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盐

HD中字

主演: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维姆·文德斯,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Lélia Wanick Salgado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地球之盐 剧照 NO.1地球之盐 剧照 NO.2地球之盐 剧照 NO.3地球之盐 剧照 NO.4地球之盐 剧照 NO.5地球之盐 剧照 NO.6地球之盐 剧照 NO.13地球之盐 剧照 NO.14地球之盐 剧照 NO.15地球之盐 剧照 NO.16地球之盐 剧照 NO.17地球之盐 剧照 NO.18地球之盐 剧照 NO.19地球之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地球之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答卷——援鄂医疗队员抗疫访谈录不思异:录像重回末世当大佬 第1季·动态漫劣质爱情天使报喜1984天朝国库之谜2024来都来了坦克对决危险唤醒福团·费斯特:好运旺旺来霸王 短剧版千门之王少女卧底第三季绿茵女将第601个电话再婚后,本富婆不装了怪诞星球球爱的天空鹰扬情义两重天2000禁忌惊魂夜浪花淘尽初见倾心大夜宠儿2018真假济公2023摩纳哥女孩妙狗拯救圣诞节说唱女团 第二季明日之城第一季临时演员 第一季冰川时代5:星际碰撞乘风破浪(2021)上海之味宗师少女杀手特急便香港过客

 长篇影评

 1 ) 记录下一些有趣的地点

战争,痛苦,生与死震撼人心,然而生命之美指引我们走向圆满。

印尼西巴布亚省亚力部落(木头鸡鸡)
厄瓜多尔萨拉古罗人(慢生活每天醉酒)
墨西哥北部瓦哈卡州莫艾斯部落塔罗乌玛拉人(音乐人不用工作)
西伯利亚鄂毕河涅涅茨人(游牧)
GENESIS摄影集
巴西帕拉省Zo`e(嘴唇插木头)

 2 ) 三十多岁开始新的职业也不算太晚

这样的人生:三十多岁转行从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变成职业摄影师,最终成为世界级报道摄影大师


等了好久,The salt of the Earth 《地球之盐》终于在附近的电影院上映了,只上映短短5天。


在看这部电影前,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故事,不只是Sebastiao的故事,而是人类的故事。在一个信息无比畅通的社会,大多数人不知道地球上大多数其他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中国和多年前比,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在偏远山区,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的生存条件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我一直知道贫困人口没有消失,但是当我在城市吃香喝辣,生活安逸的时候,我不会去想象在另一个地方,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饭,一年只穿一件单衣,甚至像这影片中的非洲小男孩那样,只有上身一件破烂的T恤。同一个地球,却有太多完全不同的命运。

 
Sebastião Salgado 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的故事可能又可以成为我从去年开始搜集的各种和命运有关的故事中的一个,而就在一个月前和一个巴西朋友的各种闲聊也让我可以对Sebastião Salgado和这部电影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影片没有交代的东西,可能只有巴西人会理解得更多。


Sebastião Salgado出生在巴西,成长于巴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长大。很多在巴西的欧洲移民,尤其是在南部的,有很多的地,就像Salgado家一样,都是从欧洲来的祖辈在很多很多年前买下来的。很多城市、小镇甚至完全属于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可以任意命名这些城镇中的街名——至少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现在可能会受到政府的限制。拥有土地对巴西人来说非常重要,不到万不得已,拥有土地的家族不会轻易出手。就像影片中提到的,东北部贫苦的人们对他们的土地也有深深的敬重,只是由于气候极度恶劣,还是不得不举家迁移。近几年,很多工厂,商人都会想方设法从地主手里买地。


很多欧洲移民,只要可以证明自己的祖辈来自欧洲,还是可以随时拿到欧洲居民证,但他们都很自豪自己是巴西人,还因为随时都可以回欧洲,所以他们并不像北部贫穷的巴西人那样,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非法移民欧洲。


巴西是个异常多元的国家,我的巴西同学在听到“美国是个种族大熔炉”的时候吃惊的张大了嘴,一字一顿地说:“美国最多就是个搅拌过的色拉,而巴西才是真正的大熔炉。”所以,Sebastião Salgado的巴西背景,是他真正理解不同种族间共通人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可以把人类都称为“地球之盐”的人,是一个真正对人性理解超越种族的人。巴西人对所有种族一视同仁,在巴西你不常听到对不同种族人的不同称呼,因为巴西人会告诉你:“我们都是巴西人,任何人都可以是巴西人。”


