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1963

DVD

主演:虞俊芳,郑大年,马中元,王丹凤,冯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6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桃花扇1963 剧照 NO.1桃花扇1963 剧照 NO.2桃花扇1963 剧照 NO.3桃花扇1963 剧照 NO.4桃花扇1963 剧照 NO.5桃花扇1963 剧照 NO.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3桃花扇1963 剧照 NO.14桃花扇1963 剧照 NO.15桃花扇1963 剧照 NO.16桃花扇1963 剧照 NO.17桃花扇1963 剧照 NO.18桃花扇1963 剧照 NO.19桃花扇1963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桃花扇196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侯朝宗(冯喆 饰)是文人组织“复社”的领袖,该组织主要抨击的对象是奸臣阮大铖(韩涛 饰)。侯朝宗的刚正不阿和满腹文采吸引了青楼名妓李香君(王丹凤 饰)的注意,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决定结为夫妻。  为了拉拢侯朝宗,阮大铖匿名赠送了李香君一笔巨额的嫁妆,结果被李香君识破,物归原主。崇祯皇帝死后,宏光继位,受阮大铖花言巧语的蒙蔽,将其重用视为左膀右臂。手握权势的阮大铖趁此机会陷害侯朝宗,并且打击复社组织,追捕激进人士。一晃眼八年过去,侯朝宗早已经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看到爱人面目全非风骨不在,心碎的李香君选择了出家为尼。会长的贴身校花铁甲小宝高清重置版日语地缚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红槐花泰迪熊薛丁山那小子真帅我的妈咪是大佬联邦调查局第六季冷王独宠替嫁毒妃倾天下Pentatonix:世界佳节巡礼偶像万万碎2016天使消失的街道柏林的女人馄饨面奇葩说 第五季我叫刘跃进暗杀教室国语亚历克斯·克洛斯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斗龙战士6保罗·摩菲317分队续·终物语双重人格两情一路生存家族请再来四杯第一季快乐老友记 第二季关于我家的一切后街女孩双子猛龙特囧龙女传之乱世凰歌领证后,被总裁老公高调宠北方霸道纵横嗜血法医第一季与君歌

 长篇影评

 1 ) 桃花扇观影感

改编后的结局比起原著里男女主人公出家入道而言似乎要更好。剧情缺陷上也很明显:爱情与爱国气节的地位在李香君身上表现得其实并不对等。两人的感情一开始就建立在爱国主义情怀的共同理念之上,这样结局中后者战胜前者显得有些顺理成章,缺乏更强烈的冲突,尽管全影片一直在以桃花扇为象征来渲染两人美好且浓厚的感情。另外一点我觉得比较好,就是通过风尘妓女的正直来对比出读书公子的懦弱和不坚定,阶级的内在性冲突在这里才真正体现出来,女主人与男主人本不是一路人,李香君才是真正的主体,散发着一种崇高的美,而男主人公则不过是用正直气节假装出来的主体,其阶级意识仍然是统治阶级的,所以影片最后侯朝宗也像远大铖一样给自己找了“改朝换代”的借口。老电影画面简单整洁,感觉很舒服,演员也很到位,全影片最精彩的三幕——桃树下丢扇,借歌舞讽今,情灭撕扇——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后一幕,镜头运用效果很好。

 2 ) 比较

也只有真正的史学家,才会花费十一年的时间来撰写一个秦淮名妓的传记,如陈公寅恪。也只有真正的零余者,才会花费两小时的工夫来观看一个秦淮名妓的电影,像我。香港拍的《董小宛》和同年内地拍的《桃花扇》意思有相同之处。夏梦与高远,冯喆和王丹凤简直是天设地设的两对搭子。王饰演李香君一派江姐范,港片里的李香君像在学相声里的歪唱,拿捧哏的马士英阮大铖左良玉黄得功砸挂。别看是同一齣。只是有三人得颐养天年,冯喆,可叹!

