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

已完结

主演:庵野秀明,泷本美织,西岛秀俊,西村雅彦,史蒂夫·阿尔珀特,风间杜夫,竹下景子,志田未来,国村隼,大竹忍,野村万斋

类型:动漫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起风了 剧照 NO.1起风了 剧照 NO.2起风了 剧照 NO.3起风了 剧照 NO.4起风了 剧照 NO.5起风了 剧照 NO.6起风了 剧照 NO.13起风了 剧照 NO.14起风了 剧照 NO.15起风了 剧照 NO.16起风了 剧照 NO.17起风了 剧照 NO.18起风了 剧照 NO.19起风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起风了动漫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争、饥饿、疾病、天灾,死神的阴影笼罩全球,却无法遮挡心头闪现的梦想和希望的光芒。平凡的日本少年堀越二郎(庵野秀明 配音)迷恋游弋长空的飞机,梦中他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野村万斋 配音)成为朋友,享受着飞行带来的乐趣。恐怖的关东大地震,二郎邂逅一生的挂念——里见菜穗子(泷本美织 配音),短暂的相逢,无序的混乱中又失之交臂。在命运的指引下,被称为天才的二郎如愿成为飞机设计师,他和前辈同侪共同努力,绞尽脑汁提升飞机的性能。欧洲的先进设计让他们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充满矛盾的打造着融合了梦想和杀人属性的机器。他追逐梦想,并与菜穗子重逢。动荡的昭和时代,风雪飘摇之中步伐从未停止……  本片根据零式战斗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的人生事迹和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说改编。新娘面具不可思议2008萤火虫之星公司可不是学校 新世代逆袭篇厉害媳妇03年夏天虎头要塞之电流全美超模大赛第八季全美超模大赛第十三季二龙湖爱情故事2020维纳斯计划绿鸡蛋和绿火腿第一季圣诞快乐小蝙蝠侠离奇剧院复仇1990第28届上海电视节颁奖典礼大话穿越西游裂痕第二季内衣教父 上篇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第二季艳夏春夜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尝试第二季大叔与棉花糖上海小姐十二金刚游戏结束2019甜水谣林世荣油海先锋万圣节传说孤星血泪香港版幸运星1929夏娃的丑闻们我的逆天神器大理爱情故事终极伐木达人第二季安吉琳第一季聊斋新编之婴宁枪神传奇非遗在中国:徽州篇甜蜜的诱惑爱莲妹妹浑身是劲佐佐木与文鸟小哔去他的爱:再次中招

 长篇影评

 1 ) 一篇文笔优美的流水账作文

很早就听同事提起今年会有吉卜力的动画片上映。
上个月在看其他电影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了起风了的预告片。
第一次在大荧幕看吉卜力的动画片,配合着有些凄凉的主题曲。感觉非常震撼,一直以为只有动作片,科幻片才适合在电影院看。
没想到在吉卜力的唯美画风加音乐的衬托下,居然有一种身历其境的感觉。

如果各位有机会去电影院看吉卜力的话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和在家看完全是两种感觉。

----------------切入正题(有剧透)-----------------------------------
看完之后老实说有些失望,与期待不符,或者说和预告片相比差了一个档次。

首先说一下男主人公二郎
《起风了》原来是一本小说,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曾经演过电影版
主要是讲的作者堀辰雄与其早逝的妻子之间的故事。
小说的主人是作者本身,一个出身士族家庭的文学青年,高中就与芥川龙之介结识。
关东大地震时母亲遇难,所以小说里会提到大地震的惨状。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系,在进轻井泽与妻子相遇相爱,第二年妻子就不幸死于结核病。
对于妻子的思念写下了《起风了》这部小说。
而零式战机设计者堀越二郎,出身一般,不过是个学霸,从中学到大学一直是第一名。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工学系,最后读到了工学博士,google了他的照片和本片主人公很像。
宫崎骏把同时代的这两个人的故事结合在了电影的主人公二郎身上。
虽然两人是同一时代的,但其实无论是出身还是性格,完全不同,一个是富家公子风花雪月
一个是理科男技术狂人。结合在一起难免有不少违和感。

电视上宣传影片的时候说宫崎骏长大了。
以往的主角都是 充满梦想,勇敢的少年,而这次是个有少年梦想的成年人。

而我觉得这恰恰是这部片子不足的地方。明明是个成年人,却感觉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少年可以不顾一切去追求梦想,但是成年人不可以。
少年可以一见钟情,不顾一切的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是成年人不可以。
因为成年人必须要有责任,有担当,做事要考虑周全。
但是成年人的要素我在男主身上看不到,他只是一个身体长大的少年而已。
甚至在他的梦里和他对话的人还是叫他“日本的少年”。

男主喜欢飞机,所以可以经常不顾和妹妹的约定
男主想要学造飞机可以多年不回老家看望父母。
男主想要和老婆在一起,所以让他老婆放弃治疗陪自己,而不是自己请假去陪老婆
男主想要抽烟,可以不顾生了结核病的老婆就在身旁!!!
男主想要造飞机可以不顾有多少人回因此而死!!!
所以这次的主人公可能是最不受人待见的吉卜力的男主。

再加上主人公的声优是完全素人,配音如同机器人般平直,不带有一丝感情。
大地震也好,出国被人看不起也好,表白,求爱,成功,失败,全都没有任何感情。
我不知道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比较平淡还是声优太牛X让整个片子变得平淡了。

影片内容:
宫崎骏喜欢战斗机,但是极其讨厌战争。
所以这部片子只有战斗机没有战争场面
宫崎骏喜欢唯美的东西。
所以这部片子非常风花雪月,各种小资。

由于宫崎骏把两个人物融合在一起,不同人的故事变成一个人的故事。
在剧情处理上变得有些不合理。
想像一下一个原本凄美的爱情故事,强加在一个造飞机的技术者的身上。

如果这部片子完全按着小说拍,我感觉会非常的美秒。
或者完全是零式战机发明人的传记,也许也会很震撼。
很遗憾,两者都不是,打着凄美的爱情的大气,感情戏份居然只有影片的四分之一,可能都不到。
甚至可以说这个爱情故事穿插进来显得很突兀,就算去掉也不会影响很大。
反而给二郎这个人物减分很多。完全感觉不到有什么值得感动的地方。

宣传片上说 那个困难的时代,人们艰难而努力的活着。想要以此来激励现在的人们。
电影的主题之一就是要好好活下去。
我以为本片是个很励志的故事,小人物奋发图强。但是在片中你几乎完全体会不到。

男主出身富裕家庭,上东大,进一流大公司三菱。
刚进公司就被派往德国考察学习,回国后就是被委以重任。
开发飞机失败后,去了日本最著名的避暑胜地悠闲度假。
被富家千金倒追,认识几天就订婚。最后事业成功。
简直是网络小说男主。哪有半点痛苦的影子。
中产小资上流社会是主角,平凡大众的描写太缺乏了。

男主为了梦想是如何努力的,没有描写。
如何开发飞机的,其中的辛苦,挫折,除了加了几天班就没又更近一步描写。
男主和女主的相爱过程几乎是零,见面没几天就直接向岳父求婚了。就像小孩扮家家一样。

大地震造成的伤害只有寥寥几个镜头,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大呼小叫,没有失去亲人的痛苦。
死了10万的关东大地震看上去简直就是一场大的火灾。人们的连上除了冷漠什么表情也没有。
地震的恐怖感完全没感觉到。
男主更是冷静到,回到学校立马和死党开始抽烟聊天了。。。
大地震后的不景气,灾害,战争,都没有描述到位。
日本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时期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再加上过量的梦的描写,让这部改编真实历史的片子缺少历史的厚重感。
只是平直的讲述了一个故事而已。

总之感觉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想要表现很多东西,但却什么的都没有表现到位。
没有着力点,太过于白开水,没有什么戏剧冲突点。
像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流水账作文。

除了音乐和画面这部片子实在过于普通了。


最后写一些我对片中小细节的看法。


男主和同事去德国考察,被德国人各种鄙视,还说什么日本人太坏了,看过的技术很快就会学过去。
我立马想到了日本人对中国山寨的各种鄙视,曾几何时他们不也是干着一样的事情。
国家工业化的必然之路。在别人的嘲讽中,慢慢强大。

片中男主似乎毫不关心日本的战争情况,刻意回避自己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
男主的死党也是说我们只是坐飞机不是做杀人道具来自我安慰。

男主选择在轻井泽避暑,因为在这里远离战争,远离一切,平静和谐。
可以让你逃离世间的纷争,其实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老外,那个人对二郎说德国的飞机设计师不愿意继续造杀人工具,拒绝和希特勒合作。
但是二郎似乎无动于衷,他不在乎他造的飞机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幸,他不顾自己未婚妻的病。
依然跑去名古屋造他的飞机。他不是不知道战斗机的危害只是不想去面对而已。

但现实是残酷,做出来的零式战机一架也没飞回来,日本也因此受到了毁灭的打击。
逃避是没用的,现实中的日本人也确实是非常喜欢逃避问题的,逃避责任的人。

电影以少年的梦开头以梦结尾。

一个有梦想的少年的故事,为梦想付出了很多,最终也只是梦一场。
而这个少年也可以替换成日本

日本梦想追赶西方,超越西方,不惜走上了战争的道路,幻想着控制东亚,挑战霸权
结果失败后本土一片废墟,其实也就是做了一场梦。

也许成年了就不适合追逐梦想,脚踏实地,不要去追求太过于虚幻的东西。
珍惜自己的亲人,好好的活下去才是真的。

 2 ) 不可兼得

看了预告后直觉告诉我应该不会喜欢这部片子的,但还是看完了,只因为是宫崎骏先生的作品。 作品设定的背景下其实整个故事是很有张力的,少年时代一直存在的梦想排除万难也要完成了,也获得来自生命如同沙漏般消逝的爱人的支持,可最后完美的飞机变成了凶器,违背了男主的初衷。 起风了,爱人走了,梦想实现了可被现实辜负了,生灵涂炭不可挽回,小人物的无力与悲哀真的随风扩散了。 我还是不喜欢,大概是太自私了不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吧。

 3 ) 站在时间·空间的交叉点:中国和日本【有剧透】

       事先说明,本人日语能力有限,所以对片子内容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请大家原谅。

       进电影院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是个怎样的故事。甚至连主人公是谁,我也不知道。我想或许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吧?

