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DVD版]

69集全

主演:王凯,江疏影,任敏,杨玏,边程,叶祖新,喻恩泰,王楚然,刘钧,吴越,许龄月,曹曦文,张天爱,冯晖,张本煜,谭希和,陈伟栋,初俊辰,金依滢,陆星,丁嘉文,李雅男,褚峰,郑皓原,陆妍淇,何明翰,季晨,许潇晗,郭虹,刘子鹤,周帅,田璐菡,胡浩博,任学海,任山,杨烁,王媛可,康群智,许毛毛,何建泽,蒋沁芸,胡小庭,邓英,丁禹兮,张欣源,车晓,赵达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2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3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4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5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6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3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4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5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6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7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8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19清平乐[DVD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清平乐[DVD版]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的一生为线索,既讲述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殚精竭虑爱民治国的故事,也表现了在风起云涌的朝堂背后,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仁宗少年登基,掌控天下生杀大权,却因心中对百姓的慈悲仁爱,这至高的地位和权利带给他的反而是压力。他仰惧天变, 俯畏人言 ,治 国如执秤,如履薄冰地保持着朝堂与天下的种种平衡。仁宗朝河清海晏,名臣才子辈出,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经济文化盛世,而这与仁宗一直以来遵循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并且广开言路也不无关系。然而同时,他却也牺牲了几乎所有“任性”的可能,无可选择地将女儿、妻子、爱妃包括他自己,置于无法逾越的孤城,也让自己在天下苍生与天子之爱,治国理念与骨肉亲情中百般挣扎,在理智与情感间难以取舍,展现了古代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抉择,即使生在帝王家,亦需承担起出身和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为此...毒枭 第一季修女乔安娜警察故事2013(粤语版)暗刃觉醒那年夏天的我们蜘蛛宝宝,或你所听说过最疯狂的故事暴力罗曼史家有喜旺 第三季理智派生活下饭版超级伙伴斗罗大陆II绝世唐门亚洲怪谈第一季博·伯翰:隔离在家卡车女孩我心略野天降横财心惊惊神秘博士60周年特别篇说唱女团诚实国度的爱丽丝, 愛麗斯漫遊絕境赤足皇帝武圣关公(同名MV)戰火連天纯美的相遇白色婚礼斯巴达克斯:血与沙生殖细胞方根书简永生劫难头文字D圣光不好惹镜子面具你听起来很甜孺子可教也普西芬尼之泪弗罗拉与松鼠侠绝命北极萌宝难哄妈难追午夜骑士迷情专访玛丽·居里畸形人观星者恋爱的天空恋爱季节2000拳心拳意的爱

 长篇影评

 1 ) 我不希望《清平乐》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少

《清平乐》今天大结局,我觉得张开宙是这两年最被underrated的导演之一。微博豆瓣对这个剧一片骂声真心不太懂。不是完美无瑕,不是没有遗憾和局限,但是小火慢炖,真正炖出了人生的厚味。苦味做引,偶尔回甘,余味更涩更酸,从头到尾在人心里都像钝刀子割肉,比起时下那些宫斗爽剧、魔幻甜剧不知道高明了多少级别,更何况制作如此精良。

每个人的一生都免不了被圈禁在一座座孤城之内,唯有自己心里执着坚守的一点仁义、善良、爱情,早就超越了本身的意义,如同信仰的火光,指引我们踉踉跄跄地走完这并不轻松的百年,在孤城中竭尽全力地奏出一段段悦人悦己的《清平乐》。从《孤城闭》到《清平乐》的区别不是粉饰太平,而是说人之大勇,不限于清醒地自怨自艾。谁不会抱怨一句两句“怀吉,我们都被困在这里了”,但是谁又能在坚持到最后,在这座被命运、被岁月围困益深的孤城里演唱到最后一秒?到头来,亲人的无限怀念和守望,史书上三言两语的善评,是真心歌功颂德也好,还是仅仅对永恒理想的描摹,抑或是千百年之后继续被cue上热搜,被讨论,被误解,被理解……哪比得上他在永远沉睡的前一秒在心里能对自己说上一句:“为了这百年中的乐音不断,我尽力了”。

全剧最大的主角一个是仁宗,一个是怀吉。一个被圈在金字塔尖的责任之城,一个被圈在社会最底层的生存之城。整个剧为我们展示了两个同样优质的灵魂,如何被投胎到各自的孤城,咿咿呀呀、呜呜咽咽地从头唱到尾的故事。食肉糜阶层对自由的终极幻想是一个盛世理想,而底层民众对自由的向往载体往往是一段神仙爱情。

*** ***

先说仁宗:

其实帝后CP还是帝妃CP都没什么好站的,对于伴侣资源从来不缺的仁宗而言,无论是年轻时看似与他一贯公允和好性格极端不符的“温成专宠”,还是人过中年之后才更明确地意识到帮他一板一眼守护住后宫、守护住天下的皇后才更懂他爱他的“黄昏和解”,本质都不是对情爱的追逐,而是他自己对自由、对常年压抑的那部分自我的一次两次的探索和定义。就好像年轻的时候我们都认为自由是逃离,是叛逆,是剑走偏锋,是不走寻常路,而年纪大了之后,我们管自由叫“随心所欲不逾矩”。那些管仁宗叫“渣男”、叫“大猪蹄子”的人,大多数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没有真正把自己代入到他的孤城里去感同身受。不是说人物的每个决定都是对的,但起码我觉得这个人物的一举一动在他所处的那个现实环境中都是比较合理的,包括他的明智和他的错误。后宫中如此, 朝堂上亦然。

仁宗一生对于盛世理想的理解,也和个人自由一样,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弧度。

起初,刚刚掌权的青年皇帝,把忧国忧民的青衣进士郎们个个当成知己,让他们做自己在朝堂上的镜子,在民间的眼睛,帮他好好看看他们的疾苦和需求,言路畅通、革新求变。

然而,勤奋努力、才华横溢、热血又不中二的君臣们也很快被现实打脸。剧情过半,新政君子们一个个下场不堪,韩琦为好友苏舜钦求情、自请被贬出京之前,君臣二人临河垂钓时有一段总结新政失败原因的对话非常惊艳:

仁宗:“你们觉得,只要新政的初衷是利国利民,无论实际执行之后的结果是否全如初衷,朕便要维护到底。只要新政的官员,忠君爱国、兢兢业业,朕便要力排众议,护着你们在执政位置上。所以范仲淹固执己见,不肯稍通人情,更不肯随着情势之变通,改换执政之度,所以欧阳修为图一己之快,与为官清廉的王拱辰结下私怨,此后不思调和,傲然写出君子党之论,苏舜钦更是大喇喇地将罪过亲自送到了仇人手中,你们认定,新政的阻碍,是君子小人之争,是才子与庸人之别,所以你们不屑妥协,固执地做君子,狂放地做才子……”

韩琦:“臣没有不屑。”

仁宗:“你没有不屑,但是韩琦,你有本事让他们放下君子的清高固执,先做能臣吗?”

