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女儿

正片

主演:阿莎·德维,巴德里·辛格,Satendra,穆克什·辛格,M.L.,Sharma,Vinay,Sharma,Pawan,Gupta,Akshay,Thakur,A.P.,Singh,Leila,Seth,Maria,Misra,Sandeep,Govil,Raj,Kumar,Rashmi,Ahuja,Pramod,Kushwa,索尼娅·甘地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 / 印度语言:英语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2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3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4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5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6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3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4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5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6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7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8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9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完之后说不出话来

看完短短一个小时的片子后的第一感觉是,多少个赫敏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用发着抖的声音呼吁He for she带来的感动,也暖不了来自强奸犯以及辩护律师令人发指的鄙视、物化女性的言辞带来的寒冷。在他们眼里,女性是没有自我的,她们只能作为儿子的母亲、丈夫的妻子或兄弟的姐妹而存在。我最初真的难以相信,拥有这样观念的人和我生在同一个时代。

看完片子后的第二个反应是,想把里面那些刺激到我的话都记下来。
"You can't clap with one hand. It takes two hands to clap. A girl is far more responsible for rape than a guy."
"Boys and girls are not equal. Housework and housekeeping is for girls, not roaming in discos and bars at night, doing wrong things, wearing the wrong clothes."
"She should not be put on the streets just like food."
"When being raped, she shouldn't fight back. She should just be silent and allow the rape. Then they'd have dropped her off after doing her, and only hit the boy."
"If my daughter or sister engaged in pre-marital activities and disgraced herself and allowed herself to loose face and character by doing such things, I would most certainly take this sort of sister or daughter to my farmhouse, and in front of my entire family, I would put petrol on her and set her alight."

这些话真的让人浑身发冷。德里轮奸案刚爆出来的时候,只是觉得怎么有人能够如此残忍。后来仿佛一夜之间对于印度层出不穷的强奸案的报道和关注越来越多,让人觉得在印度(当然不只是印度)还谈不上女权,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些妇女甚至连最基本的人权也没有。而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强奸这一行为本身,而是事情发生了之后,不仅强奸犯,甚至连社会上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依然能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指责一个被轮奸致死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来为男性开脱。最可怕的是那个说着女性才应该对强奸负更大责任的男人,或者说男孩,用一种麻木的、不解的甚至略带委屈的理所当然的语气问为什么我们需要被判死刑,难道不是那个女孩的错吗。没有恐惧、没有羞耻,没有大家习以为常的被判刑后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原谅的桥段,然后屏幕前的人才发现,他们是真的从心里相信自己没有错,也不该受到惩罚的。让人即使想破口大骂,也仿佛一拳打在软绵绵的棉花上,找不到着力点。

同样对惨剧表示漠视的还有犯人的父母及妻子。尤其是当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妻子对着镜头问,难道我就不是印度的女儿了,丈夫被判死刑后我和孩子的死活就没有人管了吗的时候,我竟无言以对。一时间想起很多年以前看过的一条毫不相关的新闻,讲的是印度某个城市为了环保,决定建立一个垃圾回收场。本该是一件好事,却遭到了当地很多拾荒者的痛批,因为这些人靠拣垃圾为生,建起回收场,就是断了他们的生计。或许这才是最悲哀的——对一些连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得到保障的社会底层人来说,正义、公平以及公共利益也许只是高档餐厅里的装饰品,和每日的馕饼比起来,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所以电影中接受采访的强奸犯以及亲属都不遗余力地描绘生活的艰难与不幸,仿佛因为这样,一切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记得有这样一段,犯人说他自小家境贫寒,不愿读书,亲人教育他的方式非打即骂。或许正因为这段经历,在长大后的他们想要“教育”夜晚出门的Jyoti,想要炫耀身为男性的权威时,才会毫无顾忌地使用暴力并且感到如此理所当然。然而社会决不是一切的托辞。我赞同影片中所说的,家庭和社会需要对此负有责任,没有一个强奸犯可以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被割裂出来。然而把主要甚至是全部的责任归咎到大环境中却是很可笑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出生艰苦的人都曾去偷去抢都对生活对周围的人充满怨恨。

在愤怒之外,看到The Huffington Post的一篇影评,虽然我对里面的一些观点仍然持保留意见,但有一点真的觉得是有道理的。强奸在印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它更是印度社会其他方方面面问题的一个体现和爆发,从不同阶级、不同种姓间日益严重的不平等到贫富分化严重,到暴力多发,再到教育的缺乏……其中一些问题在电影里也有涉及到。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想要涵盖跨度如此大的话题,真的太难了。希望能有其他这方面的纪录片。

另,看到受害者父亲描述当时感受时说"For a father who once upon a time let his baby girl sleep over him, who held her in his arms and played with her, who held her finger and taught her to walk, to have set fire to that daughter during cremation by his very hands…This is very difficult"的时候,真的觉得太太太太沉重而难过了。

http://www.huffingtonpost.in/harjant-gill/the-trouble-with-indias-d_b_6823206.html

 2 ) 不仅是女人和男人,更是文明与野蛮

首先,对于本片,最好的影评便是摘抄,因为语言已经无力:


***************************为什么要强奸?************************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体面的女孩是不会晚上九点还在外面闲逛的。比起男孩,女孩更应当为强奸负责。”——罪犯A

“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家务才是女孩该干的,而不是夜里去迪斯科和酒吧闲逛、(不是)穿着错误的衣服。大概只有20%的女孩是好的。”——罪犯A