 3 ) 纵使借尽西江水 也难洗我今朝满面羞

这是电影《桃花扇》里面李香君最后说出的话,语气幽怨,愤恨,无奈,一张粉脸写满了无助。说的是谁,不是别人,是自己的相公,大明朝的世家公子侯朝宗,为何说的,因为乱世离别,香君守节明志,不惜入庙为尼,苦等八年,见到的却是易服改装投靠清朝的侯朝宗。本来是才子佳人,加上民族大义,一出感天地泣鬼神的大戏刚刚上演,忽的,男主角没了。没了也就没了,再出场,换了装束,变了油彩,怎不叫人心寒。

一个女子,才高八斗,容色绝丽,还是需要一个男人的爱,最简单的就是娶她回家。香君是名妓,也不逃这个规律,所以她遇见朝宗,心生暗慕,结为眷属。她的婚姻,比之一般妓女从良多了一层意思,因为朝宗是反清复明的大义士,国人无不敬仰。香君爱他,不无这个原因,侠士良臣如乱世暗夜的明珠,熠熠生辉,捧在手上,是一种荣耀。

可是,家国大义从来是嘴上的辞令,聪明软弱的士大夫有几个会用生命捍卫?香君这厢出淤泥不然,病染玉体,血洒扇面,朝宗那边改志变节,颜色正好。一个鲜血染红桃花扇的爱情故事生生变成了笑话,香君是最后的看客。等着朝宗回来,她一听见朝宗的声音,凤眼睁,容颜美,奔去相见。旁边是她相好的姐妹们,都是当年香君与朝宗结合时的见证人。两人相见,絮絮而谈,陡然变色,只因香君发现朝宗已不是明朝的人。

朝宗解释,语言温软,男人从来不缺乏解释,大至民族节气,小至男欢女爱,还拿出那把桃花扇,说“你对我的情意我永生难忘。”这一下击中要害,一个变心变节的男人,拿着女人的情物,脸面自得,语气洋洋,真不啻对女人最大的耻和辱。何况他面对的是心性极高,纤尘不染的香君,那扇子化作刀子,割在她的心上。

接着,就是全剧的高潮——撕扇,香君劈手夺过扇子,看一眼,然后撕掉。鲜红桃花零落成泥,映出旁边朝宗那张面如土灰的脸。原来,爱情的结局是这般,不仅完结,还以这般赤条条的壮怀激烈的方式完结,那种命运的巨大嘲弄毫不留情的扑面而来。

就像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大家都说她傻,摇头摆脑,嗟叹连连。世间不是只一个李甲,他负心,你转身,优雅决绝,是最好的报复,现代女性大半会笑杜十娘的痴傻。可是,谁知道她汪洋恣肆的眼泪,没有流出来,只是在心中淌。昧于识人,落得人尽皆知的笑柄,怎是一个断交能洗尽羞辱。那就投江吧,至少江水渺渺不知道杜十娘的不堪的过往,至少水河荡漾能洗涤污浊尘世的人心。

原来,杀死爱情的不是别的,是一朝发现自己深爱的人是那般不堪,猥琐,爱慕品性的原是朝三暮四的小人,歌咏爱情的原是见利忘义的屑小。如果女人是一个读书明理,心性高洁的不俗之辈,深刻的羞愤就会令她无地自容。她恨那个男人更恨的是自己,爱之深,责之切。她太爱惜自己,所以不允许自己沾染一点肮脏,她太爱惜自己,所以不允许看到理想的破灭,爱情的死亡。她太爱惜自己,所以沉江,拼一死换尊严。

她太爱惜自己,所以喊出纵使借尽西江水,也难洗我今朝满面羞。这是香君的遗言,是千千万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女人的遗言。

 4 ) 女正平骂曹,义比山高

1

欧阳予倩当年改剧本,是为了激起中国人抗日的壮志。以一个女丈夫,讲了明清交替之际的泣血故事。(但电影的剧本又经过了导演和梅阡的修改)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在国家离乱之际,也发出了诗人的最强音。清军入关,兵临江北,而马士英,阮大铖扶起的小朝廷,却在醉生梦死中等待晴天霹雳的那一天。一干须眉,嘴里说的都是义气,而肺肝细胞装的都是奸淫。

