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轮

HD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贾斯汀·汀布莱克,詹姆斯·贝鲁什,朱诺·坦普尔,马克斯·凯塞拉,杰克·戈尔,大卫·克朗姆霍茨,罗伯特·C·柯克,汤米·诺伊利,托尼·西里科,史蒂夫·斯基里帕,约翰·多马尼安,汤姆·盖里,格雷戈瑞·丹恩,鲍比·斯雷顿,迈克尔·泽加斯基,吉内瓦·卡尔,艾德·朱厄特,黛比·玛扎,达尼埃尔·费兰,麦迪·科尔曼,雅各布·伯格,珍娜·斯特恩,迈克尔·斯特里亚诺,约翰·麦尼尔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摩天轮 剧照 NO.1摩天轮 剧照 NO.2摩天轮 剧照 NO.3摩天轮 剧照 NO.4摩天轮 剧照 NO.5摩天轮 剧照 NO.6摩天轮 剧照 NO.13摩天轮 剧照 NO.14摩天轮 剧照 NO.15摩天轮 剧照 NO.16摩天轮 剧照 NO.17摩天轮 剧照 NO.18摩天轮 剧照 NO.19摩天轮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摩天轮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哈姆迪(吉姆·贝鲁什 Jim Belushi 饰)和妻子金妮(凯特·温丝莱特 Kate Winslet 饰)一起在游乐场生活和工作,金妮有过一段婚姻,两人共同抚养着金妮和前夫所生的孩子。一天,哈姆迪的女儿卡洛琳娜(朱诺·坦普尔 Juno Temple 饰)找到了父亲,她曾经执意嫁给黑帮大佬,如今正在遭受黑帮的追杀。   虽然女儿从前的所作所为令哈姆迪十分生气,但卡洛琳娜的浪子回头显然让哈姆迪开始想要修复这段破碎的父女关系。与此同时,金妮邂逅了海滩救生员米奇(贾斯汀·汀布莱克 Justin Timberlake 饰),两人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金妮想要抛弃一切同米奇在一起,然而,在看到了卡洛琳娜之后,米奇不可自持的移情别恋了。春天的故事白室迷人之星阿宅的恋爱真难神机奇缘音痴诊所亲密的陌生人2004乐高大电影天龙八部杨祐宁版温柔杀人者的记录青春坐标人生别牵拖怪笑少女三屈式如我之狼第二季拉斯维加斯第三季蜥蜴伯伯里奥武士时代:为统一日本而战掠夺者冒名顶替维利斯卡斧头谋杀案护宝巴迪满天星辰不及你座头市渡海夜袭寡妇村2015兵临城下神咒戰士:八月傳說神弃之地我要找到你三打陶三春怦然星动中国三峡掌上甄珠奇缘灰姑娘粤语版黑名单上的人大人父母官重生暖婚甜入骨金小气家族:花城热恋(电影版)男子游泳部 第三季反斗智多星至尊计状元才

 长篇影评

 1 ) 《摩天轮》:成年人的生活就是驴拉磨

熟悉著名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的人都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差不多每年都会奉献出一部品质不错的“文艺电影”,在这些电影中,主角们似乎都是话痨,经常出现大段大段的台词,而这些絮叨的话语,几乎都是导演伍迪艾伦对生活的思考,因此他也被冠上了“知识分子导演”的称号。

2017年12月15日,伍迪艾伦的最新作品《摩天轮》上映,这部电影秉承了导演一贯的话痨特色,再一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却又话痨的故事,而在这普通故事的背后,依旧延续了其对于生活的思考。

我们总听说“七年之痒”,说的是人们的爱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会逐渐变得平淡规律,而感到无聊乏味,到达倦怠期,从而要经历一次危机考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以及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特别是对于婚姻来说,当初期的那种激情消退之后,生活便成为了两个人共同的规律行为,定时起床、定时工作、定时家庭聚会、定时做爱等等,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变得平淡而普通,不再有什么刺激,但总有人心有不甘,想要在这重复的平淡生活中,找点不一样的刺激。

金妮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找寻着刺激的女人。作为一个过气的前演员,她却有着一颗永远躁动不安的心,每当生活变得平淡时,这颗躁动不安的心便会疯狂跳动,催促她去寻找刺激。第一次是和一个比自己还要没名气的演员,第二次则是跟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海滩救护员,她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出轨中得到了满足,可当这些刺激过后,却又是一次比一次更让她绝望的冲击。

