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

HD中字

主演:程前,吕丽萍,黎静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北京人 剧照 NO.1北京人 剧照 NO.2北京人 剧照 NO.3北京人 剧照 NO.4北京人 剧照 NO.5北京人 剧照 NO.6北京人 剧照 NO.13北京人 剧照 NO.14北京人 剧照 NO.15北京人 剧照 NO.16北京人 剧照 NO.17北京人 剧照 NO.18北京人 剧照 NO.19北京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京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民国年间,为给久病不愈的曾老太太冲喜,京城大户曾家举全族之力娶曾孙媳妇瑞贞(哈辉 饰)进门,不料新人落地,老太太一命归西,喜事变成丧事。如今的曾家已不复昔日的辉煌,只剩下厉色内荏的空架子。长孙文清(程前 饰)整日无所事是,不待见妻子思懿(吕丽萍 饰),对寄人篱下的表妹愫方(黎静 饰)情有独钟。思懿碍于长孙媳地位,明知丈夫爱着别人也不便发作,免强支撑着这个外人看来所谓的京城大户。江泰(唐黎明 饰)寄居在丈人家,空怀满腔志愿没有施展空间。曾家故交袁任敢(石冼 饰)是个人类学家,这次他带女儿袁圆(关凌 饰)从海外归来暂住曾家,似乎带来一丝新鲜空气。曾霆虽说娶瑞贞为妻,但孩子气未脱的他对新来的袁圆更有好感......我的吸血鬼学姐束缚与放纵浮沉初恋限定 OVA 限定少女。全美超模大赛第九季噩梦缠身2003重建1970火线警探:原始城市第一季青春合伙人一代天骄1991三个爸爸一个妈妈轻·功国语专精特新研究院第二季狼蛛偷月情敏感事件蜂妹与狗狗猫我,剑道无敌 动态漫画锦衣卫2010危情杜鹃24小时 第四季新睡衣晚会大屠杀龙无目终点的场所我妈不是高校生PRICELESS:有才怪,这样的东西!午夜整容室童话二分之一口水良山邮购怪兽初吻33次凤凰血铁血风尘穆丽尔的婚礼堕落街传奇第三季真爱2014乌鸦男孩玩谢大师粤语前科者 -新人保护司·阿川佳代-刺客联盟宵夜江湖侦察兵新白蛇传之龙吉公主空军大电影:只要活着

 长篇影评

 1 ) 北京就是纽约

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首播的时候,我12岁,读初中二年级。这部剧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阿春是个坏女人,第三者插足破坏了人家的感情,骚浪贱。被美帝腐坏堕落。
郭燕儿温婉贤淑,被始乱终弃,幸好遇到一个对她很好的美国人娶了她,在纽约当了阔太。
王启明是陈世美,出卖人格换得在纽约的人生。
宁宁到美国后疯了。
纽约是世界的中心。

前几天,我把21集《北京人在纽约》重看了一遍,下巴掉了无数次,起初不懂为什么我少女时代的记忆与剧情如此满拧,因为,今次发现的剧情其实是这样的:
阿春独立自强,有脸有胸有脑子有胆识,可以作为任何一个现代女性的典范,永远将命运握在自己手里,总之,一个大大的赞。重要是,她没有第三者插足。
原来郭燕儿不是被抛弃的,典型绿茶婊、小公举、傻叉。半推半就地跟王启明离了婚--迅速嫁给美国人--莫名其妙地跟王启明出卖了美国丈夫导致美国丈夫破产--不陪在破产的丈夫身边帮他度过困难而是以受害者姿态思考爱情离家出走--女儿到美国说恨她,她就完全不解决问题而是立刻跟自己姨妈去度假了--在自己姨妈家住着终日酗酒好像所有人都害她--说想通了要奋发图强开始读书然后就完全不管自己的女儿了--片尾说女儿不知所踪她就拍拍屁股回国当医生去了..............................WTF! Excuse me?????????????????
王启明也就是个典型中国北方直男,没啥好说的。
宁宁是新时代的阿春,在美国拥有了自己的青春完成了人之为人的成长,恋爱、读书、为非洲难民募款、去找自己的人生,超棒。
那时候的纽约也挺土的耶。