“女孩像花,娇嫩美艳。男孩像刺,坚硬刚强。女孩应当受到男孩的保护。但如果你把花放在阴沟里,它就会腐坏;放在寺庙,它就会被崇拜。”——律师

“一个女孩竟然和一个不知名的男孩一起约会。在我们的社会,我们从来不允许女孩在晚上六点半、七点半或八点半后,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一起走出房间。”——律师A

“如果实在非常重要或非常必要,她可以出去。但必须和她的家人一起,譬如,她的叔叔伯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律师B

“他们背离了他们的文化。他们沉浸在(西方)电影文化的幻觉中,以为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罪犯A

“她不应该被摆在街上,就像食物一样。
一个女士,或者, 女孩、女人,比宝石、比钻石更宝贵。(至于)如何把这钻石保存在你手里,取决于你。如果你把钻石放在街上,当然,狗会把它叼走。你是无法阻止的。”——律师

“你在谈论的是一个男 ”人” 和一个女 “人” 。很抱歉,我们的社会里,没有(女 ”人“ 这种概念)存在的空间。
一个 ”女人“ (只)意味着,在她眼里我可以与她即刻性交。“

”我们有着最优秀的文化。在我们的文化里,女人是没有位置的。”-律师

(这个穿着现代、口吐英文的律师,是真!心!这!样!以!为!的!)


****************为什么会施暴?*****************

(他们不仅强加她,还用铁棍伸进她的身体,把手伸进去把她的肠子拽出来。最后导致她在巨大的痛苦中死亡。)


罪犯是这样平!静!地!叙述这一切的:
“他们打她,把她拖到后面。然后一个一个来,先是……然后是……。后来从她下面掏出一条长长的东西,是她的肠子。他们说,她死了,快点把她扔出去。先是准备从后门扔,但后门打不开;就把她拖到前门,从前门扔了出去。”
“我们十分钟后回到家,约定如果警察介入了,谁也不说出来。
那有许多血。座位上、地板上、手上。我们擦干净车、洗好手。然后我睡觉了。”



(人愤怒地说“这实在太野蛮了。他们把铁棍插进去。我实在不能理解!“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 镜头切换给罪犯:)


“我也不知道这为什么会发生。(我想)主要是(为了)给她们一个教训。”

“他(其实只是)可能想做一些破坏。就是把手插进去、打一打。只不过像这样的动作。把他的手用力地放在里面(而已)。” (律师A边比划边说)

“这个主要的思想基础是:这是我们的权力。我们只是在一种欢乐的状态下。每个人都有权享受乐趣。大人物,你知道的,那些有钱人,用钱做这种事。而我们有勇气,所以我们用勇气来做这种事。那就是他们的感受。”(律师B理直气壮地推测)


“我哥哥以前做过这种事(应该指强奸)。但这次他的意图不是强奸或打架。他有权力解释给他们听。他问那个男孩,为什么他要这么晚和一个女孩出去,那个男孩说,这不关你的事。然后他们就打架,就强奸。他们觉得,如果他们对这俩人做了(所谓的)“错事”,他俩也不会说出去。 因为(对他们而言)太羞耻了。而(这样)他们就会得到一个教训。”


“当她被强奸的时候,她就不应该反抗。她应该默不作声,允许强奸(才对)。这样他们就不会把她扔下去,而就会只是打她几下了。”——罪犯


(学者的解释:“他们(印度人)有一种关于“强奸”的耻辱文化。被强奸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甚至比死还可怕,受害者会宁愿去死,因为她们以后就如同行尸走肉。”)



展示了这件事引起的巨大抗议和反应的画面后后,切回罪犯:

“到处都有更恶劣的强奸。但对他们,什么都没有发生。在某某,他们强奸后把她的眼珠挖了出来。有时候他们会对女孩泼酸;在某某,他们把一个女孩强奸后活埋了。难道那些没错吗?如果我们有错,那他们更有错。”-律师

“死刑只会让女孩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现在,他们不会像我们那样(留活口),他们强奸完会杀死她。而以前,他们强奸完,会说“留下她,(反正)她(也)不会告诉任何人。现在,他们强奸,然后杀死她。”-罪犯

(按照他的逻辑,他简直可称之为“善”了。)



“如果我的女儿或姐妹参与了这种婚前行为,自轻自贱,丢尽了脸面,我很有可能把这种女儿或姐妹带到我的农舍——在我所有的家族成员面前——放汽油烧死她!”
“这是我的立场。我仍然坚持这样的立场。”

——判决之后律师依然这样确凿无疑、”一脸正气“地表态。



************罪犯家属的反应***************

“我们怎么知道这场犯罪会把他从我们身边带走?孩子毕竟是个孩子。”

罪犯的母亲这样说。

(受害者父母的反应:当听到他只被判三年的时候,我们又害怕又恐慌。我们就像被折断翅膀的鸟。既然印度的法律规定12、3岁的女孩就可以婚嫁,为什么强奸女孩的男孩17岁就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呢?)
(抗议的画面:绞死他!)


