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

正片

主演:布雷迪·詹德罗,蒂姆·詹德罗,莉莉·詹德罗,卡特·克利福德,特丽·道恩·鲍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骑士 剧照 NO.1骑士 剧照 NO.2骑士 剧照 NO.3骑士 剧照 NO.4骑士 剧照 NO.5骑士 剧照 NO.6骑士 剧照 NO.13骑士 剧照 NO.14骑士 剧照 NO.15骑士 剧照 NO.16骑士 剧照 NO.17骑士 剧照 NO.18骑士 剧照 NO.19骑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骑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的牛仔布拉迪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驯马者,也是牛仔竞技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一次竞技比赛中,布拉迪被马撞到颅骨,深受重伤。医生宣布,他已经无法继续他的竞技生涯。布拉迪难以接受这一切,不仅因为牛仔竞技和驯马一直是他生活的全部,还因为他身边的人都靠他为生。回到家后,他发现,如果不能继续做让他觉得生命有意义的马术运动,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布拉迪尝试重新夺取对于生活的主动权,他寻求一个新的身份认同,以及作为一个男人的涵义。探秘金刚塔中国说唱巅峰对决第二季边缘战士大耳猴老婆大人是80后女皇之刃 流浪的战士林冲夜奔国语进击!巨人中学荒漠恶种连锁大阴谋(原声版)野性威尔斯粤语做个非洲富豪吧琳达与艾比利尼四次九条命创可贴2012心跳漏一拍 第一季绝杀空手道钧瓷蛤蟆砚旅程终点2017深夜的Hello!八十天后说爱她天下第一刀凶蝎1981赛车手妮卡迪兹先生进城女鬼桥 女鬼橋火力少年王之传奇再现续集青岛往事大侦探福尔摩斯逆袭1998帕洛玛2022总之就是非常可爱魔术师与消失的女孩星猫历险记之工艺篇天降萌妃峨眉山脱口秀小会空灵之境第二季逆时拯救许你浮生若梦九人禁闭室

 长篇影评

 1 ) 梦想造就一切

作为观众(包括我自己),很容易戴上有色眼镜,去认为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导演,会拍出哪些想当然的陈词滥调(譬如作为女性的弱势地位),或者是矫情造作(沉湎于某种情绪)。

这种想法,当然很不正确,但我想说,对《骑士》最神奇也最有色眼镜的评价是:它一点都不女导演!甚至很野很大气,很man很细腻。

再不然就像朋友说的,不仅要鼓掌,它更值得脱帽致敬。

赵婷令我想到的,不是嗑类型、吃硬骨头的女汉子凯瑟琳·毕格罗,而是伊斯特伍德,或者李安,还有那些在西部片历史征战的大导演们。

众所周知,李安的独特才华,在于跨越不同族群背景的人文故事,以亚文化,次文化甚至是有违主流的电影人物,去打动世人。在美国的华裔,英国人的《理智与情感》,断背山上的牛仔,沦陷时期的上海,太平洋上的印度少年,伊拉克战场的美国士兵……他似乎无所不能,在写全人类的故事。考究这一切根源,固然与导演本人的温文性格有关,又何尝不是一个华人试图在好莱坞立足的写照。

赵婷的《哥哥教我唱的歌》和《骑士》,外景选择都在美国的印第安保留地,生存环境比较艰苦。关于印第安领地的故事,前年还有一部发生在怀俄明州的《猎凶风河谷》,值得推荐。

赵婷为何选择少数边缘的印第安保留地?

你可能会得到一些个人冲击的故事,赵婷的说法是,被布雷迪·詹德罗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接连拍摄相似题材背景,其实更有利于新导演的成长。比如不少新人导演,会选择三部曲创作,那不是意味着你在以李安为榜样,亦或者你想成为杰兰(锡兰)和贾樟柯等电影节好手。事实上,即便你只是想一鼓作气,那也比其他人要容易成功得多。

三部电影,相似主题的反复捶打,不仅能施展自己的长处,也能在这个过程,发现自己的限制与不足,从而更加游刃有余,去拍摄其他题材。被神话的毕赣,无论他正在做的,还是之前完成的,实际上也是一个类三部曲的打磨过程。

赵婷前作像是新手上路的风格练习。到《骑士》里头,她所挑战的,就是传说中好莱坞电影制作的谋条定律:不要跟动物与孩子一起工作。后来,国内媒体不知为何,误植出来一项:水。