整部《摩天轮》都是围绕着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金妮”所展开,这个曾经以《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的角色而惊艳全世界的美女演员,如今已是人到中年,虽然发福变胖,却仍难掩其傲人的姿色,成为一个风韵犹存的美熟女,而这一点,正好也与片中金妮这个角色相吻合。金妮曾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有理想有抱负,却因为寻求刺激出轨而导致生活跌至低谷,如今只能在餐馆里端盘子,这对于仍有些姿色仍有戏剧理想的她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而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平庸无能的老公和行为怪异的儿子,出于不甘和逃避,她再次出轨,妄图用一次刺激而畅快的外遇帮自己解脱出这种困境,然而结果只能是更糟糕。

这就是这部电影为什么叫做《摩天轮》的原因,当我们坐上摩天轮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是厌倦地面上平庸的风景,想要超脱出来,去高空中寻求更大的刺激。当它启动后,我们随着摩天轮的转动而不断上升,眼界内能够看到的风景越来越远,心理上也越来越刺激,然而,摩天轮不会永远停在最高处,这种刺激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用不了多久,我们就重新回到了地面,继续与那些平庸的风景为伍。

其实不光是金妮一个人,片中的其他几个角色也都是如此,想要逃离黑帮老公的卡罗丽娜、想要成为著名作家的米奇等等,这些人都各有各的烦恼,他们的理想和现实生活都无法并行到同一条线上,于是他们都想通过一次刺激来逃避,却发现转了一个大圈后,谁也没能逃离得了自己的生活。

片中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那就是人们都在互相羡慕,金妮羡慕米奇的生活和阅历、米奇羡慕卡罗丽娜的生活和经历,在本身就错综复杂的三角情感关系中,又多出了一层“羡慕链”,这让我想起了伍迪艾伦当初的那部《午夜巴黎》,其实在本质上,它们都是一样的,无论是你羡慕曾经的时代,还是你羡慕他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精神逃避,想通过“羡慕”的方式来达到精神上的逃离,而一旦精神上逃避了,那么肉体上的逃避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本片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种逃避是毫无用处的,成年人的生活就是驴拉磨,一圈一圈的走下去是生活的本质和常态,如果你想要通过某种刺激的方式快速逃避,那也只能是如同作摩天轮一样,在短暂的快感后再一次回到地面。

我认为,其实这部《摩天轮》可以和伍迪艾伦之前的《怎样都好》和《午夜巴黎》串起来看,看完了你就会发现,“他人即天堂、他人即地狱”,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你就是你自己,投机取巧和寻找刺激不可能让你永远活成别人那样,也不可能让你脱离这种重复而平淡的生活,只有遵循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断努力,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让自己成为一头拖着磨盘一直向前进的驴,而不是一头拖着磨盘永远转圈的驴。就像片中那个纵火的小男孩一样,他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和纵火,所以他也一直坚持自己的内心,偷钱逃课跑去看电影,看心理医生的间隙都能抓紧时间放一把火,他,才是自己生命的导演。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白羊先生”

 2 ) 焦虑是因为无法自我认同

象征、符号和人物(symbol & personnage)

三星半,半颗给肥温的超焦虑神演技,焦虑地我都在电影院里坐不住了~这个角色简直太适合她了!一个对自我身份不能认同的、在内心总是要依赖外界才能完成自我认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生活困难的不断增多而遭遇越来越多的纠结,她们总是想“逃离”,逃离遇到的困难、逃离自己不断逝去的青春、逃离自己离当初设定的那个“自己”越来越远的遗憾,她们以为离开此地、开始新生活就可以摆脱一切困难,其实恰巧是她们内心无法自我认同、力量又不够强大去改变,所以才将视线转移到外界,以为所谓的“爱情”、一个“完美的情人”,将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带自己逃离眼前这个“烂摊子”。其实她们也并不是爱这个人,而是渴望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从女主第一次和男主在海滩边偷情时叙述自己的过去就可以看出,男主突然从镜头旁闪进画面拥吻她、打断她,而她本应该是看着对方说话,这个镜头揭露了她其实并不在意和谁说,她只是想说给某个人听。再看电影海报,女主身后窗外的巨大摩天轮象征一个童话般美好的想象世界,可是她却被关在如铁笼里一般动弹不得。然而关住她的并不是她的婚姻,而是她自己。而男主的身份设定也非常用心,海滩就需要有救生员,他坐的高、看得多,每当海滩发生险情,他就前去救援,可是救生员也只能救人水火,却无法陪生还者回家继续生活。

