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说不

HD

主演: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理查德·德莱福斯,简·方达,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安东尼娅·泽格斯,佩德罗·佩拉诺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美国,法国,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智利说不 剧照 NO.1智利说不 剧照 NO.2智利说不 剧照 NO.3智利说不 剧照 NO.4智利说不 剧照 NO.5智利说不 剧照 NO.6智利说不 剧照 NO.13智利说不 剧照 NO.14智利说不 剧照 NO.15智利说不 剧照 NO.16智利说不 剧照 NO.17智利说不 剧照 NO.18智利说不 剧照 NO.19智利说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智利说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在智利军事独裁首脑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执政期间,“广告救国”的传奇故事。皮诺切特的军政府用残暴高压政策镇压异己,引起了大量不满。但面对国际施加的压力,被迫举办公投,由人民用“Yes”或“No”的方式,决定是否由皮诺切特接任下一届八年任期。反对党领袖找来一位年轻的广告人雷内·萨维德拉(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Gael García Bernal饰)为他们的反动运动做广告宣传。这场投票战争到底是否在广告宣传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导演帕布罗·拉雷恩长久以来关注智利政局,继《杀手夜狂热》、《后事》之后,创作了这部“皮诺切特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本片荣获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并入围2012年第2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东京电影节大奖,导演帕布罗·拉雷恩于2012年斩获第65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黄金马车奖。缉毒生死线一路惊喜第一个国王古镇凶灵之巫咒缠身星际之门:亚特兰蒂斯 第二季鬓边不是海棠红雷霆沙赞!众神之怒茶啊二中特种奶爸之热辣滚烫的萌娃生我养我的地方七宝传奇之氽来神钟马路小英雄来时有归途卧底第三季楚汉骄雄粤语龙的新娘:一见倾心天之骄子阎王出世敏感的新时代杀手爱妃别跑,快帮朕亡国林冲之风雪山神庙 2020断肠相思我的灿烂人生糖宝男女一眉道姑粤语爱情自有天意第二部死神来了3各自逃生特搜组大吾 救国的橘色部队赌途国王与我嘉碧和外星宝贝第一季哥哥我爱你五角秘势力第一季风华八零小娇妻齐天大圣之大闹龙宫现场直播上帝:塞伦盖蒂再续前世情激战电影版女生规则普通话版

 长篇影评

 1 ) 探讨:广告救国是民主还是民粹?

本片讲述智利如何通过成功的广告宣传而使得皮诺切特下台,纵观反方的公投广告宣传片段,宣扬自由的生活以及揭示皮诺切特的暴行,以及明星效应,其实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而相对于政府一端的宣传完全是落入俗套,毫无新意的。如果政府没有那么大意,非常重视这次公投,认真的做好宣传,反方不一定会赢得胜利。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政府还是站在有利的位置。80年代的拉美国家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而智利在此期间经济却逆流而上,失业率大大降低。片中女仆的回答既是有力的证明,对于当时的普通大众来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政治只要不关系到自己,大部分人都是不会主动去参与的,所以说政府败就败在轻敌。
联想到二战的德国,希特勒也是全民选出来的魔头,这都是因为戈培尔的宣传工作做的出色,再联想到某国某党,不也是靠忽悠起家,深知舆论的可怕,所以直到现在对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严格审查。那是不是说明在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民主和民粹其实没什么区别?那么智利的这次胜利究竟是民主的胜利还是民粹的狂欢,我真的觉得很迷茫?

 2 ) In Giddy World, Defiance Has a Jingle

Imagine the following scenario: your country has endured a dictator’s rule for 15 years. The economy has grown, but so has the number of casualties of its political unrest and the government’s stranglehold on freedom. Now your people have the chance to vote him out, but they are too afraid to become the new victims. What do you do?

According to “No,” the answer is: you give them happiness.

Or give them impressions of happiness, as in highly Westernized images on television of hip-hop and ballet dancers and tall white families having a picnic of baguettes that nobody in Chile ate in the 80s. Of course, there is a political message behind those images, and the campaigning strategy grows more sophisticated as V-Day draws near, but the gist is the same: the people have had enough pain, so we need to feed them with fantasy. Did I say “fantasy”? I meant “hope.”