《骑士》不仅是真人真事,而且是让现实中的詹德罗一家去饰演自己,即布雷迪·詹德罗,蒂姆·詹德罗,莉莉·詹德罗,还有那些马。

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取巧投机的事情。今年,伊斯特伍德让真人在电影里扮演自己的《15点17分,启程巴黎》却翻了车,而且成片一片狼藉。那可是一个惊险,弘扬主旋律,打击恐怖分子的英雄故事。

《骑士》前半段有点缓慢。中段开始,布雷迪找到驯马工作,与这种伴随人类历史文明前进的动物,重新建立联系,彼此间的接触与亲近,耐心反复的交流,令人非常感动。通过镜头的运动,包括大范围的旋转环绕和跟拍,你仿佛能感知到人与动物的沟通,尤其是那种伴随共情的信任,互相理解,释放对方的天性与能量。

许多人可能不太理解,布雷迪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骑在马背上,当个风光的牛仔。这不仅有危险性(被踩碎的颅骨),似乎也不太能够保障一家人的生活(需要人照顾的妹妹)。

简言之,《骑士》说的不过一个人类的驰骋梦想,而放弃梦想,又比追逐梦想难太多了。不见得骑士就得傲立于世,只不过,赵婷刚好选择这片土地上为数不少的刚强牛仔们——就如同阿伦诺夫斯基拍摄《摔角王》,李安去拍拳王阿里的《马尼拉之战》,从赛场,舞台到聚光灯,无数电影描述过这一类人物。愈简单,却愈有力量。

通过时长不短的驯马工作,《骑士》成功说服了观众,能在草原上,与骏马一起奔跑,是很神奇的时刻。人类不仅可以超越自己,更可以感受自然的博大。

不少人把《骑士》的摄影,封为了马力克大神的魔幻时刻再现。但在我看来,《骑士》的故事,显然跟马力克不是一路子。马力克推崇神游九天之外的去叙事,《骑士》却扎扎实实,反复围绕布雷迪的纠结、不甘与遗憾说事。无论是照顾朋友,还是超市被求合影,你都能感受到他的情绪波动,痛苦,不仅能被感受到,而且需要出口。

布雷迪在围栏里,用独门技法让马从桀骜狂躁到放松驯服,产生变化。他同样不厌其烦地,帮助朋友做康复训练。一件看上去有效的事情,与一件看上去无效的事情(朋友显然无法重新上马背),它们最终的目的却是一致的:不要忘记梦想。而那匹不再能站起来的马,那个生不如死的牛仔,它们都是布雷迪的生命投射。

选择继续驰骋,还是选择家。选择慷慨一死,还是选择遗憾。

遇见喜欢这部电影的人

 2 ) 骑马者,牛仔,骑士

纪录片般的真实,风景画般的隽永,诗歌般的情韵,民谣般的婉转。

这是一群祖祖辈辈搏击自然在恶地上讨生活的人,但镜头下的他们却如此细腻温情。这是一个义无反顾追求理想的骑马者的故事,但使他真正成为“骑士”的却是他最后主动离开赛场的举动。

扮演本片男主Brady的演员也叫Brady,他本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位苏族职业牛仔竞技表演者。片中他的父亲和妹妹(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是他现实中的家人,那位在医院里生活不能自理的青年也的确是他脑部受损的好友。导演赵婷是两年前在当地拍摄处女作《哥哥教我唱的歌》时认识Brady的,她说她想让Brady作为自己下部影片的主角,但具体情节并未想好。后来,Brady遭遇意外,头骨被马踩裂(即片中那个用订书钉缝合的伤口),赵婷于是决定拍摄这个人物在康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这种真实和虚构界限模糊的构思(后来查资料知道这种电影类型叫docufiction),配上她冷静克制的摄影风格,带领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通常不太被关注的美国原住民(拉科塔族),感受他们简单但值得尊敬的生活方式。

 3 ) 如果喧嚣不停,让Chloe Zhao陪你安静

女导演,这三个字在影视圈仿佛与生俱来的被贴上了弱势标签。

为什么喜欢赵婷,抛开其他一切因素 作为观众我们只欣赏她的作品。赵婷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揭去这些刻板印象的标签。不得不承认 我一开始也轻视了她,但当我真正看完她的电影,从《Nomadland》到《The rider》我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