       然后故事开始。大正的日本,就像民初的北京一样夹杂着熟悉的传统与陌生的现代,或者说东方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生的少年,怀着对蓝天的渴望,吃力地翻着借来的辞典,透过从遥远的欧洲传来的书努力触摸新时代。这样的少年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就像少年的詹天佑和袁隆平,包括鲁迅和郭沫若。

       随后少年长成了青年,他学了更多造飞机的知识,忘我地沉浸在造飞机的快乐中。他是天才,他够努力,他的梦想没有变,可是时代已经变了。就像片中一直反复说的:“起风了,要好好活下去。”战争的狂风已经吹到亚洲,面对强势的欧洲,积贫积弱的日本要崛起,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崛起,甚至让自己国家的儿童挨饿也要拿钱送技师去德国学习技术。一面是国内的饿殍遍地,另一面是自己的国家要花二十年才能赶得上的先进科技,德国的飞机仓库打开的瞬间,全金属现代化的巨大飞机带给主人公的不仅是震撼,更是屈辱和恨——这种屈辱和恨,近代的中国人已经尝过够多了。坐在德国旅馆里的青年望着灰蒙蒙的夜,抽着烟说:“德国花20年得到的技术,我们要花五年达到。”这句话是不是听着特别耳熟?没错,在这个时间点上,面对强大的西方,我们和日本的立场是一样的。

       然后像每一个时代的青年人一样,青年遇到了心上人,可是爱情的甜蜜在这样的时空下也变得艰难而弥足珍贵。她身染重病,要到山里的医院去接受治疗,可是他身负造飞机的重任,还要被跟踪和监视,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少女选择忍耐孤独和寒冷,一个人去山里治疗,青年也只能躲在黒川先生的家里,透过明信片和电报默默地与爱人联系。

       或许,少女意识到自己的病是不可能治好的了吧。她从山里走出来,来到心爱的人身边,在黑川先生夫妇的见证下结婚,用最后的生命换取一段短暂而幸福的婚姻生活。然而即使这样,青年仍不能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留给生命像沙漏一样逝去的妻子。至今记得当他听说少女病发呕血,不顾一切地穿上衣服狂奔出去,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还在电车上计算飞机制造的数据。他的泪水打湿了铅笔的痕迹,但是他的笔没有停,他还在工作,还在争分夺秒地抓住五年的时光!在我眼前,青年的身影不觉和另一些身影重合了:他们二十出头,背井离乡,来到北京或上海,为了国家和民族到处宣传、演讲、游行、甚至战斗。谁无父母?谁无弟兄?谁无爱人?谁无家庭?他们中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结婚,有的人含泪写下“我大概要做一个不孝子了”。但是他们的脚步也没有停,因为时代不允许他们停下。

       终于,天才的青年造出了最符合军队要求的飞机,但是这却不是他要的。他说过,他只是想追求人类飞行的技术。在他的梦里,搭载飞机在天空翱翔的人们才是最快乐的。他的飞机是给人,不是给炸弹制造的。他甚至为此失去了陪伴妻子最后的机会——少女在他终于设计完成之后,默默地离开了他,回到山里一个人走向生命的最终。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造的零式飞向了天空,携带炸弹飞向海峡对岸的中国。而最后留给他的,是满地飞机的残骸,是他亲手设计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的飞机的残骸。每一片铁,每一根弦,都是他亲手画出来的,却只剩下粉碎的残骸,和残骸下埋葬的生命。

       到这里,中国和日本分道扬镳了。我的感情也在一瞬间复杂了起来。在那个时代,追求军事的强大是每个国家的梦想,即使现在也是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落后就要挨打,弱小的国家会被欺负。但是强大了之后呢?军事强大的尽头真的是幸福和和平吗?战后的日本人,或许最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过去的一百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是我走出电影院之后,一直盘桓在心中的问题。基本的史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压在史实背后的心情,又要怎么去讲述?站在一个正义的立场批判另一方的邪恶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就像父亲骂儿子不该砸人家玻璃一样。但是凡事皆有因,不反省的过错不会停止。就像片中所说:起风了,要好好活下去。但是风停之后,活下来的人总要为下一场大风做点什么。

 4 ) 细节控看“菜穗子千里寻夫”这幕戏——不专业的拉片,专注细节一百年

关于过度解读的问题,我只能说好的动画片每一处细节都有存在的意义,不同于真人影视容易受限于现实因素而做出的妥协,推荐没看过的朋友们看一下纪录片《幽灵公主诞生物语》,你就会明白吉卜力是如何追求细节的,而这又要花多少人力物力时间去丰富这些细节,如果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那就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了。但是对同样的细节相信大家会有不同的解读,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正文有点长,前面侧重视听语言的分析,后面将有隐藏很深的细节揭示,如果觉得太冗长,建议前半部分跳着看,后半部分仔细看。

--------


98‘17''镜头给了一个雪山云雾罩的大远景,非常漂亮,但是山上草木枯黄,暗示季节可能是秋天或是冬天,同时奠定下面一场戏有些萧瑟的基调。


之后镜头慢慢往下摇,一幢蓝顶白墙的房子出现在群山之间。但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图片3>
镜头又切到了山间的铁路上,一辆火车自左向右驶过。这里镜头的切换是由于上一个镜头属于横向构图,当前镜头也是横向构图,处于视觉中心的蓝色屋顶和此镜头中显眼、鲜艳的红色铁路桥的位置大致重合,利用这一点进行了切换,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会从房子切到火车,暂时存疑。


镜头切到一个摆着很多床的露台,从露台向远处看去,镜头右上角就是行驶的火车,交代了火车与露台的空间位置。有一个穿着白色护士服的护士小姐在照顾躺在床上的人,推测她们都是病人,这里可能是医院。

<图片4>
然后护士拿着很多信封,走到其中一个病床前,把其中一封信递给床上的人,并称呼她为里间小姐。里间是菜穗子的姓氏,因此我们知道躺在这里的人就是菜穗子。联系之前菜穗子和父亲的谈话,这里应该就是医生建议治疗肺结核的高原疗养院了。

<图片5>
菜穗子把头也缩进睡袋里,脱下右手手套,迫不及待开始拆信。这里一系列的动作真是非常自然,非常合乎逻辑。有人会疑惑为什么不在光线好的地方看信,干嘛缩到光线不好的被子里呢?我这个喜欢拿着阅读器躺在床上看小说的人来说说我的经验哈,菜穗子为了方便拆信、翻信一定要脱下惯用手的手套,厚厚的手套非常不灵便,现在室外特别冷,为了不冻手,就要整个人缩进被子里才方便,宫老爷子观察之细致啊!家里没暖气南方的朋友下次可以感受一下╰( ̄▽ ̄)╭

这时候注意菜穗子嘴角和眼睛的变化:拆信的时候兴致勃勃,嘴角轻轻上扬;信上的抬头是菜穗子さま,唔,菜穗子大人吗?o( ̄▽ ̄)d 接下来看到“寒”“日”“增”这几个字,姑且推测是天气变冷了注意增添衣物之类的问好关心的话吧,信第四排有很显眼的“事仕”一词,也就是谈到工作问题了,这封信八成可以推测是心上人兼工作狂魔二郎寄来的;打开信开始全神贯注看时,表情变得很认真,嘴角微微有点下弯,眼睛快速地上下扫读,读得很快;但是眼睛运动的速度开始减慢,眼中的白色光圈从一个变成了两个,眉头轻轻蹙起,本来凑着信纸很近的脸慢慢移远了;渐渐地,眼神光晕变成了三个并且微微闪动,眉头明显上扬,嘴巴微微张开,一脸要哭的表情。注意到,此时有白色的小点出现在菜穗子的睡袋中。

<图片6>
切到飘雪的天空,当前镜头和上一个镜头构图类似。此时左上角前景的树对应上一个镜头前景的左上角的黄色被子,右下角后景的大片云朵对应上一个镜头的菜穗子。原来菜穗子被子里出现的白色小点是雪花。掉光了叶子的树木衬着有些阴暗的云以及飘零的雪花,渲染出萧瑟、清冷、孤寂的情绪。一切景语皆情语~ 画面不完全是静态的,飘散的雪花和流动的云都营造出缓慢的节奏感,并不让人感到单调。

<图片7>
切回菜穗子,她慢慢把上半张脸露出被子,依然是眉头轻蹙、不能化解的忧愁。菜穗子为什么感到那么难过呢?