“我确信我丈夫不会做这种事。坏事会过去的。”罪犯妻子悲伤地说。

在展示抗议和“印度女儿”的标语后,镜头再一次切换给她:

“难道我不是这个国家的女儿吗!难道我没有活的权力吗!难道你们绞死了他就能制止强奸吗?!你们可以绞死所有的强奸犯吗?一个女人是被她丈夫保护的。如果他死了,谁来保护她?她将为谁而活?我也不想活了。我的儿子,一个孩子,他什么也不懂。我必须要把他绞死。否则,你叫我怎么办?”她愤怒地说。

【她的愤怒,在于她根本不能想象”女人“还可以有另一种存在的状态;在于她不仅接受了”好女人“”坏女人“的标准,并为自己是这个标准中的”好女人“自以为傲;在于她不明白一个良性的道德体系中应以生命为重,应给予并尊重个体的选择权;她因此也根本不能明白,为了“国家的女儿”,到底是什么意思。】
【既然“一个女人应当被她的丈夫所保护的”,那对于那个没有丈夫保护的受害者,当然就是咎由自取;既然“一个女人是为了他的丈夫所活的”,比起那个单身的受害者,有着丈夫和儿子的她,当然要更加可怜。你们的口号是为了国家的女儿,可“我”这个女儿,实在是比那个咎由自取的女人更珍贵一些;而你们却为了她让“我”的利益受损,这怎能让我不愤怒呢!】


“在忍受了这么多痛苦把他养大之后,我们希望他可以给我们养老。这难道不是所有的人养孩子的原因吗?即使什么都没有,至少,他(还可以)完成我们的葬礼,让我们入土为安。可现在,我却要亲眼看着他化为灰烬,看看我(可怜的)的命运吧!”罪犯的母亲“老泪纵横”。

“这是Akshay Thakur和那个少年的错。他俩在车上放了酒。” 另一罪犯的父亲说。


(罪犯与他们的家属,自始至终,没有听到一句对受害人的愧疚与同情,对罪犯的自责/谴责和后悔。)


************政府和路人的态度***************

“我们的城市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首都和城市一样安全。”
(上一帧画面是政府用暴力镇压抗议)

而路人的反应,也是对这样的事见怪不怪:

“12月16日这天,非常冷。我当时在这一片巡逻。听到有人喊救命。我看到是一男一女赤身裸体躺在那。我就去对面的旅馆拿了一张床单和一瓶水。我把床单撕成两半,盖在他们身上。”
“当时聚集了三四十个人,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我甚至说“请帮下忙吧!”,但没人前进一步。“
”过了一段时间,警车来了,他们被送往医院。”



————————————————————————————————————————————————

为什么???????????!!!!!
怎么可能??????????!!!!!


那些罪犯、那些家属、那两个律师,他们真得没有“人性”,只会想到自己,不会“同情”别人吗????他们难道不会哭泣,不会难过、没有移情能力吗?????

不!

最不幸的是,这些“恶魔”,不是“可以排除出去的恶魔”。而是“也是人,也是‘我们’中的一员。”(官员或学者发言)


他们不是“反社会”,而是在他们的“观念社会”里,根本把被强奸者的权力、把女性可以独立的概念,排除在了“考虑范畴”之外。

我们可以确凿无疑地看到,这种野蛮、残暴、愚昧,是完全无法用现代理性来沟通的。女性低贱的极端父权体系,在这些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这是他们解释“人类”、解释两性关系、解释世界的基础。这是他们一切逻辑的基础。


罪犯、罪犯家属和律师,与受害者、出离愤怒的抗议人群,彷彿不同世界的两批人,这二者的”沟通“,彷彿是立足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时空维度上的。

而前者,显然在印度为数众多,性别严重不公、性压抑、是一个社会整体的舆论氛围,贫穷酗酒和犯罪是这个社会的常态。而其它尚未犯罪、不愿犯罪的人,也会这一切熟视无睹、不以为然。

政府,当然就更加毫无忌惮地忽视。



所以,道德、理性无法有用。
“自始至终,我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丝害怕、羞耻、后悔的痕迹。”
“这些人事后根本没有一丝一毫悔意。法律必须要惩罚他们;否则他们更无所畏惧。”


但刑罚与暴力,也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但是,就算一个混蛋被移除了,社会就会好转了吗?不。”
“这个社会,他们的观念要改变。”

无法改变他们,而只能禁绝和惩罚他们;但以暴制暴,依据他们的解释系统,又会激起更大的对立与仇恨。



这简直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不准确地概括,也许野蛮与文明,甚至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



如果把罪犯妻子和母亲,与受害者对比来看,一切更加明显。

(受害人是独生女。
“别人说,为什么你们为一个女儿庆祝出生,简直就像她是个儿子;你们为什么会为一个女儿卖地?”
(地本来是按传统做她的嫁妆,被请求用来做了她的学费)。
“他们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却有着现代的观念。”她的朋友说。
她勤工俭学,“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别人问她如何坚持下来的,她说“I have to;and I can。”
她说“她有很多梦想”。)

(一次她被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抢钱包,警察捉到了他,开始暴打他;她制止到,“这样(打他)他能从中学到什么呢?”她问他为什么抢钱包,他说想要新鞋、新包、汉堡,她全部卖给了他,并请他以后不要再偷盗抢劫。)

【这里要展示的,不仅仅是她的勤奋、上进和善良,更是她所拥有的另一套与那些闭塞印度人截然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

(与之相对,
“村里的人们相信,亲吻是不好的。”
“我不好,他们就打我;哥哥后来是电工,他教训我的时候,就电击我”。
“他们自幼就可以见到看到男人殴打女人、看到妓女、听到强暴;到处都是这样,是稀松平常的景象。”)




最可怕的甚至不是仇恨与暴虐,而是施暴的人自诩为正义。


这不仅关于两个性别,更关于两种世界。


从反复切换的画面:抗议的队伍里有愤怒的男人,而受害者的家属里也有毫无悔意的女人,更鲜明地彰显了这一点。


正是观念的差异,才让二者没有任何可做交谈基础的”共识“。

这不仅是性别不公,不仅是贫富差距,不仅是精英与民众的鸿沟。

生理的性别不是划分人群的最佳依据,而是”头脑“中的观念,是不同的思维体系,让各自互为“异类”。


(其中有一处对话涉及到精英主义的维度:“我对她一无所知。但现在这些文件说她是个医学科学生。所以我才开始知道。”-罪犯)
【但我认为这并不能成为理由。精英-底层大众割裂的绝对和深刻,使得这种差异已经非传统意义上的阶层差异,而是很大程度上混杂了所各自代表的文化冲突。对于母国的文化资源,他们共用的更多只是表面的形式,譬如抗议者以印度歌舞的节奏来喊口号,但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解释系统,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