“这是我见过最不像女导演的女导演”。

如果一位不了解电影的人问我 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哪里动人,那回答一定是他动人心弦的长镜头和举世无双的一镜到底,问我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哪里动人,那一定是脑洞大开的剧情和一丝不苟的镜头实拍。如果你问我 赵婷哪里动人 《The rider》哪里动人,大概我会一时语塞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如果细细回味 我想这部电影值得讲上三天三夜,赵婷的电影题材 看似平淡 实则锐利,无论是骑士还是无依之地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角都是底层人民、弱势群体。我想在这个流媒体信息时代,没有什么是能比一部电影更能带来社会关注度了。

赵婷或许是我看过最写实的导演 作品巧妙的游走在纪录片和电影之间。纪录片与电影的最大区别是,纪录片是一种科普形式而电影则是时间艺术。既然是艺术它的核心灵感一定来源于生活。赵婷最特别的一点 她的电影选用的都是非专业演员,骑士的主角真的就是一名牛仔 戏里他的父亲也确实是他的亲生父亲。追求最真实的演绎,让表演不那么表演。换种话说她让电影脱离了剧本。

我看电影一直着重于镜头美学,一直把用镜头来代替语言作为导演执导功底的一项重要标准《骑士》绝对是我看过将这项美学发挥到极致的影片之一,西部的荒凉之美、静谧之美被发挥到了极致,Brady不善言辞 赵婷替他用摄影机表达了千言万语的同时又是那么的安静怡人,习惯了市井生活的我们内心难免有着几分浮躁之气。何不在周末安静的晚上欣赏一部赵婷的作品来帮助我们做到笃根本 去浮华呢?

《骑士》就像一张宣纸,空白无彩的,赵婷往上面泼洒了几滴象征着内心最柔软情感的水粉看似很淡,但实际上已经把这张宣纸浸透了,这张宣纸就是我们看似平淡坚强却又热烈柔软的内心。如果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欲望无奈和不甘 不妨让Chloe Zhao陪你体会这最安静的孤独之美。

 4 ) 华人,女导演,就拍不出血性的骑士之死吗?

当骑士从马背上坠落,又该何去何从。

[骑士]从第一帧开始就迷人。

黑暗只泄露一匹马的侧影,鬃毛扬起风,马蹄踏起尘土。

有某种野性,被狭窄的特写禁锢了。但这只言片语,好像还是冲出了画框。

激荡出影片的雄性荷尔蒙

马尤如此,人何以堪。

男主角,那个骑士——布雷迪——一出场,就举起刀子,撬出嵌在自己伤口上的订书钉。

滴着自己的血,不哼一声

看客都已经倒抽好几口凉气。

头顶已经渗出汗珠,半拉“莫西干头”却意外有种被凌虐的美感

一系列充满痛感的动作,只是为了用保鲜膜包起头上伤口,冲个澡

这种细腻的粗糙,贯穿于全片。

[骑士]在201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拿下了国际电影艺术联合会奖。

赵婷作为一名华人女导演,选择了西部牛仔的题材。两者看起来似乎距离遥远。

但细腻的粗糙,近乎“侠”。能称作侠的,固然豪迈,为了道义理想可以豁出命去,但其情感却汹涌澎湃,于无声处也可听见惊雷。

从这个角度说,[骑士]很侠士。

粗糙于形象气质,大漠孤烟,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一个西部牛仔,天然地要与马的野性搏斗,他沉默,但倔强,生来要驯化自然,又与自然的不驯服,惺惺相惜。

细腻于表达,运镜如诗。

正手一个特写,马眼或人眼里沾染着易碎和不甘的颜色。反手一个远景,草原或黄沙,暮色或月光,命运看似温润却不容置喙的力量,融于景色中。

一个天生骑士落马的挣扎,在镜头的一草一木里。

来自南达科塔州的糙

影片的粗糙凌冽之气,来自于写实。

[骑士]里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演另一个版本的自己。

除了老爹,其他角色连名字都用的是本名

赵婷细腻地还原了现实中,南达科塔州人们的气质。

赵婷14岁离开北京,去伦敦、去纽约,读电影专业

不过三十多年的人生,被故乡和异乡瓜分得七七八八。何处都是客。

这种飘零燕的日子,让她在毕业后,把电影的背景地,放在同样缺乏归属感的美国印第安地区。

在那里找到布雷迪·詹德罗时,赵婷并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她只是看到他,就意识到这个人值得拍。

直到一年半后,布雷迪驯马时受了伤。

受伤处和电影中的一致

(假伤疤就做在旧伤口上,刚长出来的头发也剃了,布雷迪没有二话徒手撬钉子的事儿,也是布雷迪受伤时真干过的。)

这次受伤,打乱了赵婷的原计划。但仅仅受伤六周后,布雷迪又开始驯马了。

这人疯了吗???