<图片8>
切到远景后,镜头往外推,菜穗子依然在视觉中心。邻床的姑娘翻动身子蜷缩起来,既增加动态、节拍,同时也说明即使是裹着被子,还是很冷。这里没有人说话,一片死寂,都是得了绝症的人,大家死气沉沉,没有精力也没有心情交谈,好像放弃了希望,大山隔绝出一个绝望清冷的世界。

<图片9>
再切回和98'29''同样角度同样景别的镜头,天已经黑了,雪也下得很大了,只看到火车尾部开过,也是代表一天的结束,对应之前白天时火车出现头部标志着一天的开始。

<图片10>
镜头慢慢淡出、叠化到下一个镜头,使得这个中间过渡的镜头像是夜晚一直在下雪,使得山上也积起了大雪。

<图片11>
当前一个镜头完全消失,露出下一个镜头的本来面目:仰拍晨光微曦中的雪地。已经是第二天的早晨了。阳光勾勒出雪山地平线的边缘,好像雪山挡住了阳光一般。这里说明太阳升得不高,时间还早应该还是清晨。同时也说明我们其实正面对着东方。

作为转场镜头,渲染出一种冷静与克制下的哀伤。同时强调深山这个地点,以及深山对于菜穗子和二郎的爱情的象征意义。黑川夫人在结婚仪式词中说菜穗子“独自一人穿越深山到达此地”,这种听起来有夸张成分和意象化元素的念白,却确确实实是菜穗子做出的“壮举”;二郎在飞机试飞成功后似有所感地望向远方群山,也暗示了菜穗子重回深山、独自等待生命完结的悲伤结局。


镜头切到疗养院大楼。根据映到地上和墙上的树影,我们可以判断疗养院的正门是朝南的,符合民居坐北朝南的一般规则吧。同时树影的存在也拓展出一种画外空间,有一棵树在疗养院东边这种感觉。

<图片13>
再切到大楼前门,菜穗子打开门走了出来,由左侧出镜头。此时弦乐器的声音响起,注意bgm和人物动作的配合。

<图片14>
菜穗子跑下山坡,此时第一次正面出现疗养院的名字:富士见高原疗养院。

<图片15>
此时管乐器响起。拉近景别后,镜头跟拍向左摇,接着固定镜头拍菜穗子远去的背影。前一个镜头包含了向左运动,因为下坡的缘故,也有向下运动。这个镜头是镜头的向左运动,以及人物的纵深运动。两个镜头就包含了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和纵身运动,非常好看。而且菜穗子跑步时时不时呼出白气,也形成了一定的节拍。本来菜穗子患的是肺病,按说是不能跑的,可见内心之
急迫,她又为什么要下山呢?

<图片16>
俯拍画图纸的工程师们,使用了挂在天花板的吊灯作为前景,用右摇镜头展示了一派繁忙的全景。电影暂时切到另外一条线:二郎。

<图片17>
切到正在工作的二郎,下属告诉他有人打电话找他,他一开始拒接,后来对方说有急事。可以看到右上角后景活动的工程师、中景翻动图纸的工程师的动作都增加了动态并形成节拍,丰富了本来单调的静止画面的信息量。

<图片18>
由这个镜头我们可知以下信息:
1.打电话的是个熟人,而且有一段时间没见到了;
2.有什么消息令他感到吃惊,在下意识说出“什么?”的时候身体由弓着变为站直了一些;
3.最后他答应了对方某件事。

疑问来了:
1.打电话的是谁?
2.告诉了他什么消息?
3.答应了对方什么事?

以玻璃窗作为前景,十字型的木格增添了画面的情趣,使画面不那么乏味。

<图片19>
切到俯拍铁路的镜头,这里是个转场过渡的镜头,交代场景和环境。同样是分了前景中景后景,真是花了大钱做出来的。镜头中的火车也让我们联想到之前出现了两个镜头的火车空镜。那么这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图片20>
切到火车内部环境,乘客们纷纷起身去够放在头顶架子上的行李,看来是为下车做准备,列车要进站了。这时候,我们可以透过前景的人群辨认出菜穗子十分显眼的紫色帽子和蓝色大衣,她似乎是唯一坐在位子上不动的人,这也让她在人群中十分显眼。现在我们知道了菜穗子从疗养院出来后坐上了火车。所以镜头从二郎线又切到了之前的菜穗子线。

回答之前为什么在疗养院的房子后面切到火车,是为了建立火车和菜穗子的关系线,有点类似正反打的感觉,暗示了菜穗子在未来的事件中会和火车产生联系。


切到菜穗子的近景,她形单影只,有些忧郁地别过头看向窗外。前景的乘客增加了动态,也使画面变得拥挤。

<图片22>
可以清晰地看到站台以及站台号2,还有站台上举着灯的工作人员向司机敬礼致意,火车的确要进站了。这里火车有纵深以及向左的运动,画面的构图也突出纵深感。

<图片23>
火车向左运动,进过另一个挂着2号号码牌的柱子,应该是站台的另一侧了,也有工作人员向司机敬礼致意。这时候注意画面左侧后景处的时钟,我用红笔勾出来了,是下午五点钟,由于是冬天,天黑得早,五点钟已经能看到晚霞了。也说明说菜穗子清晨出发,下午五点才到目的地,坐了将近一天的火车。火车喷出的白烟(水蒸汽)和黑烟(煤不完全燃烧后的烟)丰富了画面。


乘客们纷纷下车,还有水蒸汽未散尽。

<图片25>
车上的旅客走得差不多了,菜穗子落在他们后面最后一个下车,可以看到我用红笔勾出这是三等车厢,车内环境其实不是很好,当时的蒸汽火车是烧煤的,后面车厢的乘客通常身上都会粘上煤灰,煤灰飘在空气中,再加上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估计也不好,对于她这种有肺病的人来说应该很难受,又是从早坐到晚,健康的人都觉得难受,更何况是有病在身的菜穗子了。所以和早上的急迫不同,菜穗子十分缓慢地走下列车,应该是有点虚弱了。菜穗子向右走,快走出镜头时,前景运动中的路人遮住了她。

<图片26>
踩在这个时机镜头切到挤在人群中的二郎,有点运动切(cut in action)的感觉,十分流畅自然。而且汇入人群的是菜穗子,但是从人群中冒出来的却是二郎,用这种方式展现两人同时身处于站台这个空间,真是非常好。此时菜穗子线和二郎线在此收束汇合了。菜穗子下山就是来找二郎的,二郎是来车站接菜穗子的。二郎左右张望,逆着人群出站的方向走。

<图片27>
切到远景,二郎终于挤出人群最密集处,他左右闪开迎面走来的人,眼睛一直关注着远处,突然他停下脚步,好像看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确定他是来接菜穗子的。现在我们可以解答有人打电话给二郎那一幕提出的三个问题了。首先是电话里告知了二郎什么事,应该就是菜穗子离开了疗养院去名古屋找二郎了。二郎答应的事就是去车站接菜穗子。至于打电话的人,知道菜穗子下山的除了疗养院只有她的亲人了,二郎并不认识疗养院的人,所以推测应该是岳父大人。


镜头顺着二郎视线的方向切过去,只有熙熙攘攘的陌生人,过了两秒,菜穗子紫帽蓝衣的身影才出现在大远景中,依然用红笔勾出,只能看出个大概轮廓,距离太远人影很小,但是菜穗子头上方的白色蒸汽依然让她成为视觉中心。此处巧思待会儿详解,先标记为火车这一条脉络,称为火车线~


反切到二郎近景,他又上前走了两步,确定看到了菜穗子,此时听到二郎吃惊的抽气声,脸色一变,迅速向前跑去。BGM也在这个时刻变得激昂起来,节奏变快,情绪上升。


运动切,切到远景,使得景别的转换也很自然。二郎推开人群,加快脚步奔向菜穗子,眼前的路人和他们的行李不时遮挡住二郎,造成节拍,也令他们的相会更加困难,短短的距离如同跨过万水千山。


镜头切回菜穗子,这时候已经是正反打了,菜穗子张大眼睛,顿住脚步,吃惊地看向二郎的方向,反应过来真的看见二郎后立刻向前方走去。注意画面左上方的站台号牌3、时不时被遮挡住的右侧的2号站台号牌(已用红笔圈出)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主人公的相对空间关系。

运动切加正发打两个人跑向对方的镜头我就没有截图了。


两个人相拥在一起,菜穗子因为太急切而摔倒了,情绪终于达到了顶点。比较有意思的是画面下方穿紫色衣服的大妈和画面左侧戴着帽子、穿着蓝色外套、脚踩木屐的大爷都在围观公共场合秀恩爱的小两口。


二郎扶起菜穗子,轻声安慰她,菜穗子紧紧盯着二郎看,像是看不够一样,视线片刻不离二郎,然二郎后扶着她慢慢走。这里节奏又舒缓了下来。

“太好了!还想着找不到你怎么办。”说明二郎很担心菜穗子一个人从疗养院坐火车到名古屋的这段路上会出什么意外,也许会体力不支,也许会病发,也许单身女子会遇到劫道的,火车也可能晚点,甚至出事故,这些意外都可能导致二郎找不到菜穗子,从他在人群中焦急地寻找菜穗子也可见一二。

“不用怕,已经没事了。”之前菜穗子扑进二郎怀里时激动又委屈地叫着二郎的名字,二郎立刻就体会到她的情绪,心疼她千里迢迢吃的苦,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她“不用怕,已经没事了,我就在这里,就在你身边,你可以依靠我”,他能察觉出菜穗子因为思念自己而煎熬的心情,立刻给出最有效的安慰:你是因为我不在你身边而惶恐,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彼此,已经不用再害怕了。一是他真的很了解菜穗子,二是他也怀有同样的心情。因此,当二郎问“可以走路吗”菜穗子回答“嗯”的时候,她已经嘴角带笑,声音也变得轻松愉悦,二郎的安慰的确疗效好。


在二郎菜穗子二人由右侧走出镜头的同时,101'37"处后景的火车向左侧震了一下。这里不光是调节节拍的作用,还另有隐藏的妙用,标记为火车线。要知道画这几张画也是很费力的,像老爷子这种监督不会放这么一个废镜头进来,一定是有用意的,老爷子绝对是要把钱使在刀刃上的。

