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万事惊

HD

主演:吴镇宇,古天乐,袁咏仪,张达明,吴肇轩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普通话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2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3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4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5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6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3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4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5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6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7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8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19家和万事惊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家和万事惊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敦厚老实的中介卢伟文(吴镇宇 饰)与家庭主妇妻子淑贤(袁咏仪 饰)、失业愤青儿子(吴肇轩 饰)、沉迷网恋的女儿(蔡颂思 饰)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张达明 饰)一家五口过着每月要还房贷的节衣缩食生活。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还不完的买房贷款、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处境,都成了这个家随时爆发争吵的源泉,而他们唯一舒缓焦虑的就是那一扇窗外的海景。可万万没想到的是,突然有一天,一块飞来广告牌完完全全阻挡到了整家人的视线,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去舒缓压力。而这块广告牌的主人王小财(古天乐饰)却不以为然。解决无期、焦虑升级,卢伟文一家的疯狂计划就此展开……紫色2023尘音赌侠2002重生之天下为娉记忆中的你蜜月旅行恶魔老公不好惹最后的慰安妇丐世英雄曼陀罗11号监狱犯罪现场调查 第四季GIVER复仇的赠与人间谍亚契第二季你知不知道我爱你致命录像带99他是我的全部天涯歌女国语陪伴帝都英雄之战落日2023动物兄弟第四季国语煮酒论邦德热血废柴中介第三季血,总是热的香火镜头下的爱情深暗势力第一季真爱限时令惊蛰如何培养一个女孩忠奸人2024陕西省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盖世武生苍白骑士家有喜旺 第二季呼吸过度米斯特和皮特不可避免的失败太阳马戏团:人生之旅

 长篇影评

 1 ) “每个人都会有艰难嘅日子,有人长啲,有人短啲,有人突然间遇到”

我看到很多人评论说,《家和万事惊》有一种老派香港喜剧片的味道,好像是重回八九十年代港片之感:年终岁尾了,把各路明星都拉来演主角,把我们在TVB港剧里常见的那些打酱油的“黄金配角”也一起邀来捧场,故事就是一家人神经兮兮、碎碎叨叨、吵吵闹闹、欢欢笑笑,街里街坊,姐姐失恋,弟弟泡妞,哥哥出轨,爸爸生病,最后一切都否极泰来、皆大欢喜,末尾了演员一家人一起出来拱手祝福观众们新年快乐、恭喜发财,让我想到《家有喜事》。

这是香港电影中一脉相承的“家庭喜剧”基因,也是粤语文化中对“好彩头”、“大吉大利”的偏爱,令人欢笑和难忘的好作品有很多。时至今日,广东很多地方电视台晚间档还是播这种老港片,那是一种回忆。

只不过这一次,《家和万事惊》把故事镜头对准了一个香港普通小市民家庭(毕竟《家有喜事》黄百鸣他们一家可是住别墅的),吴镇宇饰演的卢伟文是个房屋中介佬,脾气逆来顺受、凡事息事宁人,为了独自赚钱支撑一家人的生活磨破了嘴皮;袁咏仪则饰演老婆,一个生了孩子就辞工在家全职照顾老人孩子的家庭主妇,朋友们去个泰国她也不敢一起,只是为了省钱;张达明演爷爷,自知无力帮忙养家,只好天天吃过期面包省钱度日。还有找不到工作的儿子,还在读书的女儿。

全家人最大的资产就是一套房子,美其名曰是海景豪宅,其实只是一套能够远远地望到一点点海的老住宅。只不过这个资产是负的,他们为此背负了35年的房贷。

开场就是一场吵架戏,也是极经典的一场戏。家庭召开一周一度的“悭钱比赛(悭钱,省钱)”,起初是每个人都信心满满地述说自己为了这个家省了多少钱,我不用面膜,我吃过期面包,我不去和朋友旅行,不过卢伟文的一句话,却扣紧了家里所有人的神经,因为他说:我已经还贷还了15年啦,还剩20年了!

每个人都本想通过自己的节衣缩食为家庭做贡献,来找寻一点成就和自我价值,结果被爸爸不经意的一句话彻底搞崩溃了:如此艰难度日,居然还要再撑20年。

而就在此时,楼下大烟枪老头的浓重烟味熏得人发晕,楼上猪肉佬(卖猪肉的)叮叮当当的剁肉声催人发狂,原来一家人苦苦支撑、还有20年望不到尽头的日子,原来是这般不堪一击,内外交困下,大家都崩溃了,袁咏仪扯着嗓子说:我要到60几岁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啊!最好的人生岁月都变成了为房贷打工、节衣缩食的苦日子,这样的人生还真的是让人崩溃,这是住房紧张的香港的真实写照。

每当这家人发生这样的心理危机和紧张关系时,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一起坐在窗前,远远望着那一小撇海景,各自平静。所以这部电影的原剧本,是爷爷饰演者张达明于1993年创作的舞台剧剧本《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此剧本获得了当年香港剧本创作的头奖,而且成为了香港中文大学戏剧课程的剧本必读。

那时的张达明,还没有和黄子华一起出演“栋笃笑(粤语脱口秀)”,也没有成为我们记忆中《大内密探零零发》里那个对着后宫佳丽三千流泪的可怜皇帝,他还是一个热爱戏剧和写剧本的人。