这是赵婷的第一反应。

但对于布雷迪来说,再跨上马背,是自然而然的:不驯马,我们一家老小吃什么啊?

如今女儿也一岁多了,奶爸的担子更重了

这是一种“活着”的状态。

它朴素而粗糙,只是日子推着人向前滚动,但它也宏大,每一秒都有失足坠落的危险,每一秒都是一个人的史诗,都是与命运的搏斗。

而受伤,将这种状态戏剧化了。

赵婷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在影片中,布雷迪的伤,导致癫痫,时不时手指僵直。这意味着,他不能再驯马。

刚见到布雷迪的时候,赵婷摸着马脖子附近,问他,这是马的哪块骨头。

布雷迪答:“那是上帝用来放马鞍的地方。”

那么,马背,一定是上帝用来放骑士的地方。

如果骑士不能再驯马,那何处能安放他?

来自镜头的细

感情的汹涌细腻,藏在镜头和布雷迪不多的台词中。

每一个远景镜头都惊心动魄,尤其是篝火唱歌的这一幕。

辽阔草原上,半轮明月下,篝火堆旁三五唱歌的牛仔

人与景融为一体:这片飞沙走石的原野,必须有这帮牛仔,而这几个人,也只能策马扬鞭于明月之下。

仿佛不可能有别的命运。

然而偏偏是有了。

此时,一群人讨论受重伤的莱恩,心有戚戚表示要做一辈子牛仔,而布雷迪,也说着自己只是在恢复阶段,还要回去。

可说到最后,只剩沉默

从头到尾,布雷迪台词不多,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在告诉人们,只是暂时休养,伤好了就去驯马。

哪里是告诉别人,只是在逃避那个可怕的念头,无法做牛仔的念头。

我一定会回来的*1

我一定会回来的*2

我一定会回来的*3

我一定会回来的*4

癫痫让他随时可能松了缰绳,而他的头部,再也经不起第二次重创。

可他和马的羁绊,又不能斩断。

在现实中,布雷迪连拍戏时,都每天准时去驯马,赵婷也只能避开这名骑士的主业时间,见缝插针地拍摄。

没被人碰过的马,警惕性非常高。

但影片中布雷迪像哄孩子一样,亲亲抱抱摸摸转圈圈,马儿就乖了

在镜头前,他与马两次告别时的心碎,见证了这种羁绊。

第一次,他的老马,格斯,被老爹卖了。

那天晚上,紫蓝色的天空下,山坡下站着一匹马

镜头跟着布雷迪的步子,左摇右晃走过去。

而布雷迪走近了,第一个动作是伸出手

月光下一人一马相视告别

马的特写,是不舍的眼

人的特写,是眷恋的手

刚日出,人马最后的奔跑,诗意而感伤

最令人触动的,是镜头下的马,太有灵性。

布雷迪把格斯送上车,它意识到了,这就是最后一面。

恍然回头

可又扭过去,眨眨眼

像在掩饰情绪,又像是看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天空也有灵性。格斯走后,又是一个动人的远景镜头。天空,不再有月牙,也不再有日出。

只有乌云密布

而空地上,空余马鞍

这段的镜头语言,实在是出神入化。

我要说的第三个远景镜头,在影片后段。

布雷迪再买来的一匹野马,还是太野了,逃了出去,弄伤了自己,布雷迪只能送它上路,终结它的痛苦。

一滩血

一条腿

决定了命运。

但布雷迪没有下得去手,老爹代劳了。

镜头也不忍看了,远远的,给了两人一马,一个剪影

背影和倒地的马,在紫蓝天空下,更加苍凉。

马儿终究是要卸了马鞍的吧。

骑士终究要丢盔弃甲,再世为人的吧。

当骑士从马背上坠落,又该何去何从。

当梦想终结,宿命不再是宿命,什么羁绊都要切断,茫然四顾,怎么再找到命定之路。

这是[骑士]用画面谱的一支悲壮的诗。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5 ) 那个中国女导的美国牛仔片