<图片35>
镜头之后切到火车车头,站台提着马灯的工作人员和司机二人回头望去,顺着这个方向应该就是在看车头后面车厢的情况,然后站台工作人员离开车头,司机拉响汽笛准备发车了。猜测回头看应该是列车出发前的检查工作,看大家是否都安全上车了,确认没有一只脚刚跨上车厢、另外一只脚还在外头的情况发生吧。

这个镜头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似的,其实到这里刚刚埋下的关于火车的伏笔已经初露端倪了。

<图片36>
对比火车刚进站时出现的同一景别同一角度的镜头,不难发现火车其实调了个头。而且这种同一景别同一角度的镜头之间形成的对比往往是监督希望观众能留意到的、他想要强调的信息。

两个火车头的编号也不一样,从富士见方向过来名古屋的车头编号是78693,之后要出发的火车头编号是58651,编号旁边还有一个名古屋的缩写“名”,代表是初始站是名古屋。但是这辆车的车厢段没有换,依然是在最靠近2号站台的那条铁轨上行驶。经过查阅资料,得到关于当时蒸汽火车的信息:蒸汽火车和如今的动车不一样,无法双向行驶,因此火车要调头就令车厢段不换,让先前的火车头脱离车厢,行驶进集中点检修,让其他检修好的火车头再经过道岔变换,行驶到车厢旁边的铁轨上,等超过车厢段之后,再由道岔进入车厢所在铁轨,接着后退,最后将车头和车厢连接上。示意图如下(图片来自知乎用户王兆洋的回答 //www.zhihu.com/question/19668673/answer/71036479?group_id=712792711006011392#comment-134201084):
<图片41>
准确来讲,以上示意图展示的是同一个火车头如何调头折返的过程。

小伙伴们肯定有疑问,我了解这些能有什么用,又不是蒸汽火车发烧友。

有用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把火车这条线给收束起来:

一,之前有一个菜穗子是大远景的镜头在100'58''处,菜穗子身上衣饰的颜色令她即使身影很小也能辨认出来,而头上方、边往上冲边向左移动的白色蒸汽则帮助她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就是从富士见方向来名古屋时的火车车头,当时,火车车头在移动,车厢却是静止的,这说明车头已脱离车厢段,正驶向集中点检修。火车在那时就已经开始了调头这个过程。

二,二郎搀着菜穗子走出镜头的那一刻,车厢向左震动,就是因为新的火车头后退撞到了车厢段,令车厢往左运动了一下。到了同一景别同一角度的这个火车发车镜头你才最终明白,这些细节不光在各自的镜头内各有用处,同时也在为火车返程这一幕在做铺垫。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火车返程这一信息呢?对刻画人物推动剧情有什么作用吗?我们先接着往下看。

<图片37>
镜头切到二郎拥着菜穗子往前走、菜穗子靠在二郎身上的近景,背景虚焦,说明监督要强调的就是两个人的神态。不过大体能看出来,他们已经离开站台,应该是正要走出火车站。现在请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

二郎的上半张脸完全被眼睛和帽檐遮住了,你完全读不出他的情绪,但是这和他平时淡定从容的举止差异很大,可以明白其实他此时的内心是很不平静的。为什么呢?

而菜穗子此时眉头上扬、嘴角向下弯,说明她有些忧虑,没有了刚刚我们看到他们重逢时激动快乐的心情,感觉这两个人都有点不对劲儿。情绪之间貌似不连贯,可能暗示有什么我们暂时不知道的事发生了,导致了情绪的变化。用剧情延展出一段画外剧情,解开这段隐去的故事的关键就在火车调头返程这条支线上。

菜穗子先说话了“我打算见你一面后就马上回去”,联系到我们刚刚分析的火车已经返程了这条信息,就不难推测出,菜穗子本打算在见到二郎后就马上乘上刚刚已经调头返程的那列车回疗养院,但是计划最终搁浅了,这让她感到焦虑,这句话也是让二郎放手的意思。说明二郎肯定在菜穗子说出要走之前看出了什么,比如之前菜穗子两手空空走出疗养院而且临下车前独自坐在座位上没有行李可以从行李架上搬下来,这可以看出菜穗子并不打算留宿,她有一晚上的准备时间,如果打算住下,至少会带些换洗衣物。二郎一定从中推断出菜穗子不打算久留,就用了某种方法巧妙地阻止了菜穗子坐上那班车,而菜穗子大概以为是巧合才没赶上,而不是二郎有意阻止的结果,因为后面二郎开口挽留她时,她非常震惊。

为什么说二郎是有意阻止呢?一是菜穗子开口说不留下前他就已经显示出不平静的情绪,二是二郎拥住菜穗子往前走的动作也暗示了是他引导着两人走路的方向。综上所述,导致两人情绪变化的事件正是菜穗子欲返程却未果这件事。

在菜穗子把计划说出口之前二郎的内心就充满了矛盾和挣扎,而在菜穗子说出自己要走的打算后,他立刻做了一个搂紧菜穗子的动作,这是下意识里不愿她离去的标志。如果按照菜穗子的计划,两人在一起的时光不过片刻,他那重逢的喜悦就变成难舍难分的痛苦了。这里宫老爷子用了表情的留白,不是直接表现出来,反而有一种隐忍的力度在里面,有一种表面风平浪静内里惊涛骇浪的潜藏的力量,而且也是符合二郎的人物性格的。

菜穗子说的“我打算见你一面后就马上回去”就是在收到二郎的信后作出的决定,现在来解释为什么看到二郎的信她是先喜悦再伤心呢。喜悦的原因很简单,收到心上人的信,姑娘们都会高兴的,但是在读了二郎的信之后,她对二郎的思念之情涌上心头一发不可收拾,而她却无法看见他、触碰他,这令她十分痛苦。所以终于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想念后,就算要坐那么久的火车,造成身体的负担,她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即使见一面都好。

如果没有看出火车返程这条信息,就无从了解两人的心情为什么没过多久就晴转多云了。菜穗子对二郎的感情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相对的,二郎就显得有点不可捉摸,我们都知道他喜欢菜穗子,但是程度有多深呢?如果读不出这条信息,就无从了解在画面之外他们已经有了一次交锋,二郎让菜穗子留下也不是一时冲动,实际上他挽留了菜穗子两次。当菜穗子显露出回去的迹象时,他的内心已经在激烈的挣扎,第一次试图留下她时也许内心还有着不确定,无法明确说出口,遮盖他脸的眼睛帽子也遮盖住他的犹豫不决,但是第二次开口明确提出要菜穗子留下时,语气是很坚定的,说明已经作出了抉择。如果看不出第一次试图挽留那种微妙的状态存在过,就不了解二郎是经过痛苦的挣扎的,会让人觉得他非常自私,完全不考虑菜穗子的身体健康,进而质疑他对菜穗子的爱。但实际上,尽管理智上二郎知道也许送菜穗子回疗养院才是对两个人最好的选择,他是反复思索过的,但是渴望留爱人在身边的感性压过了理性。对于二郎这个理智而自持的人来说,这足以说明他深爱着菜穗子。

我对宫老爷子这么处理的理解是,之前第一次挽留的状态气氛非常微妙,与其费力画出来,不如留白,留下足够的暗示和线索,让观众自行脑补想象。再者我猜测他可能是故意营造出二郎自私冷酷的形象,通过他妹妹两次说二郎无情,甚至上司都说他自私,误导观众。实际上懂二郎的人才会明白他冷血的表象下对爱人温柔的一面。而这个知心人在剧中不是和他志同道合的多年好友本庄,不是血浓于水的妹妹,不是爱护他的上司,从来都是菜穗子,也只有菜穗子。对于二郎来说,这份感情只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懂不懂,一点都不重要。这种微妙的感觉无法用语言表现,大家自行体会一下,老爷子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功力之深厚,可谓静水流深,心思之细密,细思极恐。但同时由于埋得太深,没有相关生活经历或者不去仔细观察、不去查阅资料的当代观众是不能体会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了解蒸汽火车还有其他的那个年代的物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两个对对方的爱与思念可说是互为镜像:两个人同被相思煎熬,表现手法上却是互为表里,一显一隐,当他们看着对方时,却好像照镜子一般,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对对方的爱。无一人说相思,却处处是相思。

火车返程这条支线的设计和运用真是匠心独运、环环相扣,不说是草蛇灰线、伏埋千里,也是处处机锋、细节满满。宫老爷子被人称为世界级大师绝不是偶然,完全有这个实力。

<图片38>
当二郎问出“不要走好吗”的时候,菜穗子的帽子遮住了二郎左半边脸,二郎隐藏起来的脸部(或表情)更多了,或者说他内心的痛苦更多了,因为害怕被菜穗子拒绝,害怕菜穗子离去,害怕听到菜穗子把离去的计划说出口。我相信如果菜穗子拒绝了他,他一定不会勉强留下她,一定会隐忍心中的痛苦送她回去。

<图片39>
在二人走路的过程中运动切,切到菜穗子的近景,同时二郎下半张脸的侧面(依然是隐藏表情不让观众看到)和他的衣帽成为前景。菜穗子过了3秒钟才反应过来二郎说了什么,倒抽了一口气,抬起头惊讶地看向二郎,这说明她实在太震惊了。按照她的认知,本以为二郎会为了不耽误自己的工作,也为了菜穗子的健康让她回去的。

<图片40>
然后菜穗子微笑着听着二郎对自己说“留下来和我一起生活吧”,从菜穗子发自内心高兴起来的神情看,这也是菜穗子的愿望。她希望自己被爱人需要、希望自己的存在对二郎是有意义的,她心里有多需要二郎,就希望二郎有多需要她。因此,二郎的请求在表达着“他需要她”的意思时,菜穗子才会笑得这么幸福。