从开场一幕的“家庭矛盾大爆发”就可以看出非常浓重的舞台剧影子,所有主要人物在同一时间同一地方矛盾集中爆发,但是仅仅凭借此就可以拿到香港剧本创作的大奖了吗?毕竟,熟悉港剧或者港片的同学会知道,除非是古装片,不然几乎没有哪部都市题材港剧不会提到房子,供楼,天隽峰,买楼,楼市涨跌,房租,悭钱等等,始终是港剧港片离不开的话题,毕竟可以唤起太多人的切肤之痛。我甚至怀疑过港剧之所以如此热衷拍家庭剧,就是因为人均居住面积仅有14平米的香港,每个人都不得不每日面对和处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家人关系,这是大家共同的内心敏感点。所以,如果《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只是如实地记录了香港房奴家庭生活的话,是并无法脱颖而出的。

张达明想到了荒诞,毕竟他当年曾经是荒诞戏剧派大师贝克特的粉丝,而他自己成立剧团上演的第一个剧,居然是卡夫卡的《变形记》(香港译为《蜕变》)。

张达明又给这个家庭增加了一个外来矛盾。电影中,古天乐饰演的邻居在自己阳台上竖起了一块巨幅广告片,把卢伟文一家35年负债“海景豪宅”的唯一欣慰——海景,给挡住了。

从此,一家人开始了漫长了战争。为了拆除广告牌,他要对付狡猾的邻居,漠不关心的他人,互相踢皮球、程序繁琐的政府部门,笑料百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们发现自己紧衣缩食供的房子,因为广告牌遮挡,竟然下跌了一百万!

自己积德毫厘计,他人作恶百万丢。

最后走投无路之时,他们萌生杀意,杀掉这个邻居,保卫家园。这就是荒诞派的张达明给几乎无解的香港房奴生活的一剂致幻剂——他在电影的造梦艺术中,用主人公一家人的“杀意”,为他们出了一口气。

要知道,那是1993年,张达明的想法非常之大胆和前卫,彼时也无人敢把这样反映尖锐楼市社会矛盾的剧本改编电影。大约17年后的2010年,香港新锐导演彭浩翔拍摄了Cult片《维多利亚一号》,何超仪饰演的女主角因为被楼市深深伤害,顿时杀意,变身连环杀手,誓把豪宅变凶宅。

然而,从张达明《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里朦胧、搞笑甚至有点幼稚的杀意,到《维多利亚一号》里血肉模糊的场面“梦想成真”,尽管仅仅是在影视剧的虚构历程中,也足足用了17年,而这17年间,港人经历了楼市一波又一波比电影猛烈得多的“涨跌风暴”。看到一组数据,1997年至2003年,香港楼市下跌约70%,而2003年至今,又上涨了近400%。最近根据各种消息显示,由于内地资金回撤,跌势再现。

因为香港是免税天堂,所以政府收入来源只要靠土地出让,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一直被人诟病“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土地为开发却不肯加大供给平抑楼价”,官方说法是要为未来储备。而且确实楼市涨涨跌跌,也很难说哪里是高,哪里是低。

但这期间,十几年转眼间,楼市的矛盾依旧,普通家庭的日子还要过,太阳照常升起。假如真的存在卢伟文一家,1993年时供了15年楼,到现在已然供完,他们的房子上涨了近400%,卢伟文夫妇也将近退休之年,恐怕早已脱手换了更新的海景房,或是给儿子去供楼了。或许他们由此得出了人生经验,只要挺得住,时间总不会辜负。

所以在《家和万事惊》中,尽管顿生杀意很荒诞,但还是没有像《维多利亚一号》走得那般远,平头百姓的最终选择还是忍气吞声,一忍再忍,最终用宝贵人生时光换来400%的资产增值,这是大多数港人家庭的选择,而这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中所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家庭。所以卢伟文一家人即便进了医院还是在高唱“一支竹箭易折断,多枝箭来却难折”。

张达明笔下的一家人尽管偶尔荒诞,但最终还是做回了普通人。所以影片的结局有些些许自我安慰的味道,双方各退一步:狡猾的邻居跌到失忆,反而自觉广告牌难看,想要自己拆掉,而卢伟文一家把广告牌内容换成了马尔代夫,不如大家一起看遍世界各地海景。面对楼市难题,他用“家和万事兴”的香港文化,给出了一个符合香港人文化选择的答案。

1993年,张达明在《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剧本里写道:“每个人都会有艰难嘅日子,有人长啲,有人短啲,有人突然间遇到。”

这是普通人的生活,是许多港人的生活,也是张达明自己的生活。他后来身患鼻咽癌,又因化疗重金属超标63倍,医药费花尽积蓄,他却只对大家风趣地说:“铂金超标,我现在好似铂金侠哦,比钢铁侠还厉害,买单都不用钱,抽两滴血都好值钱啦。”

香港人的乐观积极,“做人总要信”,是他们面对人生难题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这部《家和万事惊》一度取径荒诞、最终又回归生活的原因,也是使得香港顺利度过一波波风浪的动力。

祝福香港!

PS:久未在大银幕上见到的黄秋生在本片中有精彩出演。

 2 ) 房子、财富、美景...都不如一家人在一起来得重要

说起香港导演,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每种类型的香港片所对应最具有代表性的那个导演。

喜剧片,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从跑龙套发家、以无厘头文化著称的周星驰

文艺片,也许是执导过众多经典文艺片如《花样年华》、《春光乍泄》、《阿飞正传》的王家卫

武侠片,想到的估计是凭借《侠女》获得戛纳最高技术奖并因此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的胡金铨

黑帮片,一定是上世纪80年代末风靡全亚洲甚至全世界之《英雄本色》的导演吴宇森

鬼片,或许记不起具体的导演名字,但《山村老尸》、《凶榜》、《僵尸家族》系列、《见鬼》系列等经典鬼片一定是众多小伙伴的童年阴影吧......