灯光

全片的打光都带着魔幻的色彩,处在幻想中的肥温,背后总是顶着一个温和到不真实的桔色光,连发丝都散发着圣母的光泽,然而一回到现实、面对她老公,灯光就变得黯淡无光,甚至在后半段和女二对话时会突然变成深蓝色异域的灯光气氛,二次加深人物此刻的内心感受。

叙述 & 对话 (narration & dialogue)

从《安妮霍尔》开始,伍迪艾伦的片子就执着于主角突然出境开始对镜头直接叙述,仿佛是带观众采访剧中人的评论记者。而这次干脆从一开始男主就大大方方以旁白的身份对观众讲起他遇到的故事。(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男主多少映衬出伍迪艾伦自己的性格特征:一个深谙如何勾引这些在现有生活中不尽如意的女人们,只要说她们没有听过的旅行、和她们聊她们幻想过的梦想,并且给她们一个仿佛可以拯救于现实困境的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该“甩锅”的时候发一张“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却愿意如此真诚地告知你我的真实感受”的好人牌......看到这真的是很气愤)。

对话多而深向来是伍迪艾伦的优势,往常他擅长赋予对话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本片的配乐又重现了这种小资情调、vintage的风格),而这次他却将一个离婚、再婚、穷困到偷老公床下的小金库去给情人买生日礼物的社会底层中年妇女的内心世界通过叨逼叨的对话淋漓尽致地塑造出来;相反的,对话一多,镜头语言再运用不佳,又很容易被人吐槽成戏剧腔,这也是伍迪艾伦每次剧本游走边缘的境地,对话要么给电影锦上添花,要么拖镜头和情节节奏的后腿。

总结来说,本片对女主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尤其肥温的神经质表演极其到位,让人抠爪挠心。但老伍迪的片子向来善于刻画人物内在故事(小情节)多于外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大情节),所以如果你不好探究精神世界这口,可能会觉得本片神烦而又些许平淡。

PS最后,想对剧中的女主说几句:其实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要寄希望于除自己以外的任何外部世界,不要幻想有人来救自己,无论多难,勇敢地面对自己,学会泰然自若,哪怕是失败的、悔恨的、无法再成功的自己,就接受她现在的样子!哪怕用一整年的时间只是学会不再评判自己......自我认同后,你会发现你有力量去处理外部的纷繁困难了。

 3 ) 转圈圈

《摩天轮》生活的反反复复!几个平凡的小人物,面对各自糟糕的生活,臆想着可以逃离这一切,最终还只能继续转圈圈。现实的残酷甚至让人没有多余的时间抱怨,总有一些让你忘却这一切麻烦的机会,但短暂的毒瘾过后,漫长无味的生活还要继续。故事俗套、表演平庸,如果说只有摄影和画面色彩算得上亮点,那么依然找不到那些美丽的画面与故事内核的关联。4分。ps:片名不错!

 4 ) 我觉得你是爱我的,因为你说过你爱我

每个夏天你都会做这样一个梦,你每次都清晰的了解这不是过路故事,你在悠扬的女声下,意乱情迷的灯光里,说着神神叨叨的话语,看着那双灰色的眼睛,充满希望的义无反顾,被爱被抛弃,最后,你穿上最初的白裙子涂着红唇,演完这个夏天的最后一场戏,夏天就结束了,你依旧说着:I don't like fish。

然后期待着下个夏天的来临。

摩天轮的比喻很具象,但是太直白,太狠心,名字就是结局,谁也别痴心妄想。

一个无望的女人遭遇了一场白日梦,一个男孩的玩笑自己却忠心耿耿,很多时候,男女区别是如此的明显,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后,男孩只需要权衡利弊再造人分析之后,就可以定义爱,定义feelings不是sense。但是温特却还在40岁生日的当天,只能和情敌说出:男人是不可信任的。

所以你说她蠢么?她不是,她只是以为这一次这个救生员,也许和去年出现那个不一样吧,会不会这个就是那个神祗,以拯救的目的出现在这个海湾,让自己不需要再扮演一个waitress,而是do a actress。

焚火,然后再拯救;然后再焚火,然后再拯救,温特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周而复始,无所剩下也无所拥有,或许折腾情感是她唯一的信仰。

而美丽的继女也在再一次飞蛾扑火的爱情里,在拥有的前一刻,获得了永恒。

季节会离开,但是这些故事不会完。

她会在下一个夏天,和另一个男人相遇,也许是一个暑期工,夏天过去要去深造音乐,他们会讨论贝多芬莫扎特,也许那年她扮演的不再是一个ex-actress,而是一个ex-musician。最后拿出一只小提琴,在他说爱另一个女人之前,告诉他,没关系,我会宽恕你,因为她知道她还有下一个夏天。