你看,这简直是两部电视剧。后来我终于明白,12岁读初中二年级的我,应该已经不会看不懂剧情了,只是,我的价值观变了。

如今,还是有人仅凭华服浓妆就判定一个女性骚浪贱,还是有人仅凭一个女性境遇的可怜就判定她是受害者,还是有人仅凭一个青年生活的出离主流价值观就判定ta有毛病不靠谱。当年的我,就是秉持这种价值观的人类。

多高兴,我成长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经历了宁宁,成长为阿春。可以像阿春那样说一句“在我这个年纪,我是无可挑剔的。”

纽约不再是世界中心,世界已经某种意义上讲“四分五裂”。科技与金融重新定义了一张世界版图,某种距离在缩短,另一种距离永远横亘在那里。生活方式上,如今的北京人与纽约人大概相似,80年代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面临着什么,如今每个人在北京就面临着什么。

这里,充满各种机会和各种陷阱,有最牛逼的人和最漂浮不定的空气,你可以什么都不做混一辈子(就像剧终一直在纽约街头打油漆桶那个老黑兄弟一样),你也可以一夜暴富再一夜倾家荡产。在这个城市里,你可以成为一个绿茶婊,也可以成为一个仍然备受争议与责备的独立女性。全在你自己。在这个城市,你要注意你的对手也要防备着你的客户,你要小心你的律师,你要接纳感情的不确定和多样性......

这里,北京,就是纽约。

阿春不会嫁给王启明,然而她对王启明说“从前,我经常做噩梦,好像醒来你就会离开我。如今我不再害怕了,因为我们此生不会离开彼此。因为我们不再是热恋的情人,而成为没有秘密的朋友。”我不确定,是彼刻的纽约与如今的北京这种城市复杂度造就出这样的情感关系,还是这本就是人类情感复杂只是12岁的我理解不能。然而,于北京生活了十七年的我,对这样的剧设完完全全心领神会。只是,有一点,有必要说一下——

片中出现艾weiwei、冯小刚等当时文艺界炙手可热的新星大咖,而如今北京,仍然是这批大咖。

我想,也该换一拨人了。毕竟,“纽约”可不会让同一群人霸占着。

(ps. 彼刻的冯小刚活脱一个萧敬腾)

 2 ) 细品《北京人在纽约》:阿春,活得如宝石般灿烂的女性



《北京人在纽约》的开篇讲: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可想而知,一个人踏入美国,就开始了炼狱的人生——人生所有的丰富多彩和酸甜苦辣,都在其中经历。

男人在其中生存已经是困难的,而一个女人要想生存下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而阿春,这个女人,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活的如宝石般灿烂。

1、知悉生存法则,无情又深情
阿春和男主王起明的第一次会面,以发生冲突告终。王起明自诩是艺术家,而阿春明白:生存下去,才是王起明目前的重点。

她一边可惜王起明的才华,一边严肃而又鄙视的告诫着他:在美国要想获得生活的资格,不要在没钱的时候以艺术家自诩。

她是无情的,不愿意请同胞喝一杯水,看不起他的情怀和矫情,用严格而又廉价的薪水来衡量工人的辛苦,并且不给他们一点喘息的机会。因为她知道,在美国任何地方都是剥削,在她这里好过其他地方。

然而她又充满着情义和热情的。当饭店忙不过来时,她会亲自操刀干活,再苦再累的活她都能受。

厨房需要洋葱,王起明在切的时候,辣的眼泪鼻涕横流。而阿春呢?一把夺过菜刀,二话不说直接上手,噼里啪啦切了一通,面无表情,惊呆了王起明。

她不怕辣吗?也怕。为什么不做声,不露色?因为她知道这是生存的代价。

什么样的女人最幸福?享得了福,吃得了苦的女人最幸福。而阿春就是这样的女人。

要想存活,就得吃得了苦,受得了罪,那些心里的委屈、矫情,在吃不饱饭的时候,只能通通抛之脑后,用一双手撑起生存的空间,夺取自己生存的机会。



后来,王起明因为生存不下去,打算和郭燕一起回国。阿春见了王起明,他们二人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阿春:我讨厌失败者!我怕沾了晦气!