每到年底,我跟老公会刷一下不同媒体评论出的年度最佳电影。2018年奥斯卡提名的电影没有让人很惊喜,有几部,比如《绿皮书》《罗马》和《副总统》竟然没能看下去。印象比较深刻的,像李沧东以村上春树短片小说改编的《燃烧》,很村上。几段精妙的对话,几个迷人的场景,寂寞的温度,悬疑的调子,最后一个苍白结局捞了个空。年轻的时候喜欢村上,总觉得复杂的空洞中有种湿漉漉的无奈,无奈又精彩的承载了年轻人的时代精神。

现在人过30,不晓得村上是如何从30岁以后,写出一本一本有关于过30岁无名男人比较无奈的故事了。这里不是批评村上,只能说人活着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艺术搭配吧。

李沧东的《燃烧》很美,但最后一个苍白结局捞了个空

聊到这,是因为现在怕了文艺片儿,不怕它的美与唯美,但怕那个不了了之。我想这便是导致我半年后才看了《骑士》。之前老公每次提到许多最佳电影提名的那个“中国女导演拍的牛仔片,” 我对这富有矛盾的一句话总会发愣,好像大脑消化不了,最后选择放弃。

美国西部电影对我来说跟美国乡村音乐一样,是一个很难接触和理解的文化体系。我对它的了解停留在李安的《断背山》,昆汀·塔伦蒂诺,还有最近的《西部世界》,很难逃出庞大的符号特征与刻板印象。一个中国女人自编自导了一部在嘎纳获奖的美国牛仔的故事,这意味着什么?我怕的是像《燃烧》一样的美与空。直到有一天电视屏幕上飘出南达科塔的远镜头,老公说他要看这个片,我才放下手上的书,默默地被镜头征服。

《骑士》摄影师是与赵婷同校的Joshua James Richards

看完才发现,赵婷的《骑士》其实是一部很实在片子。故事简单、直线、完整。竞赛受重伤后的年轻骑手,面临了职业生涯的终结与自我身份认知的危机。故事虽然整齐,不代表它没有精妙、迷人、寂寞、悬疑、苍白的部分。它的实在不光光因为影片以真实故事改编,也不只因为影片由原型人物扮演,而在导演一个个基于真实、扎实、与踏实的选择。美与忧伤中涌出面对现实的态度,让本来很凄凉的题材 — 受伤的主人公,酗酒的爸爸,阿斯佩格综合症的妹妹,受伤瘫痪的朋友等等 — 富有自我寻找与坚持的精神。而恰恰因为导演的叙述方式不依赖好莱坞的戏剧性,也不屈服于文艺片虚无,而是以一种坦诚与大气的叙述手段,让最终的故事比纪录片还赤裸。

就如赵婷在一次采访中说的,一个作品需要平衡写实与诗意。也就如在纽约影视学院一位老师对赵婷的评价:“Chloe有一颗温暖的心,却有一双冰冷的眼睛。”(Vogue) 这个故事完美的找到纪录片、艺术片与戏剧最触人心的交叉点。

看完片子,深深被打动,也对镜头后的导演充满了好奇。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可以以如此淡定、自信的方法,拍出一个远离自己背景的故事?搜了一下赵婷,看到了一张面孔从辽阔的西部风景中浮现。这张脸干净、真实、但也刚强无畏。不知为何,就像赵婷被故事主人公布雷迪打动,她的凝视让我也有感触,顿时感到这个影片镜头前前后后,都是故事。

出生北京的中国导演赵婷

赵婷是谁?国内媒体好像停留在宋丹丹继女这个标签,或是提到漫威电影第一次由中国导演执导《永恒族》的新闻。读了一些外国媒体的报道,发现她的成长经历恰好可以解读影片中对自我身份的寻思。