所谓人各有所长,每一位导演在自己擅长的题材里更能驾轻就熟,才能将影片的优势发挥到最佳境界。

如果每种题材都能驾驭得如鱼得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还别说,香港还真有位导演能够做到。

他就是邱礼涛

比如喜剧片吧,无论是以亲情为主线的《了不起的爸爸》,还是贺岁片《花田喜事2010》,他都能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收获感动;

比如犯罪片吧,《洪兴仔之江湖大风暴》、《拆弹专家》、《四人帮之钱唔够洗》等电影更是玩转得不在话下;

再比如恐怖片吧,《阴阳路》系列就已经够吓人的了,《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更是许多人心生恐惧的梦魇......

有人评价他是“既能放得下身段保持低姿态,满足恶趣味,一面又坚持甚至可以讲是固执地维护港影之传统与尖锐。”

可以这么说,他就是香港本土电影成长的见证者。

同时,他也是一名以“快手多产”著称于香港影坛、不为市井左右的导演。

就在他18年刚完成犯罪悬疑电影《泄密者》的拍摄后,19年初,他执导的荒诞喜剧《家和万事惊》也跟着马不停蹄地上映了。

在加上电影的主演全员皆是以古天乐吴镇宇袁咏仪为首的纯香港演员,这部荒诞喜剧片更被列入为贺岁档之前的平静期内“不得不看”系列了。

家和万事惊

导演:邱礼涛

编剧:张达明

主演: 吴镇宇 / 古天乐 / 袁咏仪 / 张达明 / 吴肇轩 / 蔡颂思/ 黄秋生 / 林雪

片长:92分钟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一个随时都会爆发争吵的五口之家因一块突如其来的广告牌所引发的一场乌龙搞笑的复仇行动。

许多观众看完后,纷纷开启疯狂吐槽模式,不是说电影太吵,就是说压根不像一部电影;

豆瓣评分更是在短短两天之内由开局的7.4分速降至6.4分;

直到影片上映的第四天,票房更是连2000万都没到......

尽管该影片存在诸多不足与槽点,但影片背后所反映的“平凡人物的现实生活”,却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关注的话题。

影片聚焦此时的香港社会中最现实三个话题

房贷中年危机家庭关系

房贷

正如这张电影海报描述的画面一样,整部电影主要的场景都在一件单元楼的套房里,而随之牵连出的核心问题就是——“房贷”

从古至今,人类所谓“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只有拥有房子,才有资格组建家庭;只有拥有房子,才能保证一大家子的基本生活;只有拥有房子,才能在社会浮沉之中握住那么一点点安全感。

社会中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这20%的人俗称为“富裕人群”;

而剩下80%的人,则是芸芸众生中的大部分普通人。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获取房子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银行贷款,然后在长达10年甚至20年的漫长岁月中背上“房贷”这块隐形的重担。

电影里的这户五口之家,正是成千上万普通家庭中的一份子。

他们的肩上也压着“房贷”这一重担。

当家里的母亲因父亲的一句“我们家的房贷只剩20年就能还完啦”而爆发奔溃情绪的时候,应该有不少人也在心里产生强烈的同感吧。

中年危机

而从影片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属于这个五口之家的主要“房贷”重担,其实都压在作为一家之主的卢伟文一个人身上。

上有一身疾病、靠药物续命、只能坐在轮椅上依赖专人照顾的老父亲,下有嗷嗷待哺、个性张扬、追求物质且不能安分守己的一儿一女,再加上舍弃原始追求而照顾一大家子生活起居的妻子,没有人能替他分担沉甸甸的经济压力,更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精神世界。

然而,生活中的日常纷扰、工作中的寸步难行和现实中的巨大压力都没能将他打到。

万万没想到,区区一块广告牌竟然将他打倒了。

为了让这块阻碍全家人欣赏海景的广告牌消失,卢伟文绞尽脑汁、通过各种途径去争取,效果却都不尽如人意。

终于,当所有努力都宣告无效,这个中年男人推着父亲的轮椅,在夜风中的大桥上失声痛哭。

一句“我撑不住了,这个家撑不住了……”,道出了多少中年男人的心声。

张爱玲在《半生缘》里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人人都认为你是顶梁柱,可只有你自己知道,其实你也有孤独无助、焦虑害怕的时候。

家庭关系

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庭里的每个成员都具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尽管家人之间存在血缘及情感的维系,但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就像在卢伟文的家庭里,身为小我成就大家的家庭主妇,难免会计较一些鸡毛蒜皮,或是流露出一些小情绪;

想法新奇、天性好动的儿子经常性与爱美爱打扮的妹妹发生争吵,甚至开口闭口嫌弃家中的老人,不和谐的因子也经常性地往外冒;

而身体不好的老父亲因年纪渐大,也常常产生厌世的情绪。

在家中起到关键调节作用的卢伟文,有的时候也难以及时将破裂的关系修补好。

尤其当对全家人来说意味着“救命稻草”的窗外海景也遭到破坏的时候,破裂的家庭关系将会走向彻底毁灭吗?

恰恰相反。

当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危机的来临,此时的凝聚力会突然在某一个点爆发,并渐渐得到升华。

就像卢伟文一家人在对破坏他们家庭和谐的广告牌作斗争的时候,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所散发出的力量,微不足道的不和谐因素也随之消失。

在大危难面前,生活的那点鸡毛蒜皮还算得了什么?

而反过来想,家庭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有了家人,仿佛拥有了生生不息的战斗力和抗压力,仿佛任何困难都不能将我们打败。

电影里的那首广东歌谣唱得好:

“一枝竹仔可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断折难孤独实太惨,团结方可免祸患...”