起明:你说清楚,谁是失败者?我不是失败者!我是厌倦,讨厌,我讨厌他妈的纽约!我讨厌他妈的美国!我讨厌这儿的一切!

阿春:只有成功的人才配说这种话!

起明:你太势力!

阿春:是吗?如果你说我势力的话,你说对了。所有能生存下来的人,根本用不着回去!

起明:你站住!

阿春:我告诉你!美国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
这是她用自己多年的经历总结的经验,里面含着她的泪,她的苦,她的笑,她的暖,然而更多的却是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但是她不care,她在这样的环境里活的幸福,活的自我,活的有追求,活的有尊严。

我佩服这样的女人,活的比男人更坚强,也比男人更柔情。

2、不管在怎样的年龄,她都是最美的。
阿春一直都是以最美的形象示人,成熟,优雅,充满韵味。

她的每一件衣服都恰到好处的展示着她的身姿,她的每一笔眼线都描绘着她不可抵挡的魅力,她的每一只口红都有彰显着她独一无二的风情。

看着阿春,你会不自觉地觉得30多岁的女人真美。

王起明的女儿宁宁因为厌恶阿春,多次用言语和行动伤害阿春的自尊。可是在一次酒吧里,阿春对宁宁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彻底地为自己扳赢一局,并且让宁宁无话可说,更让观众佩服。

她说:

“你年轻漂亮,可惜太不成熟了。

你的裙子又贵又漂亮,可是太大了;你的口红太红了,你这个年龄少女的清纯,被你这张精心描绘的嘴反而弄得复杂了;你的眼睛长得很漂亮,可你不应该画的太重,看起来显得很脏。

我有这个自信,在我这个年龄,我是无可挑剔的。

我之所以以一种使你印象深刻的方式给你说这些,主要是想提醒你:不要轻视别人,更不要轻视别人的感情。“
自信,骄傲,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不仅仅是脸上不可逆转的皱纹,更多的是心智的成熟,性情的稳定,抹不去的骄傲和有底气的自信。、



3、具有聪慧的头脑,同时深谙人性

剧中阿春的初次露面,就是与一位曾经和她上过床的男人发生争执,因为那个男人私自动用了饭店的财务。

阿春把财务和情感分的很清楚,楚汉之界不可逾越。没有受到法律保护的爱情都比鸿毛还轻——她对自己狠,对他人也狠。然而这样的狠却是包含着平等与尊重。

王起明向她借钱,即使是上一秒鱼水之欢,下一秒她依旧坚持让他打借条,规定利息与还款期限,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受影响。

在王起明把钱还清之前,她不再把自己交给她。一直到他把欠款还清,他们才真正的把爱情纳入日常事宜。

即使这期间王起明挣得盆满钵满,钱财如流水般流到口袋里,阿春也丝毫不为所动。她尽最大的努力帮助着这个她爱的男人,可是还是要等他把欠款还清。

这是社会的生存法则,如果一个女人不懂得这个,那么她会吃很多亏。特别是像阿春这样的女子,独立生活在残酷的社会里,聪明如她,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女性都会犯一个错误:当她和一个男人在一起之后,似乎一切都变得和对方分不清界限,不仅仅是身体,还有财务和生活。

其实要想做一个独立的女性,最重要的就是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要对自己的事物拥有发言权。这是女人自信的底气和支撑,万万不可丢弃。

王启明投资楼盘,沉浸在未来会赚几百万的想象中,可是阿春指出:”你需要多看报纸,看经济版报纸。“面对王启明的不屑一顾,她又委婉的说明:“我知道你做生意一直很顺,但是物极必反。”

拥有敏锐的经济头脑的同时又了解眼前的这个男人,一方面为他的成功开心,可是面对客观经济形势,又隐隐的担心着他。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知道经济形势有问题,为什么阿春没有及时阻止王启明呢?因为阿春是聪明人,她知道王启明的野心,而且经济形势虽然不好,但谁又能说王启明就是经济链条上的最后一个人呢?