片子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教育“。教育提供了特定文化系统的解释符码的输入端口,让新的白板不再有机会染成另一种颜色。可是这个过程里,又会有多少Jyoti Singh被继续地谋害和牺牲呢?又有多少继续像那个28岁和17岁的罪犯,愚昧地害人害己而不能自知呢?又有多少继续像那个年轻的母亲和年老的母亲,纵容残忍而无任何歉意呢?





女权是人“权”的“权”。而其后所支撑的,是一整套现代的有关“人”的理念。无论这套理念的发源地在哪里,都可以在此之后,在不同的世界里,各自互共同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完善。文化是在交流中发展的;文化总是正正生成的;而不是封闭自大,视任何“异己”为敌对。

用任何曲解了的、简化了的文化相对主义、爱国主义,也都无法不能掩盖这些戕害女性、压抑人性、颂扬不平等的“文化因素”里的野蛮与残暴。



Jyoti Singh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受屈辱的、受磨难的印度女性,还代表着那群吸收了其它文明有益因素的,与”旧“势力不断战斗的“新印度人”,也代表了世界所有受着封闭文化桎梏并与之交锋的新的生力军力量。



这不是女权对男权的抗争,更是文明与野蛮的较量。





Jyoti Singh,印度的女儿,卒于2012年12月29日。她不仅是“印度”,也不仅是 “女儿”。





附则(附片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16424/

 3 ) 当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悲剧无动于衷

如果要从意识形态上解读《印度的女儿》,也不是不行,当然我们可以把它看做“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和评判”,或者是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卑微地位,甚至是结构性伤害对女性的涂毒。
但我意识到,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你意识不到女性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原因有二,一是男人把女人藏起来了,自然地,男性就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而且是male only, 二是女性自己对当下的权力分配非常认同,她是男权社会的拥护者,任何试图质疑这种社会建构的人,都会受到斥责与嘲笑。

我的担心并不多余。问了身边的几个女生,让我最无语的便是,对印度的这起案件显露出毫不在乎的神情,然后反问我:“我为什么要难过,我又不生活在印度。”怎么说呢。作为一个男的,听见这话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是不是管得太多,为什么偏激地认为一场惨无人道而且蛮横无理的案件会让广大女同胞同仇敌忾。但我知道我没有,我只是觉得,如果一个社连对女性的宽容都没有,那么它对于异数的抵制会更加强烈。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异数的地方。或许有人喜欢脚丫子,有人偏爱圆润的体型,等等。而在某个霸权且单一的思维控制之下,一个人必须怎样,都是被规定好的,而且任何违背规定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多可怕。

比起我们,印度可能对于妇女的歧视更深刻,但我们对女性的隐喻也不少,不论是温柔的情人或是贤惠的妻子,好像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周国平,理所应当地把每个独立鲜活的女性个体摁在一个个制作好的模具当中,说这才是理想的女性。
小学的一些同学已经当妈,大学的朋友也计划着她的生育,偶尔愤怒一下,说她才不要做生孩子的机器,隔了几天以后又满怀希望地说起结婚买房生孩的精打细算。以我现在的性格,我要是一个女的,一定会认真地看一看《印度的女儿》,它将女性的不平等放大了,好让我们对比一下,天天说平等平等的我们的社会,是否也有相同性质的事情,以不同面貌轮番出现。

我努力跟她们介绍这部片子,其中一个人说:“好啊好啊,我最喜欢看这种片子了。”喜欢?呵呵,我苦笑,然后问她:“你觉得印度怎么样?”她说“那种地方,我一辈子都不会去!”是啊,就像另一个人说的,既然不生在那个地方,何必去反思自己的位置和行为,还要产生连带的担心。白费劲。
既然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我想不管我的性别如何,我都会把男人和女人看做等同的,对,除了生理上,男人和女人是一样的。我知道我这样做很冒险,因为会有女人指着我的鼻子说:“管好你自己就行了!婆婆妈妈的像什么男人!”

 4 ) 《印度的女儿》——女物时代的悲剧

在《甘地传》中,他说印度有两种奴隶制度,一种是女人的,一种是低等贱民的。曾经的他用“非暴力不合作”制止了一次又一次暴力事件最终为印度带来了解放,然后印度根深蒂固的污秽却不是他一己纯洁可以洗净。乔蒂辛格可以被赋予“印度的女儿”的称号,而本片呢却在印度成了禁片。有些像前几天一名男子强奸12岁侄女亲属写谅解书要求轻判的新闻:我们的女儿你可以强奸,但是让大家都知道就是你的不对了。

如今印度这个“强奸强国”屡屡爆出刷人三观的针对女性的性暴事件,特别是在看了这个纪录片之后,我觉得学习一下国际公认的最标准的防身术“以色列格斗术“非常有必要。事实上最初的想法是永远也不要踏入这个行为肮脏思想落后文化不公的国家,这又令我想起了美恐第三季中斧头凶手的真实传说:1919年,新奥尔良斧头凶手在报上公开宣称某晚将杀死全镇除听爵士乐以外的所有人,那晚,全镇请了所有的爵士乐演奏者大狂欢,斧头凶手实现了诺言,以绝对的胜利告终该闹剧。中东伊斯兰国家对女人的“荣誉谋杀”、印度对女人惨无人道的强奸案,以及一些国家因征战和医疗水平落后等原因致使女人死亡率居高不下,如果我因为恐惧而在有权利、有机会去这些地方时止步不前,那岂非和百年前小镇上狂欢的人们一样?

