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

HD中字

主演:加藤晴彦,麻生久美子,小雪,武田真治,哀川翔,水桥研二,风吹淳,役所广司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回路 剧照 NO.1回路 剧照 NO.2回路 剧照 NO.3回路 剧照 NO.4回路 剧照 NO.5回路 剧照 NO.6回路 剧照 NO.13回路 剧照 NO.14回路 剧照 NO.15回路 剧照 NO.16回路 剧照 NO.17回路 剧照 NO.18回路 剧照 NO.19回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回路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花店工作的美智(麻生久美子饰)为了拿一份名单去拜访同事,本来还一脸平静的同事却在转瞬间上吊自杀,更为可怕的是其他同事在磁盘里发现了可怕的东西。随后美智的同事自杀、公司的老板失踪,紧接着友人、家人一个接一个地消失了。另一边,大学生亮介(加藤晴彦饰)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莫名其妙地被链接到一个“你是否想遇见幽灵”的网站,又是困惑又是害怕的他就向读计算机的女生春江(小雪饰)求助。美智和亮介就发现身边的人正在慢慢的消失或者死去,只留下一摊黑影。网路上的诡异给城市带来了异常变化,喊着“救命”的声音四处出现。  最后,美智和亮介偶然相遇时,东京几乎成为了一个无人的死寂之,他们开始逃离……坏家伙们都市奇缘夺命追捕2022我的妻子有发育障碍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心灵奇旅天机密令 (2018)敬启,父亲大人我心深触谋杀派对爱的祈求粉红深渊夏炉冬扇名侦探学院4之学长!请吃饭奔跑的犀牛拐个皇帝回现代奇葩侦探跳跃大搜查线2:封锁彩虹桥云图2012M就是凶手律政俏佳人2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 第二季我的性生活出差十五夜2.赌命为王2特辑画心之双生劫全错了我的一年级临时天堂伯德街小岛解放·终局营救缘来就是你爱情万万岁珠光璀璨生化危机3:灭绝(原声版)反击第三季妖凤云城GIVER复仇的赠与人告密者走进黑暗第一季我的英雄学院:两位英雄嫁入豪门天蝎 第四季我说你做奋斗吧,少年!

 长篇影评

 1 ) 观《回路》有感

日本导演在拍摄心理惊悚片方面真是高手如云。

中国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从来没有在大都市生活过,上个世纪美国和日本导演拍摄的都市生活至今也是很难引起人们共鸣的。老友记第一季Friends Season 是1994年播放的电视剧,我在2010年之后才第一次看,里面随处可见的漂亮的男女,舒适的人际关系和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优秀能力,即使是放在今天的2023年来看,这样的生活在中国也并不常见。可以说,没有大都市生活经历的年轻人是get不到其中大部分的趣味的,即使完全有能力看懂剧情。

大卫·林奇是很少见的我非常喜欢的美国惊悚片导演,我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他的电影不靠乱洒血浆和一惊一乍的音乐吓人,而是靠着台词和画面中密密麻麻的隐喻吓人,并且常常越解读越惊悚,看完之后犹如重温了一场噩梦。他擅长挑起人们潜意识中的那根恐惧神经,把生活中的一点点“异常”无限放大,最后整个世界都成为噩梦一般。恐惧可以是无意识的,我即使解读不出来那些隐喻,也可以感到非常害怕。就像我读不太懂的诗词,也可以在韵律和词语组合上给我以“美”的享受。我一直很佩服那些能把人们潜意识中的恐惧用语言挖掘出来的编剧。人们在生活中其实常常使用各种隐喻,但是大部分人在说话的时候甚至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就像大都市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那些充满了自己生活的恐惧,焦虑和压抑一样,他们只会无端地觉得日子过得非常着急。

“人一旦意识到荒诞,就永远与荒诞绑在一起了。一个人没有希望,并意识到没有希望,就不再属于未来了。”

在《橡皮头 Eraserhead》中,阴暗压抑的工业小镇,刺耳的机器轰鸣噪音,扭曲病态的家庭关系,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我们离1977的美国也太远了。或许很多人以为大卫·林奇胡编乱造,刻意猎奇整活儿。实际上,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可能比白领们更能看懂这部电影。现在有一部分拍摄工业小镇的衰落的东北电影有点儿这个味道了,东北真不愧是城市化,少子化,老龄化的先驱,比中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先体会到发达国家的这种阵痛。“真实心灵的解体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