只是当自己矮胖的丈夫叫他去钓鱼时,她会说:I don't like fish any more。

 5 ) 《摩天輪》裡的致敬

電影裏,連續兩次出現了美國劇作家尤金歐尼爾(Eugene O'Neill)的名字。第一次是出於生,米奇在金妮生日那天將歐尼爾全集當作禮物送給了她。第二次則是出於死,米尼揭發了金妮對女兒見死不救的謊言,冷冷嘲諷她:「就算沒有尤金或福爾摩斯的才華,也都猜得出真相。」

顯而易見,這是提示。出於對本片導演伍迪艾倫的熟悉,我很確定,這部電影跟尤金歐尼爾的劇作必然有某種臨摹似的、甚至翻拍似的聯繫,一如他的《星塵往事》是臨摹費里尼《八又二分之一》的投影、《藍色茉莉》(Blue Jasmine)是翻拍《慾望街車》的殘片那般。

 

我首先聯想到的,是《榆樹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

這是尤金歐尼爾在1924年的劇本,以神話《希帕利塔司》為原型,敘述十八世紀的新英格蘭農人蓋博一家彼此爭奪種了榆樹的肥沃家田。榆樹是自然的豐饒,卻也因而喚醒生命深處的野性,讓一個本來就關係複雜的家(繼母三任、子嗣三個)的親情被貪念與慾望吞噬殆盡,變成一個父恨子、子戀母、弟恨兄,屋簷下誰也不愛誰的悲劇。

在《愛情摩天輪》裏,新英格蘭被轉換成了康尼島(Coney Island)、榆樹被轉換了摩天輪,農田被轉換成了主題樂園,漢普蒂一家這個美國家庭追求的貪慾,則從田產的不自足移向了都會生活成份的不滿足。金妮是現代掏金潮的失敗者,像蓋倫兄弟一樣遠赴西岸,卻在好萊塢一事無成而黯然。屢屢勾引都會男女前來渡假的摩天輪和樂園的霓虹閃爍花花綠綠,對金妮而言想必刺眼,因為它既是妨礙睡眠的窗外光害,也是曾有機會擁有、如今卻看得著享不到的生活餘裕,靠再近都不屬於她。在康尼島當一個夏天的過客是盡興,在康尼島定居二十餘年卻依舊是過客的心,卻是地獄。

 

其次能聯想的,則是《送冰人來了》(The Iceman Cometh)。

這個劇本成書於1939年,歐尼爾此時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但近乎退休。此劇沒有在華語地區出版過全本,也從未有過上演;直至影評人前輩牛頭犬告訴我,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曾靠主演此戲在1990年代轟動倫敦東區,我才首次知道此劇和電影有關係。然而對《愛情摩天輪》的影響,卻是無比明顯。

這齣劇的情節是這樣的:一間酒店聚集了一批事業家庭雙失敗的「魯蛇」,成日爛醉無所事事,生活重心通通放在幻想有一天會重新飛黃騰達,恢復失去的榮耀。某日,推銷員來到酒吧,喚醒了所有人出去再一次面對現實,將想像付諸行動。然而,他們離開後又返回了,帶著受挫的心重回酒吧垂頭桑氣,而且過的比以前更糟,因為酒吧的酒喝來再也不香,幻想再也不甜美,一切都不對勁。直到他們聽說推銷員原來是個瘋子,幻想才再一次發揮作用,他們再度開始天天喝酒。

「幻覺是生活必須的止痛劑。」環華出版社的當年翻譯,對此劇下了如此蔽語。所以,金妮收到米奇的生物禮物,吹噓「我當然知道歐尼爾是誰,我親自演過《送冰人來了》!」的一幕,便顯得十足諷刺──如果她真的演出且熟讀了這個劇本,難道沒有察覺到,她的生活態度和她演出的角色是如此相像,自我欺騙的令人滑稽?