做为女性,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对方身上,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

在王起明投资房产失败,几近破产时,阿春也在为争取孩子的探视权而焦头烂额,可是她还是尽力帮助王起明走出困境,在他最凄惨的时候选择支持他。



4、从不抱怨,用行动和实力化解生活中的困苦
阿春的孩子杰米因腿部患有骨髓炎,阿春把他带到身边,用中医为他治疗,也初见成效。但是孩子的父亲卡特却把阿春告上法庭。

法院判定阿春虐待孩子,并且剥夺了孩子的访问权。

如果换做一般女人会怎么办?找男人哭诉?大声控诉不公平和自己的委屈?默默地承受着法院的处理?

可是阿春都没有。

面对孩子父亲的指控,她穿着神采奕奕,踩着高跟鞋,挂着自信的笑容,带着自己的律师,不卑不亢的找卡特谈判。虽然最后法庭判决她输了,但是她还是令我佩服。

面对法院的决定,王起明问她:”你就这么忍了?“阿春非常平静却又自信地说:“不,我要到州际法庭告他们。”

那自信的神态和为自己夺回应有权利的态度彻底把我征服!

在美国,经济实力不强的一方想胜诉很困难,但是阿春在三年后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赢得了对儿子的探视权,并且亲自用中医治好了杰米的骨髓炎。

在她最艰难的时候,也是王起明濒临破产的时候,可是她不仅没有因为自己的事情去劳烦王起明,反而为他出谋划策,帮助他度过经济大危机。

做女人不容易,可是当你拥有自信,拥有选择权,公正又尊重自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对女人并不残酷。

女人,可以活的比男人更酷。

 3 ) 时光已飞逝许多年

这么多年以后,当姜文已经拍了《太阳照旧升起》
我才在电视里重温这部片子

之前我所记得,只有刘欢的time and time again

严小频和他都是寻常人,王姬也是

只有你到了纽约,才能明白,有太多事情由不得我们抉择
是生活抉择我们的方向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这个方向,尽力奔跑
义无反顾

如果你爱他,送他去纽约,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很他,送他去纽约,那里是地狱

天堂地狱,一线之隔
看王启明地狱到天堂再落到地狱

其实他只是孤独,他只是想有个人一路相伴

天堂地狱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4 ) 生活,需要学习,也需要复习

周末,复习了一遍N年前的经典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感触颇多

==============关于国外的生活=================

剧中的王起明和郭燕一下飞机就被打晕了。面对着英文字母,他认得你,你不认得他;耳边飞过的单词,似曾相识却没法捉进耳朵里;求人问路,话到嘴边,却恨不得直接用中文来表达。住在地下室,潮湿不潮湿不知道,但至少阴暗,白天都要开灯。上餐馆打工,面对成山的盘子,以桶计的洋葱以及锋利的菜刀,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餐馆的背后是这样的。

类似的生活经历,引起我的共鸣。刚下飞机的时候,似乎只认得"出口",路边的告示似乎能够读出来,但却不知道啥意思。住的地方虽然没有地下室那样阴暗,但两个人挤在一个不足16平米的小屋里,放下一张兼书桌、饭桌和做饭的案板的四条腿的东西后,转个身都是一个技术活。在法国,我打工不算多,但同样也经历过那段黑暗的日子。当锋利的菜刀划进手指的时候,触觉神经先于痛觉神经感受到那冰冷的钢铁异物进入血肉之中。随之而来的钻心的痛才会让你下意识的弹开拿刀的手。没有酒精消毒,只能到前台倒一杯度数高的酒,把伤指泡在里面,眼看着酒杯被染红。。。。。相对而言,面对成山的碗碟要更容易点,因为已经麻木了,只有几个简单重复的动作,只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目的。时间和疲劳在这里已经凝固,比麻醉剂还管用。下工以后,精神已经疲倦到了极点,可身体却还因为惯性而兴奋着。那种矛盾的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真正去体会。