我们偶尔会嘲笑父母的品味老土,只喜欢看那些抗日神剧或者东北喜剧,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每个人的品味和TA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我们就是没有能力与距离自己太过遥远的生活感同身受。在校学生显然能够看懂课本上每一首忧国忧民的诗歌,能够看懂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和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但是,这种没有生活经历支撑的理解终究是肤浅的。我在山里生活的时候就能看懂日剧和美剧的故事情节,尤其是简单易懂的喜剧,文艺片可能稍微难懂一点儿,但是大部分情节我还是可以看懂,至于恐怖片就更简单了,一惊一乍,女鬼探头,看完了事。我从来没往深了去想,并没有试图去解读影片中的角色在时代浪潮中身不由己的哀伤。当然,即使不了解导演生平和时代背景,也并不影响我能看“懂”电影剧情本身。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导演就只能拍乡土电影,一定拍不好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的电影,只是,需要时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和老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现代化的时间太短了,生活在令人窒息的大都市的人还太少了。我们对于科技高速发展的弊端以及大都市大工厂对人的异化的感受还不够深刻,自然也没有能力去创作出反思这一切的艺术作品。

黑泽清的《回路》这部电影是2001年上映的,那个时候,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也增长得很快,大家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日本当时的处境和中国截然相反, 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整个社会陷入了绝望之中,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们既失望又孤独,对未来也感到非常迷茫。影片中的“坠落”既象征着经济的崩溃,也象征着对急转直下的生活的绝望。人生的下落或许没有尽头,而爬上高塔向下坠落是有尽头的,当人们被迷茫的苦痛所淹没的时候,安慰的语言失去了意义,人们想要夺回对生命的掌控权,哪怕最终是“死亡”,那也是一个确定的意义。我在看《回路》的时候,震惊于黑泽清能用非常简单的红色胶带封门这个情节就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表达得这么清晰。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即使是网络世界也无法缓解这种孤独。

现代人既有大都市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有时时处于恐惧却不知为何畏惧的经历,生活中还要有无处不在的弥散式的压抑和孤独。“太接近就会死亡,太远又会走近。”我从来没有在美式恐怖片中看到过这样的关于人际关系的表达。美式恐怖片中的快乐,痛苦,甚至是阴谋都是非常直接非常明确的。黑泽清的恐怖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暧昧难明的,哪怕是鬼怪,也是影影绰绰的。我怀疑这和东亚社会长期生存资源匮乏有关,大家既互相帮助,抱团取暖,同时,为了争夺那一点点有限的资源,又互相伤害甚至是杀人,所以,当现代社会靠一个人就能满足一切基本生存条件的时候,东亚社会的原子化来得很快,情况比西方社会严重得多。自古以来,我们受到的人际关系的迫害实在是太严重了,人们不知道应该怎么保持一个令双方都舒适的距离,也不知道该如何尊重一个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个体,只好通通自我隔离。人们宁可忍受孤独,也要远远逃离人群,甚至严重到要用胶带把自己封于一间密室之中,彻底斩断和他人的联系。

我猜,九十年代的人们绝对想象不到,现代化大都市面积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资源这么丰富,人与人之间竟然可以这么疏离,厚厚的可悲的隔阂无处不在。中国一直都是个熟人社会,以前的很多大城市只是看起来大,但其实是很多小团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家只关心和了解自己小圈子里的事情,彼此之间非常熟悉,人们一代代过着几乎完全相同的生活。现代大都市里生活着的年轻人才是都市繁衍出的第一代人而已。

对于大部分生存于大都市的人而言,所谓的家庭这种传统的维系亲密关系的存在并不能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更何况,“小家庭”这种存在现在本来已经摇摇欲坠了。刷一万次网页也不能让大家的心灵靠近一点,关上电脑,身边依然寂寥无人。