更多時候,《愛情摩天輪》則是尤金歐尼爾和導演伍迪艾倫的自身經歷的重疊疊影。

寫伍迪艾倫電影的影評,很容易讓影評人變得懶惰,因為他的電影太多、太頻繁、太固定、又太愛反反覆覆提及自己的私生活,導致大家多年來對他的一切已經如數家珍,也為無限上綱的作者論信徒提供近乎無限的搬弄素材。。如果你讀到一篇伍迪電影的影評,通篇充斥以下這種小學生式的造樣造句──「比上一部好」、「比上上一部糟」、「這一幕跟《曼哈頓》很像」、「那一幕跟《漢娜姊妹》不像」、「這是《愛與死》版的《愛與罪》」、「這是《丹尼玫瑰》版的《開羅紫玫瑰》」、「很伍迪」、「很不伍迪」──別懷疑,通常這就是寫手在發懶,亦或根本無才沒法動腦子又想充版面,只能講講這類好像看得很懂說得很高的上綱,其實對眼前這部片什麼也沒評論到的廢話。不信點開其他篇來瞧瞧,絕對屢試不爽。

男主角米奇是個大學戲劇班的碩士生,以海灘維生,以海上生活為夢想,這些設定移花接木自尤金歐尼爾的親身經歷:出身戲劇世家、大學修讀戲劇、最後卻成為水手遠行、日後作品不時出現海軍和對海上生活的懷憬。不過,歐尼爾讀的是普林斯頓,米奇讀的則是NYU(紐約大學),恰好就是伍迪艾倫讀過而被退學的那一間。在康尼島定居是伍迪艾倫的真實童年,《安妮霍爾》便出現過一次他的連環抱怨,抱怨家裡隔壁有根摩天輪是多麼叨擾一個孩子的神經,只差沒放火發洩。

同時作為尤金歐尼爾和伍迪艾倫的雙重化身,米奇的自導自演身兼旁白也就理所當然,因為某個層面上,《愛情摩天輪》確實是「他」創造了的「作品」。


「我在寫我的劇本,作為一個通俗劇愛好者,我酷愛偉人和俗人這種角色。」米奇的這段片頭自白,無獨有偶,恰好也是尤金歐尼爾、伍迪艾倫和希臘神話故事的共通特質,皆對人性敏銳細膩,卻又樂於放入亂倫、謀亂、殺夫、殺子這類聳動的超常情節。

在《愛情摩天輪》裏,這三者的關係形成了有趣的「預兆」。如果說尤金歐尼爾的《榆樹下的欲望》藏了《希帕利塔司》、《長路漫漫路迢迢》(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藏了《伊底帕斯王》等,旨在揭示預示人類歷史過了千年,依舊沒從這些千古公式的先讀中學到教訓,不停的明知故犯重蹈覆轍。那麼,伍迪艾倫的《愛情摩天輪》便是讓尤金歐尼爾自己變成希臘神、其作《榆樹下的欲望》《送冰人來了》變成了神話本身,諭示了米奇和漢普蒂一家明明清楚這些劇作的內容,卻絲毫沒有自省的踏上和劇中人相同的悲慘命運。知而不自知是人性最大的悲哀之一。

亦或,他們不是無知,只是吹牛。米奇自稱編劇,卻從未在觀眾面前握過筆,他的旁白可能只是「帶有象徵性」的不誠實瞎扯;金妮自稱演員,卻從未在觀眾面前登上臺面,在西岸演過《送冰人來了》可能只是另一個吹噓身價的謊言。即便不是,金妮顯然並也沒有她吹噓的那麼傑出,否則她讀過演過歐尼爾的劇作如斯多年來,何以從沒警覺自己的生活是如此跟劇作情節如出一轍,像劇中人重蹈希臘神話的悲劇那般重蹈他們的覆轍呢?這種不自知,就像她沒有發覺那些拍在她臉上的極度浮誇的三點打光(Three-point lighting)一樣,虛幻到令人發噱。


三點打光──這是本片另一個有意思的致敬(揶揄)典故。

三點打光起於電影片廠,是非自然的產物,本片拍在演員臉上的大藍大紅,使用之多,顏色之艷,更是刻意明示觀眾這是假光刻意到只差沒把燈管入鏡的境地。

美則美矣,目的何在?表面上說,這是呼應了米奇那句「我將在接下來的故事使用大量的象徵」,將文學辭彙的象徵視象化。細一步說,這是借鏡了三點打光的歷史起源:古典好萊塢的片廠時代。1930年至1960年間,片廠廣泛運用著三點打光來為明星演員的銀幕風采增勢添風,恰好便是金妮前往演藝圈想闖出一番事業的時期。

