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松物语

HD中字版

主演:长谷川一夫,香川京子,进藤英太郎,小泽荣太郎,南田洋子,田中春男,浪花千荣子,菅井一郎,十朱久雄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5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近松物语 剧照 NO.1近松物语 剧照 NO.2近松物语 剧照 NO.3近松物语 剧照 NO.4近松物语 剧照 NO.5近松物语 剧照 NO.6近松物语 剧照 NO.13近松物语 剧照 NO.14近松物语 剧照 NO.15近松物语 剧照 NO.16近松物语 剧照 NO.17近松物语 剧照 NO.18近松物语 剧照 NO.19近松物语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近松物语》:爱一个人,成为一个梦,远比无梦更虚无

1898年,沟口健二在东京出生,小学毕业之后就开始接触各种职业,最初,沟口健二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画家,却阴差阳错在1920年以助理导演的身份进入日活向导制片厂,担任小口忠导演的助手。

和同时期的导演相比,沟口健二的运气更好,他只当了两年的助理导演就升级为导演,并在1923年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爱情复苏之日》。似乎从第一部作品开始,沟口健二就找到了自己的拍摄方向,在此后的众多电影中,“女性”是永远不变的主角。

女性的故事一般有两种,顺从和反抗,比起顺从,我更喜欢看反抗,因为女性需要自己成全自己,尤其是在爱情故事中,悲剧也好,喜剧也好,都需要女性自己去争取。

之前看过几部沟口健二的电影,典型的东方美学,缓慢、宁静、悠长,故事恰到好处,时间恰到好处,镜头恰到好处。或许在很多影迷的眼中,沟口健二是殿堂级的导演,然而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喜欢讲爱情故事的人。

沟口健二的爱情故事大多都建立在不平等的地位上,往往以女性的牺牲为主。姑且不论这样的牺牲是否有意义,有一点可以肯定,沟口健二镜头中的女性从来都没有高贵和低贱之分。

拍摄于1954年的《近松物语》依然是一部爱情电影,尽管故事有些老套,但丝毫没有影响整部电影的美感。

《近松物语》讲述了一个殉情的故事,作坊的画师被误会与专责编写装裱佛经的大经师的夫人阿珊有奸情,两个人情急之下一起出逃。在出逃的路上,阿珊为了保全名誉决定自杀。此时,画师的表白让阿珊重新对生活充满希望。

面对现实的种种困境和逼迫,画师碍于礼教想退缩时,阿珊却奋不顾身,坚持要和画师在一起。最后这段不伦之恋被曝光时,阿珊从容赴死。

街头的围观者看着昔日的大经师夫人此时正走向死亡的十字板,随觉有些可惜,但还是忍不住说道“从来没有见到夫人这么高兴过。”在这充满魔性的场景中,阿珊虽死犹生,她和她的爱情终将永垂不朽。

沟口健二有很深的绘画功底,在进入电影制片厂之前,沟口健二从事过很多和绘画有关的工作,他曾经是报纸的插画师,也参加过和服的设计。在《近松物语》中可以看见沟口健二细腻和精致。

画师生病在床时的样子,阿珊擦拭乐器的样子,定格下来就像一副副小小的浮世绘。电影中所有的角色都好像是提前设计好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一个阶层,一种立场。

画师和阿珊逃跑时经过的街头、小船、湖畔、田野、山坡就像一副徐徐打开的画卷,他们的途径之路见证着他们的爱情,也见证着所有的不幸和坚持。将悲剧性的人物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既可以突出人物此时的生存状态,也可以为后面的剧情埋下伏笔。

沟口健二的电影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他以女性为主,但又不仅仅是女性。他以女性身份、地位、选择以及命运来表现社会的不公、男性的懦弱、礼教的残酷。换言之,他的电影是通过女性视角来看世界。