互联网看似无所不能,打通了各圈子之间的壁垒,但是对于在大都市漂泊的人们并没有什么用。进入大都市,在这里生活的年轻人,本来就是喂给城市这个怪兽的食粮,他们既不能回到乡下的熟人社会之中,因为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早已不能适应那个家中的一切了,在人海茫茫的大都市也无法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建立起全新的亲密关系,年轻人们过着一种虚假的繁花似锦的生活,全靠服用着对明天的美好想象的毒品支撑着,活着的人对其他人而言只是一道黑影,即使是死亡之后也只是被困于密室之中的孤魂野鬼。鬼的数量渐渐变得比人还多,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间密室中徘徊,最后一座城市彻底成为一座鬼城。当被边缘化的“鬼”只是少数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无视他们,敌视他们,污名化他们,任他们自生自灭,可如果,“鬼”变成了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呢?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他们呢?

现在的强人工智能大大加快了人变成鬼这个进程,人生的无意义感被加深了。我感到一种都市生活的深深的荒谬。那些鸡娃的父母,削尖了脑袋,即使牺牲孩子的身心健康也要卷出漂亮的考试成绩,曾经短暂存在几十年的文凭社会正在飞速消逝,那些试卷上的骄傲,那些幻想着能成为人上人的虚荣心,都像一个个美丽的泡泡一样碎裂了,梦想尚未实现就已经宣告过期,只剩下一个病孩子,在这个不讲任何道理的世界苟延残喘。

中国发展得非常快,可能短短几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几百年的路,所以人与人之间隔阂代沟的深度也会是别的国家的几百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当然会变得非常困难,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人们的孤独会是别的国家的几百倍。如果黑泽清觉得那时的日本已经没救了,快要世界末日了,那现在的中国只会比日本没救几百倍。

 2 ) 死亡生成

1、这样的逻辑:人活不下去,可以选择死,但人又不知道死后就一定比或者强,于是就不得不永远活下去,“希望现在就是永恒”(自杀者的哲学在此世和彼岸之间,所以自杀是唯一的哲学)。对“此时此刻”没有任何介入感、存在感,当这样的状态成为常态,人就变成了鬼。“我不会死去,只能这样孤独地活着(活成鬼)”【1.14左右,活着的“顺子”变成墙上一片影子时,就不是一个活人死去的过程,而是一个活人活着成为鬼的过程。这里对“死亡”的认识,死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瞬间的物理性事实。 】。2、一定有一个空间是鬼的栖身之地,鬼太多了,就被流放到了人间。但正是因为这样,“鬼不会杀人,因为这样鬼魂会不断增加,相反,它们会令人永生,静静地使人封闭在孤独终中”。3、在人变成鬼魂之间,是一个“逃逸”的状态,“我们走吧,带我走吧,去遥远的地方。”【德勒兹,坚强线、柔韧线、逃逸线】。4、“当代”是一个时刻,这一时刻,你突然察觉到了“危险”。神学宗教--心理科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5、孤独人的暗影,模糊的游魂,似人似鬼的黑色影子在图书馆、游戏厅移动,在动态中寻找距离感的原子,还有黑导电影从来不会缺少的“秘密工厂”,这些意象很成功,这不就是本雅明所谓的“浪荡子”么,在都市中牵着一只乌龟,眼神游离。 【黑导的声效在《降灵》中达到了巅峰、影象在《回路》中是巅峰。《圣治》是绝对的巅峰 】。6、是“生成”而非进化,生成的机制是传染,这点在黑泽清《X圣治》中同样突出。7、从二十年前看大逃杀到今天看回路,日本电影.....

 3 ) 《回路》——《惹鬼回路》日本原版

作为恐怖片《惹鬼回路》的日本原版,黑泽清这版《回路》远远不如美国翻拍的系列名气大,虽然没有看过美版,但看了这部之后可以理解它为何难受大众青睐:晦涩过长的剧情绝对是屏蔽掉多数观众的硬伤,虽然五分好评的配乐将气氛烘托的无比诡异,但无法摆脱渣画质下的阴暗画风的劳神伤眼。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包装在“网络孤独病”外壳下的心理鬼故事,人们因为依赖网络而越发不愿意出门沟通和交流,由此乐观变得内向、孤独者更为孤独,心底的哀伤和恐惧因为从主动到被动的困在一间卧室中而扩大化,最终以自杀了断,魂体获得永恒,却再也逃不出孤独的困境。孤独的鬼魂以永恒引诱活人,以网络为载体,过溢的孤独感像美人鱼的歌声,吸引着上网的人。