可以想見,對金妮而言,明星光環很可能不是一個虛詞,而是直接意旨三點打光這種肉眼可視的光源,三點打光在她心目中便代表了榮譽,比康尼島上閃爍的廉價霓虹燈珍貴百倍,即便康尼島的燈源於自然和她的現實。所以,每當她開始在親友面前「入戲」──在沙灘的跳板下和愛慕者告白、在臥室和沒有血緣的女兒談判、在飯廳和情夫侃侃告解──打光便應時而生。因為該時該刻的她相信,她不是一個服務生,只是一個扮演服務生扮了二十幾年的演員,只要劇本時機對了,一聲令下高潮戲上,她便能立刻搖身一變,重新濛上應得的耀人光彩。

但是,片廠永遠不會是現實,現實眾人永遠不會看見金妮想像且想有的三點打光的妖媚,他們看見的,只會是一個被好萊塢拒於門外的無名演員。她只能繼續當回她不想當的那些角色:一個陪伴有餘激情不足的丈夫的妻、一個得自己燙戲服的服務生、一個米奇口中的the woman who lost her soul。曾以為即將榮耀自己的摩天輪光芒,最終依舊變成了僅是干擾睡眠的光害。


在電影的片尾,金妮濃妝豔抹的對米奇上演了一段自說自話的獨角大戲。影評人肥內形容,金妮的演員凱特溫絲蕾(Kate Winslet)是在模仿貝蒂戴維斯(Bette Davis,古典好萊塢時代的當家花旦),而且模仿的拙劣又失敗,「Kate怎麼樣也不會變成Bette」。

有趣的是,就劇情而言,金妮的模仿愈是格格不入,愈能顯露她的藝路跌跤其來有自。金妮和兒子說,好萊塢不要她不是因為她沒實力,只是這個時代不需要她這種演員。乍聽之下硬嘴,但仔細想想,或許真是如此,因為凱特溫絲蕾著實沒有古典女演員的身段,當代主流的方法論演技(Method acting)也難以在當時的古典好萊塢吃的開。

如果金妮真的有演戲才能,只是不被那個時代的觀眾給接受呢?這樣演戲的金妮被米奇和當時的好萊塢評為拙劣,這樣演她的凱特溫絲蕾卻在2017年獲得了觀眾(包括不少好萊塢人)的滿堂彩,不諷刺乎?金妮的生錯時代的感慨,竟其來有道理了起來。金妮對米奇演出這齣大戲時是1950年代,恰好便是古典好萊塢逐漸瓦解、伍迪艾倫開始入行的時間。如果金妮真有其人,有興遇上真的也在康尼島長大的伍迪艾倫呢?如果伍迪照著調教凱特溫絲蕾的方式調教她,她有沒有機會在即將來臨的時代發光發熱呢?

只是,命運就這麼擦身而過了。作為親眼見證古典好萊塢沒落的遺老,這個時不我予的時空安排,顯然是伍迪艾倫又一次的,略顯惡毒的後設玩笑。


(本文獨家刊登於開眼電影網eWeekly)