Sebastião Salgado在三十多岁前是个经济学家,在巴西圣保罗大学完成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因为巴西当时的学生运动——和妻子Lelia去了巴黎深造,完成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妻子是个建筑师,给了Sebastião Salgado他人生中第一台专业照相机,Sebastião
Salgado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摄影。在完成一次为世界银行在非洲调研的工作后,Lelia鼓励Sebastião做一个全职摄影师。Sebastião Salgado说Lelia是他毕生最好的朋友——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秀真爱的了。他的妻子是他的编辑、出版人、经纪人,还为他打理家庭生活,在他完成第一部作品的时候,有近十年没有好好和家人在一起,lelia从未抱怨,一直默默付出。所有摄影的选题,都由Lelia和Sebastião共同决定。




Sebastião Salgado的作品如此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巴黎生活过。巴黎人对艺术和美感的追求是超乎常人的,可能和中国北宋时的人们有一拼。他们可以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商店橱窗前讨论半小时橱窗摆放的美学和哲学内涵。他们的神情是如此认真,好像这个与他们生活没有太大关系的橱窗在此时就是他们的整个宇宙。对艺术和美痴迷的追求,可以让这些人做任何事。电影中的Sebastião Salgado为了拍摄北极的动物,像北极熊、海狮那样在冻土上滚动,看到这一幕,电影院里的观众笑了起来。Sebastião Salgado只拍真正美的镜头,背景前景都要有故事,即使在电子时代,他也是很久才会按一次快门。


Sebastião Salgado并不仅仅是摄影家,正如出现在他照片中的一个安第斯人所说:“他是上帝派来的观察者。”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他可能要出生在巴西,在一个完全多元的环境长大,他要有一个永远支持他事业的妻子,他要可以在巴黎生活过,他要有决心放下十几年的学习和事业从事另一项完全不同的工作,他还要有耐心,因为他的每一个项目都是很多很多年的积累。我不知道这个是命运特殊的安排,还是他个人所可以掌控的。不管怎样,我很感激命运有这样的安排,有Sebastião Salgado和Lelia,让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许多个不同的世界,让我们可以对人性产生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理解,并用行动去改变。


对了,你如果想找Sebastião
Salgado拍照,他在1993年时候的价码是10000美元一天,而一副印刷好的作品售价是2500美元。[according
to: http://www.people.com/people/archive/article/0,,20110438,00.html]







Salgado在TED的演讲,其中对自然环境恢复的介绍可以用于世界各地,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可能也有所启发:
http://v.qq.com/boke/page/d/0/k/d0134digjek.html

《地球之盐》电影全片:
http://v.qq.com/boke/page/a/0/z/a0153dc7liz.html


Sebastião Salgado的出版作品:
• An Uncertain Grace. Essays by Eduardo Galeano and Fred Ritchin.
• New York, NY: Aperture, 1990. ISBN 9780893814601.
• London: Thames & Hudson, 2004. ISBN 9780500284896.
• Workers: Archaeology of the Industrial Age. London: Phaidon, 1993. ISBN 978-0714829319.
• Trabalho: Uma Arqueologia da Era Industrial. Portugal: Caminho, 1993. ISBN 978-9722108348.
• Trabalhadores: Uma Arqueologia da Era Industrial. São Paulo, Brazil: Schwarcz, 1997.ISBN 978-8571645882.
• Migrations. New York, NY: Aperture, 2000. ISBN 978-0893818913.
• The Children: Refugees and Migrants. New York, NY: Aperture, 2000. ISBN 978-0893818944.
• Sahel: The End of the Road. Oakland,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ISBN 978-0520241701.
• Africa. Cologne: Taschen, 2007. ISBN 978-3836523431.
Genesis. Cologne: Taschen, 2013. ISBN 978-3836538725.