片中暗无天日的卧室是所有沉迷网络之人的共同点,在活着的时候维持一个姿势不动僵化在电脑旁,当你看向他们的电脑时里面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突然间庞大的信息量和科技的迅捷让他们无所适从,仿佛有无数个疑问不知从何说起。人们的距离无法接受太近所以想要逃离,却又因忍受不了孤独而彼此靠近,这是父母、爱人、朋友都解决不了的哀伤。

影片配乐绝对是一大亮点,随着镜头的缓慢转移诡异的音乐仿佛自带粘稠属性让人百般不适,明明不会突然吓得人一激灵却偏偏恰好迎合密室鬼屋的恐怖气氛。像是稠如墨汁的黑暗如活物一般钳住你的四肢,用牙签撑住你的上下眼皮,于疼痛中认识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然而不论现在多么的不济,它也是美好的,也是渴望长久保留的。导演在影片中展现的孤独病虽然让整个世界的人消失,然而病因却是来源于迷茫。一旦上网时被这两种情绪揪住,存在网络中的鬼魂便会来找你,他们既虚且实,可无也有,与他们接触过的人像都患上绝症,消失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影片展现的是对电脑电视这一承载娱乐和希望机器的依赖症,由此迸发的孤独症蔓延导致了灭亡。承载灵体的网络不堪重荷让他们流窜于世间,深受其害的绝症病人用红色胶布将危险的“鬼屋”标识出来,但如果孤独的鬼魂是大多数,那么该被标识出来的不正常群体便是人类了吧?鬼魂帮助了人们永生,人们帮助鬼魂建设了地球鬼魂村,居然还勉强是个两赢的局面。

 4 ) 禁忌房间制作法

大半夜看完恐怖片,还深陷回味中,回味了几下就想写两句,结果刚你妹的写下两段停电了什么鬼。黑暗中盯着电脑屏幕愣了个一分钟。确认自己没有漏尿。

接上面牢骚。

这部算是非常规恐怖片。

然而唯一的败笔偏偏就是后段出现了常规恐怖片的庸俗套路,即依靠主角非理性的作死行为推进情节。我是觉得就算导演再怎么对故事本身不讲究,这种方便主义也实在是过头了。虽然说跟幽灵面对面的情节前面有铺垫吧。但是那强行接梗的方式还是太生硬了。

的确导演就没说清楚瘟疫一样的幽灵到底哪来的,红色胶带封印的不能打开的房间是怎么回事,怎么的东京就变成个鬼城了。故事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然而期待这个片子给一个明确的起承转合故事线本来就是选错了片。我倒是还没看美版,但是依照美版翻拍的一贯尿性可以推测美版会更符合这类需求。

我的感觉上,黑泽清的影像风格侵略性实在太强,已经进入一种精神污染境地。让人压抑的慢节奏,让人压抑的低机位和让人压抑的超长镜头,怪异全在画面中,看似不经意一笔带过实则精心编排,看得越细越觉得诡异,这点倒是跟闪灵的很多设计异曲同工。以及莫名的怪切,烦躁的音效,时常突然停止而更让人烦躁的音效。这部里使用的人声BGM真是烦到透顶当然我这是褒奖意味。
所以说比起那种突然蹦出个鬼脸然后配上个砸锅一样的音效单纯冲击心脏的低级桥段来说,黑泽清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他的鬼就堂堂正正出现在你镜头中,怪异地行动,怪异地扭动,缓慢接近镜头,缓慢向观众渗透压力。是有那么好几次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可视性恐怖?大概是这么个说法。
同样让人烦躁的还有经常搭不上调的对话,经常搭不上调的电波。比如川岛第二次去找春江;美智把朋友救到自己家中看似关切却忽视朋友最后的搭话,这两处极其明显。那么就要说到主题了,人与人真的是在互相支撑,互相需要又互相理解吗?啊,即使距离如此接近,人与人之间的心之壁却依然……呃,打住。