 6 ) There is no wonder ever

放心,我的影评从来没有剧透。
我在北京经历的最后一个BIFF就是以Woody Allen的老黑白片《曼哈顿》作为我最后一个北影节的ending。我到曼哈顿的第一个NYFF,闭幕影片还是Woody Allen,是他的新片《摩天轮》。看,人生就是一个wonder wheel,慢慢地转啊转。
故事发生在康尼岛。康尼岛我还没有去,据说就是纽约人的北戴河--从电影里看,确实是浮夸肤浅的美国版北戴河,熙熙攘攘,游客如织,沙滩上白花花的身体没有美感,只像是待下锅的饺子。看来有必要在盛夏去闻一闻绝望又挣扎的海风是什么味道。一句话总结,这话我说过很多次,老Woody从来不让人失望:他一如既往地戏谑着诗人,剧作家,演员,导演,自以为是的,神经质的,与爱情相关的一切,以及轻易击碎屏幕对面的我自己,every time。
因为并没有看过Woody所有电影,我只能狭隘地解读下去--反正我也不是专业影评人--他的片子里我特别喜欢两类(应该还有更多类型我懒得去查了):A.狗血喷头荒谬绝伦的片; B.极致自恋无情无义谈恋爱的话痨片(他自己和黛安基顿);还有又狗血又话痨的A+B。
《摩天轮》属于A。Kate还真不适合去演B类的,Kate一看就不是那种内心成熟到可以轻轻浮浮去耍嘴皮子的(Diane Keaton就是),她从来不是谈恋爱,她是以命换命地爱,从Titanic就是。所以这样的故事(狗血程度满格),选Kate超棒,我很希望我是看片子之前就能分析出这是部狗血片,但是我一般看电影前要清空大脑的。
老Woody这次很贪心,他几乎把所有年龄段的状态都讽刺了一遍:15岁女人,25岁的女人,39岁女人,20岁男人,以及各种中老年男女……所以请不要担心在片中看不到曾经或现在的自己。只说Kate那个角色吧,显然她是演39岁的那一个。75年生,Kate一点不怕岁月肆意钻进身体爬上脸庞,因为她的目光仍然如20岁般燃烧着。她的角色也是一样,几十年来做着梦,悔恨着背叛,忘不掉旧爱,不甘,妥协,想爱,再背叛,再爱,再被背叛,再受伤害。故事是怎样的根本不重要,因为老Woody在嘲笑整个人生。你我的人生。
可是为什么还会热泪盈眶,是因为在最不妥当的地方听到非常遥远的《You belong to me》,还是他的嘲笑穿过屏幕再次击碎了骄傲的人。
我反省了一下,观影过程中我竟然好几次觉得Kate会不会崩溃会不会想不开会不会跳海,我真是被狗血冲昏了理智!Woody啥时候给过这样的结局,怎么可能,当然是狼狈地活下去,或者狼狈为奸地活下去,哪怕再残破,再颓废,再无济于事。There is no wonder ever。她毁了她的前半生,但她仍然过不好后半生。那个和自己过不去的原因,其实才是永远目光如炬的理由。
P.S. 音乐加十分的话,灯光加一百分。我太爱这片子的灯光了,头一次爱一个片子的灯光……
片子结束了,我多坐了一会儿,老Woody并没有忽然出现,我迅速走进了曼哈顿的秋夜。
P.P.S. 我那么爱摩天轮,感觉自己的爱好也被戏谑了一把。讨厌。

 短评

女人总希望寄托于下一段所谓浪漫感情来拯救自己的生活从根本上就是幻觉。摩天轮上不管看到多炫丽的景色那也只是有限的,落地的那一刻还是要继续面对现实冰冷糟糕的人生,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陈词滥调的剧情,舞台化风格的表演,絮絮叨叨的台词对话,复古化的腔调和光影色彩调度加分。★★★☆

6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还行

延续《蓝色茉莉》的神经质焦虑,一个随时处于分崩离析的家庭在经历戏剧化转折后是否能回归日常轨迹(恰似处处着火),台词不无精彩(尤其是对欧尼尔的致敬),温丝莱特的演绎也相当游刃有余,但整体仍流于浅白腻味,翻来覆去的欲求不满与神神叨叨合格水准;愈发鲜亮的滤镜刻意凸显非现实感。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蓝色茉莉的歇斯底里,伍迪艾伦电影一贯的文艺渣男,还有Storaro亮眼的色彩,算是小老头这几年整体观感比较不错的片了

1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嘉年华式的凄凉感。导演作品中喜剧与悲剧的界限愈发模糊,从热血沸腾的表达者转变成伺机窥视的沉默者,以混合着鄙视、嘲讽、同情与钦佩的视角冷眼观察一切。他用沉甸甸的前尘往事填满人物,再用一根稻草令其崩溃。失败是所有人的,无人幸免于难。 导演八十多岁了,不为名不为利,跪求好莱坞放过他。

1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算是很正经的剧情片,是老伍迪从80年代开始就沉迷的“因果报应”系列故事的延续。对生活不满的女人,期望爱情拯救自己离开泥潭,但这种虚无缥缈的期待,伍迪艾伦是不信的:在康尼岛的霓虹灯下,“爱情”油腻又虚幻,无力得简直可笑,所有的人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伍迪艾伦的电影值得说的太多了

1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Kate这种程度的表演连个提名都没有?

21分钟前
  • 蓝毛水怪
  • 推荐

65/100 好莱坞制片工业说如果观众不喜欢你电影的主角,那商业成绩基本上就完了。伍迪艾伦当然不管这套,他在摩天轮里塑造了一个有点像布兰奇的女人,只是几乎一点被观众同情的余地都没有给她留。

25分钟前
  • SELVEN
  • 还行

满街都是包法利夫人,满街都是安娜卡列尼娜。大人们打骂孩子,自以为理智,却不知道孩子玩火,只是烧掉些垃圾,自己却玩着弥天大火,烧掉了整个世界。

29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NYFF55先睹为快 我温女神和老头都到场了 重金闭幕场刷得值! 老头敲黑板教导我们 要以Eugene O'Neill思路解读 摄影极棒 高饱和度鲜艳的画面 开场的Wonder Wheel堪称范本 光影的转变 特写和半侧面与以往不同 有效增添了场面的紧张感和潜在冲突 情节还是如预想般浮夸 但我温女神演活了微妙的阴暗与神经质!