在沟口健二的眼中,女性的所有反抗和牺牲都是为了体现出个人价值。

封建社会的日本女性身份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家庭的附属品,女性所有的社会地位和拥有的财富全凭男性的施舍。拥有一副好皮囊、做的一手好茶饭就是女性最大的资本,而男性可以借助自己的财力之便和身份之便,为所欲为。

《近松物语》中的阿珊也是如此,她蒙受丈夫照顾,衣食无忧,享受着丈夫带来的荣耀和尊贵,但这仅仅是因为她年轻漂亮。丈夫承认她美,但对她的家人格外吝啬,而且还总是去下人的房间。

美有何用?丧失了优势的阿珊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魅力和价值,于是,选择了和画师在一起。

礼教之下,这样的爱情自然没有好结局,阿珊似乎也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她的从容和自信在走向死亡的路上悄然绽放。爱情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和死亡进行对抗,消解死亡的悲剧性,让扁平的生命饱满起来,让角色虽死犹生。

画师说,一切都像一场梦。对阿珊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场梦,醉生梦死之后,只有死,但却好过生的虚无。

 2 ) 1954年的沟口健二(1)

近松门左卫门原著。故事有点像同为改编近松门作品的《心中天网岛》(筱田正浩导演),讲不为世俗所容的走投无路的爱情。《心中》讲纸店老板爱上妓女,《近松》讲大经师夫人爱上印刷工。男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悱恻缠绵的情形,两片都表现得摧心裂肺。《心中》主要是借鉴传统舞台艺术形式,探索新的电影间离叙事手法,净琉璃与电影糅合营造了一种诡异的气场,所散发的奇妙魅力对观众构成神秘的吸引力。筱田正浩在技巧上的探索值得肯定,而沟口对社会氛围的营造则值得一赞,《近松》着意表现飞短流长的无孔不入和世人不怀好意的眼光,并将偷情男女被抓游街示众的桥段前后呼应,以此烘托压抑的社会环境,一个强大的禁锢人性的人间牢狱呼之欲出。

 3 ) 琵琶湖之上的悲歌爱恋

你们的感情越出了社会的规范,是要受到惩罚的。然而此时,茂兵卫已经不再是那个胆小怕事的装裱工了,他冒险回来,只想要见到自己的爱人。
我从来没见夫人那样开心地笑过,看看茂兵卫,他也是那样安详,没有丝毫惧怕。示众行刑的路上,他们同坐在马上,手紧握在一起。能够同深爱的人共赴黄泉,他们了无遗憾。
究竟是谁将他们推上绝路?吝啬的老板,为富不仁的贵族,见利忘义的哥哥,还是等级严明的封建社会。尔虞我诈的人情俗世,根本不会接纳一对真诚相爱的恋人。
茂兵卫是最底层的手工业者,他一直恋慕着夫人,奈何阶级的阻隔,只能将情感深埋心底。他偷偷地从老爷的账上支钱,数次帮助夫人的娘家摆脱困境。
老爷抢占婢女的丑事败漏,却还怀疑夫人奥三不贞,令她自杀谢罪。这样的家已不能待下去了。茂兵卫畏惧惩罚,决定出逃。两人就这样结伴而行。面对官府的追捕,他们想过自杀。深夜的琵琶湖上,水汽迷蒙,茂兵卫大胆地剖白心迹。得知自己被人深爱,奥三重燃起活下去的渴望: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
可世界之大,竟没有他二人的容身之地。老爷状告官府,认定他们通奸。身为仆人,茂兵卫的行为还违反了恩义的要求,背叛主人,将要遭到全社会的唾弃。
整部影片萦绕着古典哀婉的悲剧美感,情节关键处响起的能乐,烘托情绪的同时,标识着大和民族的审美底蕴。
很喜欢的一部影片,之前看过,重温一遍,对片中尔虞我诈的人情俗世有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收获爱情,却必须付出失去生命的代价。紧握双手的他们,无怨无悔,对这世界,再无留恋!