我不想否定反抗的权利,不想否定自由行走的权利,不想否定自身存在的权利,不想否定展现先进文明更保障人权更注重自由的义务。这个世界对女人的威胁有多大,女人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有多强大。早上新闻里看到埃及有个单身母亲,丈夫早逝,当地对女性歧视过大导致她为了抚养女儿不得不女扮男装几十年维持生计,剪去长发、穿上男装,干着男人的活后来获得了政府颁发的“最佳奉献奖”证书。这种看似荣誉实则打脸的行为在证明政府不作为的同时也展现了贫困女性绝境逢生的智慧所在,虽然世界如此险恶,也不要低估了女人的韧性。也许法律、制度、政权、信仰统统对我们不利,我们一样不会屈服。

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宗教里几乎都让女性处于极端不利的环境中,在教义中加以贬斥之外,印度教允许女子成为“印度圣女”供高僧亵玩、伊斯兰教允许家暴惩戒女性、佛教视女人为邪念妖物不可靠近、基督教让女人成为偷食禁果带来痛苦的根源等等。宗教的影响力在中东地区表现的更为显著,政府甚至不得不为了安抚教会力量而向信仰让步,其中以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伊斯兰国家的“荣誉谋杀”为申。法律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含糊不清中为权贵服务,这就有些像“踢猫效应”,因政策和信仰的不公在中下阶级身上积压的怨气越来越多,被不当人看的弱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出气筒。前几天哈尔滨两男人无聊暴打流浪汉出气的新闻还历历在目,说到底,现代社会存在如此多法律意识、人权意识、平等意识淡薄等问题,还是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大的原因。当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时,在温水中的人民如同被煮沸了一般情绪高昂,虽然示威游行常常不能改变政府的主流思想和审判结果,但可以逼迫他们做出某种表态来应对国际舆论。

然而不可否认,在当今信息交流的迅捷形势下,每倒下一个牺牲者,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反抗者出现。虽然我不信主,不信玉皇大帝,不信真主,不信所有的苦难是为了来世或天堂的欢愉,但我相信他人所受的苦难被大众知晓后可以激励更多的人为人权和自由和奋斗。现世或许就是地狱,前人以及我们的尸骸遍野,鲜血所经之处草木哭泣,然而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中没能做到以及恶意铺垫的,无法奢求现代人用几年、几十年、几百年来改变成完美的模样,但却阻止不了人类为了自己和他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抗争。

女人被物化是男权社会的标志性特征,她们的思想、行为、审美、生存意义无一不像牛羊狗猫一样被男性塑造的模型所约束。有时候,我们都是长颈族女人,只不过是被思想的铜圈箍住。但女人的权利不应该由男人“恩赐”,可惜这种意识形态还是随着女权意识的苏醒而悄悄潜伏在四周,最根本就表现在女人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上。上海曾经有几个女孩在地铁站高举牌子“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要清凉不要色狼”引发热议,奇怪的是男人们从来不觉得自己光着上身或者邋里邋遢露出肚皮而羞耻,反而引以为豪彰显“男人本色”,而女人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出现在公开场合时便是“挑战“了他们的荷尔蒙。虽然很多自认为在保护女性的男人认为并非是要她们穿的像阿拉伯妇女那般严严实实,但至少要庄重大方整洁得体,而不是暴露出不该暴露的部位和内衣。这看似毫无违和感的背后依然是男性试图掌控女性审美观以及身体归属的问题。前者的解决办法是女人们加强锻炼有防身之术便能让男人们闭嘴(非要有男性同志抬杠说那所有的女人干脆都穿比基尼或者裸奔出来得了,反正你们想骚之类的言语,我只会默默的伸出中指),后者却较为严峻。

女人的身体,婚前从父婚后从夫这种传统理念在亚洲国家极为盛行,《上海社会档案》里便讲诉了一个有关少女初夜权的悲剧。仔细想想,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为胸脯变大羞耻、为月经羞耻、为听到或看到不洁之事羞耻、为春梦羞耻、为欲望羞耻,似乎女人只有在不断的羞耻中才能苟活。而到了《贩母案考》,一个女人伺候七个男人时就该歌颂“繁殖乃第一生产力”了。就连神话中的女人也不被“淳朴的劳动人民”放过,女妖为了报恩就得和凡人结婚、仙女被偷窥洗澡就得和凡人结婚、好学女心上人死了就得去自杀以示清白、要和丈夫分手那必然会一世孤苦万人唾弃,这就是神话故事里的真相:不管女人多优秀,终归是得有个男人靠着才行。在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数不清的“妇刑”来凌辱女性满族恶欲,现代人聪明的多,用充满“正义”的言论和“安全”的思想约束女性,扼杀其思想的萌芽,阻断其前进的步伐。虽然这言论更多来自中下阶级的男人,然而这是一波社会的主力军。他们对于生活的不满和自身的无能只有发泄在女人身上才能得以平衡,只有掌控更多的弱者才能得到些许胜利感,所以《印度的女儿》中司机觉得“强奸案中的女性应付更多的责任”。女性被物化的恶果已经成熟,这是女物时代的悲哀。