只有一个李香君,如今的秦淮河,还有她的故居在,义正辞严,当年就能怒斥阮大铖,属于魏忠贤阉党而残害忠良,又及时卖身投靠,依附于马士英。这侯朝宗的性格,一开始就是扭扭捏捏,不忠不奸,贵公子的做派。

李香君,为了等待侯公子,在被人迎娶抢亲的时候,把头撞上了桌子。

她被拉去赏心亭排戏的时候,临时改词,学了祢正平骂曹操,渔阳鼙鼓,吐尽鹃血。一句“魏家种”,终致肉绽血红。这时我看的心下不觉大动,作诗一首:

赏心亭上饮翩跹,戴雪惊才李龙眠。

谁吟好大金陵雪,台柳飞霜十里烟。

人生在世,要留一股义气在人间。独守江北的史可法,又何尝不是如此。

侯朝宗在河南应举,清朝副榜,他想来迎娶李香君,但是却被严词拒绝,他说我只认识明朝的侯朝宗。西江水也洗不尽我的愧意。

可惜了那把桃花扇,本是一代传奇,竟被撕得粉碎。真是桃花命薄,笔底飘零啊。

2

这部电影的渊源是,我看了李格非的书。才想到去看这部文革前期的作品。在当时破四旧的情况下,可以说是绝唱了。

喜欢电影的一开头,就在城墙边,玄武湖畔,看到两峰紫金山,雁来雁往。“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又添几树垂杨,偏是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南朝模样。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

又看到卞玉京在山中求道。道观在半山之间,青烟袅袅。最后也容纳了众姐妹们,包括苏昆生和柳敬亭两位义匠。

拍部电影不难,而如行云流水,歌颂女性表现出来的气节又是如此清晰。

等待2刷。

3 孔尚任的原作中还有很多著名的龙套,比如李湘君住的媚香楼,后来被关在大牢里,杨龙友就找了浙派当时的大画家叫蓝瑛住在里面,据说赏心楼上的赏雪的绘画,也是他所为。

欧阳予倩还聪明的把原作第25折给删掉了,那是弘光看歌妓表演。戏文一开始就讲到了王铎写了匾额南薰殿,他的籍贯孟津,正是最后弘光死去的地方,他在这时候只顾行乐,哪里还想到这一谶言?

导演在60年代风雨飘摇之前能拍出这样的片子,也算是一件佳作。借鉴了很多戏曲艺术的表现手法,拍的干净利落酣畅淋漓。侯朝宗一来媚香楼,情投意合,二来媚香楼,已是荒烟蔓草。又发扬了电影艺术的特长。两次唱牡丹亭,而时过境迁,众人前来欢喜,现在尽皆垂泪。导演真是明白人!

在这部电影中都说侯朝宗是个渣男。事实上孔尚任的原作没有突出这一点。而真实的侯朝宗也就是大难临头一片无力的落叶罢了。其为人豪侠,又有世家风范,在中国都是出了名的。

 5 ) 关于桃花扇1963的历史观的个人想法

中心思想与《金陵十三钗》相似,都是有气节的歌女的故事。歌女飘零一世,无牵无挂,有时却最能体现气节大义。 不同的是,《金陵十三钗》是反对异族的内涵,《桃花扇》是反清的精神,若大明时认为满清是异族也可以称赞,但若满清已实行汉化推行科举就没必要了。这里的歌女虽比唱后庭花的高一层但仍有局限性。文人风骨还不是儒家思想,孔家尚且能够在各朝苟安那天下寒士为何不可。只要能够造福百姓便好,为国守节还不是为统治者守节(满清迫害汉人另论)。说起来各朝的衍圣公也是厉害,在任何朝代都能教天下学子效忠当时朝代。要不怎么说,太祖对于儒家、民族的态度都是圣明的。 艺术手法:最后久别重逢,配乐是极欢快的,香君的表情是极欣喜的。给到了观众乐极而悲的观感。侯方域脱披风的时候,并没有直接给他留辫子的镜头,而是给到了妥娘、琴师等人的惊慌、香君的震惊,放佛看到了怪物一样。这种通过旁人体现主角的手法我想是在舞台剧上没法实现的,也是改编的妙处(虽然我没看过本戏的昆曲)。我是提前看过最后的片段的,所以看全片到此处时方觉得步步引入的手法高明。