A political drama based on historical events and ironically larger-than-life premises, “No” echoes the triumphant “Argo” in its thrill, humor and craft. But unlike “Argo,” “No” is a one-man show. Impossible to overlook in contemporary hispanophone cinema, the dominating presence of leading star Gael García Bernal (“Amores Perros,” “Bad Education” and “Babel”) is as much unmistakable in the film as he is in the poster: against a palette of colors, his gaze over his right shoulder seems contemplative, charismatic and strikingly heroic.

But that impression can be misleading. “No” draws a clear, if at first subtle, line between the biopic of a hero who saves the country from a despot and the vignette of a common man who plays his part in a movement, the latter being closer to what the film sets out to do. The film is ambitious not because it deals with an ambitious whole, which is the revolutionary rejection of Pinochet’s regime through a shockingly bare national referendum; rather, it zooms in on Rene (Gael García Bernal), the mastermind behind the opposition advertising campaign, whose resoluteness is as pronounced as his lack of grandiose self-importance. The “No” campaign turns the table around and drives out a bloody authoritarian regime, but as the confetti flies high and cheers rock the streets, the protagonist walks away quietly with his son, smiles faintly, then hops on his next project: a promo for a low-brow telenovela. He is the hero of the campaign, but the film does not give him much credit. There is no speech about democracy, about media or about history, even though the power of all three saturates the storyline; there is no dramatic music score that accentuates the righteous audacity that would blaze through a conventional blockbuster on a similar subject. In fact, the film almost presents an antithesis to the Hollywood tradition. Before Rene presents his latest work to the clients in the advertisement company he works for, he always introduces the tape in a serious tone. “Today, Chile thinks about its future.” As his signature, this line mocks the hyperbole that has come to define cinematic heroism and bombastic high-talk.

Yet I imagine that the refrainment of the film from heroism stems from both artistic and ethical purposes. In reality, there was indeed a flashy “No” campaign that tried to persuade Chileans to choose democracy over Pinochet’s regime, and Chileans did vote to oust Pinochet, but to suggest that the campaign catalyzed the result would invite controversy. That is okay, because given the generally ancillary role that reality plays on screen these days, the otherwise humbleness of “No” deserves a nod.

Despite the intentionally muted heroism and the many humorous moments that reveal alacrity for self-deprecation (the rainbow symbol in the “No” campaign that represents the spectrum of opposition confuses the minister, who could not decide whether his opponents were gay, the indigenous Mapuches or gay Mapuches), the film reminds us from time to time of its seriousness. And thankfully, it does so in a way that respects our intelligence. When Rene embraces his wife, who as a dissident has been in and out of arrest and police abuse, we only need to hear his one statement of purpose: Pinochet needs to go. Then, confident that the message has registered in our minds (rightfully so), the film moves on to scenes of the shooting of another wondrous advertisement. To that I say, dream on: unabashed with its vintage visuals and matter-of-fact tone, “No” hits an honest mark.

---

First published in The Amherst Student, Issue 142-23

 3 ) 《Yes or NO》

《Yes or NO》


Yes or NO?很多时候,此类抉择都是二难!
本片也讲述了一个抉择故事,重点是,绝大多数都想NO,只是害怕不敢说。一小部分人敢于站出来说,最后他们成功了!

先读历史吧!
1、皮诺切特功过智利人自己断吧!

因为在皮诺切特统治的1978年至1981年的黄金时期,智利又成了信奉自由市场的右派的向往之地。经济学家、政治科学家和记者都来亲自目睹这个“奇迹”,并把智利作为可在全世界推行的榜样。
但是,国力太弱,总量太小,1982年,一切都土崩瓦解。铜价的暴跌加剧了智利的贸易逆差。国内生产总值跌落15%,工业产量迅速收缩,破产企业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两倍,失业率达到30%。尽管皮诺切特之前保证保持货币稳定,他还是实行了比索贬值,这使那些借入美元或以比索形式储蓄的穷苦的智利人民倾家荡产。中央银行储备减少了45%,私有银行体系也崩溃了。