无论何时,拯救我们的都不是一窗海景,而是来自亲人的爱。

烦恼无可逃避,一箭易折,但只要阖家团结,便众箭难断。

 3 ) 幻灭的海景,失控的人生

摄影机经常跟随角色,在房间内穿梭来去,观众由此可一窥卢伟文的房屋全貌:被改造成三室一厅的小户型,住了五口之家;客厅和厨房摆放若干置物架,用来放置生活用品;夫妻二人睡一张单人床,儿子和爷爷分睡上下铺。当镜头移向外景,构图并未变得宽松,一栋灰暗破旧的小楼,挤在新近拔地而起的高楼之间。想抬头望望香港的天空,却最先看到密密麻麻层层排列的窗户。这栋小小的楼宇就是现代香港的缩影,盛放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纠纷,最后像一辆超载的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公路上抛锚,失控。

近些年讨论香港住房问题的影视作品屡见不鲜。《家和万事惊》在更狭窄的空间内,更密集地揭示了香港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全片紧紧围绕香港人买房这一议题,制造出一系列荒诞的笑料,与此同时,其他社会问题(养老、抑郁症、政府办事效率低等)被切分成细碎的故事元素,融入并丰满了主线剧情。

《家和万事惊》改编自张达明的舞台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电影保留了很多话剧的特征,如高密度的对白,单一场景内的群戏调度,封闭空间内充满张力的戏剧冲突。吴镇宇、袁咏仪、古天乐、黄秋生、林雪等老港星参与演出,令人惊喜又唏嘘。惊喜的是在内地电影院里竟找回了港片繁盛年代的回忆。唏嘘的是年终岁尾,看到的并非是一部热闹轻松的贺岁片,而是一出揭开房奴伤疤、逼迫人直面现实焦虑的讽刺喜剧。与此同时,以拍摄cult电影著称的导演邱礼涛会如何驾驭一部家庭喜剧,也成了老港片迷期待的看点(尽管内地版本与香港版本的结局走向存在巨大区别)。

为早日还清房贷,卢伟文一家人常年都在近乎自虐般地节衣缩食。妻子李淑贤收到姐妹们泰国之行的邀请后,玩起了失踪;青春期的小女儿买不起护肤品,只好用西红柿和黄瓜自制;甚至每个月,老老小小都要聚在一起开会,陈述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省了多少钱。贫贱之下,矛盾丛生,妻子变得愈发神经质,一对儿女也经常发生争吵。然而每当全家人濒临崩溃边缘时,窗外的一线海景都能让他们平静下来,获得短暂的和睦与喜悦。这扇能看见海景的窗,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骄傲,给了他们无限的憧憬。这扇窗让他们暂时忘掉,自己的生活其实就是建在波涛之上,起起落落,甚至随时有被倾覆的风险,而身为普通人,却缺乏足够的力量成为生活的舵手。

直到有一天,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出现在对面大厦的天台上,挡住了海景,生活仅存的期望被截断,一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而广告牌之于其主人王小财,却象征着生活的希望,它能让王小财获得可观收入,摆脱职场危机,减轻对故去父母的罪疚心理。为了这块广告牌,卢伟文一家和王小财展开了无数次正面交锋,但因官方机构办事效率差、互相推诿责任、人情社会冷漠,卢伟文一家吃了一次又一次败仗。

在李淑贤旧情人的帮助下,卢伟文终于拿到了战胜王小财的王牌——那块广告牌无论是艺术品还是用于商业,都超出了合规体积,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予以拆除。但从投诉、审判到拆除的全过程,预计要耗费六年时间。影片前半段,卢伟文始终以敦厚老实人的形象出现。至此,仅存的修养被耗尽,最后一根神经绷断,在收缴房租时,他把怒火泼向租户,甚至扬言再不交房租就“同归于尽”。

之后,吴镇宇贡献了全片最动人的一场表演。卢伟文推着父亲在桥上散步,沉默无言。父亲感叹,已经整整一年没有被推出来透风了,是不是儿子遇到了什么事情。卢伟文冰冷的表情终于瓦解,他蹲在地上,头埋进双膝嚎啕大哭道:“我撑不住了。”父亲说:“你还年轻,要充满勇气。有什么困难,就磨磨磨,磨掉它。”他说:“和勇气没有关系。”

与勇气无关。与信念有关。在高消费快节奏的时代,无数和卢伟文一样的普通市民,必须在心里造出一点萤火般的信念,哪怕这信念是虚拟的,才能让自己在不断原地兜圈的生活中打开一个缺口,畅快呼吸。对卢伟文来说,海景是信念;对王小财来说,广告牌象征信念。信念被斩除后,伸出手,四周都是铜墙铁壁。

父亲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想要儿子把他推入河里淹死。卢伟文拼命拉住他,说不行。父亲问为什么不行。他脱口而出:“四周都是监控,我会坐牢的。”这句台词不仅暴露了人物内心的虚弱,更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或许就在此时,卢伟文心里已经悄悄萌生出为了海景不惜杀人的念头。

故事讲到这里,该如何收尾成为编剧的难题。如果让海景失而复得,一家人与王小财握手言和,恐怕会削弱社会讽刺力度;如果依旧使用合法手段逼退王小财,剧情则陷入原地绕圈的窘境,缺乏惊喜。有趣的是,电影最后三十分钟,故事走向出现分岔,内地和香港分别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在内地公映版本中,卢伟文在极度压抑之下做了个梦,梦见和全家人杀死了王小财。梦醒后他痛哭失声,妻子安慰道:“我们不能杀人,会坐牢的。”谁知不久后,醉酒的王小财送上门来,说锁孔被堵住了,想借用窗户爬过去。全家人心照不宣地默许了他的冒险行为,并在他坠楼后发出窃喜的笑声。王小财没死,却失了忆,卢伟文一家出于愧疚感常来照顾他。广告牌上的图像如今换成了一片热带海景,一家人对着虚拟海景憧憬未来,似乎又回到了过去和睦平静的日子。