 5 ) 宫崎骏《起风了》观影印象(提示:主观 剧透 中二病)

宫崎骏《起风了》观影印象
文/Aoi7

【个人局限和免责说明】
1.我只看了一遍电影,对情节的记忆、主旨的把握都仅凭印象,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2.对电影历史背景,人物堀越二郎的生平,我都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文章深度欠缺,只能说是流于肤浅的观影主观感受,请友邻们一笑置之。
3.我在去年潦草读过一遍堀辰雄的小说《起风了》,是文汇出版社的译本,书名译作《风吹了》。后来看到止庵先生对此译本有诸多不满,方知自己并未读到最好的原著版本,有机会要重读。(电影里,菜穗子在山坡上画画的优美画面,也就是海报表现的场面,基本上还原了小说的开篇描写)
4.对宫崎骏的个人情结导致我难以对电影作出完全客观的评价,偏颇之处还望谅解。

以下正文:

【充满矛盾与思考的大师之作】
于我而言,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细腻感人,注入创作者大量思考、挣扎和情怀的大师之作(原谅我堆积形容词)。
故事梗概很简单,无所谓剧透:名叫堀越二郎的青年执着追求飞机设计梦,与身患肺结核的女孩相爱。战争无情地将他的心血摧毁,爱人也随风而逝。(或者这样更明了:男的是个工作狂,女的像韩剧主角患绝症。最终男的事业惨败,女的挂了,全剧终。)
《起风了》不是《千寻》或《哈尔》那种大开大合的幻想故事,叙事的调子和流露的趣味更接近那部面向中年观众的《红猪》。它不以曲折离奇的剧情刺激观众,只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自然灾害和战火不断的时代,身处其中的人们如蓬草般摇摆不定的命运。
宫崎骏好像没打算给让观众太过轻松地走出影院,他率领吉卜力共同塑造了一组动荡时代下的鲜活人物群像,抛出一个个充满矛盾、甚至无解的问题,留给观影者思考。
这部电影无所不在的矛盾,会令我想起《幽灵公主》里珊对阿西达卡说的那句“我爱你,但我无法原谅人类”里包含的难以化解的爱恨交织。

【矛盾一:飞行之梦与杀戮工具】
主角堀越二郎对飞行的热爱从童年开始就已萌芽。他梦见自己乘着双翼呈鸟羽形状的飞机,在山野和农田上空自由滑翔,醒来却不得不面对重度近视的事实,终日与厚厚的“啤酒瓶底”为伴,飞行员理想似乎遥不可及。在梦中的精神导师卡普罗尼先生的启发下,他决定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
大学毕业后,他如愿在一家军工企业工作,后被委任为日本军方设计战机。与制造目的和用途相比,二郎更关心构造、材料、飞行性能等与飞机本身相关的问题——他一心只想设计出完美的飞行器。电影中,他甚至不太清楚日本要和中国、美国等国开战,而自己设计的飞机将被用于血腥战场。询问好基友本庄方才得知,而他只是若有所思地回了一句“啊,那么多”。
其实他何尝不关心民生疾苦。青年时代,他目睹关东大地震后得满目疮痍,战火纷飞时的兵荒马乱,政府斥巨资投入战争,人民流落街头忍饥挨饿。他也知道,国家用于飞机制造的耗资足够解决难民一年的温饱。但他无法放下对飞机设计的热爱。
电影里,二郎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うつくしい(美丽的)”,赞美完美的设计。在他眼中,德国先进精密的工业制造品是“美丽的”。他喜欢吃鲭鱼,更多是为了欣赏鲭鱼刺的美丽弧线——后被他借鉴于机翼弧度的设计。
堀越二郎就是这样一个与现实仿佛隔着一层纱的人。不苟言笑,甚至可以说迟钝木讷,纯粹沉迷于设计。按今天的标准来看,是个典型的理工男?正因如此,他一心追逐的飞行梦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可避免受到政权的左右和战争的玷污,难以正名。
“飞行是被世人痛恨的梦想,即便如此,你还是要坚持么?”梦里卡普罗尼先生问二郎,青年平静又肯定地回应。
数年以后,日本宣告战败,站在荒草蔓延残骸遍地的废墟上,堀越二郎的半生追逐如梦幻泡影般破碎。

【矛盾二:事业与爱情】
二郎与菜穗子相遇在关东大地震发生前的火车上。仿佛命中注定,到车外透气的菜穗子偶然接住了正埋头读书的二郎被风吹走的帽子,两人相视一笑,还默契地对上了诗句:“起风了,唯有试着努力生存”。
火车飞快驶过一座座宁静的村庄,猛然间地震如海啸般发生。菜穗子家的女仆在混乱中受伤,二郎出手相助,将她们送回家中,就此匆匆作别。
再次见面已是多年后,两人重逢于一个僻静的度假山庄,身患肺结核的菜穗子随父亲到此休养,二郎则被制造厂安排到此避险(只看了一遍电影,可能记忆并不准确)。一日,菜穗子在山坡上画画,一阵狂风将她的遮阳伞刮走,正好被路过的二郎接住。多年前埋藏于二人心间的种子再次复苏,爱情在这个被称为“魔山”的地方静静生长。
定下婚约的二人却是聚少离多。二郎不得不回东京继续飞机设计、制造、测试的工作,既是军方委任,也是个人心愿。菜穗子病重,接到岳父电报的二郎连夜乘火车从东京赶回乡下,在颠簸的车厢上继续伏案计算、作图,几乎是从窗户一跃而入直奔未婚妻床头。匆匆见上一面,又要连夜乘车返回。
越发虚弱的菜穗子转移到深山里的疗养院静养,两人只能靠频密的书信互诉思念。(堀辰雄的同名原著小说《起风了》,正是以一座雪山之下的疗养院为背景展开,讲述一对年轻恋人相伴至女方离世的故事。宫崎骏将小说的情节拆分,与历史人物堀越二郎生平,乃至个人经历糅合在一起)
长期相隔千里无疑是煎熬的,菜穗子为见二郎一面,不顾身体便只身离开深山,坐上去往东京的火车。于是有了穿过站台汹涌的人潮,扑进恋人怀中的感人一幕。菜穗子不忍拖累二郎,打算见他一面便返回疗养院,但二郎握住她的手用坚定的语气恳求“留下来吧”。
两人细水长流的生活是电影里最甜蜜的部分。最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细节之一,是深夜归家的二郎要继续伏案作图,病中的菜穗子静静拥被躺在他身边,细看灯下的恋人,并说“最喜欢看你认真工作的样子”。二郎握住未婚妻的手,承诺绝不松开,让她早点入睡。果不其然,二郎通宵单手画图,一刻也没有松开过菜穗子的手。就连犯烟瘾时,还秀了把单手划火柴点烟的绝技。
可是,二郎的工作越加繁重,时常彻夜不眠,凌晨方归。菜穗子的身体越发虚弱,一边忍受着病痛和孤独,一边疼惜辛劳的未婚夫。她常背地里用脂粉让自己的脸色变得好看一些,给二郎留下一个美丽的印象,以免加重他的负担。
最终,在二郎事业最为繁重的日子里,菜穗子选择悄悄离开,只身回到深山疗养院,在那里度过人生最后的岁月。而被宿命推着超前奔走的堀越二郎,似乎注定了“世间安得双全法”。
关于为何二郎没有放下工作,陪伴菜穗子到生命尽头,电影语焉不详。“为国效忠就该放弃恋人?”这样看似不应该的理由,是许多人质疑地方。我起初也有些困惑,这样的拮据处理似乎让男主角显得“自私”,不尽完美。但转念一想,真实的人生不就是处处充满悖论,无法像电影一样轻松给人一个“快乐结局”的吗?真实的人性,又岂能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来妄下判断。
电影的最后,宫崎骏借卡普罗尼先生之口,赞美菜穗子是那个随风而逝的“像风一样美丽的人”。

【矛盾三:羸弱的国力和崛起的渴望】
日本媒体普遍评价《起风了》为当下的日本国民带来了精神振奋。
电影对上世纪的关东大地震避难救灾的历史进行了细致描绘,而恰恰就在2011年3月,《起风了》电影初始创作的阶段,日本东北部海域遭遇了9级地震。电影中表现的艰难年代图景竟成为了眼前的现实。震后三个月,宫崎骏还曾亲自到灾区探望。老人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行走的背影若有所思。这些都记录在《起风了,1000日创作记录》里。
也许突发灾难的触动,让宫崎骏更希望通过电影这个媒介向观众传达一股昂扬向上的生存力量,于是《起风了》有许多青年人奋起钻研,励志图强的时代氛围渲染。这股让人联想到中国“五四运动”的精气神,在2011年上映的吉卜力作品《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也能感受到。
电影中,堀越二郎带领一班年轻工程师,日以继夜地钻研飞机制造工艺。经历一次又一次试飞失败和技术改良,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国家科技水平、经济实力与德国等工业强国的巨大落差。
电影中有几个细节:日本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制造飞机甚至发动战争,但二郎所在的军工企业却只能用人力驱赶的牛车把飞机拖到试验场;一次飞行试验中,国产飞机引擎承受不住高速飞行的负荷,喷出黑色墨汁状的燃油,一头栽进海里,工程师们痛心感慨“国家技术太落后”;二郎与工程师们成立了类似学习小组的研讨会,在放工后的制造厂里交流技术信息,探讨难题攻关,氛围之热烈,精神之投入感染了旁观的每一个人。
少年强则国强。在灾难频发、战乱不停的艰难时代里,青年人的精神照亮国家的未来。