 3 ) 地球之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地球的某些角落里,有些人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和生命博弈,博弈的目的,仅仅只是活着。
 
         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从卢旺达离开时,他说:“我的灵魂病了。多少次我放下我的相机,为我所看见的东西而大哭”。看到这里,我满含泪水,伴着萨尔加多离开卢旺达的脚步,我跟着也想大哭一场。萨尔加多说:“我禽开那儿,什么都不相信,不再相信人类的救赎,我们都不配活着。”
         灵魂病了这种话,在这里真的不是娇情,当你看到了生命以那样的一种形式存在着,绝望的,无助的,低贱的,苟延残喘的,像牲畜一样,甚至连牲畜都不如。可以食不裹腹,可以衣不蔽体,跋山涉水,只为躲避战争,只为那仅有的一点可以不至于死亡的希望。
     
          开篇第一张巴西塞拉佩拉达的金矿的图片,不至只是震撼就可以表达,五万人的大吭里,狭窄的简易的通往地面的无数条梯子上,仅有的一条陡峭可以奔跑着冲向大坑底部的小路,健壮的劳作的人群里,有知识分子,大学毕业的学生,城市里工作的人,农场工人,这五万人聚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照片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疯狂的,充满希望的,为了那可能有的金子,像奴隶一样生存着。可悲么?可叹么?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谁又不都是怀抱着这样的金钱梦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着。一个金矿的缩影,我看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人一旦和金子有了关系,便再也离不开它。谁又不是呢?

          上世纪的中国,中华大地的几次饥荒到底锇死了多少人,没有经历,我们并没有切肤之痛。上世纪80年代中,也就是我出生的时候,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萨尔加多的无数张照片记录,似乎可以看到饥荒中的中华大地。瘦骨嶙峋是最直观的反馈,绝望的眼神是无法直视的悲凉,数以万计不断消失的生命,炙热的太阳,干瘪的皮肤,死亡,不断的死亡。政府控制着食物,天灾毁灭着这片土地的人民,战争牺牲着青壮年的男人,飞机轰炸着还在苟活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一片死地。 在这样的地方,一个孩子,孤身一人站在因干旱而开裂的大地上,手里拿着他的乐器和一把小吉他,破烂的上衣挂在身上,没穿裤子,裸露着,但是看看他的决心,他的姿势,他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找到其它人,找到村庄,和它的狗一起。一个在生命边缘挣扎的孩子的形象,映射着世间万物,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只要和生命联系在一起,哪怕是苟延残喘,便不屈不挠的坚持着。谁都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 伊拉克撤离科威特时,萨达姆烧掉了数字百计的油井,那个时候,我才刚刚记事,可以从每天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里看到伊拉克战争。在萨尔加多的照片里,世界各地的消防员在科威特救火,但是还有不时爆炸的油田,燃烧的油火遮天蔽日,24小时里,天都是黑暗的,太阳无法穿透这厚重的烟火。这场以美国为首,多国参与,联合国批准的,为了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的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绿洲消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科威特人在逃过了战乱后,再次逃离了这片自己的家园。这些灾难,这些战争,人为的,自然的,都生生的逼迫着想要活命的人们。何人之过?何人之失?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中华大地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经济飞跃,人人安居乐业,97年的香港,99年的澳门,一片蒸蒸日上,日子火火红红。逃难,饥荒,战争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而在非洲的卢旺达,胡图族和图西族种族内战,在距离基加利150公里的地方,尸横遍野,和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相比,死在枪口下的生命只多不少。而相似的情况在中华大地也曾经上演。恐惧中的人们离开家乡,开始逃难被迫迁徙。200万人到了戈马,一场更可怕的瘟疫等待着这群无家可归的人,人们想蚂蚁一样纷纷死去,每天1万多人从这个地球人消失,成堆成堆的尸体,铲车处理着那些堆放的尸体,就好像是铲着一堆一堆的土一样,毫无感情。生命在这里是没有尊严的。大屠杀之后,有25万人逃离了戈马,走进了刚果的森林,生命在延续,生活在继续,逃难的路上,有些刚果人在这片森林里搜刮着这些难民身上的美元,还有更多的人在死去,秘密的,毫无声息的消失在这片森林里,最后只余下4万人走出那片森林。如此情景之下,如此草菅人命的地方,有一张那样的图片,在铺天盖地的难民中间,有一位男人踩着缝纫机在缝着什么,我在想,是什么样的毅力使这位男人如此坚毅,在有可能下一秒就没命的地方,还能坚定的做一件衣服或者其它什么。顽强的执着,执着的坚强,希望总觉的会有的,但谁又能给枪口下的人以确切的生命的希望?
         