韩琦:“臣没有。”

仁宗:“朕也没有那个本事,压制住全天下的庸人小人。”

——这段台词,每次再看,都还会浑身起鸡皮疙瘩。这样的论政,我们有多久没有在在播的电视剧里看到了。而这段总结陈词,也标志着仁宗从一个少年皇帝,正式地成长为了一个成熟的一国之君。

十年之后,围绕群臣力谏多年都没有任何进展的立储一事,韩琦和仁宗再次临河垂钓。而此时的韩琦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仁宗怼的一愣一愣的新政官,经过了十年在外锤炼、也与仁宗更加默契的他,面对这个年事渐高、刻己仁厚了一辈子、却因无子为继而在政治上、在精神上都深受打击的仁宗,给他的建议是:

“陛下膝下原只有公主一人,如今公主出降,陛下再无子女承欢膝下,臣每念及,变觉凄楚,替陛下落泪。臣有一谏议,陛下姑且先听听。臣以为,不如在禁中建立书院,择名师讲授,使宗室所有子弟入内听讲,定期作文,辩经,结合时事做论述,陛下处理朝政间隙,回寝殿途中,或是觉寂寞之时,便可临幸禁中书院。其一,臣等每被陛下面见,常从陛下言行中所学极多,受用不尽,许多宗室子弟,却反而极少见到陛下,宗亲乃陛下最亲近之人,原该多沐圣德,其二,此举亦可让陛下,多见见亲近的后辈,见见少年人读书论理,乃至淘气,都可稍慰孤寒,对陛下康复也是极好的。”

你看,韩琦在贬谪归来之际,实力演绎了对仁宗当年教诲的消化和执行,熟练地掌握了变通,掌握了让度,掌握了调和,掌握了实效,做到了在一个君子才子之外,首先做一个能臣。而更可贵的是,君臣之间,十年之隔,两场垂钓,城府不同,但那份关怀社稷、顾念彼此的初心却仍未改变。

就凭这样的起承转合,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剧只有6.8分。

故事的最后,怀吉想起来官家曾说的话:“朕竭尽全力,能给朝堂的只是平衡,而能给百姓的,不过平宁。”

看到这里真的是忍不住流眼泪。我想每一个官家的观众都会想对他说,这其实已经很多了。仁宗这一辈子,命运对他有薄有厚,他尽心竭力,但终究也只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神,一个偶像。生而为人,孰能无过。对父母、对后妃、对子女、对臣民,或许在他心里都有无限遗憾,如困孤城,终身未能尽兴。可是对于观众、对于课本、对于历史,对于后人来说,宋仁宗的名字,在我们民族的记忆里留下的却是真正的《清平乐》。他当年亲自贬谪出去、又保护下来的一众文人的光辉笔墨,到今天我们都还在和徽柔一样一边抱怨、一边欣赏着背诵。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部剧让你看着一个个我们名字并不陌生的角色,一个个鲜衣怒马的少年,从意气风发,到苍凉世故。有的怀抱理想玉石俱损,有的被磨掉了棱角,默默陪伴至终。它让你看着一个个巧笑顾盼的少女,盼着长大,盼着幸福,然后在这种同款盼望之中,又以不同的方式蹉跎了下去。有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的相守一生已很知足。这部剧让你对一些从小就被嘴巴肌肉记忆的文章,再读起来,忽然就多出了许多声色、光影和温度。

*** ***

再说怀吉:

如果说仁宗的故事描述的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里统治阶层高光闪现的确幸年代,那么怀吉的故事象征的就是这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艰难民生。

公主和怀吉的爱情故事真的很特别。很多人在看完书、看完剧之后都会觉得,心疼是真的心疼,唏嘘是真的唏嘘,可是任你郎才女貌,神灵契合,读来想来总会带着那么一点不适感。

我同意且认为这份“不适”正是创作者的有意为之。《孤城闭》也好,《清平乐》也好,本来都没有在真正描摹、歌颂一段身份悬殊的年轻人之间突破禁忌的爱情,而是借由一对各自站在森严分明的社会阶层一顶一末的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畸恋,讲述了一则深意暧昧的政治寓言。

完全可以把怀吉这个角色当成是所有明君才子口中念念不忘的“江山”、“民众”的一个绝佳缩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更多的时候,水只是那行船之人手边天经地义无度攫取的资源。作为与“君”相对的“民”,他们的日常是供养和侍奉君主,并被君主所管理和驱御。他们大多同怀吉一样,从身份到材质,大都带有着“天然”的残缺。他们恨命运无情,憎遇人不淑,却很少怨怼造成自己命苦、残缺的根源——那条君民之间泾渭分明的鸿沟和由此相生的一切残忍制度,仍然怀着最大的善意去尽力供奉、爱戴着他们的君主,悲悯而又出离地见证着与自己有关无关的历史一幕幕发生在眼前。他们一面奉行着君主们制定的规则,小心翼翼地避免被席卷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一面又心甘情愿地为了一些“君臣”之间似真若假的迤逦梦想、情愫,而毅然决然地去承担了许多本不该由他们来承担的后果和重担。

对于公主来说,怀吉是那个她随时随地都可以“表白”和“撩拨”、让他既不能接受也难以抗拒的人。是那个当她有了情郎时替她写诗、被情郎伤了又做她影子的人。是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永远不会丢下她不管的人。是当她“一无所有”之后对于“家”、对安全感、对她早已习惯了的“永远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被宠爱”的最后仰仗。是那个无论她是好是坏是沉是浮都会不惜一切代价、以一个最服帖熨帖、低眉顺目的姿态守护着她的人。