香港原版的结局更生猛一些,没有梦境,只有残忍的现实。王小财的锁孔被堵住后,他想借用卢伟文家的窗子爬过去。令一家人感到失望的是,他安全抵达了自己的家。随后,全家人彻底暴露杀意,诱骗王小财来家中做客并行凶,最后抛尸河中。但王小财仍奇迹般生还了。不久后,卢伟文一家杀人未遂的事情败露,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一家人坐在精神病院的长椅上,终于拥有了一片完整的大海。

如果说内地版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搁置了矛盾从而显得乏力的话,那么香港原版则让冲突不断叠加升级,以一种巨大的力量爆破,最后又陷入一片虚妄。前者更符合内地的主流价值观(以及审查制度):隐忍,以和为贵。后者则是香港市民阶层集体情绪的一次彻底抒发。

然而无论是哪种结局,都难免然令观众感到苦闷心忧。盘根错节的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穹顶之下,脆弱的个体便只面临两种出路:要么忍耐,要么疯掉。而完美的海景,终归只是触不到的海市蜃楼。

 4 ) Cult 味深长

《家和万事惊》,大约两周前看的电影,贺岁片皮囊下挥之不去的 cult 味,浓到苦涩的表达欲,令我神经亢奋了一整夜。片中卢氏一家三代五口同住一屋,终日家嘈屋闭,供满遥遥无期;旧楼中充斥三教九流,猪贩、烟鬼、暗娼,噪声异味叫人无法喘息。在极端局促的空间内,边界感荡然无存,人活得不再得体,时常丑态毕露而不自知。师奶为争一条鱼当众厮打,赢了也不忘掰下鱼头诅咒对方死无全尸;子孙为拥有一间独立房间而恨不得老人去死。每每紧张浮躁接近极限,窗外海景成为了稀释全家戾气的唯一心药。直到一天,这种平衡被一块广告牌打破。王小财租下对面天台屋,在庭院架设巨型广告牌,以规避昂贵的楼宇广告费,亦因此断送了卢家的海景。 当人性越过忍耐极限的临界点,对周遭事物的反噬,无疑更具戏剧性。广告牌事件后,卢伟文投诉无门,政府部门推诿塞责,邻里之间充耳不闻,甚至召开居民大会,街坊一听到无免费饮料派发便作鸟兽散。平日性情温和的一家之主再也无法支撑,情绪阀门失控,将怒火狠狠撒在租客身上,动作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卢家众人悄然对王小财动了杀心,认为只要他一死,事情便一了百了。 《家》剧本呈现出辛辣刺激的高对比度——强行动性、弱概括性,语言干净利落,叙事却意味深长。例如片中卢伟文向父亲哭诉一幕,卢父突然从轮椅起身爬上桥边,伟文见状忙将父亲抱下。卢父自知久病连累家人,问何不任由他寻死。卢伟文半晌不言,说,「满街都是闭路电视,我不想坐牢。」卢父沉默良久,又追问,「如果这里没有闭路电视呢?」这次伟文没有回答,默默将父亲推回家。不过观众自会明白,伟文对父亲是既爱且恨,而卢父则对亲情心存希冀。作者将伏线深埋于人物行动和情节布局中,毋须透过人物语言和盘托出,不似某些发育迟滞的文艺戏,动辄「人是如何如何」,只为掩盖毫无血色的表演。 「一枝竹仔会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段折难。孤单实太惨,团结方可免祸患。」五十年代粤语残片《家和万事兴》中带有正向价值和教化意味的插曲,被用于集体施暴时的摇旗鼓噪。卢家情绪高涨与王小财气绝而亡的时间重叠与势态反差,令戏剧张力到达巅峰。这固然是作者极力营造的对比效果,又或者片名《家和万事惊》本身便是对前者的一次谐仿。而这种谐仿所指向的,也许是某种善恶辩证。 善恶的模糊、摇摆,是剧本另一高章之处。人性本守恒,我们所认知的善恶从来不是一个纯净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动机、行为与影响的混合物。我信一个人既能发自内心为善,也可问心无愧作恶。片中王小财自私、可恨、无赖,当他哭诉自己父亲早亡,母亲双目几盲时,九成观众认为他做戏,当中又有九成暗哂演技拙劣,唯独是原本磨刀霍霍的卢家人哭得眼泪涟涟。当夜深人静时,王小财站在天台边欲轻生,打开钱包,里面赫然是一幅白内障母亲的相片。不着一言,观众眼镜便跌了数次。善与恶,或许根本就无法厘清,终是应了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私以为小小美中不足处是儿子没有将猫杀掉,个体的残忍完全可以是一次集体暴行的预警。 ■

 5 ) 这部喜剧片让你焦虑?那就对了!

这多半也是你的生活。。。

“香港人为了买房有多拼?”这是前不久微博的热搜,恰好也看了这部《家和万事惊》,思绪上涌。

电影说的香港本土的故事,反映的其实是民生。作为荒诞喜剧,久违的全港星阵容的作品,善于荒诞幽默的张达明编剧,擅长反映现实的邱礼涛导演,完成了这部手法夸张却笔锋犀利的作品。而身处内地的你我,还是有所共鸣,因为买房这件事,天下都一样,看完之后,其实挺难受的。

电影改编自张达明创作的舞台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当年还获得了当年香港演艺发展局杰出创作剧本大奖,而且舞台剧出身的张达明也是凭借这部作品名声鹊起,正式打入香港娱乐圈。

