萨巴基纳。★★★★☆

29分钟前
  • Q。
  • 推荐

屠杀纵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屠杀的漠视。

3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当电影成为我们铭记历史的唯一方式 是幸或不幸

36分钟前
  • 伊宜以忆
  • 力荐

1994年,当地球的一端在讨论应该是阿甘正传还是低俗小说拿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时候,地球的另一端却正在发生着惨绝人寰的百万级别的大屠杀!!距离现在也才区区26年时间。所以种族歧视被提高到一个特别敏感的地步,被当做不可触碰的政治正确也是非常自然的,即便是已经2020年了,【黄祸论】依然在很多地方大行其道。卢旺达大屠杀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利时充当了搅屎棍,这种骚操作对于有着大量殖民地的英国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印巴战争就是不列颠的“杰作”,而美国则继承英国的衣钵,继续制造中东和东欧的各种战乱和难民潮,而无疑最终会被反噬,自食其果!华金在电影中的戏份不多,却留下了最有名的台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值得全世界所有的领导人认真思考,拒绝仇恨,只有这样人类才有真正的未来,而不是继续让人间悲剧重蹈覆辙!

38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这种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欧洲人用辛特勒名单纪念犹太屠杀的时候,非洲也同样有卢旺达饭店记录着感人的大救援。没有惨烈的屠杀与交火镜头,然而带给人的感动是那么真实,那种真实的生的欲望与善的本性。男主角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精湛,完全投入,彻底地让人记住了这样一位英雄。至于里面杀人工具砍刀来自中国的场景,也只有对于中国制造的一种无奈。

43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一部会让我们灵魂受到强烈震颤的电影。通过饭店经理保罗在大屠杀中的经历,来纪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恒的东西。虽然没有对大屠杀全景式的再现,却用深刻的心理描画使得观众的心灵受到同等的冲击。电影并非单纯的赞扬保罗,而是深沉的纪念普通人在灭绝人性的灾难中散发出的光辉,不仅仅是保罗。电影成功的做到了不忘记历史的目的.但这十年里,发生在非洲大陆上的、视生命如草芥的屠杀,从来便没有停歇过--谁又将见证,新的苦难与创伤?他们被世界遗忘了。

46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堪与辛德勒名单媲美的影片

48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卢旺达的孩子们从神职人员身边被拽开时,随着背景音乐,眼泪忍不住打转◎◎基于背景值得一看!

52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力荐

记着人世的罪恶,也记着在罪恶中的人性光芒

55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片尾曲,震撼心灵的人性故事,愿真善永存,苦难和邪恶远离所有人

58分钟前
  • 今天小熊不吃糖
  • 力荐

做一个好人总会有好报的,为人一定要正直。

1小时前
  • 杨迪
  • 力荐

几乎是一边哭着一边看这部电影。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表面上看起来是胡图人对图西人的种族大屠杀,但请一定要记住,是比利时人煽动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仇恨,是法国人提供了武器。所以,究竟是谁残忍,究竟是谁野蛮?是那些自诩早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殖民者,要永远记住他们的殖民者身份。令人感动的是,在一切人世间的悲剧之中依然看到了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

1小时前
  • 月半姑娘
  • 力荐

很早以前看黑镜头就知道这段历史了片中还是侧重于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屠杀但实际上 在图西族控制的地区 对胡图族也发生着同样的杀戮这是一场无法说清的事实事实没有真相只有荒谬的让人不可理解人们用最原始的武器棍棒刀叉去和自己的邻居搏命只因为他们觉得 不杀死对方对方就会来杀自己

1小时前
  • 音五六// Jee Zar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