 4 ) 。。。想写短的感想结果字数太多了

关于近松物语 没想到会看一部54年的日本电影。。。 好老好老,字幕翻译也不太到位。 开头有一幕家仆和夫人游街示众被钉钉子,就知道肯定和接下来的故事有关联,男主人或女主人,没想到是女主人。 敏郎拒绝帮家仆塔玛撒谎和她订婚,并且主动问夫人她家人是不是来过,哦这里觉得敏郎对夫人是不是有点子喜欢在里头。 后面没想到因为半袋金子的误会女主人就这么和敏郎一起走了,完全不考虑其他人怎么看待他俩,不管俩人之间有没有事谁还信他们清白的。期间敏郎要一个人跑,她还追上去,这女人完全是恋爱脑啊 有人找他们我以为敏郎的父亲会怎么也不肯把他们说出去然后被打发生意外什么的,没想到就直接说出他们的位置了。这果然不是国产剧的套路哈哈。 敏郎逃出来还大白天主动去女的家里找她,被女的家人告发一起被抓走了,不能晚上悄咪咪的去然后逃走吗?这俩人一见面就抱起来不停的哭唧唧,粘在一起,赶紧商量接下来咋办啊!一步步的作死之路。。。 话说女的就不该管娘家人,当一个扶弟魔,虽然她老公确实也很抠,但是后续证明妈妈和弟弟不值得。。。尤其弟弟。。 看的中途就一直担心这是个悲剧结尾会很残忍,被开头钉钉子那里吓到,还好最后没放这幕给观众看。 结局了,反而放下心来,好了死一起你俩这下开心了吧🙃🙃

 5 ) 沟口作品有感

第一次看沟口的作品,短评空间不够表达感受,转存这里。

东方导演似乎很喜欢用男女情事来表达对封建的不满? 这是初印象;

第一次看沟口的作品,光与影的美感和构图,带来古典美的享受。

这张海报传达出东方古典审美的美好

剧情多在居室内展开,相对简单的布景,演员们动用了身体语言表达情感、情绪和冲突,和日本片一贯含蓄克制表演印象不同,始终严丝合密的服装状态,却不影响你感受到角色情绪的大起大落; 和是枝裕和的旁观镜头不同,他的镜头在房间内移动时,可以将观众代入剧情,被人物情绪带动,比如:

感受到阿玉感慨为什么男的出轨没事儿的不平;

夫人面对母亲的请求的为难和被丈夫拒绝的无奈和不满;

敏郎对夫人的关注和对阿玉冷漠的反差;

夫人和敏郎在阿玉房间意外相见之后的慌乱,意外导致的被猜疑;

沟口和是枝裕和的影像风格不同,但目前还没搞懂他怎样用镜头实现的,有待继续琢磨。

整部影片有三个比较高光的段落:

1) 摇曳的船上,一对被误解成出轨的男女,企图自杀,几句台词和身体转换间,剧情发生大反转,敏郎自杀前告白的身姿是卑微的,夫人最后反转主动行为下,敏郎的身姿是尴尬不安的,俩人体态的高低,也反映那个时代下人物的关系,导演的设计无言的控诉那种不平等制度对人的影响; 摇晃的小船,帮助观众感受到俩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和冲击,这个道具选得挺聪明;

2) 开篇游街十字架的肃杀镜头,放在片头,带着威慑;