她好像一直在寻找自己。从小叛逆,在校不爱读书,爱画漫画,写同人小说,看电影。她对自己的家庭、背景与生活环境都产生过疑问。高中时离开中国去英美读书,是对自己与社会的第一步揭露。而毕业后她也没有投奔稳定的工作。在纽约酒吧打工,组织派对,房地产,她都做过。不正规的工作让她接触了社会不同背景的人,学会喜爱与各式各样的人交流,去了解每个人的历史与经历,又鼓励她考电影学院,以电影方式去解刨她看到的故事。 然而,纽约Tisch学院毕业以后,她又选择离开。一直生活在大城市的她说:“我想把自己建立的所有身份都剥离掉,去一个没有人知道我是谁的地方,这样我才能知道自己是谁。当你被中国或纽约的生活迷住,你很难确定你是在过你想过的生活,还是偶然遇到的生活。” (Vogue)

赵婷去了美国西部南达科塔州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在中国的时候,她小时候就喜欢上内蒙古的平原。30岁以后,在纽约的生活节奏越快,她越喜欢南达科塔。站在那片土地上,让她可以感受到时间的终止,时不时可以找到百年残留的动物骨头。(Vanity Fair) 她在那里认识了许多人,拍了关于美国印第安拉科他族人的处女作品,来来回回直到当地人都叫她“那个有个中文名字的拉科他族女孩。”(Filmmaker)

也许是这种深入的心灵钻入,让她可以拍出类似早期泰伦斯·马力克西部片的静止与永恒感。让我放下书转移注意力的,便是那吞服一切的大自然。它既是一个调色板也是一个人物。主人公布雷迪曾经提到,“因为她向我们的世界敞开心怀,我们也愿意向她的世界敞开心怀。”(Vogue) 一个勇敢片子,需要做到对自我与他人的坦诚。

泰伦斯·马力克的《天堂之日》被誉为所有电影摄影人的必修课 Mtime时光网

如果对泰伦斯·马力克多年的批评是太注重于人生、自然、真理、与信仰这种大话题而忽视对人物的塑造,《骑士》对人物上的处理很下功夫。赵婷曾经提到在拍摄的时候,希望可以把相机放在人物里面,去唤醒更多共鸣。(Filmmaker Mag)

与其用故事来支撑人物,影片的叙述从布雷迪的视角展开,延续到受伤后的他与不同人的关系发展。从父亲,妹妹,朋友,陌生人,甚至他的马,每个人对他的期带承载着自己的欲望与偏见。

年轻一代的朋友与陌生人希望他坚持,但没有办法跟他有更深度的对话。父亲要他放弃,但也没有办法给予他更多的安慰。最感人的,可能是妹妹和马,两个对他受伤后果没有具体认知的角色,依然以最坦然的一面相待。马受伤以后,布雷迪那句我就是这匹马,但因为我是个人我还可以活下去,反应了生命的残酷,也以最微妙的方式,点出每个人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生命。

《骑士》对布雷迪细腻的人物心里刻画,反映出赵婷与演员的深度对话与合作。这个片子是她与布雷迪交流出来的。她说:“一个导演必须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布雷迪不会去看心理医生。他受伤后甚至没有回去做身体检查。我可能是唯一一个进入他生活的陌生人,也许他觉得和我交谈很舒服。我问了他很多关于剧本的问题,我们不得不走的很深。” (Vanity Fair)

赵婷是通过拍摄自己的处女作品《哥哥教我唱的歌》认识的布雷迪。在采访里她提到了一直记得“他的脸很棒,” 有一种直觉让她感觉到这个人身上的故事。(Vogue) 没想到几个月后竞赛深受重伤后的布雷迪坚持要回到马上,让她顿时领悟到“这就是了。” 一场灾难转变为改变人生的机会。

毫无疑问,布雷迪是电影成功的最大原因。他在阴与柔、刚强与脆弱、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周转,颠覆了美国牛仔,甚至男人的传统形象,完成了一个极其真实的人物塑造。

镜头下的他时而带有类似詹姆斯·弗兰科的英俊,但比弗兰科更精致更忧郁的面孔。片子里许多安静、片段化的场景,例如布雷迪带着伤的日常、与妹妹的对话、与朋友们围着篝火唱歌、在草原上的肃静,依赖于他身上一种难言的魅力。直到快到结尾的一刻,我一直以为这种魅力来自布雷迪在亲身演义他的个人成长,但当他探望完受伤的朋友后,在车里蓦然哭泣,我才意识到导演的眼光,找到了一个富有天赋的演员