故事虽然暧昧不清,想说的东西还是清楚的。在网络中游荡的鬼魂,感染的人如同行尸走肉;最后春江即使选择跟它在一起也仍然拒绝川岛的好意;死城东京和世界末日在十五年后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现在进行时。从一开始导演就借春江之口直白道出本意——太接近就会死亡,太远又会走近的程序,那是用来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系统。而拒绝他人选择孤独死亡的人们在化作黑影之后又不断呼救的情节成为了这段话的另一个补充说明。啊,人类不就像豪猪一样吗,渴望靠在一起取暖,却又被彼此的尖刺互相伤害……呃。

考虑到片子的年代,那不单单是世纪末与世纪初的混乱期,更是御宅文化全面复兴的一个时期。我倒不认为导演想谈的是高度发达的科技带来的疏离(那样会更明确电脑和互联网这个概念),而更像是开始泛滥的御宅文化和伴随而来的孤独。活着就是孤独,死了就能跟大家在一起了——然而那只是想象,死后也是永远的孤独。

 5 ) 末日感营造得相当出色

十多年后再次重温黑泽清这部颇有争议的经典,才发现这并非是《午夜凶铃》那类恐怖片,尽管两者都借鉴了同样的类型片手段,通过日常的电子媒介来传递惊悚气氛。事隔多年后,我才渐渐发觉《回路》里的电脑绝对比贞子爬出来的电视机要毛骨悚然得多。也许是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现在看回片中拨号上网、操作台式电脑的场景有点不合时宜的幽默感,然而,片中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以及孤独的话题却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反而更贴近现时这个社会的趋势,看看每天地铁里玩手机的低头族就知道了。

黑泽清最为高明之处是借用恐怖类型的外壳,不断向内填充耐人寻味的哲学思维,令影片逐渐超出普通恐怖片的内涵,解读层次得以不断延伸。“做人时感到孤独,死去之则是永恒的孤独”这个观点最让我深刻。而影片的名字也让我想入非非,导演是否在暗示人与鬼其实都处于彼此联通的两个世界呢?有了电脑这种媒介,则令这两个世界在某个时候接在一起形成“回路”?片中主角曾提到,随着人类死去,鬼魂的世界越来越拥挤,它们选择回到人间也是很自然的。

尽管影片充斥着跳跃而费解的剪辑,令人物与情节变得晦涩,但是导演在色彩和声音处理方面却令人惊艳,例如鬼魂出场的形态和速度,惊悚度让我头皮发麻;干扰的电流声与电话中的求救声也令这种诡异气氛不断增强。至于故事的空间与气氛处理更是经典手笔:从高塔上纵身跳下的女子,城市上空掠过失事的飞机,影片里的末日感营造得相当出色,十多年前看的这一段至今仍历历在目。

 6 ) 世界末日又来啦

记得当时比较反感号称什么体现后现代生存价值观之类的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理由是里面的小朋友只要日子过得不太开心了,有了点心理问题了,就要闹到全世界都末日的层度上,还要闹得仿佛自己很哲理。后来关注了一些日本文学和电影,才发现日本存在的一种主流潮流文化便是真的依附于此种认识倾向上,除却我那一向对潮流文化条件反射的反感,客观点说,这里面也多少存在着些好玩的深度。比如《回路》。