【矛盾四:模糊的价值判断】
《起风了》给我最多余味的,是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模棱两可的态度。
漫长的电影创作过程中,宫崎骏多次感叹这是部“好麻烦的电影”。他既无意为战争唱颂歌,又不想传达简单的“反战”态度。宫崎骏本人和堀越二郎一样,痴迷于飞机和武器研究,但对于日本二战行为的是非观,电影却含糊其辞。宫崎骏既肯定梦想于人生的积极价值,又不忘在电影中描写梦想可能带来的灾难和负面影响。甚至,正如前文所说的,堀越二郎为何明知道自己的智慧将被残酷的战争利用,却在菜穗子病重的时候松开了守护的手,全身心投入到飞行事业当中?这些都令人困惑。
也许只有回归创作的原点,才能了解宫崎骏的意图。引用他在《起风了》电影企划书中的两段话:
“本剧的主人公二郎努力成为飞机设计师的时期,正值日本帝国逐渐走向衰败、最终破灭的时期。但是,本片并非反战题材的电影,也并非讲述零战出类拔萃的表现令日本年青人为之振奋的电影。电影也不打算掩饰二郎其实想制造民用飞机的心愿。”
“这部电影想要描述的是一个忠于梦想、心无旁骛、不断进取的少年的故事。但梦想有时也会令人疯狂。这一负面影响在电影里也必须被表现出来。追求过于至真至美的事物,会让人变得盲目,从而固步自封。为了追求美,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宫崎骏曾在发布会上坦言:“我做动画50年。读过的书,听过的歌,遇见过的人,这么多年来的际遇积淀发酵,在这部作品中得到最好的发挥”。我猜想年迈的宫崎骏是想借这部电影了一己之愿,他从事动画这一生所获得的荣誉,已经使他无须过多考虑市场和观众,在“最后一部动画长片”里完全忠实于自己。于是才不用故作轻松的方式给观众一个表面明亮的答案,反而着力于表现矛盾重重、难以言喻的真实人生况味。
中国古人曾写“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索性顾左右而言他。这部五味杂陈的片子给我的感受正如这般。

【到梦的王国去,我有美酒】
电影结尾处,二郎梦中的卡普罗尼先生再度出现。他和二郎一起站在青空之下,荒原之上。放眼望去,草原上尽是战后遍地的飞机残骸,芳草萋萋仿佛要吞没一切。
他问二郎,这十年你过得怎么样?一切都随风而逝了吧。连同那个像风一样美丽的人。
他朝二郎招手:“到梦的王国去吧,我有美酒。”
十年大梦,一朝醒来竟是虚空。人生几多曲折,几多彷徨,你可曾执着追求过什么,你可承受得住幻灭的绝望,还能否报以微笑,在梦的国度对酒当歌。
松谷任由实四十年前演唱的《航迹云》响起,黑暗的电影院角落传出啜泣之声,我嚎啕大哭。


以下是个人对电影制作细节的一些主观感受:
【关于作画】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吉卜力电影,手工作画的缺陷被放大,我竟觉得作画粗糙的镜头很多。最明显是菜穗子带病返回深山,走在路上和车子擦身而过的镜头。这个“追摇”镜头(不知是否准确),与2001年《千与千寻》中,白龙带千寻穿过花丛探望猪圈里的双亲那个无比惊艳的镜头相比,相似的视角,作画质量却相差甚远。是制作赶工而留下遗憾,还是因为主创团队年事渐高,就不得而知了。在CG盛行的年代,吉卜力坚持作坊式的手绘动画,是顽固还是态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关于音效】
在网络上看到的一则消息令我吃惊:《起风了》电影中大部分音效,都是人声模拟,包括飞机引擎声、滑行声、机械碰撞的声音,甚至地震之声。我没有彻底求证这则消息的准确度,但我看过电影上映前公布的配音花絮,少年二郎梦中操作飞机的声音,几乎都是由音效师用口和身体模拟完成的。如果这是真的,这也解释了我为什么会在观影时觉得关东大地震的音效像是人吼、飞机飞行的声音略感怪异。我猜想创作团队是借此传达“文明和灾难,都是人一手造成的”。这样的配音实验,宫崎骏曾在短篇动画《寻找住所》里尝试过,可惜这部动画仅在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放映。

【关于声优】
庵野秀明为《起风了》男主角堀越二郎配音,这则消息公布时引发不小的震动。一来,宫崎骏和庵野秀明曾是师徒关系,还有二人交恶的传言。二来,庵野秀明是《EVA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动画监督,粉丝无数,由一个知名动画导演为另一个知名动画导演的作品配音,本身就是趣闻。
恰恰《起风了》最受人诟病的问题之一,就是庵野秀明这个“业余声优”。许多人评价庵野是用“棒读”(棒読み-Boyomi)的方式配音,日语里指“缺乏感情投入的对白诠释”。坦白说,我在观影时也数次被庵野先生的配音“带出戏”,他演绎的堀越二郎,是一个极少情绪和语气起伏,仿佛和周遭被真空隔开的人,就连他的恋人的对白,也听不出何时喜悦何时悲伤。
带着这个困惑,我又看了一遍电影记录片,发现宫崎骏和团队在讨论堀越二郎声优人选时,希望寻找一个符合当时知识分子气质的声优,说话语调偏高,“人很聪明,不说多余的话,而不是内向不善言谈”,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角色。在职业声优,尤其新人当中没有发现合适人选,最后宫崎骏提出请庵野秀明一试。他评价庵野是流着血液在创作动画,人够聪明,有什么创作要求都能明白。试音的效果让宫崎骏和铃木敏夫一致赞赏,宫崎骏正希望塑造一个“光听声音无法了解他在想什么”的堀越二郎,于是庵野恭敬不如从命地答应演出。个人猜想,宫老或许还有借此在媒体前澄清二人恩怨传言的私心吧。
此外,为菜穗子担纲配音的是新人泷本美织,从宫崎吾朗执导的《地海传奇》开始,吉卜力动画女性声优的人选都是外形和气质兼备的美人,有点借动画打造吉卜力女郎的意味,铃木敏夫先生的电影营销功夫业界有目共睹。

【关于音乐】
久石让的配乐,贴切,足矣。更令我难忘的是片尾曲《ひこうき雲》,女歌手松任谷由实(当时名为荒井由实)1973年推出的首张专辑中的主打歌,这首40年前便创作好的“主题曲”,旋律优美,歌词意境与电影高度契合。用那句烂大街的话来说,“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确是如此。


【附】《起风了》电影企划书 作者:宫崎骏
来自译言网的 @erica23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01279/368322

这部电影讲述了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家詹尼•卡普罗尼跨时空的友情。他们两个人志同道合,为了梦想全力以赴,不断克服种种挫折。
主人公出生于大正时代,从小在农村长大,立志要成为飞机设计师,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制造出精致优美、如风般轻盈的飞机。
后来,他考取了东京的大学,毕业后成为了军需产业的顶尖技师,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最终,他被委任建造航空史上名垂青史的机型——三菱A6M1,也就是后来的海军零式舰载战斗机,简称“零战”。从1940年开始,后来的三年里,“零战”一直是在全球闻名遐迩的机型。
比起当今的日本,主人公少年期到青年期所处的是个令人倍感压抑的时代:关东大地震、经济大萧条、失业、贫困和结核病、革命和法西斯主义、言论不自由和接二连三的战争肆虐;另一方面,日本当时大众文化遍地开花,现代主义、虚无主义和享乐主义横行于世。那是一个诗人们会在旅途中因病重而身亡的时代。
本剧的主人公二郎努力成为飞机设计师的时期,正值日本帝国逐渐走向衰败、最终破灭的时期。但是,本片并非反战题材的电影,也并非讲述“零战”出类拔萃的表现令日本年青人为之振奋的电影。电影也不打算掩饰二郎其实想制造民用飞机的心愿。
这部电影想要描述的是一个忠于梦想、心无旁骛、不断进取的少年的故事。但梦想有时也会令人疯狂。这一负面影响在电影里也必须被表现出来。追求过于至真至美的事物,会让人变得盲目,从而固步自封。为了追求美,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这部动画想要描述的是二郎跌跌撞撞,历经挫折,终于成就了自己飞机设计师梦想的过程。不仅如此,此片中的二郎自身拥有得天独厚的天赋,是具有独创精神的天才。
这部作品的名称《起风了》源自于堀辰雄的同名小说。堀辰雄曾经将法国诗人保罗•瓦乐希著名诗句译作:“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
这部电影将堀越二郎以及与他同时期的文学家堀辰雄这两个真实的历史人物相融合,设定了电影的主人公“二郎”。电影以其后被神话的“零战”机型的诞生为主线,青年技师与美丽动人、身世不幸的少女菜穗子的相遇为支线,辅以与卡普罗尼大叔跨时空友谊的虚幻剧情,构成了一部描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青年青春,充满奇异色彩的虚构主题电影。
电影中大幅描绘了从大正到昭和这段时期日本的田园风景,重现了当时蓝天白云、水清田净的景象。然而,当时的城镇并不富裕。但在建筑物的上色方面,并不会使用灰暗的色调,反而希望体现当时现代主义东亚的色彩在日本随处可见的景象。此外,城镇里的景象也会有凹凸不平的街道,随意树立的广告牌,以及排列无序的木头电线杆。
虽然避免不了拍成一部描述主人公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的传记式电影,但那也许是因为飞机设计师平日里的生活也非常普通的缘故。为了尽可能减少观众对影片中时间上的混乱感,我们必须对故事的时间跨度进行大胆地剪切。最终,这部电影将融合三种不同的风格。
首先,对日常生活的细节进行朴实的描写。
其次,梦中的景象拥有的自由度是最大的,也可以给观众带来最多的感官感受。例如,时间和天气的骤变、大地上波浪起伏、空中漂浮着飞行物体,这些景象或许可以衬托主人公与卡普罗尼对梦想疯狂的执着。
对于技术上的说明以及会议等场景采取夸张的漫画手法进行呈现。尽管不想描述航空技术知识,但在不得已的地方会以漫画的手法进行表现。这一类的电影中,会议的场景往往很多,这是日本电影的一大诟病。一个人的命运往往是通过会议来决定的。但在这部作品中,不会出现会议的场景。如果不得不出现的话,将果断地采用漫画的形式来表达,并且省略旁白对话。我们真正要描绘的是人物本身。
因此,我想拍一部反应现实、天马行空、时而又穿插漫画夸张手法的电影,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让整部电影显得美轮美奂。