出国的时候为了能够上飞机不超重,箱子里的东西是精简了又精简。于是,到了国外的生活也是精简了又精简。前几天,几个朋友一起吃饺子,谁都没有擀面杖,只有用酒瓶子代替。其中一个刚来法国不多久的朋友面带羡慕的说道“这才是真正的留学生活”,而我却笑笑不语。因为这些都只是表象,一种表现出来的形式而已。而真正的原因是生活所迫,有的东西带不过来,有的东西在这里买不到,有的东西要买却很贵。。。。就象剧中捡家具的情节,相信每一个出国的穷留学生都有过相似的经历。经历不是用来羡慕的,经历是用来体会的,去体会那个过程,用那个过程在自己的心里印上一个烙印,而不仅仅是画一个“到此一游”。

=============关于梦想与现实==================

王起明在国内是大提琴演奏家,郭燕在国内是中医,一个艺术家,一个医生,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而到了美国,却要睡地下室,洗盘子,受人白眼挤兑。那种心理落差比生活的简陋更加折磨人。因此,当王起明捡回电视机并且在那里自我满足的时候,郭燕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着他“我觉得你变了”。在她心里,梦想断不能因为现实的残酷而磨灭。现实的残酷,让她无法接受,因为,她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梦想实现的希望。而王起明在事业成功了以后对他女儿说了一句话“这么多年,我靠什么活着?就靠这把琴!!!”,即使在他最落魄的时候,与七八个人挤一间屋的时候,梦想都始终跟随着他。

我们都是带着梦想来到这里留学,可是,现实与梦想绝对是有差异的。在一年又一年的重修之后,在打工与上课的矛盾之中,如何去处理好现实与梦想的关系??

一个朋友,一起来到法国,一起学语言,也一起进专业。当初的他,怀揣着理想,雄心壮志。但生活所迫,不得不边打工边读。于是第一年挂掉,再重读,再挂。那个时候的他,依然没有放弃理想,因为碰到他时,他感概说浪费了很多时间,想要重新拿起课本,不然在这里光学杀鱼了。而再过三年后,再碰到他,他已经完全放弃学业,老板正在准备给他转身份。

我无权去评价别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梦想,而现实中却又有无数的岔路让你选择,如何去选择?生存与梦想,何去何从?这个朋友是幸运的,他能够做得很好以致于老板愿意帮他转身份,也许这是适合他走的路,而其他人呢?那种打了几年工最后既不能继续学业,也无法转换身份,最后只能等待收遣返信的人难道还少了吗?

================漂泊===================

出门在外的人,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漂泊感,无归属感。几个箱子,几套衣服,一台笔记本就差不多是全部的家当。哪里有家?哪里是家?是那个租住的睡觉的并堆放着行李的小小的空间吗?这个月可能在这里念书,下个月也许就得搬着所有的家当去到另一个城市实习,就象是北漂一族,无根的野草。找工作时,面试时,面试官问我,对地理位置有没有什么要求。我笑笑,答道:没有要求,全法,全欧乃至全世界。试想,我从一万多公里远离家乡来到法国,法国的面积相对于这一万多公里又能算得了什么?我已经作好了准备漂泊。

===================别拿文凭说事儿===============

大李,王起明在餐馆打工时候的北京同乡,为人老实。在美国8年,拿到两个博士学位,打了8年的工,什么苦都吃了,什么罪都受了,好不容易拿到绿卡,却最后永远的留在了纽约。文凭,文凭什么都不是。

很多时候,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朋友时不时的会说起,你都是PhD了,多了不起啊。但是,我从来都对别人用我的学历来说事儿很不以为然。在法国,博士文凭甚至比不上一个工程师文凭,为啥??其实,我并不是要鼓吹读书无用,更不是自贬身份。我只是想强调,学历,只是证明一个人有这样一个学习的经历并且拿到在这个教育框架下的合格的标准。但并不能代表,或者说不能完全代表这个人的能力。我知道,有很多人到法国来,想的是拿到文凭后就回国,把文凭当作来留学的唯一目标,只要考试能够混及格就皆大欢喜了。我也带过不少master的学生,有好多真的是属于混日子,根本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对自身能力的培养。文凭,俨然成了他们的护身符,却殊不知这是一个多么脆弱的护身符。