这段关系的一大特点是不对等。

不对等不代表没真情。公主对怀吉渐渐由依赖变执着的爱,是真切的,果敢的,到最后是带着那种一切风俗礼教通通都给我靠边站、没有你就没有我自己的坚定跟决绝的。与怀吉之间的感情,既成了她自己反抗那看似繁花似锦、实则被深深支配的人生的唯一手段,又成了让她继续存活在这孤冷寂寥的世上的唯一理由。就如同古往今来的圣贤之书里,哪个不是一口一个发自肺腑的仁者爱人?统治阶级儒家政治的合法性,也深深根植于这种对于民生既关怀又依赖的对立统一之中。比如清平盛世之中的仁宗,他对百姓、对梁家、哪怕对怀吉,不可谓不是真实心系。但是这道天然的鸿沟,使得哪怕是天底下最仁慈的君王,也依旧是真实造成梁怀吉家破人亡、身残志断、爱而不得等一切人生悲剧背后的罪魁祸首。

对于怀吉来说,公主对他的一切特殊对待首先是“恩”,从自己当年由于公主降生而免除的死罪开始,到一集不落的参与了这个高贵美丽的姑娘从1.0长到6.0的全部过程,像小王子看着他眼中有且仅有的那株玫瑰花从生根发芽、含苞待放、到任人采撷、风雨飘零……而他能做的只有再默默守护得久一点、在她快要被逼死的时候舍命做她的一棵救命稻草。他把这一切归功为皇恩浩荡,即使他也有一切男儿郎最正常的心动、向往、心酸、守护,他却从未敢让那个小小、卑微的自己像公主、像正常人一样把它们定义为“情”,以至对于公主的回应只能是无穷无尽的纵容和照料,而那些生而为人孰能幸免的“心酸”和“念想”却只能永远埋藏在心里深到连自己也看不见的地方。

另一方面,怀吉对徽柔单方面比仁宗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付出欲,之所以会呈现出一种无底线、无原则、无期限的永动,纠起深因,恰恰还是因为他的残缺。除却他身为宦官、身体上无法逆转的缺陷以外,怀吉这个人物其实是无限接近完美的。他无论是相貌、才情、心地、还是眼界均为人中龙凤,官家愿意跟他聊天,名家朝臣也乐意与他结交,剧里人物不止一次提到过,如果不是因为少年时期横遭不幸,被家中奸人遗弃、卖进宫中,怀吉一定会是一块指点江山、状元及第的好材料。可他就因为这“天生”永远无法逆转的一道天堑,一处残缺,使得他虽然看上去可以无限接近圆满的人生,却永远、永远、永远也达不到圆满。徽柔给怀吉的感情虽然是无限接近爱情的真情实意, 但始终也因为差了那最后一点点要件,多了那一点点“不适”,而永远不能被他自己、被别人、甚至被千百年后的我们定义为完整圆满的爱情。正因为这只差了一点点,却永远、永远、永远也走不到的圆满,使得怀吉表面再恭顺任命,心中终究意难平,因而永远无法停下自己脚下不断弥补缺失、永远朝着圆满进发、甚至时刻准备着向圆满献祭的步伐。当怀吉眼睁睁着看着公主从高楼上对新封的状元郎冯京脸红,为才情并茂、深谙儿女情长之道的曹评沦陷,他的内心绝不仅仅是普通的吃醋、难过,那是他眼睁睁看着自己本来也可能拥有的另一条人生道路,以及与自己心爱之人相逢相知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虽然他梁怀吉最后也拥有了公主飞蛾扑火、孤注一掷的爱,但他本来也可以是冯京,是曹评,甚至做的比他们更好,在无数抛向他的绣球和关于他的窃语当中,他的双眼中只能看到他的公主,他本有可能带给她她这辈子最最渴望、而他这辈子永远都给不到她的那种幸福。

纵观古今,上位者能给由无数个“怀吉”组成的“天下百姓”的,不过是一些虚幻缥缈的“恩”和永远达不到的“梦”,与天下“怀吉”们对他们真实无度的原谅、纵容、理解、奉献、爱慕和铭记相比,实在不值得一提。那些即便是勉政一生、爱民如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明君圣主、文人志士们,你们每人所身处的孤城和在城中孤战高歌的勇气,比起百姓为你们泣血吟唱、世代传颂的清平之乐,差得还远呢。

*** ***

最后再多说几句闲话:

王凯的演技在这部剧里震慑人心,怎么夸都不为过。从端正、俊秀到自成艺术的海报开始,到青年仁宗那厚积薄发、内敛忧郁的第一个眼神,再到新政初行、人才济济、端庄而不刻板的盛世明君形象、再到迈迈老矣、国事家事越来越力不从心、但眼神始终警觉矍铄的老年仁宗,啧啧,啧啧。从《琅琊榜》开始就非常喜欢王凯,但他在这个剧里的跨度和深度都到达了新的高度,是萧景琰那个愣头青远不能比的。

边程和任敏前途无量。一个会收,一个会放。他俩今后一定还会拍很多很多戏,但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后悔曾经拍过这个戏。这剧不论总体评价如何,怀吉和徽柔就是少年少女最纯粹、最美好、最令人唏嘘的模样。 真不敢相信04年出生的弟弟如今都已经这么会演戏了,而且难得的是能演得这么从容,沉稳,不虚浮,不急躁,导演功不可没,希望今后家人和经纪人能好好教育、好好保护住这个宝贵的灵性和气质 。

我本来特别不喜欢江疏影对少女丹姝的诠释,但是看完通篇之后又觉得这么一个自命不凡、假清高、实做作、肚子里确实又有那么一点墨水的呆板千金形象其实还挺符合人物性格的,不枉她做得出跟自己的老公搞了一辈子双向暗恋这种奇葩事。这样的女人,也许可敬,但真的有点不太可爱。