         萨尔加多说:“当你在拍肖像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拍一张照片,而是要呈现这张照片里的人。”

          萨尔加多离开卢旺达时,灵魂生病了,当我看完卢旺达时,我的心灵震颤了。我们永远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事物,工作,生活,金钱,亲人,朋友,领导,或者其它爱好之类,我们永远没有真切体会到,当生命要以天灾人祸而终结时,是何等的无助和可怜。即便我也自认为自己走了那许多地方,即便我也自认为自己去了很多贴近人艰难生活的偏远地区,于此相比,不值一提。浩瀚宇宙,神秘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没有太近,以至于不会烧死,离月亮距离没有太远,也不至于冷死。从生命诞生那刻起,我们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生之我幸,难道还要无至尽的索取吗? 要那么多的金钱有何用处,有那么大的房子只是需要一张床的大小,有豪华的车子也只是代步的工具,有名牌的包包也只是装13的工具,所有一切,适度就好,这个适度,搭进了多少人的命,为了这适度,多少人一生都在营营苟苟。

        和萨尔加多在小时候生长的地方,在因干旱荒了的地皮上,花十年时间种出一片森林这样的事相比,我们是该想想,我们或许可以做些什么,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

         我们都是地球之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图片1>

 4 ) 《地球之盐》

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继《皮娜》之后又一次成功的纪录片选材,同样也是关于艺术家。
 
全片围绕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Sebastião Salgado一家人的生命轨迹,通过主人公儿子(同为导演)贴近的摄影,潜移默化的黑白彩色切换,塞巴斯蒂昂在镜头前与自己作品影像重叠等巧妙结合,不仅将其摄影艺术生涯展露无遗,更是将他们悲悯济天下的光辉人性照亮银幕。从始至终都像听一位智慧且仍充满活力的老者讲诉自己故事。

最后上升到自然环境保护及人文关怀自然而贴切,没有一丝说教、没有一丝煽情,因为身教永远是最重要的。

 5 ) 巴别塔上的地球之盐

文德斯用了一部虚构长片(Palermo Shooting)来讨论摄影镜头前与镜头后的厮杀、权力差;而这部拍Salgado的纪录片只字不谈摄影伦理或哲学论述。之前很难接受Salgado镜头中的灾难之惨烈与它图像之壮丽的反差,《大地之盐》却解答我的疑惑了。这里想谈的是电影中的语言。

电影刚开始,我们听到导演自白,英语,一种只是因为其普遍性而最适用于纪录片导演主观自白的语言。Sebastiao Salgado出场,他说法语。那时我们还不知道他来自巴西,但已听得出他的法语略微有别于法语母语者的发音,我们疑惑:为什么是法语?

WW和SS对话时也说法语,但比SS蹩脚多了。(导演自始至终没有用过德语。)

影片副导演,SS之子Julian Salgado,第一人称陈述父亲的人生时用英语,在影片中与父亲交流用法语。他出生在法国的巴西家庭,我们并不知道他视法语还是葡萄牙语为母语,只知道他在对爷爷老Sebastiao说话时用的是葡萄牙语。老人家听力不好,孙子问了他三遍“您在这儿幸福吗?”他才听懂,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Julian葡萄牙语不好的原因。

SS跟着雨林里的土著人行动拍摄他们的日常,他给他们看相机里他们的影像,双方只得以手语交流。

SS对难民、对因为战争、灾害、资本运作而离开家乡的人的兴趣,并不仅是摄影镜头对他者的着迷,因为他自己也曾是一个逃难者,只不过环境比那些人要好得多。直到影片最后,SS对着镜头说起了葡萄牙语。那时他已回到家乡,并与妻子一起种植了一整片雨林。说葡萄牙语的SS似乎与之前那个用法语叙述着他所见证的饥荒、疾病、杀戮,人性和人类之极昏暗的摄影师很不同。

受到雨林奇迹般重现的鼓舞,SS展开了《创世纪》的拍摄。同样来自圣经故事:留恋罪恶之城,欲望之城的人,神把她变为盐柱;居功自傲的人,上帝取缔了他们的沟通方式,从此世界有了不同种语言;这些故事似乎都与《大地之盐》有隐隐的联系。

 6 ) 我们都是地球的盐

这周看了关于摄影师Sebastião Salgado(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记录片《地球之盐》,他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

Sebastião出生在40年代的巴西。在60年代,和妻子lilia(哈哈…)移居欧洲。他放弃了在英国世界银行的高薪工作,一切归零后,去往巴黎从事专职摄影,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全球:拉美、非洲、中东……一个拍摄项目往往耗时数年,他远离家人,与当地人吃住在一起,如此这番,仿佛才能拍出最接近本真的作品,从那些被拍摄的对象的眼睛里看不到疑虑和厌恶,是一种最自然的呈现。80年代,他走到非洲,在埃塞俄比亚、马里,看到那些被饥荒干旱折磨的人民,生病与死亡等同,脱水、干枯的人体,生命如同枯草、槁木。