就连他身边的其他角色,包括爸爸与朋友们很明显的非专业表演,好像更加突出主人公的才华。唯一可以与布雷迪攀比的可能是得阿斯佩各综合症的妹妹。她不均匀、天真古怪的言语与动作在面对生活中所有残酷中,展现出奇特的纯洁。在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没有受到关注中,他们依然默默地,有尊严的活着。

影片最有力的一点,应该是赵婷以一个外国人的眼睛拍出了最真实的美国。在拍摄《骑士》之前,赵婷承认没有看过超过三部牛仔片,美国家家户晓的万宝路人形象也没有对在北京成长的她落下根。镜头里的布雷迪富有美国西部男子汉的勇敢、潇洒、沉默、与坚持,但也容纳了慈悲、敏感、与胆怯的一面。就连当年打破标签的《断背山》, 对比中也显得逃不出两个影星扮演万宝路人的轮廓。

再来就是那个非传统的结局。美国从小教育提倡追求梦想。导演也被现实中不屈服的布雷迪打动,决定拍他的故事。然而,片子的精神核心是那一句“有些时候梦想并不一定都要实现。” 如果布雷迪的自我价值一直驾驭牛仔身份,失去梦想后,他又是谁?当任何人失去自我的一部分,我们又是谁?

在布雷迪决定离开牛仔竞技赛那一刻,表现的不是懦弱,而是成长与担当。自我认知这个东西,不是外来坏境或者别人可以决定的,而是出于内心。就算他再也不能参加竞赛,他也终于明白了自己是谁。一个中国女孩,离开了北京,离开纽约,放弃了常规,为了一层一层的揭开最真实的自己。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每个人在上演同样的故事。

-----

Sources:

Filmmaker //filmmakermagazine.com/people/chloe-zhao/ Vanity Fair //www.vanityfair.com/hollywood/2018/04/chloe-zhao-director-of-the-rider-interview Vogue https://www.vogue.com/article/chloe-zhao-the-rider-vogue-april-2018 所有照片版权归属影片《骑士》《燃烧》《天堂之日》或赵婷本人

©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云南路微信公众号,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6 ) Impossible is nothing

impossible is nothing

gelding : castrated male horse

castrate: to remove the testicles of a male animal or person

eunuch: [ˈjuːnək] a man who has been castrated , especially one who guarded women in some Asian countries in the past

Horses are momentous to the hero .

we are all uesd to the fixed pattern of drama ,motivational ,inspiring movies ,the hero or heroine overcome all the struggle and pain and succeeded and finished their dreams like Forest Gump but on the contrary ,this film didn't give the hero the chance to perform the legend ,impressive triumph to overcome illness and physical obstacles .From the beginning we were told he has to cancel his beloved career because of his wound on his head ,he has to give up all the activities associated to horses.but in his inner heart he was reluctant to give in to his destiny .The director didn't perform his amazing success too much on the film.The success was only shown through the screen.Also his handicapped friend's great successful moment was shown through screen .the film took more efforts to show how the hero struggled in his heart without any words his love for the wildness beauty and horses.

 短评

和想象中很不一样,和马利克没太大关系、也没任何过度解读必要,就是简单朴素地拍了个关于坠落和放弃的故事,些许设定稍显陈词。男主有着细腻自然、有呼吸感的表演;地域感融入得很好,剧本写得单纯、专注。这种把一切都明了放台面上的拍法,就看观众心境进不进得去,最后半小时几乎一路哭过来的。#豆瓣标记的第5000部电影#

7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部全方位、毫无保留地展现导演平庸创作能力的影片。导演没有任何藏叙事的意识,想表达的每一点意思(比如男主怎样受伤、男主家经济窘迫)都要拍一场戏,让角色直接讲/演出来。太呆板的叙事也导致镜头和文本信息量贫乏。还有,不是镜头语言功力十分深厚千万不要轻易放弃配乐啊!!