张贵妃这样的美艳小作精,文化不高,但贵在“纯真”,就是每个成熟男人心中必备的一款白月光,既满足了他们可以享受来自老婆的不含教化、不含“杂质“的纯粹仰视和在意,也满足了把老婆像闺女一样来疼的那种慈爱、给与之心。这也是为什么整个后宫对张贵妃敌意最大的反而是徽柔了。可是仁宗宠贵妃跟宠闺女都犯了一样的错,因为他给她们的是一种剥夺了他们成长机会的溺爱。别人都能在现实的千锤百炼下逐渐摸到自己所在孤城的边框,在边框中挣扎、起舞,而仁宗却凭一己之力徒手给这两位打造了一片无拘无束的草原。可是这种草原的幻想,一旦离开了他的持续庇护,就会致命。仁宗对张贵妃的庇护,是随着自己年龄心态的变化,主观上逐渐淡化了的;而仁宗对徽柔的庇护,则是伴随着“没有父母能陪子女一辈子”的客观无奈戛然而止。

稍微跑偏一点说,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怀吉对徽柔的感情虽然从来都是压抑温吞不主动表达的一方、实际上却要比徽柔对怀吉的感情更深刻数倍的原因。因为徽柔对怀吉的依恋是在一种完全不懂得现实边框的状态下本能产生出来的,而怀吉对徽柔的感情却是在深深知道自己的一切局限,从身体,到身份,从伦理,到时局,但是依然选择“有一给十”、你开心我就变成小透明、你需要我就给你当浮木、然后全部后果我自会承担的清醒。一个不懂事的人的“疯”,和一个最懂事的人的“疯”,级别全然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当徽柔终于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有多“穷”、完全认清了自己的任性是以父亲的健康和怀吉的命门为代价的那一天,她放手了。在她迟到的成长终于到来的那一天,她哪怕让自己孤独到真的疯了,也不会再让自己爱的人陪她一起“疯”了。而直到这个时候她对他的爱,才稍微谈的上势均力敌。

说来也有趣,全剧最正常、最“懂事”、理智到如同穿越过来一般的一个角色偏偏是全剧最偏执的徽柔她娘。又清醒又善良的禾儿,完全做到了她从小给自己制定的明确目标,像空气一样舒服地陪伴了仁宗一辈子,不吝于给与,但什么事情也不过分执着,真不愧是垂帘的大娘娘从小亲手调教出来的人。其实通观一生,苗妃的客观境遇比起皇后、张贵妃并无本质区别,甚至不如,区别的是同样一个飞蛾扑火的决定,禾儿当初在做出的时候是一个有意识、有认知的informed decision,是她自己想好的,选择的,在接受了一切可能后果之后做出的决定,所以幸福感如此不同。之后无论再遇到什么情形,心态上都不会太失衡。这一点放到今天也值得我们每一个有所追求、有所取舍的人学习借鉴。

张开宙拍的历史剧跟老一辈天才导演相比充满缺点,详略,节奏,构思,剧本,等等等等,都有继续推敲甚至颠覆的余地,但已然形成了一些可圈可点的个人特色。从《知否》到《清平乐》,选的本子都是深深扎在现实土壤里的古偶,都属于静下心来言之有物,又具有一定娱乐观赏性的文学作品。虽然结果常常两头不讨好,但是我希望他能继续精进,而不是失去资源,或者变得更讨好。《明兰传》和《孤城闭》的两部原著我都看过,也都很喜欢。《知否》电视剧在改编上,特别是在人物性格上,比如明兰和小公爷,都还出现了不少明显违背了人物逻辑、导致原著精神降级的地方。但是《清平乐》的改编在我看来,无论是从人物性格还是故事主旨上来看,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碍。不同人物的详略诚然与原著有差,但如前所说,原著的题眼本来也不是歌颂一段公主和太监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而是通过小人物梁怀吉一双通透、克制又慈悲的眼睛,近距离地去观摩、审视一段在历史课本上被寥寥数笔带过的盛世景象、光环人物,并走到这些盛世光环的背后细数每个大人物、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从而梳理出一些千百年间风云变幻亦未多变的人性道理。电视剧中,这双观摩 、审视的眼睛从梁怀吉个人的变成了仁宗和怀吉两人的,且以仁宗为主。故事的详略和深浅也因此做出了一些调节。节奏虽慢,但并不拖沓。我觉得这样的改编很有新意,跟原著相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原著对历史管中窥豹、以小见大的艺术妙思,但同时也填补了更多的留白,把我上面提到过的那种“君”与“臣”之间的对立、统一、暧昧又尴尬的关系演绎得更为直观、透彻。而剧中那些对众多边角细节的考究和刻画,更是有种“故事慢慢讲、先把你丢进那段历史里VR过几天再说”的浸透感,有种清明上河图主题乐园的氛围——这恰恰是正午张导的小火慢炖剧里所独有的。很多人不喜欢张导剧的另一个原因,是常常不知道应该以哪个人物的身份代入保证“不错”。因为故事里面的每个人物都不完美,也常常不“正确”,好人经常有自己的狭隘或世俗,坏人也浑身都是值得怜惜、歌颂的地方,观众本来抱着看古偶、站CP的心情来追剧的,结果“三观”一路被意外摩擦,会产生一些不适感。可我觉得这正是张氏古偶优于其他古偶的地方。它比历史正剧更活泼亮眼一点,降低了观众的门槛,又比流量商业剧更在乎包一些真材实料给观众,而不是一味逢迎。

我希望,——尤其在连老一辈天才导演也开始拍流量商业剧的今天,我希望张导今后能继续这么拍,在自己的风格里不断精进、突破。而我会继续这么看,不吝惜给它该有的掌声,以及他值得我们付出的耐心。

Jessica Hu 2020.05.18

 2 ) 张开宙...跟孔笙学到了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张开宙的作品会给你一种很奇怪的观感(知否看到一半弃):

剧组很努力,很有诚意,服化道精良(?),布景美轮美奂...一切都往满分靠近。

但是,就是不抓眼。

好比一个刻苦努力的学生,费尽心思考了60分,你不能说满意,但是也不好意思骂他...

细节很重要,很多导演是细节控,但是剧情推动节奏把握更重要,可别舍本逐末...

另外,国内能不能别动不动就70集?能不能搞快点?(孔笙除外,《琅琊榜》再多拍几集好不好?)