考虑到美国翻拍的日本恐怖片虽然很糟糕,但相应的日本原版都算有看头,所以便挑个阴风阵阵的良辰吉日来学习一下。按照剧情中某个突然出现的傻瓜人物的解释看——这个人物出场了几分钟就为了做这个令整部片水准严重打折扣的解释——本片的大概内容便是:人死后变的鬼魂本来喜欢躲在一些低调的地方,后来人口太多了,鬼没地方待了,便通过互联网之类的东西到处泛滥了出来。看到这个白痴理论就想关机了,可无奈片中有两个靓女——印象中日本鬼片有一个就不错了这部片有两个,只好坚持继续看下去了。幸好,后面还是有些好玩的观念的;鬼溢出来总得害害人吧,要不多无聊,把人吃掉就太没有新意了,所以还是把人也变成鬼吧,好玩的就在这个鬼怪的变法上:选择互联网并非因为考虑到经济效益高传播速度快,而是考虑到“互联网的不真实性给现代人所带来的愈发孤独”。所以《回路》中出现的所谓鬼怪网页,到后来才知道所反映出来的不过是一堆正常人类百无聊赖的生活视屏。大致是想说明现代人类长期沉浸于非现实的虚拟交流交往中,填补不了自身的孤独感,而这些孤独感无助感只要被所谓的鬼怪煽动一下(煽动的方式比较傻冒,也算是其中一败笔,可从CULT片的角度说其实也勉强说得过去了),就能将大活人通通变成了鬼魂,或者干脆一点,把人吓到(诅咒到?)要对着DV或者电脑QQ视屏那样的摄像头自杀。变成鬼魂之后还要不能傻傻地到处爬爬天花板吓吓人那么简单,而是要“没有尽头地,永远孤独地活在这世上。”

不过互联网可是大东西,这样一传播,可不再能像《午夜凶铃》录象带那么小范围流通,也不能像《咒怨》那样只连累一下街坊,毕竟是象征着全球化之类的东西嘛。导演的高明之处便是,最后没有像好莱坞丧尸片般让鬼魂大批拥出狂欢弄出个《28 DAYS LATER》或《THE DAWN OF DEAD》那么热闹,而是选择了荒芜的末日。最后主角开着车在硝烟弥漫却又空无一人的城市中乱逛,间或天上再坠毁一架飞机什么的,虽然CG感觉似乎太假,但其中的绝望感要比电影《SILENT HILL》所营造的要好很多——也就是说,影片到了后半部,也就是人类开始逐渐消失在自己所营造的阴影中时,这部片子已便脱离了日本传统优秀鬼片的吓人无逻辑模式,而仿佛上升到“后现代末世寓言”之类的高度了——我听到一堆新世纪福音战士们在那偷笑。

其实这种关于消失的末世纪情怀,在许多文学电视电影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在上个世纪末,夹杂着对人类文明的悲观情绪,不断被强调。个人以为,自己不爽嘛还是自己扛着比较男人,就如《DONNIE DARKO》(《死亡幻觉》)那样,世界末日来就来呗,THE DREAMS IN WHICH I AM DYING,ARE THE BEST I EVER HAVE。这个世界其实没了你也许会更加美好呢。为什么总要推己及人把自己的世界当成整个人类世界呢?为什么要把人类世界当成整个地球呢(哪怕陆地是占领得差不多了,可70%还是海洋啊)?为什么要把地球当作整个宇宙呢?你一不小心来个空虚无聊天就真要塌下来砸死全宇宙不成?加上对认知无止尽世界的疲倦甚至恐惧,不如将天上的星座都拉到自己莫名其妙的性格中来解释才好。不过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脆弱的人还是应该有的,世界才能丰富多采嘛,也不能总强调些积极的东西,要是所有脆弱的小朋友们在情绪低落到一定层度时,还经常理智地发现“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想必也不是都能接受,大多数搞不好都DONNIE DARKO那样等天上掉下个飞机引擎把自己砸死,等不及的自行解决的那就更对不起祖国对不起社会对不起爸爸妈妈了。

扯远了,说一下配乐。光听这部片一开始日式咏叹调样的伴奏,就让人感觉这部电影不是特别傻瓜就是还有一点新意和看头——个人感觉应该算是后者,末世感离不开宗教感的咏叹调嘛。

电影里面没有出现类似的鬼怪面孔,因为所有的鬼魂都只不过是百无聊赖的人变的嘛,都是“真实存在的”,所以临近尾声时靓女脱下黑头罩后还是靓女。

关于一开始提到的好玩的深度,个人感觉还是一种特别省事的创作技巧。按PARRRRR的说法,便是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西方恐怖片,由于受西方现代哲学逻辑理论体系的文化影响,总要将每一步都弄清弄楚,哪怕是无稽的鬼片,也要给自己创造一个较之完备的世界观,于是无稽就更加无稽起来。而“神秘的东方”鬼才管你那么多——应该说鬼都不管你那么多——就要给你点到即止,让你自个儿慢慢琢磨些好像很深奥的东西出来。当然,首先要放进几个靓女靓仔在片里,先保证你看得舒服,想赞它几句,又不想只赞靓女靓仔那么粗俗,才会有努力深奥的动力……按照这种理解,我也很可能是因为靓女而为这片子扯出那么多话的;不过《回路》好像还拿了什么康城电影节最受关注奖,应该有推荐一下它的理由吧——如果我上面写的东西像是在推荐的话。