===============爱情,亲情,夫妻===================

这个话题是一个非常难以表述清楚的话题。引用一个朋友说的一句话“出国,就是对夫妻关系的一个破坏性试验”。无论是一起出国还是分处两地。异地的,就象齐秦的那首歌里唱的“我的夜晚是你的白天,当我思念时你正入眠…………”,两个时空,两个生活,两个世界,时差和距离将两个人分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环境,只凭电话和网络联系,却依然无法排解心中的寂寞。更何况,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境遇,两人的思想的差距必然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我不赞成门当户对这种选择方式,却不得不承认“门当户对”也有着它内含的道理。试想,两个境遇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思想不在同一个层次,如何又能够保证两颗心能够融合在一起,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如果你不能理解我,我也不能理解你,两个人在一起又有何意义。

那么一起出国的呢?王起明和郭燕就是这样的例子。艰苦的生活,梦想的破灭,从高空摔到谷底的落差,生活的琐碎,极易让人的心情烦躁,生活的矛盾便由此而生。打击之余的失望,是对人的残酷折磨。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才能有高质量的婚姻?王起明为啥和郭燕分道扬镳?不就是这种落差吗?郭燕为啥最后嫁给 David?不也是因为David可以为她提供希望和优越的生活吗?虽然这样说起来很落俗,但在她的潜意识里,不可否认的有这样的因素在里面,而在现实生活中,为着利益,国籍而投向有钱的老板或能够提供身份的外籍人士,这样的例子少吗?其实这种现实并不是只在国外才有,在国内同样有这样的现实,只是在国外的这种环境中,压力下,人更容易感到绝望,更容易没有安全感。寻找安全感,这是所有人,男人和女人,的最原始需求。

而王起明和郭燕毕竟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夫妻。他们是结婚十几年的夫妻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种感情不是简单的肌肤之爱可以去比较的。十几年的日夜相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是那种抓住对方的手象抓住自己的手的那种感情;是那种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在你的预料之中的熟悉;是那种过去十几年紧紧跟随一路的生命的融合;是那种挥之不去,伴随着成长过程的刻在骨髓里的记忆。所以,在两人分手之后,他们不可能完全的绝裂,也不可能仅仅成为简单的普通朋友,因为那种感情已经转化为亲情,已经融合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如何能够轻易的割舍。这也是为什么郭燕两次背叛David,向王起明提供信息;在David的车撞到王起明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拿出300美元;在她知道王起明的工厂有困难的时候,跑到工厂里为他当工人为了按时完成订单;这也是为什么王起明在知道郭燕要拿到奖学金很困难后,主动向学校捐了一笔远高于郭燕奖学金的资金,既保证了郭燕的奖学金又保全了她的面子;当郭燕离家出走,王起明求助于私人侦探的时候,他说“他是我女儿的母亲”…………两个人十几年的情份,又岂是这样的分开可以轻易断绝的??

引用两句剧中的台词:“我和王起明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他对我比对谁都好,可是到这儿,我们招谁惹谁了?”“在国外,必须学会,把感情和生存区分开来”





生活,是美好的,但也有太多的无奈,所以有太多东西要去学习,所以,时不时的复习一下,才知道如何面对这些无奈。



 5 ) 其实并不是北京人在不在纽约的问题

这部电视剧首播是在1993年9月,距今已经18年。

当时我才几岁呢?即便我不去具体探究,至少我还记得当时爸妈还没离婚。因为剧中一场非常经典的戏:

纽约喧嚣的大马路上,当王起明得知自己的女儿宁宁即将嫁给她之前高中男朋友的老爹时,惊愕的咆哮道:“你怎么回事儿?!这不是内什么斯蒂文他爸爸吗?!就是内狗日的!是他吗?!那你现在怎么回事儿?!你跟他儿子好你现在又要嫁他!!?!这是……你这叫乱伦了都要!!!!”宁宁烦躁鄙视的边摇头边说:“你这也太没文化了!我跟你上床,那才叫乱伦!!”