3) 结局的游街,夫人和敏郎被捆着,被围观,本应很丧的,但镜头移到紧握的双手,俩人微笑、平和的面部表情时,不由舒了一口气,虽然结局仍旧是悲的,但他们的灵魂至少不孤单了;

~~~ ~~~ ~~~

丈夫最后被夺去财产流放的结局,让人意外,但也解释了片中原觉得不解的丈夫反应,说明作为男性的他最后也成了父权规则的受害人,这一点和同时代的中国有些不同。

不良的规则,往往助长恶人恶行。夫人的兄长、敏郎父亲和村民、印刷厂那个小人……这些人物都在用自己可悲、可怜、可憎的面目,在诉说着这一点。

电影里阿玉和她的叔叔是男女主人翁以外,难得‘站着的人物’;

将一个普通的故事,讲得不平凡,彰显了导演的功力; 也因为故事比较平凡,所以让我将关注点放在,这个故事人家是怎么讲的。

香川的美丽和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男主的美男气质,在一众令人厌憎的小人物中,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在带有批判性质的作品中,这样的美感对观影心情比较友好。

 6 ) 《近松物语》:沟口健二的东瀛梁祝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日本电影的黄金时期,以1952年日本电影界取消了诸多限制为契机,制片公司开始施展拳脚,奠定了日本电影的殿堂根基,并诞生了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成濑巳喜男以及沟口健二为代表的四大巨匠。若依风格论,黑泽明兼糅东西、气势雄浑,善于表现武士文化;小津安二郎平和冲淡、和风浓郁,善于表现庶民文化;而成濑巳喜男和沟口健二则都将视角对准了女性题材,所不同的是前者风格诗意、主题灰暗,而后者的作品气息温和沉静、独具东方古典韵味。

世人常言沟口健二擅长表现歌舞伎文化,话是不假,毕竟有反映歌舞伎的「艺道三部曲」(《残菊物语》、《浪花女》、《艺道一代男》)以及其他一些作品。然而,倘若我们将视野放得更广阔些,便可发现沟口导演一生致力于女性电影的创作。除了个别作品外,他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描写了普通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尤其是他的代表作《浪华悲歌》、《雨月物语》、《西鹤一代女》、《祗园姐妹》等更是描绘了一系列悲苦的女性形象,成为日本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应当说,沟口健二对女性题材的痴迷首先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沟口出身贫寒,他的姐姐很早就担负起了养家的重任,做过艺伎、后来又成为了华族(旧日本贵族)的小妾。跟随姐夫居住期间,他领略过富人的生活,但作为艺伎和小妾的弟弟,他又见识过穷人的困顿。另外,他年轻时还经常出没于烟花柳巷,还被一个自己喜欢的妓女百合子用剃刀刺伤过后背,成为了当时新闻大肆渲染的话题。只是事后他不但没有责怪百合子,甚至对朋友这样讲:如果没有挨过女人的刀,怎么能创造出好的女人形象呢。1927年,沟口与舞蹈家嵯峨千鹤子结婚,可是由于沟口的放荡不羁使得两人之间龃龉不断,最终千鹤子因精神失常而住进了医院。从此,他的心中多了一份对妻子歉疚赎罪的心态,同样也传递到了作品之中。

在四大巨匠中,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看过不少,这部《近松物语》是我看的第一部沟口健二作品。从美学风格来看,沟口与小津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比如深受东方传统文化影响的意象和美感。然而细究起来,两者又有相当程度的不同。比如在题材上,小津以战后日本家庭生活居多,从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纠葛来展现传统家庭结构瓦解之后的世态人情。而沟口则聚焦于女性题材,着重表现女性在社会洪流中的命运走向;又如在美学意蕴上,同样是予人安定感,但小津是基于现代都市的,而沟口更偏向于明治或者江户时期的那种古典式优雅。