2、小国无政治!
1970年,社会党领袖阿连德通过民主选举当选为总统,他领导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宣布其主要任务为:“结束帝国主义分子、垄断集团、地主寡头的统治,在智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并开始实施工业国有化和没收大庄园主土地的政策,同时在国际上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并和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尽管阿连德一再声明,他希望把智利变成“第一个按照民主的、多元化和自由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使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带有比较温和的色彩,但仍为美帝国主义所不容。
美国国务院曾明确授权当时美国驻智利大使科里采取一切手段破坏此次选举,决不让阿连德取胜。为此,美国中央情报局动用多家电台和刊物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并将阿连德妖魔化。然而事与愿违,阿连德在选举中获得36.3%的选票,击败右翼候选人亚历山德里,于1970年11月3日出任智利总统。
1971年4月,尼克松总统更是扬言:“我们无法容忍像阿连德那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府。”1967—1971年间任美国驻智利大使的科里在1998年向英国电视台透露,尼克松在白宫曾多次和他长谈,反复强调古巴革命已给美国带来很大麻烦,如果阿连德政府再获得成功,那么红色浪潮就会席卷整个拉美,到时候局势将变得无法收拾,为此必须搞掉阿连德政府。
阿连德执政期间,美国中断了对智利的经济援助,和智利的双边贸易也大大减少,等于对智利实施经济封锁。美国还从各个方面向阿连德政府施加压力,自1972年12月至1973年4月,美国在与智利的谈判中,要求智利赔偿美国铜矿企业7亿美元,作为智利延期偿还美国欠款的条件。同时,美国又力促西方富国组成的巴黎俱乐部中止与智利有关货款的谈判。

最后,当然是依靠南美流行的武力解决方式!
自20世纪初,智利军队便接受德国军官的训练,深受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影响。军队中的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享受种种特权,远离人民群众,历来是智利社会中的一支保守力量,他们对各种改革均嗤之以鼻,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更是深恶痛绝。尽管智利社会历经变革,但这支军队却很少被触动,以致到上世纪70年代,西德的《世界报》还得意洋洋地写道:“可以这样说,智利军队依然忠于普鲁士的传统。”这种情况即使在考迪罗主义盛行的拉美也不多见。
于是,我们可以看见片中士官们向长官行李为----这样!

另外,随着美国势力在拉美的增长,智利军方开始把强大的美国武装力量视为自己的靠山。智利军方每年都派200名军官到美国受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共有4千余人接受了美国的军事训练。
阿连德执政时,尽管美国在经济上对智利进行压制和封锁,但对智利军队的援助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自1971年至1973年,美国便向智利提供了7000万美元的军援。
随着局势的发展,美国政府决定不惜撕掉民主的伪装,利用武力来改变智利的历史进程。皮诺切特武力上位!



在这样不算宏大,但也沉重的历史背景下,一场全民公决出现于1988年!
公决的议题就是:皮诺切特是否可以再连任8年,是否有享受做智利终身总统的美梦。
结果在普罗大众努力,17个反对党力争,加之片中展现的电视广告短片的极尽嘲弄、唤醒、愉悦大众。
1988年公决结果为NO!
1990年皮诺切特只得从总统的宝座上退下来,不过仍保留陆军总司令的头衔。1998年,当智利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时,这位长期叱咤政坛的独裁者自知回天乏术,才无可奈何地从军界退了出来,改任有名无实的终身参议员。

那NO们是自己胜利了吗?
回想1988年,东欧局势开始发生激烈动荡、洛克比空难、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带来美苏缓和。
尤其是最后美苏关系的进展,从本质上要求美国暂时从智利的局部利益中撤出,不摆出要维系军政统治的态度!
因此,我们才可以从本片中看到站在Yes一方的大人物,也逐渐脱离那个阵营,不断若即若离帮助自己的NO下属!

小国,无政治!都是棋子!

 4 ) 一人一票,对毒菜说不!

真实事件改编,真正历史的记录。 1988年,在军事毒菜专制掌权16年(两个八年任期)后,皮诺切特迫于国际社会压力,被迫同意举行全民公投。在多年的毒菜高压统治下,反对派长期遭受血腥暴力镇压,死的死,抓的抓,逃的逃;一般民众对现状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本来以为这是一场游戏,把非法军阀政府合法化。但没想到,通过反对派各政党的结盟,加之广告人加盟,通过精心设计的政治诉求及富有创意的宣传方案,在极为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赢得了广大选民的支持,在十月五日的公投中,对毒菜者说不,以54%的支持率,否决了皮诺切特连任,为智利结束毒菜暴政、走向民主自由创造了条件。 广告救国之类的解读过于肤浅,这只是成功的一个因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关键时刻,智利国内各个反对党放弃门户之争,结成NO同盟,团结就是力量。更重要的,智利有悠久的民主政治传统,在皮诺切特1973年911政变前,已经有16位民选总统。民主自由意识深入人心,即使在皮诺切特持续铁腕高压暴政16年之后,这火种依然无法被熄灭。