然而往往可怕的敌人不是来自男人,而是来自我们的同胞。在《印度的女儿》中,主犯一家女性的表现着实令人心寒:母亲哭诉没有人给她养老、妻子哭诉没有人保护她和儿子只能选择去死。言辞激烈甚至表达了对受害者的蔑视,妻子愤怒的质问“难道判了我丈夫印度就没有强奸案了吗”。贫穷是接收不到教育的主要原因,但主流意识的控制才是根本原因。人们因为贫穷而激发恶念,在痛苦的生活中找不到宣泄口,唯有看着整个社会不幸才能稍稍缓解疼痛。这些不幸的女人早已坦然接受男权世界的一切规则,她们自己是笼中之鸟,却痛恨看见飞在蓝天之下的鸟儿。在《生于妓院》中,加尔各答的小女孩儿们从一出生就注定了成为妓女的命运,无法接受教育、政府紧闭着双眼、国际无法出手、热心人士力量不够,又有谁去救她们?只怕她们连问一句“why”的疑惑都没有。

然而我们总要乐观,奴隶时代结束了,封建时代结束了,女物时代的结束还会远吗?

 5 ) 《印度的女儿》:“绞死强奸犯!”

     我在网上曾经交过一个来自于印度的朋友。那时恰逢“印度黑公交轮奸案”事发,我问他对此有什么看法,他说:这是国家的耻辱,也是我的耻辱。但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这个期间他在努力备考,准备来中国求学。
    一两年前我和一个许久未曾谋面的朋友长聊,他谈起他在异国求学的生活。他说他生活的地方附近,有个便利店,一个印度男人在打工,那个印度男人对他说:我原本是医生,但是我愿意为了美国绿卡而在便利店打工。朋友与这个印度男人在异乡相逢,意外地投缘,聊得天南地北。
    这两则小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点:他们想出来,离开印度。
 
    假设这样一个情形,你是一个记者,在做一个随机的采访。你问女性:“你是愿意生活在一个女性权利受到保障的殖民地,还是愿意生活在一个时刻有被性侵风险的主权国家?”你问男性:“你愿意生活在一个妻子、女儿感到安全放心的殖民地,还是愿意生活在一个令妻子、女儿不安、恐惧的主权国家?”此时你才会发现,国的概念是那么稀薄,而人的切身又是那么沉重。甘地给这个国家带来光荣的独立,却没有给这个国家留下伟大的制度。比封建制度更令人不齿的是种姓制度,封建制度滋生的奴性具备圆滑的特质,而种姓制度里的奴性却像基因,从祖祖辈辈烙刻进子子孙孙,周而复始,万劫不复。
 
    “婆罗门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是最高种姓。”
    “低种姓女子被强烈鼓励嫁给高种姓男子以提高种姓的地位。”
    “印度圣女源自印度的一项古老传统,来自贫困家庭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就被迫卖身于寺院,成为印度教高级僧侣和婆罗门长老的性奴隶。”
    尽管种姓制度早已被废除,被种姓制度的核心仍未被消灭:男人为王。
 
    在纪录片中,类似于“女孩子怎么能在晚上七点钟穿得那么漂亮和男朋友在大马路上”的话,言下之意不就是这么晚出来又穿那么漂亮不就是让我强奸的吗?
    “女人怎么能和不是丈夫的男人出来看电影呢”,言下之意:女人只能和唯一的男性,也就是她的丈夫出来。
    “她在被强奸的时候如果不反抗,如果只是什么都不做的被强奸,她就不会死了”,言下之意:乖乖被强奸不就好了。
    印度,一个有信仰的国家。在信仰之下如此垮塌,本质却是,信仰本身带有了不该带有男或女的性别色彩。在蓝色信仰照耀下,印度的首都被称为“强奸之都”,监狱里关的几乎都是强奸犯,每22分钟就发生一起强奸案,就在我写文章的几天前,信仰的光芒几乎快要照耀全世界,在印度被强奸的女性,从美国到日本,从瑞士到丹麦……罪恶的集邮。

    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发生不久,在印度爆发了一股狂躁的“反强奸”运动,女人为了争取权利走上街头,不惧丈夫的拳头,不顾警察的棍棒,疼痛不再是疼痛,而是越被打压越要爆发的革命,《印度的女儿》里诚恳地收录了这光辉一天的片段。但没过多久,《印度的女儿》遭到全国禁播。
 
    影片里一位女教授传递了印度社会的一种普遍观点:“在印度,被强奸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与其被强奸后还活着,倒不如就此死了一了百了……”受害者不配活下去,施暴者只是小施惩戒,这就是印度社会的现状。离事发2012年已过了3年,因为强奸案的不够暴力、不够血腥,人们对此的关注度又渐渐少了许多甚至于转移淡忘麻木。是的,我生活的这个地方,性爱可以明码标价、公平正义,违反法律却也保护女性,至少在大街上走着并不用费心去分析那个迎面向你走来的男人会不会强奸你,在你身后往你走来的男人会不会性侵你。
    “印度又发生强奸了。”某个人对另一个说,另一个人打趣地回答:“是啊,印度是强奸大国啊。”未曾生活在那个惶惶不可终日的环境里的人已麻木,但那些身在其中的人应该麻木吗?像行尸走肉般生活着,接受最终有一天的被强奸的命运,无动于衷,听天由命吧?
 