当然,沟口与小津的最大不同在于对镜头的运用。众所周知,小津作品最大的特色便是永远的低机位固定镜头,可能比较缺乏诗意,但他更注重构图的精美和平衡感,是一种被动的审美态度。与其相反,沟口健二非常喜爱用升降架拍摄和移动镜头。如果说小津为了追求「静」,而宁愿放弃摄影机的「动」,那么沟口的「静」则是一种「动中寓静」。他自幼热爱绘画,且有着极高的美术天赋,在实践中以传统日本绘卷中卷轴随画铺展的形式来模拟长镜头,创造出了极富表现力的影像风格,并且尽可能地在一场戏中一镜到底或者是多镜模拟一镜到底,从而将场景、氛围和角色表达得更加自然真实。沟口标志性的「绘卷式镜语」和「一场一镜」甚至极大地刺激到了当年的法国新浪潮电影,为西方电影带去了一种东方美学的可法良范,并被后来的《公民凯恩》发挥到了极致。

作为沟口健二的代表作之一,《近松物语》虽然没有获得过国际奖项(《雨月物语》和《西鹤一代女》都曾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但却堪称其晚年最成熟的作品。本片用的仍是沟口最钟情的时代剧背景,主要人物的登场舞台是一家负责为宫廷制作年历的装裱店铺。黑泽明曾说商人阶级和妇女问题是沟口健二最擅长处理的领域。因为沟口导演在京阪地区(京都、大阪)居住过相当长的时间,此地是日本曾经的上方之所,有着浓郁的古文化氛围,也是贵族与商人并存的地区。通过细致的观察,当地富裕阶层的居住环境、生活模式、以及人与金钱的关系都融进了沟口的作品中,奠定了他唯美风格的形成。

由于产品特供宫廷,这个装裱店铺的老板以春被称为「大经师」,身份虽是平民,地位却颇高,收入也相当可观,甚至一些贵族还经常向他借钱。不过,正如大多数有财有势的商人一样,以春亦是个「葛朗台」式的人物,嗜钱如命,对家人极其吝啬。同时,虽然他有个年轻貌美的妻子阿燦,可他仍暗地里觊觎女佣阿玉的姿色,三番四次地骚扰她,还提出在外面另置一处房子将她收作情妇。阿玉不胜其扰,谎称已经与店里的装裱匠茂兵卫订婚。事实上,阿玉确实也对茂兵卫情有独钟,只是苦于对方似乎有意不解风情。

另一方面,夫人阿燦的娘家经济十分窘迫,而且她还有个游手好闲的哥哥。这一日,哥哥为了还债跑来问阿燦借钱,阿燦深知丈夫吝啬,但又不忍拒绝,只得找管账的茂兵卫商量。茂兵卫同情阿燦的处境,想私用以春的印章预支一笔钱帮她救急,不料被店里的一位帮工助右兵卫看到,无奈之下只好向以春承认错误。阿玉见状连忙说是自己要茂兵卫这么做的,以春早就对阿玉倾心于茂兵卫感到不满,顿时更加怒不可遏,下令将茂兵卫关起来,等到第二天送交官府治罪。

之后,阿燦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阿玉,并向她道谢替自己解了围,还许诺会为他俩向以春求情。然而阿玉却认为老爷绝不会原谅他们,于是将以春对她心怀不轨的事和盘托出,说老爷不但会迁怒于茂兵卫,而且今晚还会来阿玉的房间占她便宜。阿燦伤心欲绝,打算晚上在阿玉的房间守株待兔,找丈夫谈一谈。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当夜茂兵卫伺机逃出了看押他的阁楼,准备先向阿玉告辞,然后离开这个店铺,没想到在阿玉房间的居然是夫人阿燦。茂兵卫坚持要走,但阿燦出于内疚不让对方离开,拉扯之间两人倒在地上滚作一团,正巧被寻找茂兵卫的助右兵卫撞见。慌乱中茂兵卫逃出店铺,而以春接到报告之后怀疑阿燦和茂兵卫有染,也不容妻子解释,命她自裁谢罪,心寒绝望的阿燦趁以春离开的间隙也离家出走。