 6 ) 曾愿作人杰,奈何为狗熊

在看电影《桃花扇》之前,我并没有读过清初作家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只是耳闻作者历经十载、呕尽心血才得以完成剧本的创作,在当时文字狱风行的年代可想见其中的不易。
今天我只想就这部1963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黑白影片《桃花扇》谈一些我自己非常个人的看法,因为作为90年代出生、在多种思潮与海量信息的冲击下成长起来的电影观众,社会环境决定我们离几十年前的艺术形态比较遥远,更别说是这种夹杂着传统戏曲唱段的历史剧目,其中有很多更深层的含义必定是我难以理解的。
所以看完电影后,我浅薄的第一印象便是,主人公李香君真乃女中豪杰,电影塑造这样一位外表娇柔胸怀大义的民族英雄形象,或许正契合了原作者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初衷。
如果单纯将《桃花扇》的故事看作于此,李香君的种种义气行为以及她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就能得到非常合理的解释。她虽沦为商女,却孤芳自赏并处处牵挂国事,她琴棋书画却并未耽于享乐而是用来明辨忠奸,她也爱贤才也惹风情,但她更爱衷心和义胆;最重要的是,她的这些脾气也都不只嘴上说说罢了,她还要当庭骂座,哪怕是要被活活打死,她也毫无惧色。
以上种种,相信看过许多老电影的观众都不陌生,这活脱脱就是位女革命党人啊,样貌该被印刷在红色的宣传海报上!
但《桃花扇》能被传颂至今,引得无数男女老少为之扼腕叹息,它真正叫人伤感的一定不止是那段惨痛的历史,真正牵动人心的应该也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确凿相爱过的两个人,经历了现世的千般磨难,以扇为念以血为鉴的深厚感情却终于化为乌有,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都不能不说是一场悲剧。
于是我忍不住想,或许李香君若放在现代,真不能算一位情商高的女子,甚至在这方面还有些愚钝。
首先,她相中了意愿许配终身的郎君侯朝宗,自己也知道看重的不是他“没胡子”而是他敢“打胡子”,所以她并不在乎此人是否有钱有权。可她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她并没有发现侯朝宗其实只是个表面文章的“愤青”,骨子里虽算不上是彻头彻尾的“软蛋”,却也绝对比不上她生下来的那股子豪情。
顺便一提男主演冯喆,我觉得他演得挺到位,一出场一亮相就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加上明眼的现代女性都能一目了然:这样的男人,嫁也可嫁,恋也可恋,就是别和他大谈什么理想与信念。
可惜李香君并没有看清楚这一点。她生得一副小鸟依人的面容,却有一颗能把男人吓住的雄心;她爱词赋只爱易安居士的《夏日绝句》,她崇拜的是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然而侯朝宗那一点点的书生气节与之相比就连狗熊都不如了。
李香君第一眼没看清楚,甚至往后还越发糊涂。她不仅冲在侯朝宗前头把会耍手段的阮大铖给得罪了,还在自己最需要关怀的危难时刻力劝侯朝宗带着金银细软去逃亡。这的确表现了她对相公的爱,但回过头来看看对方是怎么做的吧!
侯朝宗面对李香君的凛然,只是无力地推辞了两下,结果还是丢下她一个人走了。这让我忍不住又想到了另外一对爱人,泰坦尼克遇难船上的杰克将冻得发抖的萝丝哄骗上了救生船,而就在萝丝即将获救的那一刻,她不顾性命地跳回了泰坦尼克号,为的只是和杰克生死相依。许多人都曾被这个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样,在我眼中那才是完美的爱情故事,尽管浪漫得过了头,却恰恰能在情感上给人鼓舞和力量。
然而《桃花扇》是一场悲剧,是历史与人性结合的大悲剧。男主人公侯朝宗或许有他自身性格的缺陷,但他这样的性格又显得非常真实,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位“高大全”的女子,他仿佛注定只能成为整个悲剧的配角。
倘若侯朝宗生在当下,他或许就是那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好青年,他肯定还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闲暇时候聚在酒桌上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身边来来往往的好姑娘也排着队任他检阅,最后他挑挑拣拣选了一位样貌才华与他相当的便幸福美满的过一辈子。
只可惜,侯朝宗不仅降于乱世,还是颇受吹捧的知识分子,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他临秦淮河吟诗的时候恐怕自己都没想到他将肩负的是何等重任,更没想到那风尘女子李香君会对他报以高到变态的期望。
所以我个人觉得,其实侯朝宗挺冤枉的,他虽立场不够坚定,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得爱情。他只是过分天真了,以为顺应时局在信仰上做一些微调也不会影响两个人的关系。熟不知李香君爱的并非是他这具躯壳,而是在幻想中早已把他描画成了不肯过江东的项羽的模样,才会在幻想破灭后毅然决然地将他撵走,连男女间最基本的沟通和解释的机会也不留下。
所以说,李香君是《桃花扇》里占绝对地位的主人公,她之所以被塑造成如此这般,主要还是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与朝代更迭的深切感触。在李香君身上,我们能看到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能体察到作者的忧怨无奈;至于这一段伴随明朝灭亡的爱情,则更像是作者为自己的一腔愤慨在那个极度不自由的历史中打的掩护。