————————

根据网友回复我再补充一点

之所以开麦是因为对正午阳光的期待,好歹是拍出过《琅琊榜》《父母爱情》的公司。

还有,请各位不要拿没及格的古装作品来对比说这部剧很好看,如果真要比请看看《大明王朝》。观众是消费者,难道消费者要为商品瑕疵妥协找理由吗?何必卑微。

————————

再次编辑:我没说张开宙一文不值啊!只是说了有硬伤,有他一贯的硬伤!他的作品基本都是7分上下,我可没说是烂片!只是因为有期待所以希望张导可以改进!部分网友别来杠我!你觉得好看请自行开帖吹彩虹屁!

————————

第四集之后,我依旧没找到闪光点,赞同评论区网友说的,“就像温水,永远不会开,也永远不会凉”。

张导最大的问题就是主次不分,他铺陈很多,什么都想拍,空镜一个接一个,气氛营造的很好。但是会让我期待落空,有的时候以为他要到高潮了,但是结果“就这样完了?”

张力不够很容易让观众无聊。

我妈是王凯颜粉她都觉得这剧没啥看点。

————————

我很主观我很主观我很主观!确实只是我不喜欢张开宙的叙事方式!并不是张导不好!

————————

4.14

对不起,在第八集男女主见面后,我本来重新燃起期待了,但是后面这几集还是觉得太没盼头。

打算去康康kkw今晚的新作惹。

4.22

猎狐不香吗?本剧我弃了

————终于播完了撒花🌸我懒得改成2星了,在我心里就是2星,一星给王凯一星给江疏影。演技都还不错。

 3 ) 除了服化道和演员 三百六十五度全方位的烂剧

1. 谈谈男主的塑造

编剧在仁宗形象的刻画上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什么叫用力过猛,编剧费尽心机去凹一个君子人设,观众看到的却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伪君子。

历史上的仁宗性格是具有多面性的,仁爱宽厚、从善如流却又多疑猜忌、优柔寡断、泛滥多情。而编剧在刻画人物时,极力抹去或者淡化仁宗性格上的瑕疵,力图塑造出一个无瑕君子,而情节的发展又不得不依照真实的历史,于是乎剧中鼓吹的人物形象和观众从情节中看到的人物形象自相矛盾。

写仁宗善于纳谏但实际上遇到真正想做的事他还是会一意孤行;写他仁善宽厚但在朝堂上受了气却可以回宫随意撒在侍奉的小黄门身上;写仁宗重情重义但后宫的娘子却见一个爱一个;写仁宗对公主极尽宠爱但最终公主最终还是沦为他光耀母族的祭品。人设立得越圆满,情节上体现的人物瑕疵,就如墨水滴在白纸上,显得更加明显。

真正有魅力的角色绝不是十全十美的,洗白人物的瑕疵,只能让人物变得扁平化,甚至显得虚伪。

2. 谈谈整部剧的立意

“克己复礼为仁”是这部剧的中心主旨,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将权力关在笼子里”,这个笼子一方面是男主对己身的约束,一方面是宋代台谏制度的监督。

这部剧关键的问题在于编剧一方面写仁宗的克己复礼;一方面又极力描述仁宗的憋屈和隐忍,想要引导观众去同情仁宗的遭遇。

但是编剧在改编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完全混淆了什么是人生而应得的权利,什么是统治者基于统治地位获取的特权。

为什么我们在看到仁宗不得与生母相认以及仁宗为了女儿的幸福与台谏对抗这样的情节时,容易与角色共情?因为这个时候,他因人君的身份,而不能为人子,也不能为人父,不得不克制人最基本的七情六欲。

对比之下,在看到仁宗不得逾制为苗娘子提升位分以及仁宗想要给宠妃的母族加官被劝止这样的情节时,编剧还是一直在引导观众去同情仁宗,但是这个时候,仁宗本身的行为就是在行使特权,暗示观众去同情男主不得行使特权,无异于无病呻吟。

而编剧在创作剧情时,完全将这两种情形杂糅,只要出现仁宗不得随心所欲的情节,就开始刻画仁宗的隐忍,歌颂仁宗的仁德,想要博得观众的同情,而完全忽视行为背后完全不同的逻辑。

这不禁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评论,“天下万姓,哪个不比上位者易碎。”

(5.19更新

重新思考了一遍,实际上“克己复礼为仁”这个主旨也是有问题的。正午阳光对“克己复礼”这个命题缺乏辩证性的思考。

所谓的克己复礼,就是通过压制个体的情感与欲望,用礼教规范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

君主要克己,是因为他的手中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放纵喜怒肆意妄为可能影响数以万计百姓的生活。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情与欲是正当且合理的,冲破的只是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并不会危及国计民生,而礼教的存在则是对他们个人幸福与个人自由的剥夺。古代的贞洁牌坊下是多少女子凄凉孤苦的一生呢,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她却觉得自己的不幸来自于自己不贞的原罪,何等的可悲!

而《清平乐》里的“克己复礼”,则表现出来一种对礼教的盲目维护,只要是不守礼的情都认为是滥情。从现代人的角度看,镣子和缳儿的感情到底错在何处,编剧不仅仅安排剧中的正面人物拆散他们还要借缳儿之口将这段感情定义为失心疯;徽柔婚姻悲剧的根源明明是父亲的私心和父权的傲慢强横,是礼教对女性婚姻自由和独立价值的剥夺,而编剧通过丑化曹评、美化李玮、安排童年相遇等各种手段论证仁宗违背女儿意愿将女儿作为礼物送给李家的合理性,将应该批判的加害者隐藏,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受害者不守礼的任性恣意。)

3. 谈谈朝堂戏

这部剧朝堂戏给我的感觉是只见历史之表象而不见历史之脉搏。

优秀的历史剧本要能写出整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与军事的得与失,就拿最近播出的三川口之战来说,最应当探讨的问题应当是宋代的兵制,而剧中仅仅借人物之口浅谈几句,而将重点放在了战败后仁宗给被诬陷的将士平反以及仁宗的悲痛罪己,给人一种朝堂戏服务于人物塑造之感。