在影片的开头出现过这么一幕场景,城里的一个武士发现自己的妻子和仆人私通,于是将两人捆在一起游街示众,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导演借以春之口言道:「这是他们整个家庭的耻辱,通奸者就是这种可悲的下场。如果武士不亲自杀死通奸犯,他就会失去身份和地位。比起这样,不如死在丈夫的手里要更好些。」再联系到以春多次欲对阿玉不轨,这便是沟口健二为影片立下的基调。在男权为尊的社会,男人可以尽情地在两性关系上为所欲为,而女人就必须接受如此悲惨的境遇,同时也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阿燦和茂兵卫在逃跑的路上相遇了,茂兵卫起先劝阿燦回娘家,可是阿燦却执意寻死,茂兵卫怎忍心放任不管,只得一路苦苦相劝、陪护左右。为了掩人耳目,两人在住宿时以兄妹相称,还数次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以春派来追踪的人马。终于,几经辗转、进退维谷的两人来到了琵琶湖。这一段,是两者关系、亦是剧情的转折点,当然也拍得相当唯美动人。

黄昏时刻,两人荡着一叶小舟穿过芦苇丛驶向湖中,阿燦坐在船头,茂兵卫抓着橹站在另一端,形成一幅优美的绘画式构图。茂兵卫问阿燦是否准备好了,阿燦微微点头,茂兵卫跪在地上用一根带子帮阿燦系住双腿,为了避免尸体浮出水面后两腿张开现出丑态。

阿燦用手抚了一下茂兵卫的右肩,满怀歉意地道:「都怪我,害得你被迫放弃自己的生活,你能原谅我吗?」

茂兵卫摇摇头:「您干吗这么说,夫人。能服侍您我很高兴。」接着略一犹豫,仿佛下定了决心,「我现在可以说了,上天不会惩罚我的,即使我无法抑制这最后的话。我一直以来……一直以来都恋慕着您,夫人。」说着情不自禁地抱住对方的双腿,将头靠在阿燦的膝盖上。

「爱着我?」阿燦受到了强烈的感情冲击,瞪大了眼睛看着茂兵卫。

「是的。」茂兵卫抓住阿燦的手,「请抱着我,紧紧地抱着我。」

阿燦站了起来,却没有回答。

茂兵卫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唐突,又颓然坐下:「请原谅我,原谅我。」

此时,阿燦的眼中猛地迸发出生机:「你刚才说的那些话改变了一切,我不想再寻死了,我想活着!」说完扑到茂兵卫的身上,紧紧地抱住了他。

这里,我想稍微提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近松物语》作为沟口健二的代表作,在欧美评论界虽也不乏赞赏,但比起《雨月物语》、《西鹤一代女》、《山椒大夫》等作品则要大为逊色。其重要原因在于,茂兵卫的行为方式在西方人眼里缺乏骑士在恋爱中的那种英雄气概。在西方作品的描述中,骑士们即使跪在地上求爱,也会始终抬头挺胸望着女方,时刻显露着自信。然而日本是一个没有骑士文化的封建社会,仆人爱上女主人简直是一种罪恶。以上述场景为例,茂兵卫跪在阿燦面前,低头匍匐在她的脚边,用了一种近似抽泣的语调进行表白。而当阿燦鼓起勇气扑向他时,茂兵卫也不像西方骑士那样主动迎上去拥抱,反而像个大孩子一般,仰面朝天地任由对方抱住自己,显得十分被动。这般毫无男子气概的样子在西方观众眼中是非常滑稽可笑的。

而从戏剧角度来说,日本传统的歌舞伎以及继承了这一流派的新派话剧,在演恋爱戏的时候,一般都选会用体态文弱、甚至显得轻浮的美男子型演员。饰演茂兵卫的长谷川一夫是一位既能演男子汉也能演美男子的演员,但相对于扮演男子汉,他更多的是以美男子的形象示人,并且深受女性观众的喜爱。在《近松物语》中,他的举止完全是美男子型的,对于女性几乎不显露男子汉的气概,只是到了关键时刻才会表现出些许英武气息。这种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缓慢发酵所形成的美男子型的男子汉,正是沟口导演希望达到的效果。

为了表现两人关系的变化,沟口健二还在他们身体姿态的细节方面做了讲究。在琵琶湖这一幕之前,阿燦的身姿是略高于茂兵卫的,符合主仆的身份,后者从体态到心理都是卑微的。而自从阿燦决定接受茂兵卫的爱意、不再寻死后,这一现象逐渐开始转变,尤其是最后在阿燦娘家的那场戏。以春先前为了不使名誉扫地,派人抓住阿燦送到她娘家,而不是以私通的名义将两人送官。没想到茂兵卫在他父亲的帮助下逃走,又潜入阿燦娘家与心上人相会。阿燦的母亲要他俩分手,此时的茂兵卫挺直了腰杆断然拒绝,阿燦则从低角度以一种景仰的神情望着他。两人上下位置的倒转,意味着卑微的男仆成了爱情中的英雄,而高贵的女主人反而居于以低姿态仰视这位英雄的心理地位。