8分钟前
  • 白堕春醪
  • 较差

不能自已的手是个充满矛盾的载体,既导致了他梦想的破灭,又象征着紧握梦想不甘松开的力不从心。受伤的马儿死路一条,受伤的男儿梦想不弃。苍茫大地、落日夕阳,那份心余力绌、这份永不言弃,人有多渺小、心就有多庞大。

10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赵婷拥有着动人,成熟,粗放而细腻的电影语言,这部作品里看到了她非常不中国却骨子里深受东方价值观影响的部分,像早期的李安。虽然可以把骑手看作是文艺版的摔角王,但影片最后部分的隐喻之死却让电影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我认为赵婷只要不被漫威绊倒,她极有可能会是第一个拿奥斯卡的大陆导演。

12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除了印第安地域特色外,赵婷暂时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并能逐步丰富完善的作品个性,对马力克仅仅停留在形上的模仿以及学院派剧作的模式化其实都是通往作者之路上的阻碍,希望能在下部作品中看到更加清晰的她,而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临摹者。

1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难怪呢,由真实故事改编,所以逻辑、人物都特别对。这个骑手沉默笃定,关照身边的亲人,虽然他也身负重伤。人类最最扎实的一种力量都在这类人身上。

18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看得难过...是我本年度的海曼吧。同样是非演员,同样展现一个偏远的地域,同样是character driven,个人觉得这部比今年另一部片子传达情绪的渗透感强多了。

19分钟前
  • zy_
  • 力荐

收尾的几场戏非常赞,骨子里有点奥斯卡学院范儿的美国独立电影,非常的圣丹斯,自然光的摄影质感很棒,有点泰伦斯·马力克的感觉。片子讲牛仔精神,故事却是一反常态,相比励志,也许选择放弃更难,有些野马就该属于广袤的草原,对于它们来说,要么自由,要么接受死亡,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巨大的勇气。

2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很淡,但如果我有钱拍电影,或许就是想拍这样的一部片吧。#不计功名#

2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对于骑士,颅骨重伤和不能重握缰绳,哪个更痛?对于野马,大腿撕裂和无法驰骋草原,哪个更疼?大脑的信号传递不到手掌,生命的快乐满足不了生活。徒有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只能在颓丧的人生面前败下阵来。牛仔要照顾智障的妹妹、癫痫的兄弟,刷超市条形码,在夕阳下狂奔,之后懂得原来自己也在被照顾。

2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最神奇也最有色眼镜的评价是:一点都不女导演!而且很野很大气,很man很细腻。布拉迪驯马接触和亲近,耐心反复的交流,令人非常感动。马背上的牛仔,不过是一个人类的驰骋梦想。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一到抒情时刻就化身泰伦斯·马利克。融合了纪录片手法(有真人搬演自己),虽然牛仔这个选题不及上一步印第安小镇青年那么犀利但是难得地破了套路(比如没有女孩,没有性等等),差点以为最后要变成《摔跤手》但结尾确实转得漂亮。驯马段落很专业。但是还是有典型的学院风,比如破碎家庭……

36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几天前手不小心割伤,我望着那个小缺口一点点愈合消失。突然间终于明白这部电影动人在哪里了,没错,有漂亮的风景,有追求梦想而不得的遗憾,有家人的理解和扶持,但让它变得特别的是“愈合”,一道真实的伤口,一个年轻的骑士,在身体遭受重创之后重新找回了自己,这大概是生命中最幸福的瞬间

3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叙事好弱所以前面80分钟无聊到爆,最后的煽情我也觉得太俗了。看完觉得没有对主角产生足够的同情去构成共鸣。景挺美。

43分钟前
  • 孜然一身
  • 还行

Everything is so fragile. 我们爱的人 我们自己 我们爱的东西

47分钟前
  • L‘Heure Bleue
  • 力荐

就不能一丧到底?偏要让他“活”过来。

51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近乎纪录片的形式做的很足,摄影对南达科他风貌展现也令人心醉,不过叙事还需进一步打磨。整体很容易让人想起达伦的「摔角王」,不过也许是因为主人公更年轻,结尾更有希望

5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7,以小见大的故事,里面藏了很多东西。影像也用了不少心思,未来可期。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不只是安静的镜头语言,而且还非常专注:画面不是男孩就是马,或者是男孩和马,这种专注性带来了情感重量,让人与马命运并列在一起时特别有说服力。电影结尾男孩的选择让我想到“极速风流”,哪怕有千般不舍也要学会放手,因为有人在等你回家。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握紧与放手的鸡汤主题在导演的克制之下写成歌颂人类理性之美的散文诗,人的执拗对应马的野性,驯马就是征服命运,区别是臣服命运也能获得自由。美国独立电影的套路太多,好几个部分都感觉是陈词滥调。

1小时前
  • 哪吒男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