如果说在80年代,Sebastião看到了人类的弱,那么在90年代,他则看到了人类的恶。1994年4月,卢旺达大屠杀,当时全世界媒体都聚焦在南非第一次民主大选,欧美甚至中国的冷漠、联合国的拖延,似乎没人在意这里正在发生着什么,三个月的时间,100万人被杀戮,昨天的邻里朋友,今天恨不得就用锄头、镰刀将你砍死。而Sebastião在这里,用相机近距离记录下这一场种族灭绝,在坦桑尼亚、刚果,他追随着逃难的人民,看到用父亲将孩子的尸体面无表情地抛向乱尸堆,看到人们用铲车铲起无数的尸体,跟泥土一样与泥土混在一起。在屏幕前的我几度无法正视下去,这时Sebastião说,“我与难民们在一起,奇迹地没有感染上任何疾病,但我的心和灵魂却病了。”这让我想到在同一年,南非自由摄影师Kevin Carter在约翰内斯堡用汽车尾气用导管引入密封的汽车里自杀身亡,而他就是拍摄了那幅著名的秃鹰与行将饿死趴在去救济站路上的小女孩的摄影师,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同时却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面对此种情况是应立马放下相机上前救助还是先完成工作使命?他留下的最后字句,“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而Sebastião历经了世间的黑暗和人类的残暴,选择活下来,只是再也没有办法拍摄肖像。他和家人回到巴西,开始照料起父母的农场,通过种树试图让干旱土地恢复生机。他们成功了,自然似乎缓解了他的疼痛,他重拾相机,只是这次,他的拍摄对象变成了动物和自然。也许是亲历了太多人生和不同的命运,他拍的动物也是那样地富有人情味。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一张摄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俗称龟岛,位于厄瓜多尔)的鬣蜥的足部特写,他说,”它让我联想到中世纪武士的手以及他们盔甲上的鳞片,看到它,仿佛看到我的表亲,我们最初都是由同样的细胞进化而来。”多么让人为之动容的一段话。

看完影片,一石激起情绪的千层浪,以至于让我忧伤、怀疑、痛苦、愤怒和更加的焦虑。在无比敬佩Sebastião的同时,对自己也深深地厌恶起来,厌恶自己的苟且、犬儒与狭隘。反观我目之所及的非洲小岛,又是怎样的呢?去年,我也开始拍孩子的project,美其名曰“拍摄项目”之名,实则是在工作之时的用iPhone“偷拍”。如今想想,这样的照片,是有意义的吗?是富于感情的吗?还是仅仅满足我偷窥猎奇的无耻虚荣而无任何背后的思考?是感动了自己还是矫情了别人?或许你们会回答“然并卵”吧。

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在今天看到日本女指挥家西本智实指挥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才得以缓解。原来我也与Sebastião一样,需要找到一个庇护之地,在里面假装原谅了自己。

 短评

"马太福音5:13-16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盐,需要提炼,冲泡,能改变一切味道,能防腐杀菌,可盐如果过了度,盐化的土地会变得一片荒芜。寥寥数字,把人,这个地球之盐的特质,说的再透彻不过了

5分钟前
  • 我累特
  • 力荐

本片的启示:1.摄影还得靠天赋,去专门学是没用的;2.摄影三宝:黑白颗粒高反差;3.再拍了基本一辈子后,眼界和胸怀已经上升到了一般摄影师无法企及的高度。

10分钟前
  • 喜喜
  • 力荐

镜头总是热的,从人生在世上对金钱的追逐,对资源的争抢,到对生命的拯救,对物质的清醒,再到动物、人与自然延绵不止的疾病、饥荒、死亡,历年一段又一段跨越精神的征程,引向身为亲历者最大的自豪与痛苦。但身为真正的“地球之盐”,在对人类失望的阶段,又开始恢复森林的救治活动。如此一生的修行与作品,只能望其项背。而他背后的妻子,真的有过人的智慧、胸襟与能量。 @资料馆

1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照片没问题,读解照片的形式也没问题,萨尔加多被黑暗吞噬也没有意外。只是对一些人类社会问题的看法,似乎太过表面了。沦为环保纪录片,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什么奇怪的东西。