电影中有个关键事件没有提到:当选举结果统计完成但还没有公布时,皮诺切特无法接受这种结果,准备故技重施,发动军事政变,但遭到军方高级将领的反对,尤其是空军司令。在这种情况下,皮诺切特才勉强同意接受选举结果,于89年将总统权力移交给民选总统,但仍然保留军权直到1998年。并且,通过1975年的大赦法案和终身参议员资格取得豁免权,逃避法律的制裁。虽然后来西班牙、英国逮捕过皮诺切特,但是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到毒菜者死为止,也没有接受法律的制裁与历史的审判。

一人一票普选,是毒菜制的克星,即使是装模作样的全民选举,也能导致专制的消亡。

 5 ) 在吃饱后才会追求自由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1915年11月25日生于智利中部的海滨城市瓦尔帕莱索。他曾先后就读于智利的军事学院、步兵学校、陆军学院和国防学院。

  皮诺切特1933年开始军事生涯,历任智利陆军学院监察官、陆军学院副院长、第七步兵团团长、第二陆军师参谋长、第六师师长、首都圣地亚哥卫戍司令、陆军参谋长、陆军总司令等职。1969年晋升为准将,1973年升为上将。

  1973年9月11日,皮诺切特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政府,建立军人政权,并亲自出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1974年6月,皮诺切特出任国家元首,1974年12月至1981年3月任总统兼执政委员会主席。根据智利1980年通过的新宪法,1981年3月,皮诺切特当选总统。1989年12月14日智利举行大选,艾尔文获胜并于1990年3月出任总统。皮诺切特则继续担任陆军总司令的职务。1998年3月,他宣誓任智利终身参议员。

  执政期间,皮诺切特在政治上实行高压政策,导致全国数千人失踪或被杀害,10多万人被迫流亡国外。但在经济上,皮诺切特采取大胆的改革措施,使智利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1998年10月16日,皮诺切特在伦敦一家医院就医时被捕,起因是西班牙方面指控他在执政期间涉嫌杀害西班牙人和西班牙人后裔。在智利政府与英国和西班牙政府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反复交涉后,皮诺切特于2000年3月获准回国。

  从2000年至今,皮诺切特先后受到300多次起诉,一再被剥夺作为智利前总统和终身参议员的豁免权,并一度被软禁。
       2006年12月3日,智利前军政府领导人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的支持者在圣地亚哥军事医院外等待消息。皮诺切特因突发严重心肌梗塞和肺气肿,于当天凌晨两点进入圣地亚哥军事医院接受治疗。
      争睹办的公投,早就决定好输赢了。
      最后NO阵营的人看到了公布的数据,知道YES阵营的人造假了,很生气,但是也没有办法。但是各位将军出动了,真正的数据被公布了,NO赢了。策划人先是被突然来的幸福震惊了,他面无表情地拉着儿子穿过欢庆的人群。直到他确定是真的胜利了,他抱起儿子,眼眶中闪着泪花,为之前受到的恐吓和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而感慨万分。第二天他滑着滑板,回到公司开始了往日的工作。

 6 ) “今天,智利在思考它的未来”

在高铁上二刷《No》,对这部片的惊艳印象跳出了主角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性感演绎的智利口音、肖斯塔科维奇的《爵士组曲》配乐与索尼¾英寸U型录像带,现在我觉得《No》在豆瓣配得上至少四星(7.3是怎么回事)。

首先还是只谈影片。
男主角我心闪闪发光。

加西亚·贝纳尔给我的印象是充满爆发力的全能演员,我相信这和他在欧洲接受的科班出身教育有关。如果说他在《Amores Perros》,《Babel》,《Y tu mamá también》这几部片中扮演的都是漩涡中心的角色,我更喜欢的是在《Diarios de motocicleta》和《También la lluvia》这几部片中的观察者角色:用力地感受,始终独立思考,再用自己的方式去改变世界。这也是他在《No》里,或者说Rene Saavedra在片中做的事情。