 短评

勉强及格。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李香君作为知识女性与青楼名妓的结合体,她并非妇节的受害者,而是主动选择守国节,反衬出明朝士大夫精神上的萎靡与不贞,作为一个女性角色,有明显的男性文人笔下工具人的特征:读岳飞传也要给岳飞名字圈红、秦桧名字涂黑,以至骂筵、以至绝情。近40岁的王丹凤状态上有老相、表演上太苦相,让角色欠缺可爱,守国节的种种举动也因此硬化。阮大铖依附宏光搞事情之前,电影里的人物都有种老派雍容,才思敏捷的侯朝宗、暗中布局又委屈巴巴的阮大铖、青楼姑娘们的调笑,尤其八面玲珑但又能坚守立场的杨龙友,带出了一个疑似丢失可又意外出土的古典中国,人际关系里有份中庸、优雅之美,比后半截的民族对立左右忠奸有趣的多。史可法振臂一呼固然热血,可全片无大场面。侯朝宗抛扇定情,也是美好的相遇

1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这应该算是个爱情故事,有气节爱国强烈的美貌女子,死死守着最后的底限,可以不要金钱不要命不要爱情为了心中的民族大义。幽幽怨怨的昆曲唱腔,柔情似水,眼神深深,如汪潭。盼君还,盼君归,盼那太平盛世,

14分钟前
  • 穷褥
  • 推荐

2009.1.13想看;2018.6.28资料馆2号厅竟还真银幕上看到了!早忘了之前那个“想看”标记了。犹豫半天放弃了同时大厅的威尼斯电影节《1988年的尼可》,看到有那么多北昆演员时就遵从了内心声音。演员演得不错,有些地方略夸张,结尾也不是“双双入道”,却也是桃花扇底送南朝了。

18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他一定不是那样的人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流畅自然 文本非口白的部分不错 燃鹅表演风格里有阶级斗争的影子 题画一折用民乐唱+看图说字趋于平淡机械 国破用阮家轻描带过 乏舞台力 骂筵出彩 结尾冲击力 欧阳予倩这个安排还是有戏剧性的 总体保留了精华 二度皂罗袍依旧动人

23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字幕真好看,李香君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誓死不嫁宁撞头,活脱脱一刘胡兰。

28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王丹凤真心的美!