故事很简单,一家五口在面临生活中各种高压问题时,唯一能舒缓焦虑的窗外海景,结果被一块广告牌所遮挡,为了反击广告牌主人,在崩溃边缘的众人做出一系列疯狂的计划。


一块广告牌

从剧作来看,这是一出荒诞喜剧,这是张达明的一贯“作风”。是的,回想一下当年张达明在千禧年前后主演的几部小成本电影,都是这样类似的风格,比如他跟黄子华合作的《亚李·爸爸两个大盗》,自己编剧、许冠文主演的《创业玩家》,跟彭浩翔合作的《买凶怕人》都是典型的荒诞讽刺喜剧。

PS,电影中看到张达明老态龙钟的样子,感觉五味杂陈,战胜病魔的张达明,希望未来会更好。

如果没记错的话,该舞台剧在97回归之后,也就是亚洲金融危机左右,在香港演出很火爆,因为故事内容很应景,说的是买房的故事。那个时候金融风暴香港楼价暴跌,很多供楼的市民苦不堪言,一面还贷,一面要面对下跌的房价。

别说市民了,就连很多明星都深受其害,比如王菲就4800万港币买了一栋豪宅,结果两年后只能半价出售,这算不错的,还有一些干脆破产了,比如钟镇涛。

当然了,现在那边房价又涨了回来,但危机感依然蔓延到今日,没买房子的人希望房价跌,买了房子的期盼房价涨,生怕哪一天“返过来”。而且电影描述的是香港的故事,但我们也能感同身受,这里不再多说了,这种焦虑个中体会。

电影开场,就是全家的省钱计划,跟例会一样一一汇报,谁省了多少钱,谁赚了多少钱,子女们省下九千块,耄耋之年的白发爷爷,也要靠啃面包度日,为每周省下一百块,女主人更是在闺蜜妈嫂面前逃匿,来省掉四千多元的旅行消费……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勒紧裤腰带还房贷,电影中给出了期限,35年的房贷。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又赶上遇邻不淑,楼下老烟枪吞云吐雾、楼上天天剁猪肉,对面邻居家终日来要债砸门的,所谓内忧外患,您说家庭氛围好的了吗?

负能量太重,终日争吵,唯一的慰藉,就是一扇可以看见海景的窗户,全家人一起看海,可以缓解争端。与其说这栋单元是全家省吃俭用而来,不如说全家倾尽心力,只为长期拥有这一扇窗。

一扇可以看见海景窗户,有这么大有治愈力量吗?这就是荒诞喜剧的魅力,就像《百万英镑》中那面额一百万的支票一样,功能性被极度的放大,这就是讽刺喜剧的特点。所以当这扇窗户被挡住时,也成为所有事件的导火索。


港式荒诞?

提起香港喜剧,观众多数联想起来的就是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也有部分老观众能想起成龙、洪金宝、林正英当年的功夫/灵幻喜剧。但真正要论都市喜剧/本土喜剧,恐怕现在的观众了解的不多。

港式本土喜剧,尤其是荒诞色彩,其实是伴随着香港电影的崛起而诞生,也目睹了港片的夕阳西下而变化,只不过不同年代形式不同而已。

因为香港的都市喜剧很有特色,都是立足于本土,风格介于荒诞/亦庄亦谐之间,但讽刺味道一直很浓厚,从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开始便是如此,直到以许冠文为代表的《半斤八两》《天才与白痴》这样的“许式喜剧”,反映香港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内容当下但人设夸张,大部分以打工仔为主角,讽刺那些道貌岸然的小老板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恶气

这些喜剧不但大受欢迎,更第一次扎根本土,建立了“香港电影主体意识”。(以往的邵氏电影,还是偏于大中华区)。

这就是香港本土喜剧的第一种形态

上世纪八十年“新艺城”公司的鬼马喜剧,他们出品的喜剧电影代表着港产喜剧的另一方面,《鬼马智多星》《最佳拍档》《难兄难弟》等,以天马行空般的无限想象力吸引着观众,故事内容更多的是探讨如何与时并进,让观众真正的开怀大笑。

再加上后期王晶的《追女仔》系列的高志森为首的《八星报喜》《富贵逼人》等合家欢喜剧,因为这段时间香港经济飞黄腾达,市民暂时逃离现实中的焦虑,沉醉于欢乐之中,这些电影无一例外的夸张搞笑,不可谓不荒诞,但结局都是皆大欢喜,因为时代所需。

这是香港本土喜剧的第二种形态。第三种是什么呢,那就是后来的无厘头喽。

以往香港都市喜剧要么讽刺现实,抨击丑恶,有钱人都是跳梁小丑,打倒他们;要么大家联合起来战胜对手,和气生财皆大欢喜;进入90年代,周星驰为首的喜剧,则有一种“逆来顺受”的味道,反正时代已经是无力回天,我们也只是小人物,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奋斗”

与之类似的就是,张达明和黄子华的《亚李·爸爸两个大盗》,就算是当贼也要自力更生。

这就是港产喜剧的特点之一,就好像是武侠小说的新、旧派之分,而最重要的分别在于经济因素和社会背景。而其中最大一个特征,就是以香港本土为背景立足于当下,从而造就社会冲突,突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家和万事惊》中,观众也可以找到这些港产喜剧特点的影子。

电影中,吴镇宇和古天乐都是被生活压迫的人,为了家庭和生活费尽心机,吴镇宇一家人也本性善良,但高昂的房价和强大的生活压力让大家都变得市侩和阴暗,这是生活的无奈。

找有关部门投诉,没人管;求助街坊团结,更没人搭理你;工作遭遇不顺暗无天日,这样的处境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所有的人生,仿佛就被囚禁在这样一栋破楼里的一间小房子里,实在是想想就绝望。