马路的滑板少年,在"Free"可乐的广告样片中加入摇滚乐广告歌,父亲是“谁都知道的”的左派,这似乎是愤青的开局标配啊。然而在整个片子里,他的头脑比身边的政客、策划人都冷静。还记得开头他给"Free"可乐公司做展示前说的话吗?“首先我想提一下,接下来各位看到的广告显示着当今社会的大环境,我们相信智利这个国家已经为接受这样的信息做好了准备……今天,智利在思考它的未来。”这句话在片中重复了三次,另外两次是为No阵营的政客们做展示前,以及片尾展示他的电视剧广告前。一种解读角度是,这是男主Rene从头到尾的信念,另一种解读或者是,这段话对于Rene来说就是自己的一个广告。我更愿意相信是前者,所以称他为一位观察者。然而在前两次的展示中,客户们对他的广告方案的反馈都是负面的:

Free可乐的人说:
<图片1>
No的人说的就更直白了:
<图片2>
愤怒的甲方与懵逼的乙方。

所以,他也是一个孤独的观察者。不仅在精神上太前卫不被人理解,感情上也是十足的孤独。这在他儿子有点冷漠的举止上体现得很充分(顺便夸一下小正太的演技)。因此,就算最后他广告中的产品大卖,无论是Free可乐还是反对皮诺切特,他依旧独来独往。No阵营获胜的那一场戏他演得很棒,“¿Está?(我们赢了吗?)”,大家确认了这是一场奇迹般的胜利后互相拥抱,反对党领袖登上台上演讲意气风发,策划搭档Fernando以功臣身份接受采访,昔日猛烈抨击过他广告方案的女政客上前致谢,而Rene的心情由吃惊变成淡然,牵着儿子,从陷入狂喜的No大本营中默默离开,走向了庆祝的普罗大众。“谁不欢呼雀跃,只有皮诺切特!”在陌生而快乐的人群里,儿子亲吻着他,他才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大概就是Rene内心最深处的孤独。当政客们愤怒地职责Rene把乱七八糟的广告歌、跳舞的人群加入No的宣传片中的时候,只有他明白,愤怒过后、报复过后,人民需要欢乐与幸福。“有什么比快乐更快乐的呢?””没有了。“
他默默地促成了这一场奇迹,最后平静地回到他最熟悉的广告领域,做回他最擅长的事情。

另一位主角,他的上司Lucho,看似反派,但是不惹人反感。虽然他嘴上说“我一开始就不应该招你这样家庭背景的人”,但还是看重Rene的才能,想拉他入伙给政府卖命。他狡猾地攻击No阵营造谣,在背后策划偷取No阵营的广告带子,但是在Rene前妻在抗议中被警察逮捕后又出面干预,虽然嘴上说“任何一位员工出了事我都会这样”,但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器重Rene。否则风波结束后,他岂有此甘心默默地接受这位和他针锋相对过的职员为公司主将?

导演拉雷恩是有功的,他在提醒大家不要忘记,“哦,拉美也可以做出好电影啊”,而且给广告业立了个大大的牌坊。我想许多人会职责他把Rene的形象塑造得太高大、把历史简写成一部电影,但是很多人也会感谢他。毕竟他的父亲是智利最大的右派政党独立民主联盟党的参议员,前党主席,当年公投,他却背道而驰,投了No。这和片中Rene与上司Lucho的关系何其相似?我想拉雷恩在影片中讲述的也是自己内心的孤独吧。

最后在讲点片外话。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说起拉美今年颓势难止,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前途未卜,巴西国内腐败被炒得如火如荼,而阿根廷的日子也不好过,新总统马克里在近期被揭秘的某文件上赫然在列。那现在还有哪个国家行呢?看了一圈,似乎还是智利闷声发大财,不是金砖国家,却远胜拉美的猪队友们。去年智利的通胀维持在3.5-4.5%的幅度,在这样的特定时期,属于温和的水平。“与其它大宗商品国家相比非常温和,说明智利的货币管理非常规范。”谁是真正的金砖国家?现在一目了然。

皮诺切特有功有过,给许多智利家庭带来了创伤,也留给许多智利人物质财富和自我夸耀的资本。但最重要的是,智利人今天可以公开地讨论他的是是非非,在电影中自由地塑造他的形象。留给你国观众的还是一个大大的背影。

“今天,智利在思考它的未来”。
我们呢?