就是这段,我记得我爸当时看的直嘬牙花子,摸着他那个尖瘦的下巴壳子滋滋儿的干笑个不停。他说马晓晴这个演员选的太神了,除了她也没人能把宁宁演活,硬是把她老爹气的浑身冒青烟儿。可能正是因为跟爸爸相处的时日太有限,所以才能牢牢记住每一个片段跟细节,经常会突然的从箱子底下翻腾出来,换作他的思维方式再琢磨琢磨,这也是我自创的唯一一种尝试了解他的方法,还是挺有意思的。

先说说当年跟着大人看完之后,至今残存的印象。

首先是姜文,马晓晴,王姬这三位演员的名字从此烙在了我心中,尤其是这两位女演员:马晓晴的野蛮放肆让我害怕,当时她饰演的宁宁破处那段真他妈让年幼的我惊心动魄;以及王姬的性感风韵,这样的女人才能跟姜文配对儿!

其次则是两个镜头,一个是在剧中反复出现的街头的打鼓(塑料桶底子)人——他的每一次出现都代表着主人公王起明心中对本我的回忆与凝视,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打鼓人没有出现,也正是王起明跟郭燕说他当时虽然没有上飞机,但却已经把北京的那个他连带自尊跟羞耻心一起稍上飞机了,打包回北京了;一个是影片最后一段儿——王起明的朋友从北京来纽约投奔他,没曾想被老朋友撂在了地下室的门口就扬长而去。当然了只有观众才能哈哈哈大笑,这种“每个人都得从头来一遭”的人生轮回命题,仔细想想确实是彻头彻尾的黑色幽默。是的,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同时又是公平的。

最后则是刘欢执笔的片头、片尾曲,以及所有原声音乐。如此经典的影视剧配乐自然是给剧集加分的重要一笔,在时间的冲刷下,我们可以确定它甚至起到了保值的作用。在我印象中,国产电视剧作品的配乐能做到以上两点的,除了《北京人在纽约》,再就是《围城》。

……
未完待续。

 6 ) 其实这是个纪录片

长这么大虽然刘欢的“千万里我呼唤着你”早就深深刻入了脑袋但是我却一直没想过要去看这部剧,因为第一我觉得北京人离我生活圈子太远,第二我对纽约没有什么向往,就这样我这个80后和这部电视剧整整错过了18年。

18年之后我在美国硕士毕业远远的逃离了纽约所在的西海岸来到了阳光之城洛杉矶给一个学历比我低,张得没有我男朋友帅,没有我爸有钱,比我弟矮的老板打工。然而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部“北京人在纽约”当然他不是北京人也没有混过纽约,他只是和里面的姜文一样来美国的时候是个什么英文都不懂的“文盲”。

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的英文还是很不灵光但是他已经有一间公司,自己美名其曰CEO,有一批为他卖命的廉价劳动力,有那么一些没了他就会很头疼的客户,还有一笔数目不小的存款。

他说这片子太TMD真实了。

然后为了进一步了解我老板的心路历程,我决定撇开新出的日剧不追,来补习这部18年前落下的功课。

然而看了第一集之后我就想说这电视剧拍的太TMD黑暗了。

怪不得说当年播出之后出国人数骤减呢。

从出国之后到现在我接触的大部分都是留学生和持工作签证的人,这些人英语和生活习惯都很容易和美国接轨,所以气氛都很轻松。

然而自从来了洛杉矶之后,这里的华人圈子开始复杂起来,有通过政治庇护拿绿卡的,有偷渡过来的,有投资移民的富二代,有常春藤大学的毕业生,有身份黑在美国就为了赚钱等回家的。。。。每一个人都是个不同的故事。

但是每个人当初来美国是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都和戏里的姜文夫妇一样以为美国是个天堂,不过结局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最后发现这里不过是另一个地狱,有的人发现天堂不过是看着很美。。。。