这部剧的朝堂戏相较于其他部分,实在是一大亮点,但是相较于真正的历史正剧还差得远。

(5.19更新

一句话总结这部剧的前朝戏:功劳都是官家英明早有决断,失策都是臣子蠢钝办事不利。千万别吹背诵默写天团了,人家棺材板都盖不住了,范仲淹死前都要被编剧拿出来遛遛把庆历新政失败的锅全揽在自己身上,顺便再吹一波官家圣明当机立断中止新政,连宋夏战争及和谈都能洗成官家仁爱不忍心看见西夏境内饿殍遍野,这个不要脸的境界真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4. 谈谈感情戏

我原以为这部剧的感情戏好歹有个原著做底子,崩也不会崩到哪里去,没想到改编的一塌糊涂,编剧看似照搬了原著人物的壳子,却完全丢失了原著人物的灵魂。

聪慧大气的曹皇后变得委屈别扭;恃宠而骄的张贵妃变成了恶毒泼辣;隐忍克制的张茂则每天在表白的边缘疯狂试探。原著里每个人物虽性格各异,但都形象丰满,各有动人之处,而编剧在改编时非常精巧地将所有人物的出彩之处通通淡化抹去,再将不足之处一一扩大,每个人物的设计无一不是槽点满满。

这部剧目前的感情戏,感情发展莫名其妙,情节设计俗套狗血,人物设置单薄乏味,无一可取之处。

(更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剧方的傲慢,他们没有把这些角色当作“人”来写,提着这一个个悬丝傀儡制造故事情节,角色完全沦为制造戏剧冲突的工具,毫无应有的行为逻辑,剧方都不爱自己创造的人物,又怎么能指望观众与角色共情呢?)

5. 谈谈怀吉和徽柔

怀吉和徽柔是我追剧的初衷,下面我来细数一下编剧画蛇添足的操作:

将年龄差从五六岁改成十岁,青梅竹马变成了半养成;增加了镣子和缳儿的感情戏,把原著茂则和怀吉关于不越界的对话移花接木到镣子和茂则身上,名为铺垫,其实上弱化了后期怀柔线出场后的感染力;增加了公主幼年和李玮相谈甚欢的情节,合理化之后仁宗的赐婚,直接改变了原著悲剧的内核;既增加了仁宗间接导致怀吉家破人亡的情节,又给怀吉设计了“怀吉能受官家这份教导,实是觉得进了宫也很幸运”这样恶毒的台词,将怀吉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

对不起,我及时止损,弃剧了,后期应该只会看和原著相关的怀柔的cut,即使朱朱给怀柔增添工业糖精我也真的吃不动了。

两星,一星给辛辛苦苦拍了那么多天戏的演员,一星谢谢正午阳光怀吉徽柔的神仙选角给剪辑大大提供了素材。

 4 ) 宋仁宗心中的孤城

王凯 | 宋仁宗 想说以下几点 1:王凯饰演的宋仁宗是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三个不同年龄之间的演绎,如何让观众更好的看出来呢?王凯用不同的哭戏+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出来,从眼中微微闪烁的泪花到哈哈哈大笑也让人大哭,再到最后的漰溃大哭~

2:王凯饰演的宋仁宗为君、为夫、亦或为父,他看似高高在上,却也有着很多的无可奈何和孤独感,好几次他静静的做在那里或独立行走,都把我给看哭了!好不容易笑了却也让人感到忧心忡忡,可是“天下之大,哪里有真正无私之人呢”?他想要成为百姓白日里的太阳☀️,公主心中的好父亲,但是这太不容易了!

3:看了预告,个人觉得王凯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台词沉稳有力,哭戏和眼神戏都很让人有共鸣。这部剧的剧情也很好,值得大家静下心来看看。唯一有点担心的就是芒果,这次一定要给力点~

 5 ) 正午的营销,我受够了

今天flag就立这了,这剧我不会抱有太多期待,除了原著的公主线我会关注一些,其他内容撑死也好看不到哪去。

骂什么张开宙,自从知道正午要把《孤城闭》拍成宋仁宗传,我就觉得交给正午哪个导演都救不回来。

正午有剧毒,真的。来自一个曾经深陷正午营销,对正午抱有过高期望的人的心理感受。我自己也数不清看过多少正午的电视剧,也正是因为越了解越失望,才不会对正午有什么奢望。

自从《琅琊榜》这个网文ip改编成功,大火特火后,正午总是期望能够复制一遍琅琊榜的辉煌。于是在此之后的正午古装剧,永远充满了家国情怀的调调,考据的服饰和优秀的美术,但是再也达不到当年的热度了。

正午是有野心有情怀的,他们总是希望艺术和口碑兼顾,流量与赞誉齐飞,所以这些年他们拍的剧给人造成了一个错觉:靠谱又认真。可是真要仔细琢磨起来,还是全靠同行衬托,自己风评UP。

不好看是原罪,不是用节奏问题,用粉丝控评,用发大水的数据就能解决的。张开宙能拍成老太太裹脚布,其他导演也会拍成这样。还是因为正午定的格调太高,为了所谓大格局,所谓谈情说爱中的一股清流,早就忘了什么叫好看的电视剧。

整体格调,不伦不类。能把历史剧拍成让人打瞌睡的流水账,也真有本事,拍纪录片的都比这剧知道如何设置悬念起伏,看动物世界都会关心一下这只猎豹有没有抓住猎物。而这部剧充分运用了白描手段,告诉你什么叫态度端着的好学生:每个演员都在努力传达“我们演戏好认真”,每句台词都像是小学生命题作文里的中心句,生怕说深奥点观众就听不懂,近乎没有留白,就差往观众脸上砸:“啊,官家好无奈”“啊,平民百姓,芸芸众生”“啊,君君臣臣”。满屏幕莫名其妙的悲悯,时不时来点不明觉厉的古言装装b格,但你又完全无法深究其内涵。说是拍摄一个宏观的时代,实际上只能依靠不断的强调主题把内涵抛给观众看。说点人话,没内味,正午拍不出自己想要的高度。

好吧,即使是开喷正午,我也承认自己对正午要求过于严苛,尤其是对于我期待的题材,总是希望能拍出top级别的效果。所以当知道孤城闭要开拍时,我很期待,完全可以以小见大,以公主和宦官的悲剧来展现一个时代,侧面描写北宋风貌还能深化主题,对于言情小说这样的载体已经足够了,孤城闭本身真的撑不起太大的格局,更多的是儿女视角的细腻,那些时代洪流本就该是蜻蜓点水般的处理,反而更能给人惊喜。

可是正午觉得爱情不够格,偏要从皇帝视角拍完一生,呵。所谓深度从来与题材无关,强行把言情小说提高成历史高度,真的不会好到哪去。所以才会变成现在这样尴尬的局面——说是正剧,没那么高深的内涵,说是言情剧,又大写特写历史。还是粉丝给力,给清平乐定了调,历史传奇剧。不愧是粉丝,轻易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事。

所以骂什么张开宙啊,既然失望那就继续往上寻根啊,既然张开宙吃了正午的品牌红利,正午也乐的用自己的声誉为他保驾护航。那名声砸的时候就不该只cue导演啊,正午这尿性还不该骂吗?