    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张图片,图片里印度女人被拦在横杆外,她们举着牌子,高呼着牌子写着的“Hang the rapists!”,她们很美丽,但美丽却不该是她们被强奸的理由,性别、职业、贫穷、种姓……所有都不该是。
    绞死强奸犯。绞死强奸犯。绞死强奸犯。
    “为什么要绞死强奸犯?他们被生活所迫,他们贫穷,他们的受教程度太低,他们被坏的观念所诱惑,他们也有家也有妻子孩子双亲……”
    “正如曾经他们强奸所有不该被强奸的女人而无理由一样,这次绞刑也是。”

 6 ) Emory India Week与美国三哥讨论随记

阳光渗出百叶窗的缝隙洒在桌面,亚特兰大的三月好像一场儿时的梦。

学校好声音活动的第二天下午,坐在十几个美国三哥之间,东一句西一句的聊着他们国家的问题,感觉陌生又温柔。



  “我觉得很惊讶-尽管这是我第二次看-他们并没有感到丝毫的罪恶感,他们的心理没有一种声音去阻止他们这么做”一个女孩说出了第一句话

  “像是那个律师所说的,在他们的文化里,女人就是没有思想的财产。钻石,或花。改变这想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只有女人知道了自身的价值,才不会成为男人的财产。”

  “教育问题岂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在德里,思维开放的人会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相比之下,我们国家的妇女问题更集中在乡村。在那些教育与法律几近于无的地方。这部片子在乡村的放映被制止了。你要期待那里的人如何与其它想法接触?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改变那里妇女的意志”

  “关于这片子表达的西方思想本身上会造成什么影响也不容乐观。如电影中犯人的妻子说的,她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的是男人所拥有所保护的对象。妇女独立对她来说根本是天方夜谭。我们的国家太分化了,对于不同的人影片里的思想会有不同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印度政府要禁这部片子”

  “是的,看那些女儿们,女人们根本不懂什么是女权。她们理所当然的听从妈妈的做法,而妈妈本身就是爸爸的仆从。”

  “甚至那个律师的想法,把女儿当作花儿一生一世将她供养。那也是传统教育所导致的古旧观点。他受过教育,确是传统教育”

  “而家长们对男孩的态度同样是问题的来源。看这个网站上的讨论贴:家长们,你们每个人都会告诉自己的女儿,不要八点钟之后出去,要告诉他们跟谁出去,去了哪。可你们哪个问过自己的儿子晚上去了哪里,跟谁去的?”

  "是的,像那个司机说的,他的文化让觉得女人九点后出来要对强奸付更大的责任,因为男人就是这样,而女人应该懂得保护自己。"

  “我们的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确是问题的成因,但这也太夸张了吧,好歹是杀人啊。这些儿子们强奸当吃饭也就算了,杀了人都这么淡定。”

  “觉得强奸无所谓本身就意味着使用暴力也无所谓了啊,而暴力的极端不就是死亡吗?这是文化的问题。性别不平等的传统在印度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而这样的事情也理所当然的发生了几千年。它是文化大山的一部分,而法律能做的并不多。强奸问题只是当下文化于时代冲突的一部分。我们爱印度文化,可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改变它。可改变哪一部分,怎么改变?这些让这些问题更加复杂了”
 
  “法律还是有用的,起码让人们知道你会被处罚。可是看看吧,你可以在德里卖十斤牛肉而被判处数年的刑罚,可是强奸是个女人,你顶多被关一两年。”
  
“政府对这个问题的态度真是不容乐观。谁都知道那些官员都是这种事儿的行家。他们才不会做什么改变呢。所以这四个人被处罚的时候也在很疑惑的问why。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应该受这么重的处罚”
  
“嗯。我想到点不太相关的听说在从前有种非主流的说法男人与女人发生关系是在Bless她。”

 “是的,人们对性行为的看法也是。。我们的女人认为这是一种罪恶,无论是婚前或是婚后。它是对丈夫履行的义务。所以既然它本来就是种罪恶,强奸犯们就更觉得由自己强开也无所谓了。”
 
 “。。。。”


学生就这样。人人都知道问题所在却没法解决。二十岁的青年们的热心并不能救世


关于电影

  “它被禁的原因也许也是这个案子仍在进行。包括了当时美国狙击手被杀的事件。”
 
 “是的,我想也许没有谁是完全想遏制反对强奸的想法的,可这部电影却充斥着反政府的观点。在中国,人们会禁掉一部电影因为一定点的反政府言论,但不代表体制否定了电影里所有其它的观点。”
 
  “而且这部纪录片明显有一个西方女权主义的立场,却几乎忽略了其他所有观点。他花了大部分篇幅去讲述犯人的暴行和人们的示威活动,却仅仅用一小部分来表达妇女真正的态度。你看,大部分受访者都是男人。我听说受害人妈妈脸上的泪水也是拍完加特技,他们甚至没有采访被害的那个男人。”
 
 “没错,这部电影太过煽动以及空洞,是简单的对事件偏向女权主义的加工再现。如我们说过的,在如此分化的不同种性,不同地区,不同职业地位和教育水平的人中,这部电影会产生的结果是复杂的。如果我是政府,我肯定也是不会允许上映”

  “话说回来这部片子由一个英国女人拍成这样是很正常的。我其实很欣慰人们能看到这部电影。因为在我们国家不会有人拍这样的电影。有人会痛恨它和导演,政府也不会给他好脸的。”
  

回宿舍就玩了盘游戏,忘了八成。然后突然想记下来。想起什么记什么。当日记了


想到什么再加吧。想到一个在德里学工程的朋友,从来没交往过女孩,认定此生只爱一人。跟影片里男人的形象没有半点相似。印度的Engineering非常忙,三傻大脑宝莱坞没撒谎