 短评

有一种情怀,叫做american dream。有一种生活,叫做在别处。有一种灵魂,叫做漂泊。有一个地方,叫做回不去的家乡。

5分钟前
  • 好多人我好害怕
  • 力荐

3岁时的电视剧,以前的审查制度宽松多了,粗口,性暗示,咬文嚼字都有一股范。美国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是战场。只有胜利者的才配说讨厌。郭燕是中国式的优秀女性,可是由于自身没有主导力,产生了一些悲剧。为一直打鼓的黑人点赞

10分钟前
  • 明月清风与你
  • 力荐

吐血地发现:当年的我以幼齿的年纪观看了这么多部有着深刻时代内涵的电视剧,现在的我却死命拖着青春的尾巴不撒手倒回头去看了这么多部幼稚的电视剧。我的匪夷所思的电视剧之路啊~~~~~~~~~~~

14分钟前
  • 我的ABC
  • 力荐

粗拙到穿帮的《北京人在纽约》放置现在终于可以翻译成“异乡人在北京”了。塑造人物从来都不是冯小刚的强项,他最擅长的是刻画其深得真传的资本原则。将那些脸谱化的人扔进犹似天堂又似地狱的“纽约”并不是他领先了时代而是未来早已存在了历史当中。想当初冯小刚请姜文在戏里洗碗吃拳头,如今姜文正在戏外喊崔永元和冯小刚看《邪不压正》呢!

19分钟前
  • Muto
  • 推荐

那时候的中国人还是有精气神和气质的。可能现在是最可怕的时代,看对女人审美的标准就可知。

24分钟前
  • 高光光
  • 推荐

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28分钟前
  • 张小活泼
  • 推荐

郑晓龙领先这个时代近20年啊

30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小时候的回忆。原来导演是冯小刚呀,有个认识的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他:站在中国主流思想的前端。一点没错。

33分钟前
  • 中本葱
  • 推荐

现在才知道当初这部是姜文拍的啊,好小的时候跟着妈妈一起看的,现在觉得姜文超有范儿的~~

35分钟前
  • 南條艾草
  • 推荐

很真实的反映出,出国热后的思考!

40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http://www.letv.com/ptv/pplay/22360.html

41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呵呵。歌不错。姜文不错。

4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当年也许很震动,现在看来已觉得是老生常谈。不过姜文和王姬还是让人物充满了生气,演郭燕的整个跟一游魂似地,毫无魅力。

49分钟前
  • 竹清影
  • 还行

第一部反映在外国的中国人生活的作品,拍得很经典。

53分钟前
  • 冷翳
  • 力荐

美国似乎没有多么大的变化,纽约还是纽约,看到圣诞时想起洛克菲勒中心那窄小的溜冰场,顿时就掉眼泪了。美国改变人太多了,也能理解姜文的不得已,最喜欢王姬,能忍能狠能善能恶。看90年代初国剧这么开放!多少亲热镜头今儿的电视剧里都没有!

54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以前的编剧水平太高,每一句台词都让人思考,每一个人物都有饱满的性格特征。人这种生物就是介于神与恶魔之间的。为了姜文而来,被郑晓龙和冯小刚圈粉。

59分钟前
  • Messss
  • 推荐

有钱人的天堂、没钱的人的地狱,不光纽约,北京也快了。

1小时前
  • #瞬间收藏家#
  • 力荐

我认为最灵魂的一句话是燕子的姨妈在酒后点出来的:“我永远不是一个美国人,可是我也忘记了中国人的滋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在世界的眼里还是贫困国家,早期去海外淘金的华人归属感弱,时间久了,融不进异乡的文化,也忘记了本土的味道,是一种无根的漂泊,有风光,更多是心灵的艰辛。

1小时前
  • duckey611
  • 力荐

现在想想,这基本就是一个封闭系统里的“在”。跟真实的,或者大部分的纽约,没啥关系。也完全可以说,北京人在哥伦布大农村,一样成立,但移民的心态倒是蛮真实的。

1小时前
  • fwb
  • 还行

发现小时候真是看了无数国产电视剧啊。

1小时前
  • スダミル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