两人同时被官府逮捕也意味着以春的身败名裂,不仅失去了「大经师」的身份,还被判流放并没收全部财产,偌大的买卖几日之内烟消云散。随后,街上又一次出现了行刑队,只是被捆在一起的通奸犯换作了阿燦和茂兵卫。然而两人的表情丝毫没有恐惧和悲伤,相反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脸上挂着微笑与从容,人群中原来店铺里的女佣说了一句:「我从没看到夫人这么开心过。」

影片是一出悲剧,但这样的结局无疑又是无比光明的。如同我们的「梁祝」,冲破礼教枷锁的爱情令人感怀至深。同时,沟口导演在处理这样的题材时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蕴含了不悲不喜、不增不减的东方美学,在浮世绘般唯美浪漫的画面中透射出强烈的人文表达,给予观众默然沉浸又直击心灵的观影体验。相比黑泽明,沟口健二的「恢弘」是隐性的,别有一番意境。

 短评

一个心术不正的下人,凭无中生有的丑闻,害了两条命,也使大经师以春精心经营的事业全都毁了。礼教的存在本应是让人更有道德,结果却成了杀人工具。其实以春要是不那么小心眼,多信任一点儿自己的妻子,结局也不会是这样的。但也不算悲剧,至少阿珊和茂兵卫死前度过了一生中很快乐的几天。

9分钟前
  • Ying_0111
  • 推荐

1。没有一个表现男主角作为匠人手艺了得的镜头,没有一个表现女主角作为女主人使唤下人的镜头。沟口健二的电影和现实感无缘。2。拒绝常用的恋爱剧的心里手法,人物的心里描述处于缺失状态。从场面调度,光,影,音来提示两人的关系,营造爱的氛围。画面本身要优先与剧情。

13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从室内的结构,到客栈,街道,农村的草屋,所有人的表演,所有的空间都被限制住了,一切都在缩小,趋于虚无。长谷川保住香川京子的腿,突然想起布列松的《温柔女子》,同样,香川京子也只能像桑达一样,痛哭,哭着的香川京子是真正的香川京子

16分钟前
  • 缘浅情淡
  • 推荐

2+4=6。父母对子女之爱,分明就是有私心的,可怕的是他们想要编造成无私的。诛心的三个字,莫须有,疑心杀人,礼教吃人,封建土壤非要时不时翻一翻才可亡绝旧制复辟的种子,今日成果来之不易

19分钟前
  • FWSWU-LLDAF
  • 还行

这世界有了规则之后,不但没有变得简单,反而更加复杂了。无论规则的受益者给规则涂上多么浓重的合道德性、合情理性的色彩,它终究不能等同于客观的公正。人与规则的纠缠都将一直持续下去。没有完美的规则才是这世界永恒的规则。

2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只一个开头,便已让我欲罢不能,短短数景间,鲜明活泛的角色次第登场,琐碎细微的矛盾引而不发,叙事的流畅和调度的自如让人不禁击掌,只可惜后半段没有Hold住,在一路逃亡路上逐渐走向老派和陈旧。

23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徐浩峰氏曰:沟口健二在《武藏野夫人》中,借一个角色的口,感慨日本文化:“日本太平的时间太久,等儒家文化占了上风,权利关系稳定周密,个人就消失了。在日本,表现自我的方式只有两条,自杀和通奸。”

26分钟前
  • 无鬼斋
  • 力荐

不安的鼓点,放肆的情感,紧握的双手,从未有过的开心与平静的表情。结尾在一声声兵役的“闪开”声中,好似导演在高喊:我要歌颂自由和爱情。7/10

30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第一部沟口健二,不负盛名,故事虽不奇,但稳扎稳打,拍得很漂亮,独树一帜的光影,利落急促的配乐,以及“纯粹”的悲剧内核,从“假私奔”到“真私奔”,人性的势利丑恶以及悲伤痛苦,都被展示得相当透彻。