14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讲自然,其实也是讲人。光是想想,这个星球上仍有过着跟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却难以为我们所知的同类存在,就已足够神奇。

15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萨尔加多不止是神妙的光影叙事者,他诗意精确的言语同样有力量。在我眼中人类是地球的病毒,将天堂败坏成炼狱,但大师看遍饥馑苦难暴虐杀戮依然未曾陷入虚无,他说:我热爱人类,他们是地球之盐——这才是难能可贵。大地抚慰治愈了萨尔加多破碎绝望的心灵,他种下的森林是给这个星球的偿还,也是回馈。

1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给我深深震撼的不仅仅是萨尔加多的摄影作品,更是他缓缓道来的每个故事,看着他花了一个又一个十年记录这个星球最残酷的画面。灵魂承受了多大的劫难,才会说“人类的残忍让我们不配活下去”?好在竟然,他在另一个维度获得了重生。同样都是摄影师的纪录片,这部真心比薇薇安迈尔的好太多了

1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个摄影师的生平,仅通过他的一幅幅黑白照片,就可串连起他的一生,反映出他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看出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他追寻着新闻热点去拍摄,他见惯了这个令人失望世界的生生死死,最后自己放弃了对于这些让人悲伤之事的拍摄,转向了自然,转向了环保。面对死亡时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

22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极尽谦卑的文德斯几乎是以学徒的姿态呈现了萨尔加多眼中的世界,光影先后经两位大师之手却如同未着痕迹,只是默默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直面过人类至为黑暗残酷的一面,才有对世间生灵万物毫无保留的深情,毕竟,我们之中的每一个就是地球之盐。之于观众而言,这样的电影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25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这是我最后一次旅行,我已不再相信所谓人类的救赎,没有人类应该活成这样……我为我的相机,为我的双目所见落泪。”最后造一片森林修复灵魂的恶疾。人类是地球的盐,能毁灭自然也能创造奇迹。

28分钟前
  • Aby
  • 力荐

三星都给摄影,电影技法方面毫无新意,痛彻肺腑的陈述也并不能触及灵魂深处。

3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电影太棒了,但主要还是萨尔加多太棒了。(可惜不是迷妹,不然见到真的维姆文德斯大概也太棒了。)每个像这样逼迫自己直视人类最黑暗面的摄影师都不知道有多强烈的召唤和信念,唯有崇敬,并感谢他们拓宽摄影的疆域。看完感觉自己都更有人性了……但难道又要什么也不做地任这冲动消逝吗,觉得有点焦虑。

35分钟前
  • eleanor
  • 力荐

“当我死的时候,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40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他妻子更了不起,是这个家庭以及全部项目的总设计师和主心骨。

44分钟前
  • 高玉宝
  • 力荐

“当我过世的时候,我们种下的这片森林,将会恢复我出生时的模样。一切也因此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看过电影后,才理解了上周末在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那场摄影展。原来他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对于一个见证过太多苦难的人,回归自然去做一名守护者,是最好的归宿了吧。

48分钟前
  • 子东文
  • 力荐

灵魂清洗,萨尔加多阅尽世间种种人类贪性催生的罹难悲苦,在最后选择回归于动物和自然。他一生的故事,看到了完整。别让那些不幸的事件,只沉淀为事件。别让悲伤的土地,放任干涸荒芜。在凝固瞬间的照片面前,我们也不该只是保持那一刻的哑口无言。

49分钟前
  • bird
  • 力荐

跟大师活在同个时代是无比幸运的,凡夫俗子借由一双上帝之眼,得以凝视这个星球无数个令人泪流满面的瞬间。毁坏的雨林能重生,写满贫瘠和死亡的土地上也能开出文明之花,萨尔加多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卧底,不为了满足任何猎奇或艺术追求,而是用光为人性铭刻下永恒的证据。

53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棒,一家子大写的你球人!有机会一定去看大银幕哦。今儿法盟确实小了,虽然仍很震撼,但还想去资料馆二刷。对二闺女有了新认识。

57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生命是太珍贵了,以至于无所事事之时,总有罪恶感,担心自己在浪费生命。然而碌碌一生,难道就不是对生命的浪费吗?我佩服这个男人,能用八年时间去拍一组照片,不赚钱,不买房,啥都没有,就图个开心。他这样任性的挥霍着时光,我却觉得,他才是那个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59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重建一座森林。当我过世时,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6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