想到我尼泊尔的前女友。站着我房间外边不敢再往前踏一步。不知道她何去何从


20140321

 短评

父亲说曾经抱她入睡拥她在怀陪她玩耍 最后却要亲自点火为她火葬 这是多难忍的事 母亲说她曾笑容劝慰 你们的小女儿已经要成为医生 苦日子终已到头 最难过的也就在此 她已经前程在望 却遭此横祸 她遇到了最好的父母 却没有逃过社会现实的劫数 印度太可怕了

8分钟前
  • 贾哩哩
  • 还行

印度的警方说:德里是个非常非常安全的城市,和其他国家的首都一样安全,就是普通意义的安全,现在甚至更安全。政客说:印度是一个非常民主非常自由的国家。强奸杀人犯的辩护律师说:我们有最棒的文化,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人的位置。如果我的姐妹被强奸,被玷污了清白,我会亲手倒上汽油烧死她。

1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为这个世间仍有的漠视与男权感到莫大的可怕,正因为文化的历史悠久导致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没有丝毫愧意的死刑犯,受过高等教育仍然说出女人晚上五点后就不应该出门,好比一块肉在狗的面前晃,被叼走了只能怪你这块肉,而狗是无辜的,可怕!!而实际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深埋的男权也只是被表象遮蔽

13分钟前
  • 岚小壹时光琐碎
  • 力荐

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从哪儿开口。想讥讽,想咒骂,最后还是沉默了,不知说什么好。

18分钟前
  • 三狗大将军
  • 力荐

莫可名状的悲愤,歌舞的民族,尼玛示威呐喊都唱出节奏了。如果这就是所谓文明古国的历史包袱、人伦价值观,这些污垢无异于癌症。希望生在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年轻国家,大家一起上路,一起平起平坐,一起开创各种可能。而,另一个文明古国也别得意,五十步笑百步,而已,lran……

2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了这个片,连跟团去游印度的想法都要打消了。

22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觉得里面强奸犯和他们辩护律师的言论可笑和可耻吗?愤怒吗?觉得印度男女平等思想落后吗?那请停止转发“女大学生防狼手册”,停止提醒女性不要在地铁穿的太“清凉”,停止拷问女性“你做了什么导致你被家暴”。中国社会里其实有太多同样的表达,只是披上了“温柔”的外衣,这样的毒药更可怕。

25分钟前
  • St.hanshaugen
  • 力荐

非常规整的纪录片,话题选的及时,拍的不错。看现在开始有些评论又开始整那种“至少中国没这么差”的调调了。醒醒吧中国近几年女权状况很恐怖好么,日益俱下,甭一百步笑五十步了。另外,咱天朝能去游行吗?呵呵。另外,印度语是本身没有强奸这个词么?语言没有强奸这个概念好恐怖,因为强奸肯定存在的

26分钟前
  • やま
  • 力荐

把脑子洗坏的人油盐不浸。

28分钟前
  • 小小农
  • 力荐

两个妈妈眼中的泪水令人心碎,她们都没有错,但她们却遭受着最深的苦痛。改变病态思想的根本是教育,这一点在中国也一样。

3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她的名字在印度语里是光的意思,她出生的时候,我们被赐予了光和幸福”。

36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对印度一直有着“歧视”,我知道这是偏见,因为不待见,所以不会去了解,只能感受于那些有限的视角和体验,偏偏这些有限的表现愈发让我讨厌这个地方。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只是表现了某个阶层的印度,但是有这样一种阶层的存在就够恶心人了。没受过教育的胡扯也就算了,我很难相信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

41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

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暴行,而是不自知的愚昧。大家都说生在中国,是地狱模式,但看看其他更落后的地方,不得不庆幸,至少,我活在中国,当然,世界上有比中国更好的,更幸福的,更自由的地方,但那些地方,都是靠着一代一代人创建出来的,你,为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做过些什么?

44分钟前
  • 通叔
  • 力荐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别忘记南亚好弟兄,印巴,印尼啊,泰国越南啥的,谁也别嫌弃谁。都觉得自己文明是地球上最棒的,我们最棒的,所以女人是没有地位的。世界人口第一、第二大国,都是杀婴、杀女婴大国,也别忘记穆斯林好兄弟,都是女性地位低,堕女胎,杀女婴。女人是延续人类的力量,我们的生育能力是男人没有的,却把牌打的如此烂。应该广泛堕男婴才能翻身,不让这些暴力犯罪分子出生面世。这姑娘生前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算欣慰,这是她感受到的最后的美好。

45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幸福的发达国家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发展中国家各有各的不幸,在这不幸之中,印度这点和中国非常相似:底层草根出身的家庭都会倾其所有供子女上学读书,然后全家就指着这个翻身了。就冲着把这片给禁了,印度没资格称自己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

49分钟前
  • Anondot
  • 推荐

阿三的种姓文化以及对待女性的态度,在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普世价值大流前,尤其灭绝人性惨无人道。印度政府据说禁了此片,更是司马昭之心!8.6

5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我们现在看他们,产生的感觉,和远处的人们看我们,产生的感觉是一样的。

55分钟前
  • 季轩
  • 还行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这片就是带着强烈的批判意识,技巧寻常但却有效。最让我震惊的,不是犯罪人的毫无悔意;而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律师说出“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因为)我们的文明里没有女人的位置”这样的话。一想到中国的出生性别比高过印度,看这片就像在看一面镜子。

56分钟前
  • mOco
  • 推荐

五十步笑百步。共勉吧。

59分钟前
  • 纠结咪
  • 力荐

沉重和震撼,整个人都不太好。最难改变的就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在中国,其实最不幸的是藏在骨子里的男尊女卑被这个社会默认,被每个人默认,没有人去争取,没有导火线,一切看起来像一汪平静的水,而事实上,婚嫁问题已经成为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1小时前
  • PennyPi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