2011.1.10
宫崎骏
译者注:文中保罗•瓦乐希的诗句中译为卞之琳先生的版本。

 6 ) 据说看电影前没喝咖啡的很多日本人都睡着了

【作为宣传手段的“反战”论】

  宫崎骏新片「風立ちぬ」(中译《起风了》)于7月20日在日本上映,其时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除影片本身在题材和表现技法上对既有模式的突破之外,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也引起了多方争论。公映翌日适逢日本参院选投票日,导演在这一“眼骨节”上热血沸腾地批评日本政府试图随意修改宪法是“岂有此理”;刊登这一批评的月刊《热风》畅销,吉卜力工作室只得把电子版放在网上供大家阅览。电影院从上映前1个多月开始,郑重地把长达4分钟的预告片在正片之前压轴播放。伴随着松任谷由实40年前为悼念早夭少年而创作的歌曲《航迹云》的哀婉旋律,缓缓打出字幕:“在日本,曾经发生过战争。从大正到昭和的1920年代,经济萧条、贫病交加,再加上大地震,生活异常艰辛。后来,日本铤而冲向了战争。当时的青年,在那样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的呢?”(<http://kazetachinu.jp/story.html>)由于这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时间跨度较大,情节上多有跳跃,加之年轻观众(以及未来的海外观众)对故事背景缺乏了解,因此,这段预告片既是一份体贴的时代背景介绍,也可看作是呼吁青年一代共同反思战争的Message。但是,即便宫崎骏本人的反战立场毋庸置疑,电影还是遭到了韩国媒体的激烈批判。譬如《每日经济》认为这是一部美化了侵略的“右翼电影”,要求将第一句话的表述改成“日本曾经发动过战争”。对此,宫崎骏特意召开韩国媒体记者招待会,在强调日本应承担战争责任的同时,说明自己创作本片的目的并非讨论战争。待韩国公映最终敲定时,影片的宣传海报“果然”回避了本应是主线的堀越二郎的设计生涯,改为突出“恋爱故事”的悲情色彩。这不免令人产生疑问:莫非所有关于“反战”的争论都是为了宣传?宫崎骏希望能有更多的观众来看这部电影,他已经成功了。《起风了》在日本上映以来票房超80亿,连续6周稳居榜首。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宫老适时地宣布引退,想必是获奖的前奏。但只要中国观众一日看不到正片,媒体先行的“反战论”只会越发加深理解的偏差。

  的确,第一次看预告片时,波澜壮阔的时代之下主人公堀越二郎几番峰回路转爱别离的人生,在“那孩子的生命/化作了航迹云”的歌声烘托下,创伤跃然屏幕,悲痛呼之欲出。零式战斗机折翼、菜穗子咯血、二郎站在坠毁的飞机残骸前无言以对的画面将情感渲染至顶峰,以至于看过正片以后反觉清汤寡水索然无味。电影不仅连一个战斗场面都没有,没有对战争的控诉,也没有人进行过反抗。预告片带来的悲痛感归功于高明的剪辑,随着那些画面的各就各位,这种感情也被稀释了。有了韩国的例子在前,可以断言,本片在中国的受容将“很成问题”。我已隐约看见主张“追求技术完美无罪”的死忠粉与“怎可为侵略找借口”的左翼分子的对掐,旁边还围着“客观上表达了对扼杀美好爱情的战争的痛恨”的息事宁人派,更有许多评论者找出前一部同名电影(「風立ちぬ」1976,中译《风雪黄昏》)为“反战论”佐证。以“护宪反战”为影片造势,容易导致(尤其是中韩等海外观众)在观影前对“反战”过度期待。无论纯爱还是反战都不是影片的目的,宫崎骏说这部电影不是拍给儿童看的,言下之意,二元对立的文艺作品未免太小儿科了。为了避免简单地去失望,也为了能对风景之外的元素产生共鸣,有必要对《起风了》的创作系谱进行梳理,清洗想象中的“反战论”。

【不同价值体系中“抵抗”的表现方式】

  这部电影的题材来自两个人物,也就是宫崎骏要致敬的堀越二郎和堀辰雄,但处理方式并非简单的相加或交叉,而是把堀越的故事装进了堀辰雄的盒子里。设计零式战斗机的工程师堀越二郎(1903-82)是宫崎骏的偶像,他出版过一本讲述自己设计生涯的书,书名叫《零战——诞生与光荣的记录》(1970)。近年在日本,有不少与零战有关的文艺作品非常走红,根据百田尚树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永远的0》也将在年底上映,那部作品比《起风了》更加直接地描写了战争。宫崎骏创作的漫画版《起风了》是从09年开始连载的,有与其它作品抗衡、为偶像代辩之意。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一直在等待一个成熟的时机,来创作一部关于零战和堀越的作品。影片所体现出的所有“乏味”,都是对设计师经历的人生的原封不动的展示,是他有意而为之。

  有许多“真正的左翼”批评宫崎骏过分强调理想之“美”、有意识地要将对于战斗机的执着追求与对战争的价值判断剥离开来,这太不科学,科学合理的英雄应当是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还坚持反抗的。换言之堀越对军国主义是顺从的。的确与那些戏剧冲突十分鲜明、颂扬舍身取义的作品相比,《起风了》的态度显得模棱两可,这与宫崎骏自身的战争体验也有很大关系。战争曾经渗透到日本经济的每一根末梢,宫崎家的工厂也曾为“零战”加工过部件,和堀越二郎一样无法理直气壮的摆脱与战争的关联。他的小学时代在GHQ的占领下度过,不仅教科书全部被美国人审阅,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也被否定,文化和价值观被全盘推翻。宫崎骏不否认父辈对战争负有责任,但也不赞成以此否定父辈的人生价值。在他身上集中着对战斗机(武器)的狂热和对战争的厌恶这样一对矛盾,所以这次他把矛盾还原在细节里,让电影本身成为时代的写照——优美的风景与脆弱的建筑,女子教育的兴起与依然落后的医疗,军事同盟国之间的交流与猜忌,能与西方平等对话的学识和智商与疲蔽积弱的生产力现状……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只有一个主题,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战争粗暴地中断了许多生命的进程,但战争结束之后,其它一度中断的历史进还能得以继续,我想,像宫崎骏这样战后的承上启下者一定是为此感到欣慰的。

  《起风了》的主人公堀越二郎,面对客户——不懂飞机只追求战斗性能的军方,总是只说一句“全力以赴”,他的目标不是满足军队的要求,而是满足自己的理想,是这样才使得本国开发的飞机与欧美强国的差距迅速缩小,令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被愚蠢中断,这是一种“抵抗”。在轻井泽度假时,与犹太人友好相处,甚至给自己带来了被“特高”(缉捕间谍和左翼分子即“思想犯”的特务机关)追查的危险,而后又冒着危险去探望病中的菜穗子,这也是一种“抵抗”。这两种抵抗看似不够彻底、不够壮烈,但对一场“必然失败的愚蠢战争”而言,对一个要求国民以无谓的死亡来报国的政府而言,普通大众在逆境中为生存做出的努力正是最普遍的抵抗。

  堀越本人所写的《零战》一书,内容多是平铺直叙的试验过程、对一起工作的技术工人的钦佩和感谢、以及对牺牲在试验中的飞行员的哀悼,在叙述战斗结果时也采取了产品评估报告的语气。全书固然没有“谢罪”“反省”之类的字眼,但也并无对战争或军方的谄媚和歌颂。在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堀越几次提到日本不是美国的对手,对战争充满悲观的预测。特别是在提及“神风特攻队”的时候,他不无遗憾地感慨说“原本前途无量的青年一去不返”,这也可以与影片最后“一架都没飞回来”的结局相互呼应。在绘图纯靠手工、运输全靠牛车的时代,零战不仅是二郎和许多技术工人的心血,也是许多儿童忍饥挨饿(插句题外话,影片里名为“西伯利亚”的点心现在横滨还很常见)才换来的工业结晶,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还是与日本帝国一起走向了毁灭——这段历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愚蠢。最近在堀越家中发现了大量设计手稿,还有他写在两页便笺上的“终战日志”。他写道:“日本当初走向战争的原因是军部与政治家缺乏通过外交这一和平手段打开日本在国际舞台上不利局面的智慧,而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日本,都必须对此进行反省,否则未来的经济和道德都将会长期混乱”、“日本需要诚实睿智的爱国政治家”(原载《东京新闻》)。可见,他此时的战争批评实质是对“政治”这门技术的批评。战后《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永远放弃战争,从中韩等战胜国角度来看,这无非是对败者的惩罚,但在日本战后第一代的心目中、在“宪法九条会”的语境里,这是更优越的政治技术的象征,是一种骄傲。诚然,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这个“不战”的神话是不堪一击的,但也正因为如此,以宫崎骏为代表的反战护宪派才会更加大力呼吁和平的重要。

【《起风了》,不能译成《风雪黄昏》】

  之前说“活下去”是战争时代大众最普遍的抵抗方式,这也是贯穿在文学家堀辰雄(1904-53)一生创作中的主题。堀与堀越同样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即影片里提到的“在上野的学校”),二人年纪相仿,因此宫崎骏在漫画版《起风了》中还安排了两人见面的情节。