而到了后半段,我们也发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广告艺术家古天乐的过去,当年何尝不是与吴镇宇一家一样?最开始忍气吞声,最终竹篮打水。我们都很讨厌争吵和斤斤计较,但是生活总是把我们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这恐怕是香港喜剧的第四种形态了,“努力,奋斗”也没有用了。

所以当看到吴镇宇崩溃的那一幕,这个一家之主,到处唯唯诺诺,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但最终还是出现最轻的一根稻草,压垮了最强壮的骆驼。

更绝望的是,哪怕不需要为了一块广告牌和人拼命,这多半也是你的生活。而且你家的窗户还不一定能看到海景。

终于爆发了。


结局

《家和万事惊》如果放在90年代,恐怕会是另一种结局,导演可是大名鼎鼎的邱礼涛啊,他90年代那些片子我们都见识过。

所以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拍成喜剧版的《维多利亚一号》(彭浩翔导演)、或者住房版《的士判官》(邱礼涛被忽视的作品)。尤其是吴镇宇黄秋生同框的时候,总觉得下一秒吴镇宇要变斯文禽兽,黄秋生就要回归八仙饭店。。。

但如今,导演最后给他们一个闪亮的结尾,一看就是被阉割的,因为在字幕彩蛋里,我们看到很多没有出现的镜头。

被改的结局,不知道是否有所谓的港版,或者将来蓝光碟里能否收录真正的结局(因为广电有规定,内地和香港公映的电影不能出现两个版本,但影碟中可以以删减片段的形式收录),单说现在这个结局,有点像“许式喜剧”的过程,加上“新艺城喜剧”的结局,主题还是努力奋斗。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终究而言,这是一部喜剧片,电影也是每秒24格的谎言。

要论现实,电影真实的结局无非三种:“成功后”被警方抓住、对峙时自己被对方吃定,或者自己主动放弃。

这与生活中的我们何其相似,面对生活,我们最终也是三种结局:被征服、被打垮或者继续默默忍受下去。

你的选择呢?

在这个现实的视觉,这个结局,才真够荒诞、讽刺。


 6 ) 人性的好坏是否决定于环境?

每一个人物,都不是一锤子决定他的好坏。

楼上的猪肉佬, 每天都要剁猪肉,哪怕可以做排骨、肉片、腊肉,他都要按着自己喜好来,吵到楼下也不管,这么一看,作为邻居,他是属于让人讨厌的那一类了。但是,镜头一转,他会每天给楼下的野猫喂吃的,甚至哥哥在录歌的时候楼下的猫叫声,他可能是下去看了,才会被哥哥砸到。所以,对主角一家来说,猪肉佬是坏邻居,但是他本人,有另外的一面。这么想,或许,他每天都要吃肉饼,是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有人来看他,哪怕是来吵架。

“反派”为了赚钱,竖起巨大广告牌,挡住别人海景视野,各种诡辩,甚至到最后还想到了通过这个办法毁了别人房价,从中赚利。但是,工作被朋友背叛、父母相继在其人生低谷时离去、看到主角一家的温暖想去自杀(最后不敢),甚至妹妹都说“他一定是小时候被欺负,现在来欺负我们”,一个又可怜又可恨的人。

主角一家,争吵不断,但是谁又离不开谁。爸爸是辛苦的,一个人养一家五口,还要调节家里矛盾;妈妈是忍耐的,19岁开始普普通通地做个黄脸婆,不去旅游,不买漂亮衣服,照顾老爷、照顾孩子,生活只有眼前的家里长短,甚至还要继续忍耐20年;哥哥老大不小没有工作,一口毒舌,但是一伤害到家人就紧张不已;妹妹青春期学生妹,但是能给别人顺利接生这事是真的蛮厉害的(原版的镜头是一地血和手上血淋淋的婴儿);老爷虽然身体不好看似负担,但是时刻想着为家里人骗保,心态乐观。最后一家人杀人也是非常团结一心地按手按脚。(原版没有做梦,实际是先有爬天台再有晚餐杀人)

不考虑道德正义,因为里面本就没有,只有被生活挤压下的人性。每个人行为,都能找到理由,再不对的事,也只是多原因导致下的顺其自然。最后一家人坐在精神病院的长椅下,望着比以前更大更宽的海景,也算是实现愿望了。

 短评

感谢豆瓣观影团~!剧本改编自张达明的舞台剧,在如今遍地是合拍片的当下难得能看到的纯正港产片,能看到吴镇宇和黄秋生同框对戏不知道有多开心(而且这段非常搞笑)。电影名其实还可以叫《一块广告牌》哈哈哈。以荒诞喜剧手法将买楼穷,供楼耐,投诉难等一系列无办法“上车”的香港小市民心酸拍得非常过瘾,客串个个都是惊喜,但喜剧的内核其实讲的都是悲剧,就算是一家之主也总有撑不下去的时候,但“一枝竹仔易折弯,几枝竹一扎断节难,心坚似毅勇敢,团结方可有力量。”那些烦恼的,霉运的,伤心的,总会过去的。

7分钟前
  • Xaviera
  • 推荐

改编自张达明93年获奖剧本的舞台剧《亚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内核硬,笑点密,绝对是疲软港片市场下的诚意与惊喜之作。一家五口各显神通,“家和万事兴,家衰吵不停”。电影聚焦底层百姓生存处境、维权困难等现实问题,采用cult片的叙事诡计,最终达成「嬉笑怒骂皆文章,酸甜苦辣是人生」的高级喜剧叙事效果。久违的全HK卡司阵容,加上一众熟悉的黄金配角,共同煲出一锅地道的港片喜剧靓汤。黄秋生、吴镇宇同框活久见,靓靓袁咏仪变身煮饭婆,古天乐从头呆萌到尾!突然发现,一家人整整齐齐才是港片的永恒的主旋律。“现在的世界很恐怖,只有家人能保护我们”