粉丝们就别来battle了,我最近不想对线,对于某些精神股东我也没啥话说,反正洗地就完事了,我和你们也没有共同语言,除了化身祖安人对喷也没啥互动了,那还是双方少打点字吧。

———————————————更新

哈哈哈哈哈,讲个笑话,清平乐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艺术作品。有些人我都膩了,翻来覆去就那几句,你们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我敢这么早放言就是因为我不看好正午的水平。台词需要品,剧情需要品,不是,让观众品是需要资格的,就这级别的台词和剧情,也好意思大言不惭的要求我品??别搞笑了,国内值得品的电视剧可不是清平乐这水准,强行催眠自己不断洗脑“这剧真好看”难受的可是你们。

收视率高了,打脸的是我,但我也就一头铁开影评吐槽的,给有同样想法的人一个抱团取暖的地方,省的每天被一群颠倒黑白的水军气死。收视率扑街,尴尬的是你们,难为自己看了七十集流水账还费力不讨好,噫,各位看不惯的还是点“没用”好了,大家都清净。

———————————————

我不想下场对线,所以把我想说的,更详细的写到另一个影评了,想看的可以一起看。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495709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495709

啊,有些粉丝,先是毫无逻辑的论点,然后我心血来潮想来辩论,结果就暴露原型,变成泼妇张口大骂,其素质之感人,我也没法教育。那只好删评加拉黑呗,辩论可以,骂人而且骂那么难听,不可以,来一个我删一个。

 6 ) 你是不是觉得,爱恨嗔痴都是有罪?

我原本没打算开辟第二战场,啊不对是第二篇影评的,但某些人不听劝,一定要怼。故此专门再开一篇影评,聊一聊。

先声明,我没有任何一家粉籍,也不是收了钱的职黑,我连水军大门往哪里开都不知道,冒着被明星粉丝围攻的危险敢来表达我的不满,敲敲打打键盘还一毛钱没有赚,真的就是用爱发电来的。只是评论区有些人的论点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强迫症犯了想来好好讨论讨论。

1. 观众已经看不下去慢节奏的好剧了,他们只喜欢毫无内涵的爆米花电视剧。打住,人家冯小刚好歹拍出了一系列贺岁档电影,无论人品如何作品还算有的,痛骂观众垃圾不会欣赏,都被喷的一无是处。你们竟然还来捧杀清平乐?是嫌清平乐观众缘太好了,还是收视率太高了,这么说话也不怕摔着?

其次,什么叫慢节奏的好剧?何为好剧?清平乐真属于好剧吗?别拿豆瓣评分说话,陈情令都能上8分,现在清平乐评分和陈情令巅峰时期不相上下,你们粉丝想承认古装大制作和卖腐剧同一个水平吗?难道还是就陈情令刷分了,你清平乐没刷分?哇哦,清清白白的清平乐,罪恶的陈情令,气抖冷,豆瓣评分何时能站起来?

接着聊聊好剧,鄙人不才,在影视赏析上就一俗人,庸人,但凭着看的过去的文化水平和一定基础的观影量,还是能跟上大众的步伐,偶尔也能欣赏点冷门好剧。我喜好战争片,历史片,不信的大可翻翻我的主页,二战类有名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都是我的观影清单,历史剧也是耳濡目染,从小到大一直有关注的。所以自认为在这方面,欣赏水平不至于太差。因此当粉丝们坚称清平乐是好剧,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难道让我一个普通观众给你们上一节影视赏析课?我也没工资啊。但粉丝们要battle,那就简单举一些例子,叫慢节奏的好剧。

四大名著,无论是老版电视剧还是原著,现代人拿来阅读障碍不大,这一类几百年前的作品都是半白话半文言文,结果现在你拿纯文言文当台词,演员自己都有可能没明白台词是啥,断句,重读都有可能出现错误,你让人看啥?检查演员背书??台词怎么品?我当场翻资治通鉴?像四大名著的台词,既不失古韵也通俗易懂,那才会出现“品台词”的可能性,而不是自以为高大上实际上只能劝退观众的台词。

大明王朝1566,这部才算有资格说出“观众不懂得欣赏”的作品。什么样的台词值得品?不是堆砌辞藻,也不是心灵(毒)鸡汤,更不是不明所以,拿几个前言不搭后语的词串在一起,哭天抢地的狗屁台词。而是能够精准的表达出人物,作品的情感,可以引起共鸣或者触动内心的台词。清平乐到底符合哪一点?优秀的历史剧不仅会叙述历史,更是包含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以及劳苦大众的怜悯。而清平乐是怎么做的?宋仁宗,一个历史上存在感不高的皇帝拍成一代明君,明明窝囊至极还要歌功颂德,把一个有缺点又平庸的皇帝拍成偶像剧杰克苏,这就是所谓的大格局?不要提宋仁宗时期名士多,就是皇帝的功劳。晋朝的名士不多吗?司马家就不为五胡乱华负责了?

“文官袍服上织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织的是兽,穿上这身袍服,你我哪个不是衣冠禽兽?”什么时候清平乐写的出这个级别的台词,我们再来聊聊好剧。

2. 小家子气的爱情怎么比得上历史?天呐,0202年了,某些粉丝还在用这套说辞。你们究竟是该多读书呢?还是该多读书呢?