  堀辰雄的人生和创作生涯都不算长,代表作《美丽村庄》(1933)《榆树之家》(1934)《起风了》(1936-37)《菜穗子》(1941)集中发表在“九一八事变”后到太平洋战争刚刚爆发的10年里,并且,长篇小说《菜穗子》的构思是在创作《榆树之家》的时候就已大体完成的。从活跃时间上看,堀辰雄并不像堀越二郎那般与战争有密切联系,1936年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后,军国主义色彩愈发浓厚,但由于日本始终没有正式对华宣战,所以大多数民众对时局的认知都停留在“事变”、“战斗”的层次。在日本文学史上堀辰雄被定位为同时与无产阶级文学派和艺术派联系紧密的作家,但由于受时代背景和题材所限,他的这些作品并没有直接或间接描写过战争,对战争的意见也是缺失的。从内容来看,几部作品都与作家身患结核、在疗养地与未婚妻相识继而死别的这段经历有关。身为一介缠绵病榻的文学青年,借着对西欧文学的钻研来寻求精神寄托,从而得到“必须试着活下去”(即「風たちぬ、いざ生きめやも」)这一结论;在后期作品中,作家又把关注的视线从自身转移至他者,从而塑造了“菜穗子”这一在(传统)家庭中寻求(革新)自立的女性形象。

  这部影片虽然名为《起风了》,但只借用了堀辰雄笔下女主人公因肺结核病故的情节,连名字都摒弃“节子”而采纳了“菜穗子”,冒着暴风雪离开疗养院的情节也出自《菜穗子》,可见宫崎骏并不是单纯地把《起风了》电影化,而是把堀辰雄这一系列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女性观糅合在了自己的电影中,还把主题升华为更鲜明的“必须活下去”。同时,堀辰雄因受法国文学和日本王朝文学的影响,作品以细腻的风景描写、深刻的哲学思索见长,宫崎骏电影也很好地吸收了这两大特征,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昭和早期日本贫穷但优美的乡村风景和世态万象,人物对话力争情谊深重,叙述战争时态度明确但又含蓄。因此,尽管没有照搬小说情节,也仍然不失为“具有堀辰雄特色的”升华版《起风了》。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影视创作对于大刀阔斧改编原著的做法早就习以为常,宽容度大大超过我国的文艺圈。《起风了》这部小说曾两次被搬上电影银幕,其中1976年由若杉光夫导演、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主演的版本,被引进至我国公映,片名译为《风雪黄昏》,影响尤为深远。包括我这样的80后,一谈到《起风了》,眼前就浮现出绝症少女与从军少年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诀别的悲凉画面,这说明我国在1980年代开展的日本文艺译介十分成功;但若把宫崎骏的《起风了》的片名也翻译成《风雪黄昏》的话,那就只能说明2010年代的日本文艺译介十分失败。若杉光夫是京都大学法学部出身,担任过“媒体宪法九条会”的发起人,可谓不折不扣的左翼电影人。他的《风雪黄昏》,把故事的时间向后移动到了太平洋战争扩大后的1942年,所以才有了后来达郎被强征入伍的情节,包括达郎与父兄的冲突与和解,都是与堀辰雄无关的原创。所以宫崎骏的《起风了》并非堀辰雄的《起风了》的电影版,更不是若杉光夫《风雪黄昏》的动画版。要正确地看待这部电影,首先要正确看待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体会到宫崎骏此番再创作的苦心。

  电影《起风了》既非政治宣传的道具,也非历史教科书,它所塑造的主人公堀越二郎,是宫崎骏私人视野里的堀越二郎,这个故事回答了宫崎骏内心憎恨战争与热爱武器的矛盾。而菜穗子这一女性角色增加了堀越与外在世界的联系,使影片不至于过分内向,并且达到对时代进行还原的目的。影片中二郎的偶像卡普罗尼代宫崎骏道出心声:“飞机既不是战争的道具,也不是商业的手段,飞机是美丽的梦想。”比起反战,作品本身就是宫崎骏的使命。

 短评

注意,宫崎骏是日本人,不会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说话,如果硬要拿看抗日神剧的本事收看这等电影。那么上纲上线,就趁早不要看。人家也没选择在中国公映。是否公映还是问题?记住不是什么都围绕自己喜好去发展的,这就是客观世界。不是义和团的主观世界。中国有没有像发明零号战机人和宫崎骏这样的人物呢

6分钟前
  • saffron.von
  • 力荐

风吹起你的帽子,吹起你的手;风把你的梦想,吹到天上;风把你的爱人,吹进天堂。

7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跟所谓原作其实关系真的不大……庵野秀明的配音挺坑的不过想一想还是蛮适合男主这种死宅性格。不是个典型的动画片,倒是在主题的复杂性上达到新的高度了,言而简之是少年单纯的梦想如何被历史裹挟,而且他对此如对将死的爱人一样无能为力。梦境用的真是漂亮。语焉不详之处正是韵味所在。

1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看预告片的时候流泪了,看电影的时候流汗了。

16分钟前
  • 周安迪
  • 还行

“设计师的苦逼一生”?和想象中的史诗片很不一样,是看过几部宫崎骏中最平淡的一部,不论是大地震还是二战都是几个镜头掠过并无过多着墨,反倒是给了无数空的天空、云朵、草地、列车的镜头。其实倘若放开战争的背景,电影就像是导演对时代、故乡、故人的怀恋

1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有人说这部向设计了侵略中国的飞行战斗机设计师致敬的电影是可耻可恨的,但作为动荡的年代下的个体,为了追梦他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他设计的飞机最终会坠毁,挚爱也无法挽留,风起带给他梦想,也带走他珍惜的一切。“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终于明白这句引用的诗。

23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推荐

一个工作狂阿宅能遇爱他的白富美、全力支持他的公司、识才的上司、互相帮助的基友,最后取得亮闪闪的成就铭记于历史,真是诗意人生

28分钟前
  • 將不動
  • 还行

正直的说直到片尾曲响起我都没有从这是个什么烂片的震撼中脱离出来,中间三次想干脆走掉,我猜到这片就是个自我满足片没想到全然不顾观众,最多三星多一颗感情分

30分钟前
  • 137710
  • 还行

内容本身其实并没有前作们有趣,但依旧让人感动的不行。似乎能理解了为什么老爷子自己看完也会哭。做怎样的人,怎样活在世上,怎样对待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人事。善良,认真,诚挚,勇敢,努力。充满敬意和真诚的作品。至于二战愤青并不是不可理解,只是想说,用不纯粹的动机去看纯粹的作品,这样好吗?

32分钟前
  • 辛子
  • 力荐

作为传记片,这个故事选了一个非常安全的视角,几乎都是小清新们喜闻乐见的,过滤掉现实部分的争议,只留下糖水般梦幻与励志。我不在乎创造者的政治意识,只是这种故事本身太平庸缺少惊喜了,特别是纯爱的感情部分。和现实题材打太极,想象力没了,倒是可以看到一个民族一丝不苟的情怀。★★★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她已经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自己心爱之人” 宫崎骏最后一部长片,根据飞行家史实改编的传记故事,严肃了很多,厚重的历史在诗意美妙的声画中娓娓道来,依然有梦,有久违和最初的感动。“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飞机是受到诅咒的美梦”。

3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但见万木低梢首,便知起风了。算是宫崎骏最弱的一部作品。故事太平铺直叙了,既无情怀也不聪明。反战与否不说,一半爱情一半梦想拼在一起也不能叫做完整啊。大师您这样“收山”真的好么?

3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宫崎骏想借此表示:人生很难,放过我吧

41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没想到。看湿了好几次。虽然画面、色彩那么明媚,但却是宫崎骏最“阴暗”的一部电影,所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被诅咒的梦想,年度最佳。

42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蛋堡说这是一部讲述“老婆咳血还在屋里抽烟的屌丝工科男的故事”的电影。除了怀念画风外,皆无感。

43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影片后半段让我有些吃惊,因为完全感觉不到有战争思考,甚至男主角也塑造得像一个大男子主义者...如果宫崎骏只是要一个“记录”的感觉,那他做到了,也难怪票房不达标,作为吉卜力传统受众的小朋友们是绝不会喜欢看这种娱乐感很差的动画的。地震那段很出彩,群戏动画做得非常好,细节也让人感动。大平晋也画了有三个镜头,全在预告里了。

47分钟前
  • 太阳的倒影
  • 推荐

拍的是飞机设计师的故事,宫崎骏却也有意无意映射了动画师的人生弧线。同为古典的手工匠人,同要长时间埋头伏案,同需面对存在于自我意识和现实之间的鸿沟。而这些受了诅咒的美梦,也是竭尽所能者的愿景,掘越二郎如此,宫崎骏、高畑勋亦如此。拍到这里,可以收官了。

49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政治正确 沉闷无比 虽然对昭和年间的日本描述得事无巨细 但我不觉得有多少日本观众走出电影院还能保持愉快心情 现实中之堀越二郎与高大上的男猪多少有点差距 至少设计出零式这种牺牲驾驶员性命换取超高机动力者绝不会是宅心仁厚 一人成就之梦想亦可能是他人之噩梦 老爷子卖命做到这步我无话可说

54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看過了,在電影院情緒比較複雜,其實是講了一個單純的故事,少年薄情,未知情意重要,為了大環境和大事業放棄了許多,他的成就也搭上許多人的性命。然而故事講的美,也就不想多說什麼。無論如何這樣的男人我是不愛的。

56分钟前
  • 颜小兽
  • 推荐

宫崎骏没有转向,这是反战作品

58分钟前
  • 凤凰院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