33分钟前
  • 洛伦兹不变换
  • 推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zNzUwMTY=.html

36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亡命鸳鸯的一波三折,目睹游街的有因有果,似乎落了现时观众最怕的俗套。但沟口在电影里设置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无差别迫害,无论是家财万贯的铁公鸡老爷,还是战战兢兢的乡下老汉。背景大抵如是,投射到仆从的唯诺,夫人的决然,有得孤舟弱水寻死不成,一番挣扎,至于如漆似胶的不分离,令人感动信服。

39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芦苇是沟口电影中常见的一个母题,好比在述说人物:你们都是风中的芦苇,你们是芦苇,命运是风···

44分钟前
  • 八部半
  • 还行

封面太惨了,完全破坏了电影中美到不可收拾的印象。画面和配乐都很好,尤其对于时代背景的描述非常周到(可以参见简介的第一句)。所谓的“女性视角”也很有节制──虽然被认为通奸的女人要判处死刑,但是包庇了通奸妻子的的丈夫也要被流放。告诉我们这个制度如何运作比站在外面的批判有趣多了!

46分钟前
  • 全都是风
  • 推荐

1.东方传统伦常礼教与阴差阳错的命途将一对鸳鸯逼上梁山的故事,沟口健二的女性主义笔触与层层推进的古典叙事结构精妙融合。2.这回的一场一镜以广角固定长镜为主,雾中泛舟场景仿若[雨月物语]变奏。3.以猝起的锣鼓与拨弦渲染气氛,以为调剂。4.临刑游街时十指紧握淡然赴死的两人,令人动容。(9.0/10)

4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那驾舟投湖的一幕极尽凄美。生死一念间。一刻心死,一刻念生。在这里,情欲几乎等同于生命力,借与情人的叛逃奔向生的希望。生的意义即挣脱伦常束缚礼教。礼教吃人,怕的却是吃了心。你可曾留意到他们两人临刑前紧握的双手?能和最爱的人一起死,也再没有什么可以苛求。

48分钟前
  • 杜若洲
  • 推荐

明明是部悲伤电影,影院里却一直有笑声,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难道是年代不同导致情感传递不通么?从游街开始,到游街结束,一个完整的环。最后男女主角紧握双手骑于马背共赴黄泉,甚是动人。

5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要想融入本沟口名作的女性批判和凄叹禅意,就得忍受该蛋疼剧本中推动情节发展的全员白痴。【8】

55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沟口以一贯地视角凝望吃人的旧社会,可喜的是:即使片中女性地位依然低微,但可以明显看出女权意识的觉醒。在武士的妻子出轨被吊死时,女仆质问“为什么男人出轨不被吊死”,进一步延伸出了女性角色对于爱的自由选择。如果说描写艺妓之苦是为了触动男性,那么本片则是其唤醒女性自由意识的重要作品。

56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第一部沟口健二。

60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沟口竟然拍了个多角恋+婚外情+私奔的故事,片中太多情节都显示了与东方传统伦理观的背道而驰,同时另一方面也彰显了沟口对自由恋爱的追寻和歌颂。想起了费穆的《小城之春》。

1小时前
  • 柯里昂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