首先,这个论点粉丝自己就站不住脚。既然爱情这么小家子气,为什么在还未开播前,就开始磕“帝后情深”了?你们不是要品宋朝吗?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后宫戏,还占这么多篇幅,这不是拖累清平乐的“格局”吗?还不赶紧婊起来,要求删掉乌烟瘴气的爱情戏,还我一个清明大宋。可后宫戏还在,这不符合清平乐的人设啊。这不合理啊,我思来想去,终于想通了:因为垃圾观众喜欢看小家子气的爱情戏,所以加爱情戏才能加收视率,清平乐只好牺牲掉一部分“艺术性”,来换得观众的友善度。啊,清平乐,是你守护了观众吗?你好伟大!

再说说爱情,人类三大感情,爱情友情亲情,怎么就因为偶像剧拉跨了,爱情这题材就掉价了?泰坦尼克号小家子气吗?红楼梦因为宝黛宝钗变味了吗?(不是说孤城闭等同泰坦和红楼,只是举例证明爱情并不低人一等,没有其他意思,请勿上纲上线,也不要拿这句话说原著粉在吹孤城闭“世界名著”,完全没有这个意思,请不要抹黑)要知道内涵从来不是由题材决定的,而是由作品本身决定的。正午把清平乐拍成了既不是人物传记的纪录片,又能让观众昏昏欲睡的流水账,这就叫内涵了?以为穿个考据的衣服,说说古文,就是一个时代了??可别说原著害的,这些戏都是正午自己加的,关原著什么事?

好可悲啊,明星的粉丝听不得一句不是称赞的话,只要是自己爱豆,演的戏必然是完美无缺的,哪怕指责道具服装,就像杀了亲妈一样咬牙切齿,我怀疑某些人对父母都没有对明星孝顺。所以你瞧,因为书粉希望按照公主太监爱情戏拍,动了人家大男主的主线。粉丝们就对公主咬牙切齿,无所不用其极去贬低她。

真的好可悲啊,千年前的封建礼教,把公主逼成了悲剧。千年后的现代,仅因为动了某些人的喜好,公主和宦官的爱情依然得不到认可,甚至还遭受了更为下作的侮辱,“浸猪笼”“畸形恋”,这些词都是从粉丝嘴里说出来的,你们的恶意如此之大,某些人为了偶像已经完全疯魔,那又哪来的脸面说我是恶意抹黑清平乐?所以我起名这个标题,就是用清平乐的台词质问。

“你们是不是觉得,爱恨嗔痴都是有罪?”

 短评

见群龙无首,大吉。要什么皇帝?

9分钟前
  • 韶华倾负410
  • 很差

为剧里服化道所展示的北宋绝代风华惊叹赞颂,为宋仁宗的天容玉色和后宫美人们欣赏沉迷,也为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欣赏,从前两集就可以感受到的精彩和真诚。最后,身为粉丝,为演员王凯一直水准之上的挑戏眼光和坚持而感谢欣慰。

11分钟前
  • 妮妮妮娜
  • 力荐

看第一集差点以为是个宫斗剧,男女主略缺少点cp感,女主古装更显老气了,男主的帝王气也差点

16分钟前
  • 布衣神相
  • 较差

王凯是个总会给人惊喜的演员,为人君,止于仁。而王凯不仅给观众展现了宋仁宗的“仁”,还有他的爱恨嗔痴,一直以来在影视剧比较脸谱化的宋仁宗也生动活泼了起来。王凯和大臣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仁宗所创造的清平盛世能被这样的组合选中并记录下来,是仁宗之幸,更是观众之幸

20分钟前
  • 大猫不吃鱼
  • 力荐

这电视剧也太好睡了……男女主都没有明星相,配角脸,就平庸又平淡,特别容易困

24分钟前
  • 较差

国产剧能不能节奏快点明朗一点拖拖拉拉磨磨唧唧的节奏太慢了看不下去

29分钟前
  • 兜兜转转豆丢
  • 很差

看了片花就很期待 终于播出了 不负期待 后续长评

30分钟前
  • 昔云楚楚
  • 力荐

抱着看过知否感觉还不错的念头看了直播,没想到第一集这么平这么磨叽让人进不去剧情丝毫没有想接着看的欲望,许是期待值太高了

32分钟前
  • 鸦雀燎原
  • 很差

节奏太拖沓了,不愧是张开宙,一点没让人意外

33分钟前
  • 小叮当娃娃机
  • 较差

这风格和节奏非常张开宙,很拖沓,受不了

37分钟前
  • 还行

看到现在,晏殊是唯一亮点。。。为什么感觉有点不连续?以及前排夸王凯的看到他演的了么?他不是还没出场嘛。。。

42分钟前
  • KK
  • 较差

开篇有点无聊,帝后没有cp感,江疏影的cp感太弱了,比较期盼着徽柔怀吉线,父女线也可

47分钟前
  • 白麦苗
  • 较差

拖沓不等于精品,望周知

49分钟前
  • NANA
  • 较差

节奏太慢了吧,狸猫换太子需要交代那么长吗?难怪69集!!!服化道还行,但是这么冗长的古装剧真的劝退

54分钟前
  • 冬天不要冷
  • 还行

不是堆砌一堆宋朝的名词加宋朝的物质就是你想象的宋朝,从一开始就露出了不懂宋史的怯。

56分钟前
  • 流氓白大爷
  • 很差

救命 太磨叽了...看得好困 这剧本是散装的吧

1小时前
  • 我可以抢到票的
  • 较差

正午果然是正午 片头的动画就很吸引人了!宙导的镜头很绝 好几个空镜都美的窒息!赵祯与刘娥之间的冲突也很抓人!王凯真的太绝了!无论是微表情还是仪态!期待之后的剧情!

1小时前
  • 全都可以炸完!
  • 力荐

感觉都要睡着了 剧情太慢 又是宫廷权利游戏!

1小时前
  • 扬帆远航
  • 较差

节奏真的太慢了,比知否还慢,受不了

1小时前
  • 我要吃饭
  • 较差

我给王凯打满分,在于宋仁宗这样的角色,只能把所有表演技巧归零,才能凸出人物的高级之处,真挚源于内心。王凯完美地演绎了宋仁宗这样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帝王,让人惊艳让人佩服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