32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复社公子、秦淮名媛,如今皆风消云逝,唯有那些诗词歌赋、那把桃花扇、这些美妙的艺术形式永远长存。盒子会始,盒子会终,有始有终;才子佳人结局不落俗套,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团圆式结局,一番义正言辞申斥,令古今多少得软骨病的文人骚客汗颜斯文扫地。

34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本来一部怀古剧,竟拍成了革命戏,却仍旧没有讨得成毛皇帝的好,被批成反革命,男主角被抓被斗被自杀,真是一腔苦水向东流。从文化内涵上看,颇考究,特别是吟古诗时居然还听到古调,各种服装家具房舍摆设,全部一丝不苟,不易。

37分钟前
  • 毕大费
  • 力荐

没想到这么老的戏曲电影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起伏或哭或笑或忧愁或哀伤//李香君扮演者真的太美了啊!忍不住截了好多张图,简直惊为天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贞烈的香君,尽管不太赞同这样的爱情观,但是真心敬佩她的气节。//

40分钟前
  • 浔我在遥远深海
  • 力荐

小时候爱看故事和美女,看的是王丹凤,长大一点儿开始看戏了,于是专门来看李倩影和丛兆桓,来听李淑君,再长大些才知道要看帅哥,终于看到了冯喆……

44分钟前
  • 高玉宝
  • 推荐

其实看的时候就大概能猜到这片子在当年必然得受到批判。。。。国民党总以南明自比,也是毕竟起点就是驱除鞑虏,还在整反清复明那一套,你说这片子里大段的忠于大明能不让人忌惮吗?况且还是在南京拍的,我想还没忘记渡江战役吧。。。在这里提到南京沦陷什么的。最重要的是,这片子如果是国共战争之前拍,宣扬民族大义,同仇敌忾是应景的,可在新中国后成立不久,一个新的政权急需掌控对全国控制之时,这片显得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啊。

49分钟前
  • 一步之遥
  • 推荐

“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小时候在电视机上懵懵懂懂看过这部电影,长大后看了多年的昆曲,也是看着《1699桃花扇》从金陵城走出,唱遍国内外。电影剧情经过简化比较精炼,片中演员个个面孔鲜明,连李贞丽最后的一场戏都异常忠贞,呼应凸显了那个“贞”,剧本显然下了大功夫。1963年文革前拍出这样的戏,难得难得。

51分钟前
  • 熊猫眼小A
  • 力荐

儿女浓情一笔销,桃花扇底送南朝;侯朝宗终究还是个软骨的贰臣

56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因某些猪一样的演员减一分。英雄离家的故事远不像西方人讲的那么光鲜 呵呵。

58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李淑君演唱的插曲真是天籁之音,现存她所有的昆曲录音和后期为话剧蔡文姬配唱的插曲都无法与电影里嗓音的巅峰状态相比。谜一样的北昆四名旦之一虞俊芳几乎没有影像资料,在电影里出镜扮演傻大姐似的郑妥娘。冯喆楼下抛扇王丹凤楼上掷樱桃的片段纯真而美好,一直记得许多年。

59分钟前
  • apfelana
  • 推荐

丹凤之美,在李香君身上更体现的完全。之所以说改编成功了,光《牡丹亭》那曲一出,姹紫嫣红开遍,都付与这断壁残垣,意境全出。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李清照的诗,黑白光影间,国仇家恨儿女情长也就此别过了。

1小时前
  • 瑞波恩
  • 力荐

桃花扇的文本意象确实值得深思,李香君的演员好漂亮,但是有点用力过猛。所有演员的台词都好好。//中国现在任何拍古代电影电视剧的都应该来看看这个,现在导演编剧化妆服装师难道不会感到羞耻吗?现在那些个口齿不清、挤眉弄眼、身体僵硬的演员难道不会感到脸都丢光了吗?

1小时前
  • lalalalid
  • 力荐

商女亦知亡国恨,歌尽桃花扇底风。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骂筵一出,酣畅淋漓,为全局最出彩。堂堂列公,半边南朝……后庭花又添几种。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杜牧说商女不知亡国恨,却不知见此该作何感想。

1小时前
  • lennon1966
  • 力荐

很小的时候就在电视上看过,大概6、7岁的时候吧,记得很清楚,李香君头撞门,血滴到扇子上,被人勾勒描画上枝,成为桃花。

1小时前
  • River小河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