34分钟前
  • kidpt
  • 推荐

虽然小老头儿永远都在拍婚外情,但这故事也太俗套了吧,肥温用力塑造的崩溃女性形象也没有超过“蓝色茉莉”。最成功的大概就是五颜六色的画面了,其余都是浮云,尤其是爱情。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伍迪艾伦的新片本质上是一部发生在银幕上的舞台剧,主场景内使用不同色调灯光强调出不同氛围与情感的设计反映出DP对素材充分地挖掘呈现,伍迪老练的调度与指导自不必说,没有被赋予善恶的角色桎梏于不断升级的情境中必须在行善与作恶中做出选择而逃脱,强烈的存在主义焦虑也依然是他的作者印记之一。

40分钟前
  • JoshuaLi
  • 推荐

感情是最廉价的消费品,尤其对失败者来说。造梦手段包括灯光、音乐、美术,使得整个波澜不惊的故事看起来充满“摩天轮”色彩。如果你没有予以托付的终身事业,一段将就的婚姻不能成为挡箭牌,表面优秀的男人将随时轻易地攻陷你的生活。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常常难以约束自己。等待拯救等于坐以待毙

44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你以为耳鬓厮磨的盛夏就是爱情,情话荡漾的园林就有喜欢。你以为男人是神祇拯救无望的爱情,感情是涟漪激荡命运的喜欢。生活的耳光还是不能把女人打醒,男人只要旁观朋友提点就能顿悟。以为爬升到摩天轮顶端,其实是追不到的旋转木马。穿上最美的白裙,却把刀指向自己;烧了最旺的营火,终把自己焚尽。

47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JT的演技就像他在片中的角色名,需要重回米老鼠俱乐部磨炼。KW表现突出,但总觉得有些别扭,可能是电影总体效果太像“演”出来的了。IMDb上有人说这部电影要是在四十年代上映,可以由Bette Davis饰演Ginny,Eugene Pallette饰演Humpty,Errol Flynn饰演Mickey,这个想法真是绝了。

52分钟前
  • 未沙丈雅
  • 较差

21世纪第二个十年里伍迪作品序列里的倒数第二。舞台剧风格的调度、表演方式+色彩饱和度、光影双向变换尝试等玩法变成了双刃剑,时而惊艳时而灾难,连带着四位主演处在奥斯卡与金酸梅时刻切换状态。格调主要输在故事撑不起,实在太俗套了,印象里伍迪这种主题都拍到烂了,锐气全无,只剩狂躁与套路。

5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非常耐人寻味的爱情剧情片 运用色彩和灯光轮流映衬气氛 一如歇斯底里的女主追求的爱情忽明忽暗 在错误中活着并期待有个人对你的爱情能够强大到拯救你的生活是不切实际的 一如片名“摩天轮” 看似梦幻美好 但总要再次踏上地面

59分钟前
  • Dacrygelosis
  • 力荐

老套的剧情,不外想说:女人无论20岁,还是40岁,总在指望爱情来搭救自己下沉的人生。在爱情里,她们精明又愚蠢,精明到愚蠢,卖弄精明时尤其愚蠢——但我对这种老生常谈,真的腻歪了。

1小时前
  • 匡轶歌
  • 还行

美国#999. 摄影有多好,这部戏就有多令人糟心。演员基本没有一个讨喜的,贾老板怎么看都是个业余选手,肥温又太过用力——看看大魔王在[蓝色茉莉]里面的表现就知道差距啊。当然如果非要把剧作往老头自己的八卦上面引就有些好玩了(问题伍迪艾伦又不是洪常秀……)。几乎所有的赞美都可以送给摄影,作为元叙事的贾老板独白“象征手法”体现为斯特拉罗式的强戏剧化表现主义用光,跟颇为舞台剧化的表演也算比较搭,当然红蓝对比这么用才真是惊人的准确和动人。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

哪里轮得到我认命,是命运在我最破碎凋敝的时候认领了我。爱情、戏剧、诗,都是生活的阿司匹林,一日食七片,也阻止不了摩天轮回到地面。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舞台化的镜头和表演。故事老套,从内容到风格完全复古。温斯莱特完美,贾斯汀是个花瓶。coney island版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同样的主题用不同的形式反复去阐述,是陈词滥调还是重新思考。

1小时前
  • 似零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