最后再来看一下美国版的《回路》——《PULSE》的海报,果然出来一堆堆鬼怪开PARTY啦,看了相关海报发现里面鬼魂的样子还恶心疤瘌的。

算是又认识了一个日本导演,学到不少东西。但我就不信邪!“都市言情剧”的计划还是等等先吧,现在充满斗志打算拍一个全都是大老爷们没有靓女的灵异片挑战自我啦!!

 短评

黑泽清的恐怖片太文艺了 看困我好几轮永久的死亡是无尽的孤独

8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与其说是恐怖片,其实是对都市人生存状态的一种观察。借角色之口发问:孤寂的怪人和死人有何不同?这片子没什么故事,以并行的方式呈现两个主角寻找生(之意义)的努力,主题还有点励志是不是?可它在精神层面是疲软的,表现方式是啰嗦重复的,那个反复出现的表示角色已死的黑影,我觉得是深植日本人精神深处的对原爆的记忆(死于原子弹高温的人只会留下一个黑影)。全片对气氛的渲染尚可一记,开场时总把人物放在玻璃之类障碍的后面,调色也弄的像湿漉漉的泥沼,完整呈现跳楼和飘忽的演员走位在技术上令人惊叹,这些精巧的设计营造出了超自然力的压抑感,不过后面跑跑跑挣扎挣扎的重复戏份看上去偏写实(且无聊),和这份超自然力其实没承接关系

11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几年来唯一一部几乎没有恐怖镜头,但是我半夜看的时候一度觉得心里发毛的电影。导演在特效上基本不费一兵一卒,却能在开场让我感到心颤,过程让我感到孤独,结局让我感到末世的荒凉,超乎想象的世界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对于那些看不懂的人我想说,把它当鬼片看真是糟蹋。

13分钟前
  • ♫欧德伯裔
  • 推荐

黑泽清最好的几部片子,都留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胶片的质感刚刚适合他电影里的阴翳。

1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怎么说呢。。。到底是要吐槽“文艺片为什么拍的这么恐怖”还是要吐槽“恐怖片为什么拍的这么文艺”呢。日本也是个很奇怪的民族,一方面很崇尚人与人之间淡薄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又很惧怕孤独。坏人做坏事是因为怕孤独,死亡其实就是永远的孤独。。。既然这么怕,活着的时候就好好跟人相处啊。

18分钟前
  • FluorineSpark
  • 推荐

“太接近就会死亡,太远又会走近。”人与人之间的孤绝隔离,心灵的荒芜冷漠,是黑泽桑一向最想表达的主旨,肉身化为齑粉,在末日阴霾下恍若隔世重生;空间本身具有的活物吞噬感与偷窥感,足够毛骨悚然,利用光线与录像带介质的粗粝挤压/堆砌出的具象ghost/spirit。

2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黑泽清把末世隐喻发挥到了极致,人际隔阂,孤独荒芜,悲观主义。内容重于形式的典范。

25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本片的残忍之处在于不解释 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且要被动接受的 深入其中的看客找不到章法 glitch电子噪音和鬼都可以是障眼法 因为无常和人消失和疯掉的随机性 女主到底是逃出生天还是迎来孤独地狱 她为什么对所谓灾难有反人性的反应 她本质上是无畏无惧的 无论是贞子磁盘还是变成一滩墨迹的同事 一切都是可以失去的 被围绕在鬼影幢幢中依然可以过好余生 煮饭工作一切按部就班 她对所以自己可能被缠进去的东西没有好奇 对屏幕后的世界没有兴趣 她是麻木的 麻木地完成目标 麻木可以抵抗世纪末的灭绝绝望 看似是泛黄色调暗哑都市和背景音可怖 但其实是万事无解更为瘆人 本片有成为灾难片/鬼片的潜力 但他放弃了 因为他试图证明日常细节而不是突发事件的恐怖 当人被各个击破这远比团灭可怕 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是谁 也不能知道