 短评

檔案影像的使用很有趣,讓畫質有著錄影帶的色偏也很不錯。

7分钟前
  • Amushi
  • 还行

看见了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和简方达,还有一个理查德什么

11分钟前
  • 王小北
  • 还行

个人觉得是很好的题材,可是,男主角的演技木讷,一群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社会上层的人讨论的民主

12分钟前
  • Mariner4Doc
  • 还行

这部相当沉闷拖沓的纯政治类影片入围了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在我看来片子技术本身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情节乏味、手法粗糙、剪接凌乱、节奏缓慢,可是围绕皮诺切特执政智利时被迫公投的背景讲述真实“广告救国”的故事从而反映民主和自由的题材给这片子赢了不少政治分数。这是一部让金三胖颤抖的片子。

17分钟前
  • Jonathan
  • 还行

电影有着剧情片的吸引力,同时带着纪录片的真实感,在时事大环境中关注个体细微的政治态度,从而使探讨成为一种自然的可能,这才是民主的真正含义。观众能在那一遍遍重复的呼声和歌曲中,找到发自内心的渴望、冲动以及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期望。这是一部妙趣横生的政治历史类剧情片。

20分钟前
  • 韩伯愚
  • 推荐

We, overthrowned the dictator, simply by saying loud and clear: NO!

22分钟前
  • heng
  • 力荐

很好的题材,但是看得实在挺累人的,拿奥斯卡难啊。

25分钟前
  • Zach
  • 还行

又是一部用全程游机来凸显纪实感的电影,加上了颗粒化录像式的图像后,显得八零年代十足。情节穿插着广告人的自由多变与政治题材的严谨,美中不足的是男主的扑克脸。

29分钟前
  • 果樹
  • 推荐

反高潮的剧作结构处理让影片显得有点虎头蛇尾,手提摄影和简略剪辑方式让影片呈现出一股老旧纪录片的特质,倒是在色温较高的逆光下拍摄盖尔·加西亚·贝纳尔美的快要人命,但更出彩的编剧的智商和幽默感,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剧本将大量的纪实影像和虚构的人物及故事对接的天衣无缝!★★★☆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内容并不沉重的智利革命为背景的片(虽然也有那么一些必然要有的暴力段落),但总体双方的电视交战还是挺诙谐的,这是真的“广告狂人”耶

35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採用了偽紀錄片的形式。4:3的電視比例,手持攝影,過時的老磁帶錄影機質感,看似特別隨意的剪輯以及違背常規的打光,都在盡力還原老紀錄片復古的時代感。不斷插入歷史上的真實片段與新聞素材,也讓整個劇情達到了與現實融為一體的程度。特別有意思的是由於老鏡頭的缺陷,用最大光圈拍攝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炫光或光暈,造成影像上的瑕疵,但是這個瑕疵卻又正好呼應了「NO」陣營一直宣傳的彩虹策略。影響未來生活的選舉成了一次廣告宣傳大賽,廣告商用奇思妙想的創意喊出了新世代的召喚。整部片子使用了反高潮,即在結局用一種極簡單的方式把前面劇情所施加的矛盾、對立和衝突迅速消解,從而使片子顯得頭重腳輕。但這種設計恰好表達了男主末尾悵然若失之感,或許智利未來的路,尚處於一片迷霧之中。不过他們能有勇敢說NO的機會,已經很讓人羨慕了。

38分钟前
  • 高詩遠
  • 还行

从去年9月份找此片资源至今,整整11个月了。让我等待最长的电影。《智利说不》和《逃离德黑兰》差别是它无聊点叛逆点。和《爱》打擂台也的确力不从心。最佳外语5部的高水平作品。录像带摄影质感大赞。第一部智利电影。4.35/5分。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不流血推翻了政府。

47分钟前
  • mr.tall
  • 还行

三星半,正片没有预告片好看

50分钟前
  • 一个劳动人民
  • 推荐

副标题--民主党派如何利用“糖衣炮弹”引导智利人民向皮诺切特的末代统治说“不”。

54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诚意!

58分钟前
  • BB蓓
  • 推荐

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皮诺切特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纪录片的写实风格,录像带的质感。当消费者变成选民,广告救国,有些夸大,若不是最后军队的倒戈,政治的结果,真的很难说。不过,学广告的,倒是可以学学里面的符号学。

59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还行

竞选过程的片子也看过不少。。每次看这类电影。。总会有莫名的焦躁感。。这种历史背景。。让我想起了Argo。。

1小时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7.5 手持摄影,褪色胶片,奇怪比例,纪录体质,说实话比起这样我宁愿选择好莱坞式主旋律。

1小时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豆瓣真是记仇 2013年标的看过 就写了个歌名 就给我删了 是有什么大🧊??

1小时前
  • 唱²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