1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纯为吴黄袁张古组合加星,如果还有刘青云,就更好了。故事不错,就是没拍好,散的厉害,就是内地网大水平,香港这种流水线制作真的落伍了,太糙,糙的没眼看,这种粗糙的拍法全赖内地剪辑版是不负责任的。

15分钟前
  • 碎碎念
  • 较差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前半部分在荒诞性和现实讽刺的把握上极其出色,依托于话剧的基础呈现出了电影感的最大化,几段室内长镜头颇见功力,遗憾的是后半部分的剧作急转直下、过长的梦境展现拖慢了节奏,莫名其妙的结尾总让人觉得影片遭到了剪刀手的无情删减,不过这个年代还可以看到如此鬼马并且纯正的港片还是很难得的,努力一下真的没准儿就是中国的《家族之苦》系列了。

16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还行

镇宇哥也该拿一回金像奖影帝了吧。

20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一块广告牌挡住了他们的窗户,让他们失去了海景和阳光,失去了化解隔阂的依靠。但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块广告牌让这样一个总是吵架、总是产生矛盾的家庭转为同舟共济、共同克服困难。他们应该感谢王小财,因为王小财让他们变得团结起来。或者说他们应该感谢自己的团结,所以才没有被王小财打倒。直到最后他们也没有成功通过法律途径拆掉广告牌,但是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生活的辛酸和美好,重新认识了自己,也更加热爱家人,这就是这件事的意义。PS:内地版改了结局,是无奈,也是遗憾。

2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这部片看得我好累啊😔两星给出现的明星,幸好我只花了10元……

26分钟前
  • 瓶子大瓶子
  • 较差

贫贱夫妻百事哀……

31分钟前
  • 獨孤求敗
  • 力荐

算3.5星吧,其实有点可惜,结尾被改了。张达明的经典舞台剧剧本+野兽导演邱礼涛,好一出讽刺大戏。房奴压力、邻里纷争、违规不作为、老实的中年人,负能量汇聚爆发,走势完全可以是喜剧版的《维多利亚一号》、住房版《的士判官》。但结局还是比较和谐,原因自然懂(倒是更加讽刺了)。整体水准还是可以,这才是纯港片应该有的样子,神仙阵容加分,吴镇宇黄秋生同框,总觉得下一秒吴镇宇要变斯文禽兽,黄秋生就要回归八仙饭店。。。

3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过于舞台剧,演儿女的两个年轻演员用力过猛(但女孩迷之像吴镇宇X袁咏仪,特别讲道理),老黄演得最好,特别好,以及太久没看到的达明,冲着吴黄张林同台再附一个充值送的古天乐以及一大堆老伙计怎么也算是值回票价了。本来想吐槽后半场一泻千里不讲道理,但刚刚得知这是阉割过的版本,先打三星观望,如果真的看到传说中的原始版本,那是值得四星甚至更高的。

39分钟前
  • 还行

香港人民压力极端表现,全片几乎都是抱怨,看得很压抑,说是喜剧但是一点都不搞笑,剧情很套路。说吴镇宇用这片拿影帝是在搞笑吗。

44分钟前
  • Starry_小肆
  • 较差

彩蛋里可以发现导演为了过审做了很多牺牲。港版结局应该是全家一起干掉了古天乐吧。可惜,和谐了太多。

46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还行

聒噪

4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纵然有张的文本筑基,但依然是邱的电影,以态度和情绪作为“粗糙”转场的节点,在一片荒诞苦笑中声讨,形成激烈潦草的“战斗缴文”观感。仍旧是九十年代“过火癫狂”式的愤怒,却掩盖在了尾声一幕幕细思极恐的表面和谐下(就内地版而言,港版更为直接与狠绝),当类型的盘越接越大导致个人表达越来越少时,如此策略,对于一直保持思考的长发邱来说,或许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5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假哭了,角色都是神经病。只能理解成“反讽”,演得越假越好。

56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看起来很奇怪,剧情浮夸,笑点尴尬,就不是电影。根本没必要改成电影,如果不是这几个演员撑着,早垮了。

1小时前
  • Mr沛过日子
  • 较差

一种情绪堆积而非情绪累积,本来应该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的,结果现在就是叠蜂窝煤。还好看的是粤语版,邱礼涛太行活了,明明技术过硬,却硬要吊儿郎当的,好想采访一下他是为啥。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看到一家人吵吵闹闹的,实在太有共鸣了......

1小时前
  • 阿德
  • 推荐

卧槽!终于在大陆院线看到一部没有内地演员的港片,而且,吴镇宇+黄秋生,再加上袁咏仪和一众黄金配角,超级满足。即使有舞台剧蓝本,还是处处体现着邱礼涛早期“本土性剥削电影”的作者存在,像人物被外部压力逼到崩溃状态时的戾气,以及一些惊悚手法的使用,完全从《的士判官》里延续而来。而非B级片属性反而使得社会观察充分融合在喜剧土壤里。(“本土精神/特色+煽情”真的是独属于香港电影且无法被模仿的杀手锏)

1小时前
  • 🌵🌵
  • 推荐

大概房价问题是最能引起陆港两地民众共鸣的话题了吧,所以影片在创作立意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依旧是港产喜剧太过粗糙和胡闹的问题,接下来的情节发展就完全是都市家庭剧的水准。当然,如果不是大陆版的和谐结尾,本片是可以给到三星半以上的,另一个问题是,电影基本上还是请了一帮电影咖验出来的舞台剧。出于对邱礼涛导演的情怀,勉强三星

1小时前
  • 搬砖侠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