30分钟前
  • 巧比
  • 还行

重刷了Arrow Video家的蓝光版,当年没看懂,现在再看才发觉一部文艺片,红色胶带封起来的密室让人印象深刻,在那个电脑刚刚兴起的时代,日本人竟然就开始拍孤独了,这样的题材拿到现在是不是更容易有共鸣了?活着的时候看似热闹,其实有很多孤独的灵魂,活着的时候孤独,死了之后还是无尽的孤独。对于讲鬼魂太多,会在某些闲置的房间里溢出来,最后的东京成了一个巨大的闲置空间,这种视觉恐怖的概念跟最近网飞那个《蒙上你的眼》有点像。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感觉黑泽清一直做的是类型混搭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就效果而言,独属于自己的节奏其实早就找到了,但群众基础方面,则显然远没有侯孝贤和阿彼察邦那么好。《电影手册》之所以坚持对其力捧,大概在于不讨好迎合的姿态值得肯定。

35分钟前
  • 狄飞惊
  • 还行

喜用隔挡,倒茶都要隔着窗幔。移镜多,空景优先于人物。多处人与异光交叠,象征奇异力量。基调阴暗,仰拍人物一并将建筑摄入,而建筑破旧失修。如今看来年代感十足的科技又配合彼时新事物的不确定性,加剧恐惧。科技也使得幽灵得以开启全景敞视主义,仍然原子化的并有情感欲求的个体一击就破。

39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麻生久美子同学之所以能逃出生天是因为她无癖无痴因而无深情无真气,才不会被任何诱惑所吸引——我是当她反面人物看的.........p.s.后来读到某书上说黑泽清本人也对结尾的妥协性不满意,hoho我终于跟正确答案接近了一把.....

42分钟前
  • Connie
  • 力荐

看过美国版的,这个版还没看过地。。10年后,竟然wowow出了高清修复。

45分钟前
  • 憨兔兔
  • 还行

7.3/10 平静的诡异,缓慢的压抑,荒凉的幻境,故事略有点晦涩。

50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还行

這樣低分真讓人心寒。我重溫咒怨發現絲毫不害怕了,三池老師的痛感系列也不怕,結果這部變成了我心目中日本恐怖片No.1了,紅框出入口設定奇佳,且具有尋常恐怖片不可企及的存在主義式后現代文學性,看得我悲從中來

54分钟前
  • paradiso
  • 力荐

看恐怖片怎么还会有人看出思想论?2001年日本IT的差劲程度简直让我震惊,上网也要扫盲,连PrtSc键都不会。恐怖片没有恐怖感最讨厌了。除了跳楼那小片段,也只是“惊”,不是“吓”,疑惑怎么一个镜头到底拍出来的

58分钟前
  •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 较差

节奏太慢了,不过那种模模糊糊的形象比起美国荧幕上那种妖魔鬼怪更能激发人的恐惧感

60分钟前
  • firewall
  • 还行

孤独如影人如形,如影随形。生而孤独,死亦如是。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一个人生活大概可以体会这种孤独的恐惧。我背后的墙壁快要被靠出这样一个形状模糊的印子了。美智以为墙上的黑影是矢部君的部分,助けて的声音从耳机里像贴着耳膜传过来,这种音效实在太讨厌。门上红色胶带贴出来的红框有种无声的压迫,用枪爆头的男人房间墙壁反写满救命,空无一人的街道实在带感的不行

1小时前
  • Uro『Yume』ko
  • 力荐

在每场戏都把后景拍的极深,这样在镜头旋转或移动时,有时再加一个反打镜头就可以把整个场景环境构建出来,人物在其中多是远景,这样当环境潜移默化作用于人物作用于观者心理时,加上满布噪点褪色暗黄的色调,全片散发的压抑恐怖气息是远大于那些一惊一乍的电影的

1小时前
  • 西卡里奥
  • 还行